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外智能降雨装置及支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3882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人工降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野外智能降雨装置及支架,该野外智能降雨装置包括支架、分水管和供水装置,支架包括矩形框体和支撑杆;矩形框体包括两个相对的折叠杆和两个相对的连接杆;每个折叠杆均包括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第一杆件的一端和第二杆件的一端铰接,第一杆件的另一端和第二杆件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杆铰接;每个连接杆的两端均分别设有一个支撑杆;每个支撑杆的另一端均铰接有连接座;分水管并列设置有多个,每个分水管均滑动设置在矩形框体上,多个分水管均与供水装置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可折叠的支架,在支架使用完毕时,将支架折叠,极大地方便了支架的收纳和运输。

A field intelligent rainfall device and sup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野外智能降雨装置及支架
本技术属于人工降雨
,具体涉及一种野外智能降雨装置及支架。
技术介绍
对土壤性质的研究在水文、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文地质和生态环境等领域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土壤入渗实验是研究土壤性质的重要手段,单纯依靠天然降雨来收集所需科研资料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为了尽可能地模拟自然入渗情况,需要在野外近似地模拟自然降雨情况。目前,已出现一些野外降雨装置,但是现有的用于野外的降雨装置的支架均是固定的,不可折叠,导致降雨装置的收纳和运输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外智能降雨装置。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野外智能降雨装置,包括支架、分水管和供水装置,所述支架包括矩形框体和支撑杆;所述矩形框体包括两个相对的折叠杆和两个相对的连接杆;每个所述折叠杆均包括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第一杆件的一端和第二杆件的一端铰接,第一杆件的另一端和第二杆件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杆铰接;每个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分别设有一个所述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铰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有连接座,每个所述支撑杆均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套设的多个套杆,任意相邻的两个套杆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分水管并列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分水管均滑动设置在所述矩形框体上,多个所述分水管均与所述供水装置连通。作为所述野外智能降雨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供水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储水装置、泵和阀门;所述阀门的出水口分别与多个所述分水管连通。作为所述野外智能降雨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供水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雨强传感器;所述雨强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阀门为电动阀门,所述阀门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作为所述野外智能降雨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开设在所述套杆上的第一插孔以及插设在所述第一插孔内的第一限位杆。作为所述野外智能降雨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套杆上开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插孔。作为所述野外智能降雨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作为所述野外智能降雨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一杆件和连接杆之间以及第二杆件与连接杆之间均设置有第三限位结构。作为所述野外智能降雨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支撑杆与连接杆之间设置有第四限位结构。一种支架,用于前述的野外智能降雨装置,所述支架包括矩形框体和支撑杆;所述矩形框体包括两个相对的折叠杆和两个相对的连接杆;每个所述折叠杆均包括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第一杆件的一端和第二杆件的一端铰接,第一杆件的另一端和第二杆件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杆铰接;每个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分别设有一个所述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铰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有连接座,每个所述支撑杆均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套设的多个套杆,任意相邻的两个套杆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设置可折叠的支架,在支架使用完毕时,将支架折叠,极大地方便了支架的收纳和运输;其次,本技术通过设置雨强传感器、控制器和电动阀门,使得可以降雨强度可以调节;并且,本技术通过在支撑杆远离矩形框体的一端设置铰接的连接座,使得支架能够适应不同坡度的地表面。本技术的其他有益效果将在各实施例中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的是,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C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D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所示的支架折叠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所示的支架折叠完成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一种野外智能降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的野外智能降雨装置的控制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架,包括矩形框体和支撑杆4;所述矩形框体包括两个相对的折叠杆1和两个相对的连接杆3;每个所述折叠杆1均包括第一杆件11和第二杆件12,第一杆件11的一端和第二杆件12的一端铰接,第一杆件11的另一端和第二杆件12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杆3铰接;每个所述连接杆3的两端均分别设有一个所述支撑杆4;每个所述支撑杆4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铰接,每个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均铰接有连接座43,每个所述支撑杆4均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套设的多个套杆41,任意相邻的两个套杆41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第一杆件11和第二杆件12之间的铰接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实现。