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夏念花专利>正文

一种侧卧位手术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3696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侧卧位手术支架,包括外筒、内筒、L形支架、挡板和限位轴,内筒位于外筒的内腔中,内筒的顶部固定有竖向螺杆,挡板固定于固定杆上,固定板上固定有横向螺杆;特征在于:L形支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第二限位块上,第一、第二限位块的中央均开孔;第一限位块经其开孔置于竖向螺杆上,第二限位块经其开孔置于横向螺杆上,竖向螺杆的上设置有第二旋钮,横向螺杆上设置有第三旋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侧卧位手术支架,可实现对不同体型病人的侧卧位支撑,挡板的支撑力可根据所需进行调整,可保证病人手术过程中处于稳定的侧卧位状态,保证了侧卧位手术的顺利进行,有益效果显著,适于应用推广。

A kind of surgical stent in lateral pos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卧位手术支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侧卧位手术支架,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可保持病人手术过程中处于稳定的侧卧位状态的手术支架。
技术介绍
根据病人手术的部位不同,有些情况下需要保持病人处于侧卧位状态,由于在手术过程中病人需保持相对稳定,要想病人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处于不变的侧卧位状态,依靠医护人员的扶持是不行的,这就需要支架对病人进行稳固。为了保持病人的侧卧位,现在也有一些手术支架,但现有手术支架通常只具有一个调节方向,不能根据病人的体型来实现多角度的调节,这就导致有时候需要根据手术支架所能支撑的范围或角度来移动病人,如果病人处于麻醉状态,这就需要多名医护人员将病人抬起后进行移动,不仅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而且在移动病人的过程中,容易对病人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侧卧位手术支架。本技术的侧卧位手术支架,包括外筒、内筒、L形支架、挡板和限位轴,外筒的内部为内腔,内筒位于外筒的内腔中;内筒的顶部固定有竖向螺杆,外筒的下部设置有固定于手术床上的固定机构,挡板固定于固定杆上,固定板上固定有横向螺杆;其特征在于:限位轴贯穿于内筒和外筒进行设置,内筒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横向的通孔,限位轴的外端设置有第一旋钮;所述L形支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上,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的中央均开孔;第一限位块经其开孔置于竖向螺杆上,第二限位块经其开孔置于横向螺杆上,竖向螺杆的上设置有对第一定位块固定的第二旋钮,横向螺杆上设置有对第二定位块进行固定的第三旋钮。本技术的侧卧位手术支架,所述第一旋钮与限位轴、第二旋钮与竖向螺杆、第三旋钮与横向螺杆均通过螺纹相配合,所述第二旋钮上固定有便于将其进行转动的第二把手。本技术的侧卧位手术支架,所述固定机构由上固定板、下固定板、活动板和第一把手组成,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平行地固定于外筒的下部,活动板位于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之间,第一把手以螺纹配合的形式穿过下固定板并与活动板相固定。本技术的侧卧位手术支架,所述挡板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海绵垫。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侧卧位手术支架,通过设置贯穿于外筒和内筒的限位轴,并在内筒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多个通孔,实现了内筒的高度调节,即实现了挡板的高度调节,以适应侧卧后不同高度的病人;通过在内筒顶端的竖向螺杆上设置第一定位块和第二旋钮,实现了挡板跟随L形支架在水平面内的转动调节;通过在固定板上的横向螺杆上设置第二定位块和第三旋钮,实现了挡板沿水平转轴的转动调节,有利于实现对病人多个方向上的支撑。本技术的侧卧位手术支架,可进行高度方向、沿水平面内的转动、绕水平轴的转动调节和固定,可实现对不同体型病人的侧卧位支撑,挡板的支撑力可根据所需进行调整,可保证病人手术过程中处于稳定的侧卧位状态,保证了侧卧位手术的顺利进行,有益效果显著,适于应用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侧卧位手术支架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卧位手术支架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卧位手术支架的使用状态图。