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马群专利>正文

动-静密封的转换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5973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动-静密封的转换机构,包括:外轮、内轮、导杆、波纹管、底盘,其外轮为环形,内表面呈椭圆,内轮位于外轮中心,外表面呈椭圆,内外椭圆上所有沿径向两点间的距离相等,内外轮之间沿椭圆的径向,对称设置等长度的导杆,每个导杆上套装一个波纹管,导杆连同波纹管的导杆装置,通过一个底盘设置在内外轮之间的空间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在液、气输送机械的旋转轴部位,可将动密封转变为静密封,有效地杜绝工作介质的泄漏。(*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旋转轴的密封装置,具体地讲,是一种适用于各种液体、气体输送机械,将动密封改变为静密封的转换机构。目前工业广泛使用的各种液体、气体的输送机械(如泵、离心机、鼓风机等),其工作介质的泄漏,不但会造成物质的浪费,影响容积效率,而且污染环境,特别是易燃、易爆、剧毒、腐蚀性、放射性物质的泄漏危及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因此,机械的密封性能是评价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对旋转轴的密封(动密封),主要有填料密封,迷宫密封、机械密封等方式。尽管人们采取了压紧填料使填料与轴紧密接触;通过迷宫阻力降低压力;提高密封面与装配的精度、减少设备振动、改善轴承间隙种种措施来提高机械的密封性能,但仍然不能杜绝泄漏。究其根源,人们在解决机械设备的泄漏问题时,没有跳出“动密封”这个圈子,总是在改进“动密封”的结构上下功夫,因此密封性能的好坏只是泄漏程度不同而已。如果换一种思路,能将“动密封”转变为静密封,就会彻底克服“动密封”的种种弊端,达到杜绝泄漏的效果。本技术的目的旨在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变动密封为静密封的转换机构,将其安装在液、气输送机械的电机传动部位,即可有效地杜绝工作介质的泄漏。本技术不但密封性能好,而且转动可靠,使用寿命长。本技术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其目的的。一种动—静密封的转换机构,是将转换机构的外轮固定在与旋转轴连接的传动盖上,所述外轮为环形,其内表面呈一定长、短轴的椭圆形状,在其内设置一个内轮。所述内轮的中心与外轮重合,内轮的外表面呈与外轮内表面对应的椭圆形状,使内外椭圆上所有沿径向两点间的距离相等。所述外轮、内轮之间,沿两个椭圆的径向,对称设置等长度的导杆,数量至少有8个。每个导杆上套装一个波纹管,包含导杆、波纹管的导杆装置,是通过一个底盘安装在内外轮之间的。所述导杆装置包括导杆,安装在导杆两端的滚轮,与导杆滑动配合并安装在底盘上的导套,锁紧导套并与底盘螺纹连接的空心螺帽,以及套装在导杆上并与导杆凸肩密闭连接的波纹管。所述底盘的中心孔与内轮的中心轴动配合,内轮中心轴与输送机械的叶轮(片)连接。底盘的厚度方向设有伸入内外轮之间的环形凸缘,凸缘上沿径向开有安装导杆装置的通孔,底盘的外缘与外轮滑动配合,不随内、外轮做旋转运动,内外轮的椭圆表面上沿径向分别有导杆滚轮运动的导槽,导杆穿过导套使两端的滚轮置入内外轮的导槽中。所述导套与底盘的接触面上设有垫圈。所述滚轮用销子与导杆连接。所述内轮右侧的底盘的端面上设有密封压盖。本技术的优点和效果由于内外轮之间椭圆表面的正确设计和导杆装置的合理设置,当外轮转动时,导杆做上下周期性往复运动,从而带动内轮同步转动。利用导杆装置中安装的波纹管既有弹性又能密封的特性,就可以将旋转轴的动密封转换为波纹管对底盘之间的静密封。从而有效地杜绝了工作介质的泄漏,由于导杆装置的位置与数量的合理设置,保证了机构传动的同步性、可靠性,使其具有经久耐用、寿命长的优点。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图1A-A的剖视图;图3为“导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与“输送机械”的一种安装形式;图5为图4局部放大图;图6为“导杆装置”的另一种装配示意图。如图1、2所示,一种动—静密封的转换机构,由外轮1、内轮2、包含导杆3波纹管5的导杆装置、底盘4以及连接零件组成。外轮1为环形,其外侧与旋转轴连接的传动盖13固定,内表面呈一定长、短轴的椭圆形状,该椭圆长短轴的设计可根据传动功率的大小确定。环形外轮内设置一个内轮2,内轮的中心与外轮重合,内轮2的外表面呈与外轮内表面相对应的椭圆形状,要使内外椭圆上所有沿径向两点间的距离相等。