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杆件11和第二杆件12之间的铰接通过第一连接件13实现,具体地,第一连接件13上开设有两个开口背离的设置的第一卡槽,第一杆件11的一端和第二杆件12的一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卡槽内,每个所述第一卡槽的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一轴孔131,两个第一轴孔131内均设有第一转轴(图中未示出),两个第一转轴分别贯穿第一杆件11和第二杆件12,从而实现第一杆件11和第二杆件12的铰接,需要说明的是,杆件(指第一杆件11和第二杆件12)靠近第一连接件13的一端的端部与第一卡槽的槽底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隙,以避免第一杆件11和第二杆件12在转动时,与第一卡槽的槽底产生干涉。杆件与连接杆3之间的铰接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实现。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杆件与连接杆3之间的铰接通过第二连接件5实现,具体地,连接杆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件5,第二连接件5上开设有开口朝向杆件的第二卡槽,第二卡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轴孔51,第二轴孔51内设有第二转轴(图中未示出),杆件朝向连接杆3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卡槽内,并被所述第二转轴贯穿,从而实现杆件与连接杆3的铰接。需要说明的是,杆件朝向连接杆3的一端的端部与第二卡槽的槽底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隙,以避免第一杆件11和第二杆件12在转动时,与第二卡槽的槽底产生干涉。连接杆3与支撑杆4之间的铰接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本实施例中,连接杆3与支撑杆4之间的铰接通过第二连接件5实现,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件5上还开设有开口朝向支撑杆4的第三卡槽,第三卡槽与第二卡槽垂直,第三卡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三轴孔53,第三轴孔53内设有第三转轴,支撑杆4设置在第三卡槽内,并被第三转轴贯穿,从而实现连接杆3与支撑杆4之间的铰接。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杆4朝向连接杆3的一端的端部与第三卡槽的槽底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隙,以避免支撑杆4在转动时,与第三卡槽的槽底产生干涉。本实施例中,支撑杆4与连接座43之间的铰接通过第三连接件42实现,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三连接件42固定在支撑杆4远离连接杆3的一端,第三连接件42上开设有开口背离支撑杆4的第四卡槽,第四卡槽的侧壁开设有第四轴孔421,第四轴孔421内设置有第四转轴(图中未示出),连接座43呈三角形状,连接座43的一个顶角设置在所述第四卡槽内,并被所述第四转轴贯穿,从而实现支撑杆4与连接座43之间的铰接,由于连接座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野外智能降雨装置,包括支架、分水管和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矩形框体和支撑杆;所述矩形框体包括两个相对的折叠杆和两个相对的连接杆;每个所述折叠杆均包括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第一杆件的一端和第二杆件的一端铰接,第一杆件的另一端和第二杆件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杆铰接;每个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分别设有一个所述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铰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有连接座,每个所述支撑杆均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套设的多个套杆,任意相邻的两个套杆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分水管并列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分水管均滑动设置在所述矩形框体上,多个所述分水管均与所述供水装置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外智能降雨装置,包括支架、分水管和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矩形框体和支撑杆;所述矩形框体包括两个相对的折叠杆和两个相对的连接杆;每个所述折叠杆均包括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第一杆件的一端和第二杆件的一端铰接,第一杆件的另一端和第二杆件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杆铰接;每个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分别设有一个所述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铰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有连接座,每个所述支撑杆均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套设的多个套杆,任意相邻的两个套杆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分水管并列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分水管均滑动设置在所述矩形框体上,多个所述分水管均与所述供水装置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智能降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储水装置、泵和阀门;所述阀门的出水口分别与多个所述分水管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野外智能降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雨强传感器;所述雨强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阀门为电动阀门,所述阀门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智能降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睿军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中水数易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