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流量变化和增压二氧化碳的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6186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3:57
当低压的二氧化碳源随时间变化时,提供用于在高压下维持二氧化碳流的稳定流速和压力的装置。通过进入收集器并在收集器中加热的液体的过冷来控制收集器中的液面,所述收集器的尺寸适应供给率的变化,过冷却和加热通过可在收集器中操作的压力控制器来控制。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ducing flow change and boosting carbon diox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降低流量变化和增压二氧化碳的方法和装置本申请是2014年07月11日提交的专利技术名称为“降低流量变化和增压二氧化碳的方法和装置”的第201480052413.2号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专利技术背景1.专利
本专利技术涉及处理注入井内以提高原油采收的二氧化碳(CO2)的表面装置。更具体地,当二氧化碳气体来源于可变速率源或间歇性源时,提供用于降低流速变化(即,流量降低(flowdampening))并以较高的能量效率向井供应高密度二氧化碳的装置和方法。2.相关技术的描述将二氧化碳注入油储层以提高从所述油储层采收原油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其已经实践了超过40年。将二氧化碳气体注入一些井中,流过含有原油的岩石,然后连同油以及通常大量的水一起从其它井产生。所述方法的变化包括注入数斯勒格(slugs)的具有二氧化碳的水以提高二氧化碳的驱扫效率。在一些油储层中,额外的油采收主要是二氧化碳在油中具有高溶解度的结果,这使得油相扩张并减少截留在岩石中的油量。二氧化碳的降低原油粘度的作用对从一些储层中提高油采收是重要的。在其它条件下,在原油与二氧化碳之间的置换区可变成是具有油和二氧化碳的混相区。目前用于溢流油储层的二氧化碳源为包含高纯度二氧化碳和人为二氧化碳的储存器。人为二氧化碳可从工业厂房或能源处采收。最近,宣布了将从精炼厂采收二氧化碳并用于注入井内(DallasBus.J.,May10,2013)。在同一来源中,报道了从氮工厂采收二氧化碳以及从工业厂房采收的计划。从大气中采收二氧化碳为用于注入地下提供了几乎无限制的供应,但是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比工业源浓度低。尽管如此,正在开发使用大气、发动机排气、烟道气或二氧化碳的其它源的新方法。在第2013/0047664号美国专利申请公布中描述了一种此类方法,其公开了通过以下结合从大气中除去二氧化碳:使用干燥剂干燥、从干燥空气中吸附二氧化碳、通过降低压力至真空从吸附剂释放二氧化碳、以及在真空室中的冷表面上固化二氧化碳。第2013/0025317号美国专利申请公布公开了用于通过去升华、汽化和液化从气流中除去二氧化碳的方法。第2011/0252828号美国专利申请公布公开了使用低温冷凝的二氧化碳采收方法。第2013/0025317号美国专利申请公布公开了用于烟道气去升华的自冷冻方法。当然,可通过熟知的深度冷冻方法(液化、蒸馏)使二氧化碳与其它气体分离,但是作为独立采收方法用于从包含低浓度的二氧化碳的气体中采收二氧化碳,它们是昂贵的且并不实用。来自以上所公开的一些方法和其它可能的方法中的二氧化碳产量随时间而变化。输出压力可以是低的并且输出速率可以是间歇性的,如来自分批过程(batchprocess),或不处于稳定速率,如来自需要再生的任何二氧化碳采收过程。为了用于提高油采收率(EOR),在通常为1200psi至3000psi的压力下,数月或数年的注入二氧化碳气体,需要来自低压源的高压缩比。需要稳定速率,因为常规的增压方法受到与间歇性流量相关的问题的不利影响。需要设备和方法为增压CO2提供更高能量效率的方法,并从以变化速率供应二氧化碳的方法中提供稳定速率的流体。专利技术概述在三相点压力或三相点压力之上,来自源的二氧化碳(CO2)气体通过热泵冷却为过冷液体并喷射进入缓冲(surge)容器或包含两相的收集器。通过收集器的压力控制器控制加入收集器下部的加热盘管内的热量和过冷液体的温度,以便收集器中的密相水平在两个水平之间移动(形成“收集器体积”),而随着致密的CO2以恒定速率从收集器底部泵出以及来自源的CO2的输入速率随时间变化,容器中的压力维持为近似恒定。通过特定源的输出速率的变化来调整收集器中的收集器体积的大小。通过来自源的平均流速控制速度的二氧化碳泵,被用于将收集器底部的更致密的CO2相泵送达到注入井所需的压力以用于提高油采收率,或抽入管道(通常为1200psi至3000psi)或用于其它用途。可将额外的冷却立即用于泵的上游以确保适当的吸入压力并阻止泵中的空穴现象(cavitation)。用于双相容器的热泵过程为了最大效率可使用具有丙烷或其它流体或混合物的热泵流体的常规热泵。附图简述图1示例了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装置用于降低为了泵送至高压而供应至井、管道或其它应用的二氧化碳的流速变化。