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维修用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4054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维修用打磨装置,其结构包括弧形槽、摩擦板条、工作平台、支撑柱、支撑脚、支撑板、驱动器、控制箱、转动轴、支撑臂,弧形槽安装于支撑臂上方,将零部件放置在工作板上,然后控制控制箱启动驱动器,使得摩擦板条进行运作,对工作板上方的零部件进行打磨,当设备在进行打磨时,产生的振动力,通过工作板传递到活塞杆向下挤压第三弹簧,带动活塞腔内部的油液挤压两旁的活塞块,而两旁的缓冲块也会随之向下移动,挤压第一弹簧向下移动,使连接板向两旁移动,从而能够减小零件在进行打磨时,工作平台产生的摩擦力,而使零部件产生振动,发生偏移的现象发生。

A grinding device for automobile mainten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维修用打磨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汽车维修用打磨装置,属于汽车打磨

技术介绍
汽车维修是汽车维护和修理的泛称,就是对出现故障的汽车通过技术手段排查,找出故障原因,并采取一定措施使其排除故障并恢复达到一定的性能和安全标准,汽车维修包括汽车大修和汽车小修,汽车大修是指用修理或更换汽车任何零部件的方法,恢复汽车的完好技术状况和完全恢复汽车寿命的恢复性修理,而汽车小修是指,用更换或修理个别零件的方法,保证或恢复汽车工作能力的运行性修理。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820305181.2的一种用于汽车维修的打磨装置,包括基座体,基座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体,机体底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体,支撑体的一端穿过机体并与框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框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第二皮带轮传动连接,但是该现有技术在对汽车零部件进行打磨时,由于打磨的力度过大,容易使工作平台发生较大的振动,而使零部件的打磨精度变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维修用打磨装置,以解决的现有技术在对汽车零部件进行打磨时,由于打磨的力度过大,容易使工作平台发生较大的振动,而使零部件的打磨精度变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维修用打磨装置,其结构包括弧形槽、摩擦板条、工作平台、支撑柱、支撑脚、支撑板、驱动器、控制箱、转动轴、支撑臂,所述弧形槽安装于支撑臂上方,所述摩擦板条贯穿于弧形槽内部,所述摩擦板条贯穿于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下方与支撑柱上方相焊接,所述支撑柱下方与支撑板上方相焊接,所述支撑脚上方与支撑板下方螺纹连接,所述驱动器左侧设有控制箱,所述支撑柱与支撑臂下方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与支撑臂机械连接,所述工作平台包括第一弹簧、转杆、连接板、活塞杆、缓冲块、工作板、防护外壳、第二弹簧、活塞腔、第三弹簧、活塞块、限位杆,所述第一弹簧上方与缓冲块下方连接,所述连接板通过转杆与缓冲块铰链连接,所述活塞杆上方与工作板下方相焊接,所述防护外壳与活塞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二弹簧与活塞块相焊接,所述活塞杆下方通过第三弹簧与防护外壳内下方连接,所述活塞杆嵌入于活塞腔内部,所述限位杆嵌入于连接板下方,所述缓冲块上方与工作板下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共设有四个,所述缓冲块共设有两个。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外壳下方与支撑柱上方相焊接。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器嵌入安装于支撑柱右侧。进一步地,所述工作板是一个长方体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工作板采用铸铁制成,具有硬度高,不易发生变形。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臂采用合金钢制成,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耐磨、耐腐蚀的作用。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汽车维修用打磨装置,当发现汽车零部件发生破损后,需要对其进行打磨时,先将零部件放置在工作板上,然后控制控制箱启动驱动器,使得摩擦板条进行运作,对工作板上方的零部件进行打磨,当设备在进行打磨时,产生的振动力,通过工作板传递到活塞杆向下挤压第三弹簧,带动活塞腔内部的油液挤压两旁的活塞块,而两旁的缓冲块也会随之向下移动,挤压第一弹簧向下移动,使连接板向两旁移动,从而能够减小零件在进行打磨时,工作平台产生的摩擦力,而使零部件产生振动,发生偏移的现象发生。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汽车维修用打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工作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弧形槽-1、摩擦板条-2、工作平台-3、支撑柱-4、支撑脚-5、支撑板-6、驱动器-7、控制箱-8、转动轴-9、支撑臂-10、第一弹簧-301、转杆-302、连接板-303、活塞杆-304、缓冲块-305、工作板-306、防护外壳-307、第二弹簧-308、活塞腔-309、第三弹簧-310、活塞块-311、限位杆-312。