图中:1外筒,2内筒,3L形支架,4挡板,5上固定板,6下固定板,7活动板,8第一把手,9内腔,10通孔,11限位轴,12第一旋钮,13竖向螺杆,14第一定位块,15第二旋钮,16第二把手,17固定杆,18第二定位块,19横向螺杆,20第三旋钮,21海绵垫,22手术床,23患者。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给出了本技术的侧卧位手术支架的主视图和左视图,所示的侧卧位手术支架由外筒1、内筒2、L形支架3、挡板4、上固定板、下固定板6、活动板7、第一把手8、限位轴11组成,外筒1的内部为圆柱形内腔9,内筒2置于内腔9中,以实现内筒2在外筒1的内腔9中的上限移动,实现对挡板4的高度调节。限位轴11穿过外筒11和内筒2设置,内筒2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水平的通孔10,这样,限位轴11通过贯穿不同的通孔10,可实现内筒2的高度调节,进而对挡板4的高度进行调节,以适应具有不同侧卧高度的病人。所示内筒2的顶端固定有竖向螺杆13,L形支架3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定位块14和第二定位块18,第一定位块14和第二定位块18的中央均开设有通孔。第一定位块14经通孔置于竖向螺杆13上,竖向螺杆13的上部设置有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二旋钮15,第二旋钮15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16,第二旋钮15实现对第一定位块14的固定。当挡板4跟随L形之间3和第一定位块14绕竖向螺杆13转动至合适的角度后,通过第二把手16拧紧第二旋钮15,即可牢牢地将第一定位块14固定于内筒2上,即实现了挡板4在水平面内的定位。所示挡板4背面的中心位置固定于固定杆17上,挡板4的正面用于对病人进行支撑,固定杆17上固定有水平方向的横向螺杆19。第二定位块18经中央通孔设置于横向螺杆19上,横向螺杆19的外部设置有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三旋钮20,第三旋钮20用于将第二定位块18进行锁紧。使用时,通过转动挡板4,使其绕横向螺杆19转动至合适的角度后,然后通过旋转第三旋钮20将固定杆17与第二定位块18进行锁紧,即可使挡板4处于稳定的朝向,以实现对患者的稳固支撑。所示上固定板5、下固定板6、活动板7和第一把手8组成了固定机构,上固定板5和下固定板6以相互平行的状态固定于内筒2的下部,活动板7位于上固定板5与下固定板6之间,第一把手8以螺纹配合的形式穿过下固定板6,第一把手8穿过下固定板6后与活动板7相固定。这样,通过转动第一把手8即可对活动板7与上固定板5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使得整个装置可固定在具有不同床边厚度的手术床上。如图3所示,给出了本技术的侧卧位手术支架的使用状态图,使用时,首先将所需数量的手术支架固定于手术床22的床沿上,然后将病人置于侧卧位,松动第二旋钮15和第三旋钮20后,将挡板4转动到与病人前部或背部相贴合的位置,然后锁紧第二旋钮15和第三旋钮20,即可实现对病人的侧卧位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卧位手术支架,包括外筒(1)、内筒(2)、L形支架(3)、挡板(4)和限位轴(11),外筒的内部为内腔(9),内筒位于外筒的内腔中;内筒的顶部固定有竖向螺杆(13),外筒的下部设置有固定于手术床(22)上的固定机构,挡板固定于固定杆(17)上,固定板上固定有横向螺杆(19);其特征在于:限位轴贯穿于内筒和外筒进行设置,内筒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横向的通孔(10),限位轴的外端设置有第一旋钮(12);所述L形支架(3)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限位块(14)和第二限位块(18)上,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的中央均开孔;第一限位块经其开孔置于竖向螺杆上,第二限位块经其开孔置于横向螺杆上,竖向螺杆的上设置有对第一定位块固定的第二旋钮(15),横向螺杆上设置有对第二定位块进行固定的第三旋钮(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卧位手术支架,包括外筒(1)、内筒(2)、L形支架(3)、挡板(4)和限位轴(11),外筒的内部为内腔(9),内筒位于外筒的内腔中;内筒的顶部固定有竖向螺杆(13),外筒的下部设置有固定于手术床(22)上的固定机构,挡板固定于固定杆(17)上,固定板上固定有横向螺杆(19);其特征在于:限位轴贯穿于内筒和外筒进行设置,内筒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横向的通孔(10),限位轴的外端设置有第一旋钮(12);所述L形支架(3)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限位块(14)和第二限位块(18)上,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的中央均开孔;第一限位块经其开孔置于竖向螺杆上,第二限位块经其开孔置于横向螺杆上,竖向螺杆的上设置有对第一定位块固定的第二旋钮(15),横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念花
申请(专利权)人:夏念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