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间隙连接结构模型教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5125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间隙连接结构模型教具,包括基座,嵌设在所述基座内的多个连接子;所述基座由第一基座、第二基座组成,所述第一基座、第二基座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一基座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上方,所述第一基座、第二基座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子形状相配合的凹槽;所述连接子周向拼接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三维立体拆装结构,不仅能够节省运输空间,降低运输成本,还能够增加使用者的动手能力,加深记忆,更加深入了解细胞间隙连接结构的生物学结构特征。

A kind of teaching aid of gap connection structure mod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间隙连接结构模型教具
本技术涉及教学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间隙连接结构模型教具。
技术介绍
间隙连接(gapjunction)在动物组织细胞间分布非常广泛。除血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外,几乎所有的动物组织细胞都利用间隙连接来进行通讯联系。间隙连接是动物细胞中通过连接子(connexons)进行的细胞间连接。所谓“间隙”,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在间隙连接处,相邻细胞质膜间有很窄的间隙;其二是在间隙连接的连接点处,双脂层并不直接相连,而是由两个连接子对接形成通道,允许小分子的物质直接通过这种间隙通道从一个细胞流向另一个细胞。间隙连接的基本单位是连接子,连接子是一种跨膜蛋白。每个连接子由4个或6个相同或相似的间隙连接蛋白(connexon)亚基呈环状排列形成孔径为1.5~2nm的亲水性通道;相邻两细胞分别用各自的连接子相互对接,即连接蛋白两端分别嵌入两个相邻的细胞形成细胞间的通道,允许小分子通过。不同组织来源的连接子的分子量大小有很大差别,最小的为24,000D,最大的可达46,000D。连接子的大小虽然不同,但所有的连接子结构相同:都有4个α螺旋的跨膜区和一个细胞质连接环。连接处相邻细胞膜高度平行,细胞间隙很窄,仅有2~3nm,因而又称为缝隙连接。许多间隙连接单位往往集结在一起形成大小不一的片状结构。间隙连接除了连接作用外,还能在细胞间形成电偶联(electricalcoupling)和代谢偶联(mateboliccoupling)。①通过中央小管进行细胞间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分子量小于1500D的物质,如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维生素、激素、生长因子、cAMP等)的相互交换,传递化学信息,协调细胞的代谢活动,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使组织细胞成为一个功能性统一体(又称代谢耦联或细胞通讯)。只要有部分细胞接受信号分子的作用,可使整个细胞群发生反应。②间隙连接处的电阻低,带电荷的离子可自由通过,有利于电冲动的传导,传导速度快而精确,以保证器官组织行使功能的同步性(又称电耦联)。这种电偶联在神经冲动信息传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间隙连接是一种动态性结构,连接小体的数目也不等,可有数个至上千个,每个连接子的6个亚基(连接蛋白)能以相互滑动的方式开放或关闭孔道,孔道的开闭受多种因素的调节,如膜电位和pH值降低或Ca2+浓度升高均可使孔道变小至关闭,以避免因个别细胞受损或死亡而引起整个组织受累。因此,间隙连接在生物学方面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然而,在一般的教学中,一般都采用平面图模式讲解,但平面图不能很好的表达间隙连接的结构细节,特别是孔道关闭开启或者变换大小的过程,因此需要一个三维的模型进行辅助讲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拆装式的间隙连接结构模型教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间隙连接结构模型教具,包括基座,嵌设在所述基座内的多个连接子;所述基座由第一基座、第二基座组成,所述第一基座、第二基座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一基座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上方,所述第一基座、第二基座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子形状相配合的凹槽;所述连接子由六个连接片组成,所述连接片为条形,所述连接片的横截面为水滴形,所述连接片的横截面上的内角为60°,所述连接子由六个连接片周向拼接而成。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连接子上下镜像连接成一个连接子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基座、第二基座为长方体,所述第一基座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基座上表面留有间隙。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基座、第二基座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均匀设置有球体。