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级制取富烃氢煤气与水煤气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35999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3:21
一种分级制取富烃氢煤气与水煤气的方法,将原料煤先经过氢气气化,制取富含甲烷和多碳烃的氢煤气后,再将制氢煤气后剩下的残焦进行水煤气气化,富烃氢煤气与水煤气分别出炉;气化剂与被气化的固体颗粒逆流相向流动,热量利用充分,能源转化效率高,蒸汽、氧气耗量少,二氧化碳排放少;水煤气冷凝液相对减少,且不含酚类化合物,处理成本低,环境友好;氢煤气中甲烷、多碳烃含量高,净化、分离成本低;该富烃氢煤气与水煤气分级制取方法,可用于煤制天然气、煤制燃料油、煤制烯烃、煤制甲醇、合成氨、IGCC整体联合循环发电等行业。

A method of producing rich hydrocarbon hydrogen gas and water gas by classif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级制取富烃氢煤气与水煤气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煤化工领域,特别涉及煤制天然气和油的煤气化工艺技术与设备。
技术介绍
2018年3月8日国际原油61美元/桶,即448美元/吨,虽然目前国际能源价格,比起过去的最高价格还低55%,但中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导致2017年进口原油高达4.1957亿吨,金额达1623.3亿美元,同比增长39.1%,石油对外依存度近70%。进口天然气6857万吨,金额达232.8亿美元,同比增长41.2%。即使从此以后原油进口平均增长率降到5%,天然气进口平均增长率降到10%,到2035年原油进口量也将达到10亿吨,天然气进口量也将达到3.8亿吨,即使以2017年原油均价406美元/吨,天然气均价339.5美元/吨计,到2035年,两项合计每年将耗费外汇5350亿美元。现行的煤制油和煤制天然气,无论是煤气化后再合成油、气的两步法,还是煤直接加氢生产油、气的一步法,均因工艺路线复杂、工艺过程能源转化效率低下,煤制油仅40%,耗标煤3.6吨/吨油,煤制天然气仅50%,耗标煤2.5吨/km3;设备投资高,煤制油1600亿元/1000万吨,煤制天然气280亿元/40亿m3;水资源消耗高,煤制油耗水7吨/吨油,煤制天然气7吨/km3;环境污染重,污水处理成本高,CO2排放多。究其主要的技术原因,煤气化后再合成为CnH2n+2(n=1为CH4,n=8为汽油,n=16为柴油)称为两步法,化学反应nCO+2nH2+H2=CnH2n+2+nH2O,CO中的氧必须要用H2去取出来,而传统制取H2的能耗和成本都很高,所以两步法的煤气化工序,通常采用图1所示的鲁奇气化炉,其本质是就是将常压煤气炉改为加压气化炉,因不能进行加氢直接生成烃产品,故存在前述的诸多缺点;图2所示的鲁尔100型气化炉,是将传统的常压两段煤气炉改为10MPa工作压力,除煤气中甲烷增加70%左右外,煤气废水、蒸汽分解率等均未改善,多碳烃比起3MPa鲁奇炉还减少25%,没有太多的优势,因多产甲烷耗用过多的氢气,不适合煤制油,由于工艺压力太高,设备投资大幅增加,用于煤制天然气也是不经济的,开发至今50多年过去了,鲁奇公司一直没有后续的进一步开发,更没有商业化运行业绩。