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地面光伏电站厂区防洪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345827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地地面光伏电站厂区防洪排水系统,包括若干的截洪沟、导流沟、消能池以及排水口;截洪沟沿山地等高线方向,从山地顶端至底端均匀设置,导流沟垂直于截洪沟的方向设置且与截洪沟连接,消能池设置在截洪沟与导流沟的连接处,排水口设置在截洪沟和导流沟的末端,排水口的入水口处设置Y型排水导流槽。通过沿山地等高线方向设置的截洪沟,将区域内的雨水分区收集,延长区域内的雨水径流时间,推后雨水洪峰时间,减少雨水洪峰流量;同时在垂直截洪沟的方向上设置导流沟,将汇集的雨水进行消能处理,减弱对下游排水点由于势力差而形成的冲击。有效的解决了大型山地项目区的防洪排水问题,保障山地项目区汛期的生产安全。

A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system for photovoltaic power plant in mountainous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地地面光伏电站厂区防洪排水系统
本技术属于防洪排水
,涉及一种山地地面光伏电站厂区防洪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厂区尤其是建设在山地的光伏电站厂区,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清表后再进行光伏设施的施工安装。但清表之后由于没有了植被的保护,土壤的防冲刷能力减弱,防洪及排水的能力降低,进而造成地表径流的急剧增大。因此当项目区域遭遇强降水时,地表径流汇流时间缩短,汇水流量增大,水土流失加剧,严重时会对人员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目前,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厂区的防洪排水多数按照自然散排形式,还没有一种防洪排水系统能够有效的减少洪水对表层土壤的冲刷及降低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威胁。所以,迫切需要设计一种防洪排水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山地地面光伏电站厂区防洪排水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山地地面光伏电站厂区防洪排水系统,包括若干的截洪沟、导流沟、消能池以及排水口;截洪沟沿山地等高线方向,从山地顶端至底端均匀设置,导流沟垂直于截洪沟的方向设置且与截洪沟连接,消能池设置在截洪沟与导流沟的连接处,排水口设置在截洪沟和导流沟的末端,排水口的入水口设置Y型排水导流槽。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当排水口的入水口处的排水落差超过2m时,排水口的入水口处设置跌水井。截洪沟和导流沟均为混凝土材质。截洪沟的一侧沿截洪沟方向设置素土马道。消能池的入口处设置格栅,用于拦截水中携带的杂质。防洪排水系统与保护区之间设置防洪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沿山地等高线方向设置截洪沟,将区域内的雨水做分区收集,将区域内的雨水径流时间延长,使雨水洪峰时间推后,洪峰流量减少;并且在与截洪沟垂直方向上设置导流沟,在截洪沟与导流沟的交点处设置消能池,将汇集的雨水进行消能处理,减弱对下游排水点由于势力差而形成的冲击;并在排水口的入水口处设置Y型排水导流槽来充分收集散开型低位雨水,使得雨水得到最大范围的收集。在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如居民区外,设置防洪墙进行导流及防护,有效的解决了大型山地项目区的防洪排水问题,保障山地项目区汛期安全生产。进一步的,当排水口的入水口处的排水落差超过2m时,排水口的入水口处设置跌水井,进行消能及水流方向的转换,有效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截洪沟;2-导流沟;3-消能池;4-排水口;5-Y型排水导流槽;6-跌水井;7-保护区;8-防洪墙。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本技术山地地面光伏电站厂区防洪排水系统,包括截洪沟1、导流沟2、消能池3以及排水口4;截洪沟1沿山地等高线方向,从山地顶端至底端每隔一定间隔设置一条,垂直于截洪沟1的方向设置与截洪沟1连接的导流沟2,截洪沟1与导流沟2的连接处设置消能池3,截洪沟1和导流沟2的末端设置排水口4,排水口4的入水口设置Y型排水导流槽5。