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录音机等的飞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5984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用于录音机等的飞轮,它以两个外径大致相同的合成树脂皮带轮和环状金属板为主要结构,在皮带轮的中央和一个侧面上分别突出设有配合筒部和接合部,分别与环状金属板的中心孔和一个侧面结合。通过环状金属板中心孔,皮带轮的配合筒部和保持部件的配合体互相压入配合,由此保持部件的轴环产生弹性变形,从而由皮带轮的接合部和保持部件的轴环来夹持环状金属板。(*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用于录音机等的飞轮有关,具体地说,本技术的飞轮是由合成树脂皮带轮和与它的外径大致相同的环状金属板构成,并且只须一次操作便可容易地装配而成。过去,由合成树脂皮带轮和与它大致同径的环形金属板构成的飞轮已经公开过,其结构如下在环状金属板的中心孔周围按辐射状设有多个接合槽。皮带轮一侧面的中央突出设有与环形金属板中心孔配合的圆筒部,并在该圆筒部的外周面上突出设有多个接合突部,把上述接合槽与接合突部互相接合后,使上述环状金属板和皮带轮作相对旋转,从而由该皮带轮的一侧面与上述接合突部夹持并固定环状金属板。环形金属板的材料一般采用冷轧钢板。该冷轧钢板的厚度允差在日本工业标准JIS-G3141中有规定。根据该规定,冷轧钢板越厚、越宽,厚度允差就越大。对于上述飞轮而言,一方面,为了达到飞轮的效果,都认为与合成树脂皮带轮成为一体化的环状金属板又厚又大为好。但是如上所述的已有结构中,如果其环状金属板材料的厚度允差大,就不再能由皮带轮和接合突部来夹持环状金属板,而且夹持装配也有困难。对于如上所述的已有结构,为了保证能够夹持好环状金属板、使得夹持装配工艺容易,有必要使用厚度允差尽可能小的特殊材料作为环状金属板的材料,与此同时还必须高精度地进行皮带轮和配合突起间的尺寸控制,因此成本就变得高了。在已有的构造方法中,环状金属板是沿轴线方向装到皮带轮上,装配时要使它们在圆周方向作相对旋转,因此给装配工艺的自动化带来困难。此外,为了使皮带轮和环状金属板能相对旋转,皮带轮的侧筒部和环形金属板中心孔配合时,在它们之间必须留有微小的间隙,从而为了使圆筒与环形金属板的中心一致,必须提高皮带轮圆筒与环状金属板中心孔间的配合精度。鉴于上述情况因而提出本技术,其目的是所提供的飞轮须能不受环状金属板材料的厚度允差影响、加工及装配简单、容易使皮带轮与环状金属板的中心重合、并能以低成本制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具有以下特征的飞轮。以合成树脂皮带轮和环状金属板为主要构成部件的飞轮,其特征是,上述环状金属板与合成树脂皮带轮的外径大致相同,上述皮带轮一侧面的中央突出设有配合筒部,与上述环状金属板中心孔配合,同时在上述皮带轮的一侧面上在上述配合筒部外周以外突出设有一个接合部,与上述环状金属板的一侧面相接;该飞轮还设有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的一侧面的中央设有配合体,沿其轴线方向压入配合皮带轮的配合筒部,而在其外周部设有与环状金属板的另一侧面相接的轴环和阻止压入动作的接合面;通过上述环状金属板的中心孔,上述皮带轮的配合筒部和上述保持部件的配合体相互压入配合,由此上述保持部件的轴环产生弹性变形,从而上述环状金属板被夹持固定。 以下用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图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1的断面图;图2是实施例1的分解透视图;图3表示实施例2的断面图。在图1和图2中,(1)是本技术的飞轮,由合成树脂皮带轮(2)和与其大致同径的环状金属板(3)组成。皮带轮(2)外周侧面设有皮带槽(4),在下侧面中央设有配合筒部(5),在该配合筒部(5)外周以外设有环状接合部(6),配合筒部(5)与接合部(6)之间设有辅助配合筒部(7),(5)、(6)和(7)是一整体。皮带轮(2)与在其上侧面设有的同心的第1、2环状壁(8)和(9)是一整体,在外边的第二环状壁(9)的外侧设有与别的齿轮(图中未示出)啮合的齿轮(10)。在皮带轮(2)的配合筒部(5)的圆孔(5)内压入配合轴(主导轴)(11)的下端部。皮带轮(2)的配合筒部(5)与辅助配合筒部(7)装配在环状金属板(3)的中央孔(3)中,并且接合部(6)与环状金属板(3)的上侧面相接。在皮带轮(2)的配合筒部(5)与辅助配合筒部(7)之间压入配合保持部件(12)的配合体(13)。