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维修用打磨装置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弧形槽1、摩擦板条2、工作平台3、支撑柱4、支撑脚5、支撑板6、驱动器7、控制箱8、转动轴9、支撑臂10,所述弧形槽1安装于支撑臂10上方,所述摩擦板条2贯穿于弧形槽1内部,所述摩擦板条2贯穿于工作平台3,所述工作平台3下方与支撑柱4上方相焊接,所述支撑柱4下方与支撑板6上方相焊接,所述支撑脚5上方与支撑板6下方螺纹连接,所述驱动器7左侧设有控制箱8,所述支撑柱4与支撑臂10下方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9与支撑臂10机械连接,所述工作平台3包括第一弹簧301、转杆302、连接板303、活塞杆304、缓冲块305、工作板306、防护外壳307、第二弹簧308、活塞腔309、第三弹簧310、活塞块311、限位杆312,所述第一弹簧301上方与缓冲块305下方连接,所述连接板303通过转杆302与缓冲块305铰链连接,所述活塞杆304上方与工作板306下方相焊接,所述防护外壳307与活塞腔309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二弹簧308与活塞块311相焊接,所述活塞杆304下方通过第三弹簧310与防护外壳307内下方连接,所述活塞杆304嵌入于活塞腔309内部,所述限位杆312嵌入于连接板303下方,所述缓冲块305上方与工作板306下方连接,所述连接板303共设有四个,所述缓冲块305共设有两个,所述防护外壳307下方与支撑柱4上方相焊接,所述驱动器7嵌入安装于支撑柱4右侧,所述工作板306是一个长方体结构,所述工作板306采用铸铁制成,具有硬度高,不易发生变形,所述支撑臂10采用合金钢制成,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耐磨、耐腐蚀的作用。本专利所说的活塞杆304是支持活塞做功的连接部件,大部分应用在油缸、气缸运动执行部件中,是一个运动频繁、技术要求高的运动部件,所述第一弹簧301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用弹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亦作“弹簧”。一般用弹簧钢制成。弹簧的种类复杂多样,按形状分,主要有螺旋弹簧、涡卷弹簧、板弹簧、异型弹簧等。例如,维修师傅在对汽车进行维修时,当发现汽车零部件发生破损后,需要对其进行打磨时,先将零部件放置在工作板306上,然后控制控制箱8启动驱动器7,使得摩擦板条2进行运作,对工作板306上方的零部件进行打磨,当设备在进行打磨时,产生的振动力,通过工作板306传递到活塞杆304向下挤压第三弹簧310,带动活塞腔309内部的油液挤压两旁的活塞块311,而两旁的缓冲块305也会随之向下移动,挤压第一弹簧301向下移动,使连接板303向两旁移动。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在对汽车零部件进行打磨时,由于打磨的力度过大,容易使工作平台发生较大的振动,而使零部件的打磨精度变低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当发现汽车零部件发生破损后,需要对其进行打磨时,先将零部件放置在工作板上,然后控制控制箱启动驱动器,使得摩擦板条进行运作,对工作板上方的零部件进行打磨,当设备在进行打磨时,产生的振动力,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维修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弧形槽(1)、摩擦板条(2)、工作平台(3)、支撑柱(4)、支撑脚(5)、支撑板(6)、驱动器(7)、控制箱(8)、转动轴(9)、支撑臂(10),所述弧形槽(1)安装于支撑臂(10)上方,所述摩擦板条(2)贯穿于弧形槽(1)内部,所述摩擦板条(2)贯穿于工作平台(3),所述工作平台(3)下方与支撑柱(4)上方相焊接,所述支撑柱(4)下方与支撑板(6)上方相焊接,所述支撑脚(5)上方与支撑板(6)下方螺纹连接,所述驱动器(7)左侧设有控制箱(8),所述支撑柱(4)与支撑臂(10)下方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9)与支撑臂(10)机械连接,所述工作平台(3)包括第一弹簧(301)、转杆(302)、连接板(303)、活塞杆(304)、缓冲块(305)、工作板(306)、防护外壳(307)、第二弹簧(308)、活塞腔(309)、第三弹簧(310)、活塞块(311)、限位杆(312),所述第一弹簧(301)上方与缓冲块(305)下方连接,所述连接板(303)通过转杆(302)与缓冲块(305)铰链连接,所述活塞杆(304)上方与工作板(306)下方相焊接,所述防护外壳(307)与活塞腔(309)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二弹簧(308)与活塞块(311)相焊接,所述活塞杆(304)下方通过第三弹簧(310)与防护外壳(307)内下方连接,所述活塞杆(304)嵌入于活塞腔(309)内部,所述限位杆(312)嵌入于连接板(303)下方,所述缓冲块(305)上方与工作板(306)下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维修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弧形槽(1)、摩擦板条(2)、工作平台(3)、支撑柱(4)、支撑脚(5)、支撑板(6)、驱动器(7)、控制箱(8)、转动轴(9)、支撑臂(10),所述弧形槽(1)安装于支撑臂(10)上方,所述摩擦板条(2)贯穿于弧形槽(1)内部,所述摩擦板条(2)贯穿于工作平台(3),所述工作平台(3)下方与支撑柱(4)上方相焊接,所述支撑柱(4)下方与支撑板(6)上方相焊接,所述支撑脚(5)上方与支撑板(6)下方螺纹连接,所述驱动器(7)左侧设有控制箱(8),所述支撑柱(4)与支撑臂(10)下方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9)与支撑臂(10)机械连接,所述工作平台(3)包括第一弹簧(301)、转杆(302)、连接板(303)、活塞杆(304)、缓冲块(305)、工作板(306)、防护外壳(307)、第二弹簧(308)、活塞腔(309)、第三弹簧(310)、活塞块(311)、限位杆(312),所述第一弹簧(301)上方与缓冲块(305)下方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锦林
申请(专利权)人: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