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维修用电缆绕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44123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维修用电缆绕线装置,包括绕线机构、驱动机构和收线机构,绕线机构与驱动机构连接,绕线环的中部安装动力轴,绕线环和动力轴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绕线环的设置起到对电缆的疏导作用,连接杆的组合方式设置为三角组合,提高绕线环的稳定性,避免因为电缆过重而导致的压缩变形现象,电缆固定在电缆头固定夹上,转轮背板对绕线电缆进行固定,避免电缆松散开来,转轮背板上开设有结孔,将打捆绳穿过结孔,便于电缆的分捆整理,节省时间,当转轮开始转动时,电缆在转轮背板上缠绕,本装置稳定性高、省时省力且可自由设置绕线米数,减少工人的工作量。

A cable winding device for power mainten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维修用电缆绕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缆绕线
,具体为一种电力维修用电缆绕线装置。
技术介绍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随着近二十多年来,通讯行业的飞速发展,产品也有惊人的发展速度,从过去的简单的电话电报线缆发展到几千对的话缆、同轴缆、光缆、数据电缆,甚至组合通讯缆。该类产品结构尺寸通常较小而均匀,制造精度要求高,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电力电缆主要用在发、配、输、变、供电线路中的强电电能传输,通过的电流大(几十安至几千安)、电压高(220V至500kV及以上),当架设新的电缆架时,往往会因为避免突发情况而多携带部分电缆,传统的电缆绕线、收纳、打捆皆由工人完成,增加电力工人的工作量,且人工数米数不够精确,无法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对剩下的电缆精确打捆,造成回厂返工,浪费时间,增加成本,电缆具有一定重量,市面上的小型绕线装置稳定性差,易发生弯曲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维修用电缆绕线装置,具备稳定性高、省时省力和可自由设置绕线米数的优点,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维修用电缆绕线装置,包括绕线机构、驱动机构和收线机构,绕线机构与驱动机构连接,收线机构位于绕线机构的一侧,绕线机构包括绕线环、动力轴和连接杆,绕线环的中部安装动力轴,绕线环和动力轴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动力轴的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自动感应器、感应器安装杆、传动轴和电机安装板,驱动电机的径向输出端与动力轴连接,驱动电机安装在电机安装板上,电机安装板与收线机构固定连接,驱动电机的顶部与感应器安装杆固定连接,感应器安装杆上安装自动感应器,驱动电机的横向输出端与收线机构连接,收线机构包括收线机体壳、转轮、转轴、转轮背板和转轮保护架,收线机体壳的内部安装转轮保护架,转轮保护架的两端径向固定在收线机体壳的内壁上,转轮保护架设有两组,两组转轮保护架之间安装转轮,转轮的外壁四周安装转轮背板,转轮的中间位置安装转轴,转轴与驱动电机的横向输出端连接。优选的,所述转轮背板为两侧板高、底板低的凹型中空结构,转轮背板上开设有结孔。优选的,所述转轴的中心线与驱动电机横向输出端的中心线相互垂直。优选的,所述转轮背板的内圈半径尺寸与转轮的外圈半径尺寸一致,转轮背板可取下。优选的,所述转轮背板上设有电缆头固定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电力维修用电缆绕线装置,通过驱动电机为整个装置提供动力,当驱动电机启动时,动力轴开始转动,带动绕线环发生转动,绕线环的设置起到对电缆的疏导作用,避免打结电缆未经梳理直接输送到转轮背板上,做到有效绕线,连接杆的组合方式设置为三角组合,提高绕线环的稳定性,避免因为电缆过重而导致的压缩变形现象,提高绕线环的使用寿命,电缆的一端固定在电缆头固定夹上,当转轮开始转动时,电缆在转轮背板上缠绕,转轮背板为两侧板高、底板低的凹型中空结构,更好的对绕线电缆进行固定,避免电缆松散开来,转轮背板上开设有结孔,在收线之前,将打捆绳穿过结孔,在收线结束时,将打捆绳系紧,便于电缆的分捆整理,节省时间,当自动感应器感应到缠绕在转轮背板上的电缆达到一定米数时,停止绕线环和转轮的转动,可自由设置绕线米数,满足不同抢修设备的电缆长度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转轮背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图中:1、绕线机构;11、绕线环;12、动力轴;13、连接杆;2、驱动机构;21、驱动电机;22、自动感应器;23、感应器安装杆;24、传动轴;25、电机安装板;3、收线机构;31、收线机体壳;32、转轮;33、转轴;34、转轮背板;341、结孔;342、电缆头固定夹;35、转轮保护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电力维修用电缆绕线装置,包括绕线机构1、驱动机构2和收线机构3,绕线机构