工业燃气烟气自循环超低氮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6196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工业燃气烟气自循环超低氮燃烧器,属于燃气燃烧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燃烧器主体,在燃烧器主体上方设置燃烧罩,在燃烧器主体和燃烧罩的连接处间隔设置一圈烟气回流孔;燃烧器主体的上部为燃烧管主体,燃烧器主体的下部为空气室;在燃烧管主体的周向设置一圈单元喷火孔,单元喷火孔的底部均分别与空气室相连通,在燃烧管主体的中部设有沉降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工业燃气烟气自循环超低氮燃烧器,通过设置单元喷火孔,和在燃烧管主体的中部设有沉降区,使得火焰温度降低,降氮效果明显,节能效果更好。

Industrial gas flue gas self circulation ultra-low nitrogen bur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业燃气烟气自循环超低氮燃烧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燃气燃烧装置
,具体涉及工业燃气烟气自循环超低氮燃烧器。
技术介绍
目前,工业生产中,为降低烟气中氮氧化物含量,通常使用空气和燃气的二次燃烧来降低火焰温度,达到降氮的效果,而这种降氮的方式是以消耗更多的热能,即浪费燃气为代价的。同时,这种降氮方式对高温炉(如裂解炉、玻璃窑炉)是不能实现的。近年来,用烟气外接管道,使用风机,将一部分烟气抽回兑入助燃空气中,以降低空气中的氧含量来达到降氮目的。这种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氧含量的降低,使火焰产生不稳定燃烧(常出现爆鸣声),增加了安全隐患。同时,烟气中大量的水蒸气冷却产生的水对管道产生严重腐蚀作用,并且,增加投入和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工业燃气烟气自循环超低氮燃烧器,通过采用伯努利原理,使燃烧中的烟气实现自循环,达到降氮的效果。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工业燃气烟气自循环超低氮燃烧器,包括燃烧器主体,在所述的燃烧器主体上方设置燃烧罩,在所述的燃烧器主体和燃烧罩的连接处间隔设置一圈烟气回流孔;所述的燃烧器主体的上部为燃烧管主体,燃烧器主体的下部为空气室;在所述的燃烧管主体的周向设置一圈单元喷火孔,单元喷火孔的底部均分别与空气室相连通,在所述的燃烧管主体的中部设有沉降区。所述的沉降区包括中部沉降口和中部沉降空间。所述的中部沉降空间与周向设置的单元喷火孔分别相连通。所述的烟气回流孔为喇叭状开口,该喇叭状开口与单元喷火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的烟气回流孔对准单元喷火孔的喷火口处设置。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工业燃气烟气自循环超低氮燃烧器,通过设置单元喷火孔,使得燃烧罩内温度相对较高的烟气,与燃烧罩外温度相对较低的烟气,在单元喷火孔的喷火口处相互搅合,既增加了混合气体的均向度,又使回流的烟气得到二次燃烧,使燃气的燃尽率更高,烟气的氧含量降低;通过在燃烧管主体的中部设有沉降区,均布周向分布单元喷火孔在燃烧时,中部形成较强负压,烟气被卷吸入烟气回流孔,烟气在负压的作用下完整地进入燃烧管内,与混合气体(燃气、空气)并入;以上使得火焰温度降低,降氮效果明显,在炉温1000℃左右,其氮氧化物排放低于15ppm,这种方式除了可以大量降氮外,还可以使燃烧更稳定,节能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工业燃气烟气自循环超低氮燃烧器的剖视图;图2是工业燃气烟气自循环超低氮燃烧器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2所示,附图标记如下:燃烧器主体1、空气室2、气体入口3、单元喷火管4、中部沉降空间5、烟气回流孔6、燃烧罩7、中部沉降口8和燃烧管主体9。附图1中箭头所指方向为气体流向。工业燃气烟气自循环超低氮燃烧器,该燃烧器采用模具一体制作成型,其包括燃烧器主体1,在燃烧器主体1上方设置燃烧罩7,在燃烧器主体1和燃烧罩7的连接处间隔设置一圈烟气回流孔6。燃烧器主体1的上部为燃烧管主体9,燃烧器主体1的下部为空气室2,在空气室2的一侧设置气体入口3,气体从气体入口3进入空气室2。在燃烧管主体9的周向设置一圈单元喷火管4,单元喷火管4的底部均分别与空气室2相连通,在燃烧管主体9的中部设有沉降区,沉降区包括中部沉降口8和中部沉降空间5。中部沉降空间5与周向设置的单元喷火管4分别相连通。其中,中部沉降空间5下沉的深度为单元喷火管4管长度的20-40%。其中,烟气回流孔6为喇叭状开口,该喇叭状开口的口径较小端对准单元喷火管4且与单元喷火管4一一对应设置,烟气回流孔6对准单元喷火管4的喷火口处设置。回流的烟气在火焰中的位置,直接影响到烟气回流的利用效果,这也是目前研究中尚欠缺的。实验证明,回流的烟气位于单元喷火管4的喷火口处,将取得良好的效果。工作过程:单元喷火管4沿圆周呈周向均布,当燃气和空气呈较高速度喷射并燃烧时,根据伯努利理论,在每一个单元喷火管4的喷火口处周向形成负压,负压的形成,将周围烟气卷吸入单元喷火管4的喷火口处,以达到烟气回流降氮的效果。单元喷火管4沿圆周呈周向均布后形成中部沉降空间5,中部沉降空间5与每个单元喷火管4相通;均布周向分布单元喷火管4在燃烧时,中部形成较强负压,烟气被卷吸入烟气回流孔6,烟气在负压的作用下完整地进入单元喷火管4内,与混合气体(燃气、空气)并入。燃烧罩7内温度相对较高的烟气,与燃烧罩7外温度相对较低的烟气,在单元喷火管4的喷火口处相互搅合,既增加了混合气体的均向度,同时,又使回流的烟气得到二次燃烧,使燃气的燃尽率更高,烟气的氧含量降低,火焰温度降低,降氮效果明显;根据需求设置烟气回流孔6尺寸大小,便可得到低于15ppm的超低氮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工业燃气烟气自循环超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器主体(1),在所述的燃烧器主体(1)上方设置燃烧罩(7),在燃烧器主体(1)和燃烧罩(7)的连接处间隔设置一圈烟气回流孔(6);所述的燃烧器主体(1)的上部为燃烧管主体(9),燃烧器主体(1)的下部为空气室(2);在所述的燃烧管主体(9)的周向设置一圈单元喷火孔(4),单元喷火孔(4)的底部均分别与空气室(2)相连通;在所述的燃烧管主体(9)的中部设有沉降区。

【技术特征摘要】
1.工业燃气烟气自循环超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器主体(1),在所述的燃烧器主体(1)上方设置燃烧罩(7),在燃烧器主体(1)和燃烧罩(7)的连接处间隔设置一圈烟气回流孔(6);所述的燃烧器主体(1)的上部为燃烧管主体(9),燃烧器主体(1)的下部为空气室(2);在所述的燃烧管主体(9)的周向设置一圈单元喷火孔(4),单元喷火孔(4)的底部均分别与空气室(2)相连通;在所述的燃烧管主体(9)的中部设有沉降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燃气烟气自循环超低氮燃烧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友朱斌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冉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