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窗加强中挺与主体建筑的连接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46577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高窗加强中挺与主体建筑的连接构造,包括建筑主体、中空玻璃窗框、竖中梃和横中梃,所述竖中梃设置有连接柱,所述建筑主体外侧壁设置有中埋件,所述中埋件设置有伸出建筑主体并与连接柱固定连接的槽钢连接件,所述建筑主体的上表面位于竖中梃上方设置有上埋件,所述建筑主体下表面位于竖中梃下端处设置有下埋件,所述上埋件和下埋件分别设置有供竖中梃的上下两端穿入的钢套芯,所述竖中梃两端与建筑主体的上下表面均留有让位间隙,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通过将竖中梃与柱体建筑内的埋件进行固定连接,使竖中梃的受理别分散与埋件上,解决了传统的插接导致竖中梃受力不合理而导致的压弯变形。

A kind of connection structure between the super high window and the main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高窗加强中挺与主体建筑的连接构造
本技术涉及建筑装饰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超高窗加强中挺与主体建筑的连接构造。
技术介绍
常规情况下,对于大洞口窗一般独立窗结构很难承担外荷载的作用,多采用加强中挺的组合窗形式,加强中挺有竖中挺和横中挺。对于窗洞口的高度方向很高而宽度方向较宽时,常采用横中挺为主要受力杆件,当横中挺间距较大时再在横中挺间增加竖中挺;对于窗洞口长度方向很长,而高度方向较大时采用竖中庭为主要受力杆件,当竖中庭间距较大时常在竖中挺间增加横中挺。在高度较高的大型窗洞结构下,通过增加中挺结构,将窗洞口分成独立窗能承受外荷载的小分格后,将独立窗与中挺连接,组成组合窗结构,增加中挺以后组合窗的型材外框就变大了,如果在中挺的受力方式(中挺与主体建筑的连接方法决定了中挺的受力方式)上方法不当,那么中挺断面就会很大。常规的竖向中挺受力的做法就是竖向中挺直接座在窗洞下口,使中挺变成压弯构件,做法过于简单、受力不合理,导致截面变得很大,严重影响外观效果、浪费材料的同时中挺上的节能措施也不好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高窗加强中挺与主体建筑的连接构造,其具有竖向中挺受力合理、便于和主体建筑结构连接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高窗加强中挺与主体建筑的连接构造,包括建筑主体、中空玻璃窗框、竖中梃和横中梃,所述竖中梃设置有连接柱,所述建筑主体外侧壁设置有中埋件,所述中埋件设置有伸出建筑主体并与连接柱固定连接的槽钢连接件,所述建筑主体的上表面位于竖中梃上方设置有上埋件,所述建筑主体下表面位于竖中梃下端处设置有下埋件,所述上埋件和下埋件分别设置有供竖中梃的上下两端穿入的钢套芯,所述竖中梃两端与建筑主体的上下表面均留有让位间隙。优选的,所述上埋件、中埋件和下埋件均包括若干根位于建筑主体内的定位筋,所述定位筋设置有螺纹。优选的,所述定位筋均连接有位于建筑主体上表面或下表面的固定板,所述钢套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位于钢槽下方的横中梃设置有与建筑主体固定连接的支撑钢板。优选的,所述支撑钢板上设置有防火岩棉。优选的,所述让位间隙内设置有横中梃长度方向设置有方管,所述方管的上下面表面分别与建筑主体抵接和与横中梃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将竖中梃与柱体建筑内的埋件进行固定连接,使竖中梃的受理别分散与埋件上,解决了传统的插接导致竖中梃受力不合理而导致的压弯变形,无需使用较粗的竖中梃也能达到所需的强度,节省材料,同时不影响美观,埋件为与建筑主体固定的定位筋,定位筋采用钢筋,定位筋上具有螺纹,连接稳定;2、通过支撑钢板进一步对横中梃进行支撑,可减少竖中梃的受理,支撑钢板上设置防火岩棉,提升防火隔热效果。3、通过在让位间隙内设置方管,钢管能够减少中梃受力后的竖向位移,提升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中竖中梃的上方连接结构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竖中梃的下端连接结构图。图中:1、建筑主体;2、中空玻璃窗框;3、竖中梃;31、连接柱;4、横中梃;41、支撑钢板;411、防火岩棉;5、让位间隙;51、方管;10、中埋件;101、槽钢连接件;20、上埋件;30、下埋件;40、钢套芯;50、定位筋;501、螺纹;502、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超高窗加强中挺与主体建筑的连接构造,参照图1和2,其包括建筑主体1、中空玻璃窗框2、竖中梃3和横中梃4,竖中梃3和横中梃4通过角铝连接;竖中梃3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柱31,连接柱31沿竖中梃3长度方向设置,建筑主体1外侧壁设置有中埋件10,中埋件10设置有伸出建筑主体1、并与连接柱31固定连接的槽钢连接件101,槽钢连接件101与连接柱31通过螺栓连接,建筑主体1的上表面位于竖中梃3上方设置有上埋件20,建筑主体1下表面位于竖中梃3下端处设置有下埋件30,上埋件20和下埋件30分别设置有供竖中梃3的上下两端穿入的钢套芯40,钢套芯40内可安装定位块,使得竖中梃3两端与建筑主体1的上下表面均留有让位间隙5,使竖中梃3两端不与建筑主体1触碰,防止硬性碰撞而导致变形损坏。上埋件20、中埋件10和下埋件30均包括若干根位于建筑主体1内的定位筋50,定位筋50为钢筋,定位筋50设置有螺纹501,定位筋50均连接有位于建筑主体1上表面或下表面的固定板502,钢套芯40与固定板502固定连接,用于提升抓地力和连接的稳定性。位于钢槽下方的横中梃4设置有与建筑主体1固定连接的支撑钢板41,支撑钢板41与建筑主体1通过螺栓固定,以用于分担竖中梃3上的受力,支撑钢板41上设置有防火岩棉411,用于提升防火性和隔热性。让位间隙5内设置有横中梃4长度方向设置有方管51,方管51为钢管,方管51的上下面表面分别与建筑主体1抵接和与横中梃4固定连接,方管51能够减少竖中梃3受力后的竖向位移,并通过自身形变做出让位,提升稳定性。本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高窗加强中挺与主体建筑的连接构造,包括建筑主体、中空玻璃窗框、竖中梃和横中梃,其特征在于:所述竖中梃设置有连接柱,所述建筑主体外侧壁设置有中埋件,所述中埋件设置有伸出建筑主体并与连接柱固定连接的槽钢连接件,所述建筑主体的上表面位于竖中梃上方设置有上埋件,所述建筑主体下表面位于竖中梃下端处设置有下埋件,所述上埋件和下埋件分别设置有供竖中梃的上下两端穿入的钢套芯,所述竖中梃两端与建筑主体的上下表面均留有让位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窗加强中挺与主体建筑的连接构造,包括建筑主体、中空玻璃窗框、竖中梃和横中梃,其特征在于:所述竖中梃设置有连接柱,所述建筑主体外侧壁设置有中埋件,所述中埋件设置有伸出建筑主体并与连接柱固定连接的槽钢连接件,所述建筑主体的上表面位于竖中梃上方设置有上埋件,所述建筑主体下表面位于竖中梃下端处设置有下埋件,所述上埋件和下埋件分别设置有供竖中梃的上下两端穿入的钢套芯,所述竖中梃两端与建筑主体的上下表面均留有让位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窗加强中挺与主体建筑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埋件、中埋件和下埋件均包括若干根位于建筑主体内的定位筋,所述定位筋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鑫吴社许宏杰朱晓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广林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