现行煤直接加氢的一步法制油效率低的原因,一是工艺压力高达20MPa,设备投资大;二是碳元素转化率低,其残渣含碳高达40%,需在专门的气化炉内重新加热才能再次生成CO;三是采用气流床煤气化制氢,由于气流床气化过程中,煤中氢元素是以碳氢化合物形式,700℃以下就首先热解为气态烃,随即与气流中的O2气反应生成CO2和H2O放出热量,使炉温达到1300~1700℃之高,所以气流床的高炉温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氢元素燃烧贡献的,从而导致煤气中氢气摩尔分率低,CO成分特别高,而CO必须经过变换才能转化为氢气,即这种制氢工艺实质上是首先烧掉煤中的H2,然后再用煤中的C元素制取CO,CO再经变换才能转化为H2,所以现行的煤直接加氢一步法制CnH2n+2也存在前述的诸多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一是以适当的温度直接将煤中的H元素,尽可能多的以气态烃的形式从煤中分离出来,二是用H元素将煤中的碳元素直接反应成气态碳氢化合物,三是采用富氧水蒸汽在高温下,将生产气态烃后余下的残焦中的碳元素转化为CO和H2,以大幅提高其能源转化效率、大幅降低水资源消耗、大幅减少CO2排放和环境污染,并大幅减少装置投资,降低生产成本。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下:1.一种分级制取富烃氢煤气与水煤气的方法,由氧气水蒸汽气化剂进口、炉篦、原料煤气化床层、搅拌器、布煤器和煤锁、承压水夹套壳体、粗煤气出口和富烃煤气出口组成,其中原料煤气化床层自下而上又分为灰渣层、氧气燃烧层、水煤气生成层、甲烷生成层、原料煤干燥层,氧气水蒸汽自下而上与原料煤反应生成水煤气,其特征在于:将加压移动床煤气炉设置为上下两段结构,其上段为氢煤气段,下段设计为,采用氧气和水蒸汽混合气化剂,以来自氢煤气段的残焦为原料,生产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水煤气段,其残焦气化床层高径比0.5~1.5;其上段设计为,采用甲烷0~30%,或氢气含量≥60%的氢气气化剂,用原料煤直接生产甲烷和多碳烃的氢煤气段,其气化原料煤床层高径比为2~6.8;在水煤气段与氢煤气段之间设置残焦下移通道(8),以便将氢煤气段的残焦卸入水煤气段;在残焦下移通道(8)下方设置布煤器(7),将来自下移通道(8)的残焦分布于水蒸汽气化床层上,汇集于布煤器(7)下方中心区域的水煤气,通过水煤气导出管(7a),流入床层上部空间与水蒸汽气化层上来的全部粗煤气,通过水煤气出口(9)流出煤气炉水煤气段;在氢煤气段从下到上依次分为焦炭加氢气化层(13)、半焦加氢气化层(14)、加氢干馏层(17)和干燥层(18);在半焦加氢气化层(14)上部设置氢气分布器(12)和与之相通的氢气进气口(11);在半焦加氢气化层(13)和焦炭加氢气化层(14)中设置换热管束(12A),换热管束(12A)上端与氢气分布器(12)相通,下端为氢气进入焦炭加氢气化层(14)的端口,以便氢气气化剂,经氢气进气口(11)进入氢煤气段后通过氢气分布器(12),再沿换热管束(12A)管内下行过程中,吸收管束外C+2H2=CH4反应热提高氢气温度后,从换热管束(12A)下端沿煤气炉截面向上依次:①流入焦炭加氢气化层(13),与其中具有活性的碳元素进行C+2H2=CH4放热反应生成甲烷;②流入半焦加氢气化层(14),与半焦中丰富的活性碳元素进行C+2H2=CH4放热反应生成甲烷,其反应热一部分被换热管束(12A)的氢气吸收,一部分提高炭层和氢气气化剂温度;③流入加氢干馏层(17),利用带入的热量使原煤进行加氢热解、干馏、气化,生成甲烷和气态多碳烃;④流入干燥层(18)加热原料煤,吸收原料煤析出的水蒸汽后,成为富含甲烷和多碳烃的氢煤气,经富烃氢煤气出口(21)流出煤气炉氢煤气段,氢气分布器(12)还具有承载换热管束(12A)和焦炭及半焦部分重量的功能;在氢煤气段的干馏层中设置搅拌器(16),下部设置筛板(15),搅拌器将干馏过程中粘结的煤粒及时破粘,筛板既承载原料煤重量,还将粘结粒度过大的半焦留在干馏段,经搅拌器破碎后再穿过筛板落入半焦加氢气化段(14),以防止焦粒在氢气分布器(12)或残焦下移通道(8)中堵塞,设置搅拌器(16)和筛板(15)还有既均匀干馏层截面气相阻力,又有利于原料煤均匀下移,并顺利通过氢气分布器和煤气集气器进入水煤气段的功能;在富烃氢煤气出口(21)和水煤气出口(9)设置限流装置,以便及时调节、控制氢气分布器(12)或残焦下移通道(8)之间的压差,以减少氢气之间与水煤气之间相互串气的几率;在干燥层、干馏层、半焦加氢气化层、焦炭加氢气化层,水蒸汽气化层,以垂直间距500mm,设置测温热电偶,以监控其温度。2.