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局部增强自复位木梁柱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6097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局部增强自复位木梁柱节点,包括互相垂直的竖向柱和水平梁,竖向柱内设置第一预留孔道,水平梁内设置第二预留孔道,第一预留孔道和第二预留孔道对正,第一预留孔道和第二预留孔道内穿过预应力钢绞线,预应力钢绞线的一端与竖向木柱固定连接,并张拉预应力,竖向柱和水平梁接触面之间设置第一钢板,沿着水平梁边缘分别向上和向下1/3梁高的范围内在竖向柱侧边拧入增强螺钉,通过锚固螺钉穿过第一钢板中部将第一钢板锚固在竖向柱侧边。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增强螺钉提高梁上下边缘接触处的承压能力,同时在中部通过锚固螺钉来提高钢板承压能力和限定其变形,组合限定竖向柱的侧边变形,从而降低预应力损失,保证预应力木梁柱节点的承载力。

A kind of local strengthened self reset wood beam column joi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局部增强自复位木梁柱节点
本专利技术属于局部增强自复位节点,具体为一种局部增强自复位木梁柱节点。
技术介绍
木结构具有资源再生、节能环保、轻质美观等优点,且装配化程度高,抗震性能好。近年来,自复位结构的设计概念被逐步引入到木结构,提高了现代木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促进木结构向多高层和建筑多功能发展。自复位的原理是放松梁柱构件接触面间的节点约束,通过贯通的预应力筋将梁、柱相连,在地震作用下,接触面张开,之后节点在预应力作用下恢复到初始位置。在自复位木框架中,梁为顺纹受力、柱为横纹受力,而木材属于各向异性料,存在泊松效应和端部效应,横纹相比顺纹其力学性能弱得多。木材的横纹抗拉、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低于顺纹抗拉、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横纹蠕变也明显大于顺纹蠕变。在设计自复位木结构抗震体系时,能否充分发挥体系的抗震性能受到柱身横纹力学性能的限制。对木柱横纹局部承压区域进行增强,可大大提高木材局部受压承载力与节点整体刚度,减小横纹变形与预应力损失,增强结构的承载能力,充分提高自复位木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目前,木材横纹增强方式主要采用自攻螺钉、植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增强等形式,其存在的问题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局部增强自复位木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互相垂直的竖向柱(1)和水平梁(2),所述竖向柱(1)内设置第一预留孔道(11),所述水平梁(2)内设置第二预留孔道(21),所述第一预留孔道(11)和第二预留孔道(21)对正,所述第一预留孔道(11)和第二预留孔道(21)内穿过预应力钢绞线(3),所述预应力钢绞线(3)的一端与竖向木柱(1)固定连接,并张拉预应力,所述竖向柱(1)和水平梁(2)接触面之间设置第一钢板(4),沿着水平梁(2)边缘分别在竖向柱(1)侧边拧入增强螺钉(8),然后通过锚固螺钉(7)穿过第一钢板(4)中部将第一钢板(4)锚固在竖向柱(1)侧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局部增强自复位木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互相垂直的竖向柱(1)和水平梁(2),所述竖向柱(1)内设置第一预留孔道(11),所述水平梁(2)内设置第二预留孔道(21),所述第一预留孔道(11)和第二预留孔道(21)对正,所述第一预留孔道(11)和第二预留孔道(21)内穿过预应力钢绞线(3),所述预应力钢绞线(3)的一端与竖向木柱(1)固定连接,并张拉预应力,所述竖向柱(1)和水平梁(2)接触面之间设置第一钢板(4),沿着水平梁(2)边缘分别在竖向柱(1)侧边拧入增强螺钉(8),然后通过锚固螺钉(7)穿过第一钢板(4)中部将第一钢板(4)锚固在竖向柱(1)侧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局部增强自复位木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螺钉(8)分布在竖向柱(1)侧边的向上和向下1/3梁高的范围内。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林赵京杨会峰吕佳峰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