图2示出了本公开方法用于维持来自具有流量变化的源的二氧化碳的稳定流的流程图。专利技术详述参照图1,可变速率的或间歇性的二氧化碳源10使用分批过程、再生过程或引起二氧化碳的输出速率变化的其它过程。源10可基于吸附-解吸附、去升华-升华或其它过程。来自源10的CO2的压力大于三相点压力(75.12psia),或被压缩至等于三相点压力或在三相点压力之上。优选地,所述压力小于临界压力,但是所述压力可高达约2000psi。间歇性流量隔离装置11可用于防止回流至源10。该装置可以是节流阀、止回阀或速动阀,或其可通过压力控制器11a而被控制。CO2可以是相(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任意结合中的任何一个。热交换器12可以是壳管式热交换装置、逆流式热交换装置或任何类型的热交换装置。可在热交换器12中冷却或加热(取决于来自源10的CO2的相)CO2以液化CO2或使任何超临界CO2的浓度提高,并且使用外部热泵16使液体过冷却。热泵可包括压缩机和冷凝器,并且可使用被选择用于在任何特定应用的压力下优化CO2的汽化和液化的制冷剂。通过温度控制阀13b2来控制制冷剂的供应。或者,热泵可包括散热器和来自外部过程的热源,例如CO2的吸附和解吸附分离至供应源10。可使所述外部过程同步,以适应在所公开的装置中对交替热通量的需要。或者,蓄热装置可用于提供适合于特定应用交替热通量需求的热电容。来自热交换器12的过冷液体(低于饱和温度)进入收集器13,在其中所述过冷液体流入(优选地作为经过喷雾器系统13a的喷雾)蒸汽空间。较重相的二氧化碳的水平可在13al和13a2之间变化,所述13al和13a2限定了收集器13中的收集器体积的底部和顶部。选择收集器体积以适应源10的输出速率的变化。水平控制13a1和13a2可用于关停失常状况和/或对源10的平均流量调节为更渐进的变化。水平控制13a1和13a2、压力控制器13b、盘管19和流入收集器13的过冷液体被用于维持水平控制13a1和13a2之间的液面。可与温度控制器12b结合工作的压力控制器13b通过阀13b2控制过冷液体的热通量,而热通量通过阀13bl经过盘管19。热媒介流体或制冷剂在16a进入盘管19。可从热泵16或另一源供应热通量,例如使用吸附和解吸附(未示出)的CO2回收过程。压力控制器13b使阀13b2节流,以使得流经喷雾器系统13a的过冷流体冷却13中的蒸汽,液化足够的蒸汽以抵消进入收集器13的液体的净正流入的体积。压力控制器13b节流进入收集器13的饱和液体部分的热流,以使足量的液体蒸发从而抵消净负液体流入。如果存在净正流量的CO2进入收集器13,则通过冷却蒸汽以使部分蒸汽液化从而抵消蒸汽空间体积的下降(提升液面)来维持收集器13中的压力。如果存在净负流量的CO2进入收集器13,则通过加热饱和液体部分以使得足够的液体蒸发从而抵消蒸汽空间体积的上升(液面下降)来维持压力。泵15可为常规泵,例如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降低来自间歇性速率或变化速率的二氧化碳源的二氧化碳流的流速波动的流量连接装置,其包括:热交换器;与所述热交换器连接的收集器;热源或散热器,其用于供应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收集器中的热通量,所述热源或散热器通过响应于所述收集器的压力的压力控制器来控制;在所述收集器中的上液面控制器和下液面控制器,其将所述收集器中的收集器体积确定于所述液面控制器之间,选择所述收集器体积以适应来自所述源的输出速率的预测的变化;用于运送加热的流体的导管,所述导管设置于所述收集器中的液面控制器之间或液面控制器的下方,通过响应于所述收集器的压力的所述压力控制器来控制通过所述导管的流量;以及用于泵送二氧化碳的泵,其与所述收集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7.25 US 13/950,3501.降低来自间歇性速率或变化速率的二氧化碳源的二氧化碳流的流速波动的流量连接装置,其包括:热交换器;与所述热交换器连接的收集器;热源或散热器,其用于供应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收集器中的热通量,所述热源或散热器通过响应于所述收集器的压力的压力控制器来控制;在所述收集器中的上液面控制器和下液面控制器,其将所述收集器中的收集器体积确定于所述液面控制器之间,选择所述收集器体积以适应来自所述源的输出速率的预测的变化;用于运送加热的流体的导管,所述导管设置于所述收集器中的液面控制器之间或液面控制器的下方,通过响应于所述收集器的压力的所述压力控制器来控制通过所述导管的流量;以及用于泵送二氧化碳的泵,其与所述收集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热源或散热器为包含制冷剂的热泵。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热源或散热器为外部过程提供的散热器的热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源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彼得·D·格拉
申请(专利权)人:丹伯里资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