根据本案所述的,一种分级制取富烃氢煤气与水煤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煤从炉顶入炉后进入干燥层,在缓慢的向下移动中与上升的富烃氢煤气逆向接触换热,在被上升的富烃氢煤气加热析出水分后,温度升至300~350℃向下移动进入加氢热解干馏层,原料煤被进一步加热的同时,煤中的多碳烃受热发生软化、融合、裂解、气化,致使煤粒膨胀并出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级制取富烃氢煤气与水煤气的方法,由氧气水蒸汽气化剂进口、炉篦、原料煤气化床层、搅拌器、布煤器和煤锁、承压水夹套壳体、粗煤气出口和富烃煤气出口组成,其中原料煤气化床层自下而上又分为灰渣层、氧气燃烧层、水煤气生成层、甲烷生成层、原料煤干燥层,氧气水蒸汽自下而上与原料煤反应生成水煤气,其特征在于:将加压移动床煤气炉设置为上下两段结构,其上段为氢煤气段,下段设计为,采用氧气和水蒸汽混合气化剂,以来自氢煤气段的残焦为原料,生产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水煤气段,其残焦气化床层高径比0.5~1.5;其上段设计为,采用甲烷0~30%,或氢气含量≥60%的氢气气化剂,用原料煤直接生产甲烷和多碳烃的氢煤气段,其气化原料煤床层高径比为2~6.8;在水煤气段与氢煤气段之间设置残焦下移通道(8),以便将氢煤气段的残焦卸入水煤气段;在残焦下移通道(8)下方设置布煤器(7),将来自下移通道(8)的残焦分布于水蒸汽气化床层上,汇集于布煤器(7)下方中心区域的水煤气,通过水煤气导出管(7a),流入床层上部空间与水蒸汽气化层上来的全部粗煤气,通过水煤气出口(9)流出煤气炉水煤气段;在氢煤气段从下到上依次分为焦炭加氢气化层(13)、半焦加氢气化层(14)、加氢干馏层(17)和干燥层(18);在半焦加氢气化层(14)上部设置氢气分布器(12)和与之相通的氢气进气口(11);在半焦加氢气化层(13)和焦炭加氢气化层(14)中设置换热管束(12A),换热管束(12A)上端与氢气分布器(12)相通,下端为氢气进入焦炭加氢气化层(14)的端口,以便氢气气化剂,经氢气进气口(11)进入氢煤气段后通过氢气分布器(12),再沿换热管束(12A)管内下行过程中,吸收管束外C+2H2=CH4反应热提高氢气温度后,从换热管束(12A)下端沿煤气炉截面向上依次:①流入焦炭加氢气化层(13),与其中具有活性的碳元素进行C+2H2=CH4放热反应生成甲烷;②流入半焦加氢气化层(14),与半焦中丰富的活性碳元素进行C+2H2=CH4放热反应生成甲烷,其反应热一部分被换热管束(12A)的氢气吸收,一部分提高炭层和氢气气化剂温度;③流入加氢干馏层(17),利用带入的热量使原煤进行加氢热解、干馏、气化,生成甲烷和气态多碳烃;④流入干燥层(18)加热原料煤,吸收原料煤析出的水蒸汽后,成为富含甲烷和多碳烃的氢煤气,经富烃氢煤气出口(21)流出煤气炉氢煤气段,氢气分布器(12)还具有承载换热管束(12A)和焦炭及半焦部分重量的功能;在氢煤气段的干馏层中设置搅拌器(16),下部设置筛板(15),搅拌器将干馏过程中粘结的煤粒及时破粘,筛板既承载原料煤重量,还将粘结粒度过大的半焦留在干馏段,经搅拌器破碎后再穿过筛板落入半焦加氢气化段(14),以防止焦粒在氢气分布器(12)或残焦下移通道(8)中堵塞,设置搅拌器(16)和筛板(15)还有既均匀干馏层截面气相阻力,又有利于原料煤均匀下移,并顺利通过氢气分布器和煤气集气器进入水煤气段的功能;在富烃氢煤气出口(21)和水煤气出口(9)设置限流装置,以便及时调节、控制氢气分布器(12)或残焦下移通道(8)之间的压差,以减少氢气之间与水煤气之间相互串气的几率;在干燥层、干馏层、半焦加氢气化层、焦炭加氢气化层,水蒸汽气化层,以垂直间距500mm,设置测温热电偶,以监控其温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级制取富烃氢煤气与水煤气的方法,由氧气水蒸汽气化剂进口、炉篦、原料煤气化床层、搅拌器、布煤器和煤锁、承压水夹套壳体、粗煤气出口和富烃煤气出口组成,其中原料煤气化床层自下而上又分为灰渣层、氧气燃烧层、水煤气生成层、甲烷生成层、原料煤干燥层,氧气水蒸汽