在内外轮之间的环形空间内,沿两个椭圆的径向对称地设置12个等长度的导杆3,导杆的数量最少为8个。在每个导杆上套装一个波纹管5,包含导杆3、波纹管5的导杆装置是安装在底盘4上,设置在内、外轮之间的。底盘4的中心孔与内轮2的中心轴9动配合,底盘的厚度方向上有一个伸入内外轮空隙之间的环形凸缘4a、凸缘上沿径向开有安装导杆装置的通孔。参看图3,通孔内装有导套7,导套与导杆3滑动配合,波纹管5套装在导杆上,两端与导杆凸肩3a、导套凸肩7a焊接在一起密闭,导套7用空心螺帽8紧固在底盘的通孔内,在导套与底盘的接触平面上装有密封垫圈10。导杆3的两端安装有滚轮6,它是用一个销子11与导杆连接。在外轮1的椭圆表面上沿径向开有导杆滚轮运动的导槽1a,对应地在内轮2的椭圆表面上也开有导槽2a,这样导杆3连同波纹管5穿过导套7,将两端的滚轮6分别置入导槽1a、2a之中。底盘4的外缘与外轮1动配合,且与输送机械的外壳固定连接(参看图4)。如图4所示,本技术可装在液泵上使用。将电机轴上安装一个传动盖13,传动盖和外轮1固定连接,将泵体的叶轮14连接在内轮2的中心轴9上。这样,当电机旋转时,带动传动盖13和外轮1同时转动,由于外轮1的内表面为椭圆,转动时会使置于椭圆槽内的12个导杆沿径向上下往复运动,从而推动内轮2与外轮1同步旋转,内轮2左端的中心轴9与叶轮14连接,因此就带动了叶轮旋转。当叶轮旋转时,液体会沿叶轮轴充满内轮周围,并从导杆间隙进入波纹管内部,由于波纹管上下焊死在凸肩上,无法漏出,只要用螺帽压紧导套的密封垫圈即可。这样就将旋转轴的动密封转换为导套接触面的静密封了,因此可有效地杜绝工作介质的泄漏。如图5所示,内轮2右侧的底盘4的端面上设有密封压盖12。如图6所示,导杆装置在传动机构不变的情况下还可以倒装在底盘4的通孔内,即导杆3连同波纹管5、导套7倒置在底盘4的通孔内,通孔也倒置,相应地空心螺帽8倒装在底盘4凸缘4a上。这样可使输送介质全部挡在波纹管5的外部,防止波纹管内部充满液体后影响弹性,导杆与导套之间可用润滑油减小磨擦。本技术还可以用于其它液体、气体的输送机械(如离心机、鼓风机等)上。权利要求1.一种动—静密封的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换机构包括外轮(1)、内轮(2)、导杆(3)、底盘(4),所述外轮(1)为环形,其外侧与旋转轴连接的传动盖(13)固定,内表面呈椭圆形状;所述内轮(2)位于外轮(1)的中心,其外表面呈与外轮内表面对应的椭圆形状,使内外椭圆上所有沿径向两点间的距离相等;所述外轮(1)和内轮(2)之间,沿两个椭圆的径向,至少对称设置8根等长度的导杆(3),每根导杆上套装一个波纹管(5);所述底盘(4)的中心孔与内轮(2)的中心轴(9)动配合,内轮中心轴(9)与输送机械的叶轮(14)连接,底盘(4)的外缘与外轮(1)动配合,且与输送机械的外壳固定连接,底盘(4)的中部装有包含导杆、波纹管的导杆装置。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静密封的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杆装置包括导杆(3),安装在导杆两端的滚轮(6),与导杆滑动配合、安装在底盘凸缘(4a)上的导套(7),锁紧导套并与底盘螺纹连接的空心螺帽(8),以及套在导杆上并与导杆凸肩(3a)和导套凸肩(7a)密闭连接的波纹管(5)。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静密封的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盘(4)的中部沿厚度方向设有伸入内外轮之间的环形凸缘(4a),凸缘上沿径向开有安装导杆装置的通孔,所述内、外轮(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静密封的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换机构包括:外轮(1)、内轮(2)、导杆(3)、底盘(4),所述外轮(1)为环形,其外侧与旋转轴连接的传动盖(13)固定,内表面呈椭圆形状;所述内轮(2)位于外轮(1)的中心,其外表面呈与外轮内表面对应的椭圆形状,使内外椭圆上所有沿径向两点间的距离相等;所述外轮(1)和内轮(2)之间,沿两个椭圆的径向,至少对称设置8根等长度的导杆(3),每根导杆上套装一个波纹管(5);所述底盘(4)的中心孔与内轮(2)的中心轴(9)动配合,内轮中心轴(9)与输送机械的叶轮(14)连接,底盘(4)的外缘与外轮(1)动配合,且与输送机械的外壳固定连接,底盘(4)的中部装有包含导杆、波纹管的导杆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马群刘路谛
申请(专利权)人:刘马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