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基座、第二基座由多个杆件组成,所述杆件包括条状体及设置在所述条状体两端的球体。上述技术方案中,条状体包括两组上下连接的连接杆组,连接杆组由两根竖直平行排列的连接杆组成。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片包括上表面、下表面,矩形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弧形的第三侧面,所述第一侧面设置有滑轨,所述第二侧面设置有滑块,两个相邻的所述连接片可以互相滑动。上述技术方案中,六个连接片可以互相滑动以致连接子中心形成通孔,该通孔为连接子通道。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本技术的各部件分别代表间隙连接结构的生物结构部件。第一基座、第二基座代表细胞质膜,第一基座、第二基座之间的间隙代表细胞间隙,连接子代表连接子,连接片代表间隙连接蛋白,连接子组代表间隙连接,连接子通道代表间隙连接通道。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采用三维立体拆装结构,不仅能够节省运输空间,降低运输成本,还能够增加使用者的动手能力,加深记忆,更加深入了解间隙连接结构的生物学结构特征;2、本技术连接片可以互相滑动形成连接子通道,能够展现间隙连接结构的生物学特性。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连接子通道开放示意图;图3为连接子通道关闭示意图;图4为连接片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基座;2、第二基座;3、球体;4、杆件;5、连接子;6、连接片;7、连接子通道;8、滑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4所示,一种间隙连接结构模型教具,包括基座,嵌设在基座内的多个连接子5;基座由第一基座1、第二基座2组成,第一基座1、第二基座2的形状相同,第一基座1平行设置在第二基座2上方,第一基座1、第二基座2上设置有与连接子5形状相配合的凹槽;连接子5由六个连接片6组成,连接片6为条形,连接片6的横截面为水滴形,连接片6的横截面上的内角为60°,连接子5由六个连接片6周向拼接而成。两个连接子5上下镜像连接成一个连接子5组。第一基座1、第二基座2为长方体,第一基座1下表面与第二基座2上表面留有间隙。第一基座1、第二基座2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均匀设置有球体3。连接片6包括上表面、下表面,矩形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弧形的第三侧面,第一侧面设置有滑轨8,第二侧面设置有滑块,两个相邻的连接片6可以互相滑动。六个连接片6可以互相滑动以致连接子5中心形成通孔,该通孔为连接子通道7。本实施例中各部件与间隙连接结构各结构部件对比:第一基座1、第二基座2代表细胞质膜,第一基座1、第二基座2之间的间隙代表细胞间隙,连接子5代表连接子5,连接片6代表间隙连接蛋白,连接子5组代表间隙连接,连接子通道7代表间隙连接通道。实施例二,如图5所示,一种间隙连接结构模型教具,包括基座,嵌设在基座内的多个连接子5;基座由第一基座1、第二基座2组成,第一基座1、第二基座2的形状相同,第一基座1平行设置在第二基座2上方,第一基座1、第二基座2上设置有与连接子5形状相配合的凹槽;连接子5由六个连接片6组成,连接片6为条形,连接片6的横截面为水滴形,连接片6的横截面上的内角为60°,连接子5由六个连接片6周向拼接而成。两个连接子5上下镜像连接成一个连接子5组。第一基座1、第二基座2为长方体,第一基座1下表面与第二基座2上表面留有间隙。第一基座1、第二基座2由多个杆件4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间隙连接结构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嵌设在所述基座内的多个连接子;所述基座由第一基座、第二基座组成,所述第一基座、第二基座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一基座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上方,所述第一基座、第二基座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子形状相配合的凹槽;所述连接子由六个连接片组成,所述连接片为条形,所述连接片的横截面为水滴形,所述连接片的横截面上的内角为60°,所述连接子由六个连接片周向拼接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间隙连接结构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嵌设在所述基座内的多个连接子;所述基座由第一基座、第二基座组成,所述第一基座、第二基座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一基座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上方,所述第一基座、第二基座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子形状相配合的凹槽;所述连接子由六个连接片组成,所述连接片为条形,所述连接片的横截面为水滴形,所述连接片的横截面上的内角为60°,所述连接子由六个连接片周向拼接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隙连接结构模型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第二基座为长方体,所述第一基座下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小坚陆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