自下而上与原料煤反应生成水煤气,其特征在于:将加压移动床煤气炉设置为上下两段结构,其上段为氢煤气段,下段设计为,采用氧气和水蒸汽混合气化剂,以来自氢煤气段的残焦为原料,生产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水煤气段,其残焦气化床层高径比0.5~1.5;其上段设计为,采用甲烷0~30%,或氢气含量≥60%的氢气气化剂,用原料煤直接生产甲烷和多碳烃的氢煤气段,其气化原料煤床层高径比为2~6.8;在水煤气段与氢煤气段之间设置残焦下移通道(8),以便将氢煤气段的残焦卸入水煤气段;在残焦下移通道(8)下方设置布煤器(7),将来自下移通道(8)的残焦分布于水蒸汽气化床层上,汇集于布煤器(7)下方中心区域的水煤气,通过水煤气导出管(7a),流入床层上部空间与水蒸汽气化层上来的全部粗煤气,通过水煤气出口(9)流出煤气炉水煤气段;在氢煤气段从下到上依次分为焦炭加氢气化层(13)、半焦加氢气化层(14)、加氢干馏层(17)和干燥层(18);在半焦加氢气化层(14)上部设置氢气分布器(12)和与之相通的氢气进气口(11);在半焦加氢气化层(13)和焦炭加氢气化层(14)中设置换热管束(12A),换热管束(12A)上端与氢气分布器(12)相通,下端为氢气进入焦炭加氢气化层(14)的端口,以便氢气气化剂,经氢气进气口(11)进入氢煤气段后通过氢气分布器(12),再沿换热管束(12A)管内下行过程中,吸收管束外C+2H2=CH4反应热提高氢气温度后,从换热管束(12A)下端沿煤气炉截面向上依次:①流入焦炭加氢气化层(13),与其中具有活性的碳元素进行C+2H2=CH4放热反应生成甲烷;②流入半焦加氢气化层(14),与半焦中丰富的活性碳元素进行C+2H2=CH4放热反应生成甲烷,其反应热一部分被换热管束(12A)的氢气吸收,一部分提高炭层和氢气气化剂温度;③流入加氢干馏层(17),利用带入的热量使原煤进行加氢热解、干馏、气化,生成甲烷和气态多碳烃;④流入干燥层(18)加热原料煤,吸收原料煤析出的水蒸汽后,成为富含甲烷和多碳烃的氢煤气,经富烃氢煤气出口(21)流出煤气炉氢煤气段,氢气分布器(12)还具有承载换热管束(12A)和焦炭及半焦部分重量的功能;在氢煤气段的干馏层中设置搅拌器(16),下部设置筛板(15),搅拌器将干馏过程中粘结的煤粒及时破粘,筛板既承载原料煤重量,还将粘结粒度过大的半焦留在干馏段,经搅拌器破碎后再穿过筛板落入半焦加氢气化段(14),以防止焦粒在氢气分布器(12)或残焦下移通道(8)中堵塞,设置搅拌器(16)和筛板(15)还有既均匀干馏层截面气相阻力,又有利于原料煤均匀下移,并顺利通过氢气分布器和煤气集气器进入水煤气段的功能;在富烃氢煤气出口(21)和水煤气出口(9)设置限流装置,以便及时调节、控制氢气分布器(12)或残焦下移通道(8)之间的压差,以减少氢气之间与水煤气之间相互串气的几率;在干燥层、干馏层、半焦加氢气化层、焦炭加氢气化层,水蒸汽气化层,以垂直间距500mm,设置测温热电偶,以监控其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级制取富烃氢煤气与水煤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煤从炉顶入炉后进入干燥层,在缓慢的向下移动中与上升的富烃氢煤气逆向接触换热,在被上升的富烃氢煤气加热析出水分后,温度升至300~350℃向下移动进入加氢热解干馏层,原料煤被进一步加热的同时,煤中的多碳烃受热发生软化、融合、裂解、气化,致使煤粒膨胀并出现大量微孔,其比表面积迅速增加大,由于来自半焦加氢层的氢煤气富含甲烷和氢气,煤中焦油受其相平衡的制约,将大幅减少甲烷和氢气的生成,从而大幅增加气态多碳烃(油)的生成,进而提高气态多碳烃产率,随着干馏时间增加、温度的升高,焦油完成裂解、气化,原料煤在600℃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宁李开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聚实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