该保持部件(12)与短轴圆筒状配合体(13)的下端上的圆板状轴环(14)是一整体,在其中心设有接合面(14)。当该轴环(14)的配合体(13)还没有压入皮带轮(2)的配合筒部(5)和辅助配合筒部(7)之间时,该轴环(14)如图1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在往上方向逐渐向外倾斜。从而,在把配合体(13)压入到皮带轮(2)的配合筒部(5)与辅助配合筒部(7)之间时,使轴环(14)产生弹性变形而被压接在环状金属板(3)的下侧面上。由于接合面(14)与环状金属板(3)的下侧面相接合,从而保持部件(12)的压入动作被阻止。保持部件(12)的配合体(13)的外周设有小突起(12),依靠该小突起(12),配合体(13)的内外周各与配合筒部(5)的外周面和辅助配合筒部(7)的内周面牢固地压接,同时,辅助配合筒部(7)的外周面与环状金属板(3)的中心孔(3)内周面牢固地压接,而配合筒部(5)的内周面与轴(11)的外周面牢固地压接。由此环状金属板(3)被皮带轮(2)的接合部(6)和保持部件(12)的轴环(14)夹持而固定,在皮带轮(2)的上侧,把轴(11)压入配合到齿轮(15)的中心孔(16)中。圆台(15)与位在其中央的小直径齿轮本体(15)是一整体,构成齿轮(15),该圆台(15)的外周面与皮带轮(2)的第1环状壁(8)的内周面压入配合。图1中(17)是基板,轴(11)通过轴承(18)被支承在该基板(17)上,可以自由地旋转。(19)是与轴(11)的环形槽(111)嵌合的防滑落环。图3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2。与上述的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在本图中也注上同一代号以便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在环状金属板(3)的下侧设有皮带轮(2a),在上侧则设有保持部件(12a)。即,在皮带轮(2a)上,不设第1和第2环状壁(8)、(9)及齿(10),而是在上侧面上设有辅助配合筒部(5a)和接合部(6a),在该配合筒部(5a)的内周面上压入配合保持部件(12a)的配合体(13a)的外周面,而在保持部件(12a)的下侧面上,比配合体(13a)更靠外的位置上成为一体地设有辅助配合体(13b),把该辅助配合体(13b)压入配合到环状金属板(3)的中心孔(3)内。把该保持部件(12a)的下端外周的轴环(14a)压接在环状金属板(3)的上侧面上,皮带轮(2a)的接合部(6a)与环状金属板(3)的下侧面压接。轴(11)与保持部件(12a)的配合体(13a)的内周面压入配合。保持部件(12a)的轴环(14a)的上部外周侧面设有皮带槽(14b)。如上所述的本技术是以合成树脂皮带轮和环状金属板为主要结构的飞轮,上述环状金属板和合成树脂皮带轮的外径大致相同。上述皮带轮一侧面的中央突出设有配合筒部,与上述环状金属板的中心孔配合,同时在上述皮带轮的一侧面上,在上述配合筒部外周以外突出设有一个接合部,与上述环状金属板的一侧面相接。该飞轮还设有保持部件,在该保持部件一侧面的中央设有配合体,沿其轴线方向压入配合皮带轮的配合筒部,而在其外周部设有轴环,与环状金属板的另一侧面相接。通过上述环状金属板中心孔,上述皮带轮的配合筒部和上述保持部件的配合体相互压入配合,由此,由上述皮带轮的接合部和上述保持部件的轴环来夹持固定上述环状金属板。从而可以达到下列目的不受环状金属板材料厚度允差的影响,加工及装配简单,容易使皮带轮和环状金属板的中心重合,并能以低成本制出。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录音机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录音机等的飞轮,是以合成树脂皮带轮和环状金属板为主要构成部件的飞轮,其特征是,上述环状金属板与合成树脂皮带轮的外径大致相同,上述皮带轮一侧面的中央突出设有配合筒部,与上述环状金属板中心孔配合,同时在上述皮带轮的一侧面上,在上述配合筒部外周以外突出设有一个接合部,与上述环状金属板的一侧面相接;该飞轮还设有保持部件,在该保持部件的一侧面的中央设有配合体;沿其轴线方向压入配合皮带轮的配合筒部,而在其外周部设有与环状金属板的另一侧面相接的轴环和阻止压入动作的接合面;通 过上述环状金属板的中心孔,上述皮带轮的配合筒部和上述保持部件的配合体相互压入配合,由此上述保持部件的轴环产生弹性变形,从而上述环状金属被夹持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城户国男
申请(专利权)人:德利信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