当排水口4的入水口处的排水落差超过2m时,排水口4的入水口处设置跌水井6。紧挨每条截洪沟1沿截洪沟1的方向设置宽度为2m的素土马道。截洪沟1与导流沟2均为混凝土材质。在防洪排水系统与保护区7之间设置高2m的防洪墙8,用来确保洪水不迂回至保护区7,从而保护保护区7的安全。消能池3的入水口处设置栅格,栅格的长度与洞口等宽,沿洞口宽度方向布置,埋件外漏面刷用于防腐的磷化底漆一道,过氯乙烯漆两道栅格为网状结构,通过焊接在一起的若干钢筋组成,具有水流能够通过的网洞,用来拦截进入消能池3中的洪水中携带的较大杂质。防洪墙采用MU25毛石堆砌而成,并采用M7.5水泥砂浆填缝。实施例某大型地面光伏项目,项目地坡角15°~20°,长约530m,宽约190m,面积0.10km2。地形起伏较大,海拔高程为1473m~1433m,相对高差约40m。项目地沿西向东可见3-4条明显的自然冲沟,沟深最大可达12m。在光伏电站建设过程中,由于未统筹考虑设置厂区排水设施,厂坪时将原有自然坡面的梯田整平为整体表面斜坡的形式。场地清表之后,土壤板结严重,地表径流增大,场地排水能力减弱。每降暴雨时,山洪来袭,破坏厂区及周边设施,同时洪水汇集在厂区内地势低洼处无法排出,给企业及附近村民带来极大的不便。如果项目区排水问题无法解决,将无法保证电站落成后正常的运行。采用本技术的山地地面光伏电站厂区防洪排水系统来解决项目区排水问题,具体的步骤如下:1)场区内沿等高线方向随坡就势每隔50~60米修建截洪沟,混凝土矩形断面:500mm×500mm,同时需要注意避让组件基础;紧邻每道截洪沟1,沿等高线方向设置宽度为2.0m宽素土马道;2)垂直于等高线的方向修建导流沟2,混凝土矩形断面:600mm×600mm,3)防洪排水系统与保护区7之间设置高2m的防洪墙8,统一将水导流至保护区7一侧的排水系统内,防止洪水迂回至保护区;4)当排水口4的入水口处的排水落差超过2m时,排水口4的入水口处设置跌水井6,并修建导流暗沟从保护区的中间通道穿过,引至排水明沟进行外排;5)在排水口前设置Y型排水导流槽5将小型自然冲沟的水进行导流;6)在截洪沟1与导流沟2的交汇处,设置不同尺寸的消能池3,本例中根据实际的水流情况设置了两种尺寸的消能池3,以减轻洪水势能。在沿等高线方向做500mm×500mm截洪沟1,将区域内的雨水做分区收集,使雨水的径流时间延长,使洪峰时间推后,洪峰流量减少;沿垂直等高线方向设置600mm×600mm导流沟2,与沿等高线方向设置的截洪沟1的交点处设置消能池3,将汇集的雨水进行消能处理,减弱对下游排水点由于势力差而形成的冲击;对下游保护区内存在排水冲击的位置设置高度为2米的防洪墙进行保护;排水在落差超过两米的位置设置跌水井6,进行消能及水流方向的转换处理;当最终的排水口4处出现低位给水点不集中时,采用Y型排水导流槽5收集散开型低位雨水,让雨水得到最大范围的收集。通过本技术的系统的使用,成功的保障了项目区汛期的安全生产。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地地面光伏电站厂区防洪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的截洪沟(1)、导流沟(2)、消能池(3)以及排水口(4);截洪沟(1)沿山地等高线方向,从山地顶端至底端均匀设置,导流沟(2)垂直于截洪沟(1)的方向设置且与截洪沟(1)连接,消能池(3)设置在截洪沟(1)与导流沟(2)的连接处,排水口(4)设置在截洪沟(1)和导流沟(2)的末端,排水口(4)的入水口设置Y型排水导流槽(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地地面光伏电站厂区防洪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的截洪沟(1)、导流沟(2)、消能池(3)以及排水口(4);截洪沟(1)沿山地等高线方向,从山地顶端至底端均匀设置,导流沟(2)垂直于截洪沟(1)的方向设置且与截洪沟(1)连接,消能池(3)设置在截洪沟(1)与导流沟(2)的连接处,排水口(4)设置在截洪沟(1)和导流沟(2)的末端,排水口(4)的入水口设置Y型排水导流槽(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地面光伏电站厂区防洪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排水口(4)的入水口处的排水落差超过2m时,排水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倩陈瑞王学亮何斐然李振张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特变电工电力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