1与驱动机构2连接,收线机构3位于绕线机构1的一侧,绕线机构1包括绕线环11、动力轴12和连接杆13,绕线环11的中部安装动力轴12,绕线环11和动力轴12之间通过连接杆13固定连接,动力轴12的一端与驱动机构2连接,驱动机构2包括驱动电机21、自动感应器22、感应器安装杆23、传动轴24和电机安装板25,驱动电机21的径向输出端与动力轴12连接,驱动电机21安装在电机安装板25上,驱动电机21为整个装置提供动力,当驱动电机21启动时,动力轴12开始转动,带动绕线环11发生转动,绕线环11的设置起到对电缆的疏导作用,避免打结电缆未经梳理直接输送到转轮背板34上,连接杆13的组合方式设置为三角组合,提高绕线环11的稳定性,避免因为电缆过重而导致的压缩变形现象,提高绕线环11的使用寿命,电缆的一端固定在电缆头固定夹342上,当转轮32开始转动时,电缆在转轮背板34上缠绕,转轮背板34上开设有结孔341,在收线之前,将打捆绳穿过结孔341,在收线结束时,将打捆绳系紧,便于电缆的分捆整理,节省时间,当自动感应器22感应到缠绕在转轮背板34上的电缆达到一定米数时,停止绕线环11和转轮32的转动,人工将转轮背板34上打捆好的电缆取下,完成绕线过程,电机安装板25与收线机构3固定连接,驱动电机21的顶部与感应器安装杆23固定连接,感应器安装杆23上安装自动感应器22,驱动电机21的横向输出端与收线机构3连接,收线机构3包括收线机体壳31、转轮32、转轴33、转轮背板34和转轮保护架35,收线机体壳31的内部安装转轮保护架35,转轮保护架35的两端径向固定在收线机体壳31的内壁上,转轮保护架35设有两组,两组转轮保护架35之间安装转轮32,转轮32的外壁四周安装转轮背板34,转轮32的中间位置安装转轴33,转轴33与驱动电机21的横向输出端连接,转轮背板34为两侧板高、底板低的凹型中空结构,转轮背板34上开设有结孔341,转轴33的中心线与驱动电机21横向输出端的中心线相互垂直,转轮背板34的内圈半径尺寸与转轮32的外圈半径尺寸一致,转轮背板34可取下,转轮背板34上设有电缆头固定夹342。综上所述:本电力维修用电缆绕线装置,通过驱动电机21为整个装置提供动力,当驱动电机21启动时,动力轴12开始转动,带动绕线环11发生转动,绕线环11的设置起到对电缆的疏导作用,避免打结电缆未经梳理直接输送到转轮背板34上,做到有效绕线,连接杆13的组合方式设置为三角组合,提高绕线环11的稳定性,避免因为电缆过重而导致的压缩变形现象,提高绕线环11的使用寿命,电缆的一端固定在电缆头固定夹342上,当转轮32开始转动时,电缆在转轮背板34上缠绕,转轮背板34为两侧板高、底板低的凹型中空结构,更好的对绕线电缆进行固定,避免电缆松散开来,转轮背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维修用电缆绕线装置,包括绕线机构(1)、驱动机构(2)和收线机构(3),绕线机构(1)与驱动机构(2)连接,收线机构(3)位于绕线机构(1)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机构(1)包括绕线环(11)、动力轴(12)和连接杆(13),绕线环(11)的中部安装动力轴(12),绕线环(11)和动力轴(12)之间通过连接杆(13)固定连接,动力轴(12)的一端与驱动机构(2)连接,所述驱动机构(2)包括驱动电机(21)、自动感应器(22)、感应器安装杆(23)、传动轴(24)和电机安装板(25),驱动电机(21)的径向输出端与动力轴(12)连接,驱动电机(21)安装在电机安装板(25)上,电机安装板(25)与收线机构(3)固定连接,驱动电机(21)的顶部与感应器安装杆(23)固定连接,感应器安装杆(23)上安装自动感应器(22),驱动电机(21)的横向输出端与收线机构(3)连接,所述收线机构(3)包括收线机体壳(31)、转轮(32)、转轴(33)、转轮背板(34)和转轮保护架(35),收线机体壳(31)的内部安装转轮保护架(35),转轮保护架(35)的两端径向固定在收线机体壳(31)的内壁上,转轮保护架(35)设有两组,两组转轮保护架(35)之间安装转轮(32),转轮(32)的外壁四周安装转轮背板(34),转轮(32)的中间位置安装转轴(33),转轴(33)与驱动电机(21)的横向输出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维修用电缆绕线装置,包括绕线机构(1)、驱动机构(2)和收线机构(3),绕线机构(1)与驱动机构(2)连接,收线机构(3)位于绕线机构(1)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机构(1)包括绕线环(11)、动力轴(12)和连接杆(13),绕线环(11)的中部安装动力轴(12),绕线环(11)和动力轴(12)之间通过连接杆(13)固定连接,动力轴(12)的一端与驱动机构(2)连接,所述驱动机构(2)包括驱动电机(21)、自动感应器(22)、感应器安装杆(23)、传动轴(24)和电机安装板(25),驱动电机(21)的径向输出端与动力轴(12)连接,驱动电机(21)安装在电机安装板(25)上,电机安装板(25)与收线机构(3)固定连接,驱动电机(21)的顶部与感应器安装杆(23)固定连接,感应器安装杆(23)上安装自动感应器(22),驱动电机(21)的横向输出端与收线机构(3)连接,所述收线机构(3)包括收线机体壳(31)、转轮(32)、转轴(33)、转轮背板(34)和转轮保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慎林李小敏彭艳萍魏加珍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南昌供电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