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话筒及音频输入接口自适应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3369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话筒及音频输入接口自适应电路,属于话筒和音频输入接口技术领域。通过利用驻极体话筒的驻极体偏置电源一向接口模块提供偏置电压,根据不同接口类型的插头插入接口模块之后,由于其中两个端子会产生的偏置电压位置不同和接地位置不同而产生两个高低不同的逻辑控制电压,集成电路模块根据逻辑控制电压的高低不同去切换音频通道进行话筒及音频输入接口自适应,应用在需要音频输入的设备上,特别是需要话筒输入或立体声音频输入的音频设备,实现了只用一个接口即可适配多种输入设备的目的;用一个接口替代多个接口,有效减少了接口数量,对缩小产品体积,简化外观设计起到积极作用。

An adaptive circuit of microphone and audio input inte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话筒及音频输入接口自适应电路
本专利技术属于话筒和音频输入接口
,具体来说是一种话筒及音频输入接口自适应电路。
技术介绍
很多音频(音响)产品,特别是便携式音频产品,都具有音频输入接口,包括驻极体话筒输入接口,立体声音频信号输入接口,还有就是手机的可通话耳机上面的话筒也是驻极体话筒输入接口。这些接口都采用3.5mm插头对其进行连接,对应的是3.5mm的耳机插座。便携产品往往由于结构尺寸限制,可能会难以同时配备多个接口,故输入接口复用的方式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解决途径。传统的耳机接口作为输出接口,也有采用自适应复用方式。利用不同接口的不同阻抗变化,来采集输入接口类别信息,交给可编程控制芯片(多为单片机等)进行处理,再产生控制信号去控制切换开关,来达到切换的目的。这类接口多是为话筒输入和立体声音频输出复用,不做立体声音频输入匹配。此外控制芯片的加入,增加了产品的材料成本。因为控制芯片一般需要进行编程和程序烧录,增加了设计难度和生产成本。而在某些场合,控制芯片的加入,无形中也增加了产品的体积。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自适应耳机通过可编程控制芯片进行处理,成本高且对输入设备适用性不好的问题。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话筒及音频输入接口自适应电路,包括音频电路模块、集成电路模块、音频放大与匹配模块、电容模块、控制电压滤波模块、偏置电源模块、接口模块和话筒放大与匹配模块,所述接口模块为四脚音频输入接口,所述四脚音频输入接口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所述电容模块为多个耦合电容,所述第一端子同时与偏置电源模块、电容模块、控制电压滤波模块连接,所述第一端子分别与电容模块内的第一电容、第三电容和第五电容连接;所述第二端子与电容模块内的第二电容连接,所述第三端子接地,所述第四端子同时与偏置电源模块、电容模块、控制电压滤波模块连接,所述第四端子分别与电容模块内的第四电容和第六电容连接,所述音频放大与匹配模块与话筒放大与匹配模块并联,所述音频放大与匹配模块设置于集成电路模块和电容模块之间,所述话筒放大与匹配模块设置于集成电路模块和电容模块之间。优选的,所述控制电压滤波模块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与集成电路模块的芯片A引脚串联,且第一电阻与集成电路模块的芯片A引脚之间对地并联有第七电容,所述第二电阻与集成电路模块的芯片B引脚串联,且上第二电阻与集成电路模块的芯片B引脚之间对地并联有第八电容,所述偏置电源模块包括驻极体偏置电源一、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与驻极体偏置电源一正极串联,所述第三电阻与第一电阻串联,所述第四电阻与驻极体偏置电源一正极串联,所述第四电阻与第二电阻串联。优选的,所述音频放大与匹配模块包括运算放大器、10K欧姆电阻一、0K欧姆电阻二和一个100K欧姆电阻,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与电容模块里面的耦合电容串联,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通过100K欧姆电阻一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10K欧姆电阻一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串联一个10K欧姆电阻二,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集成电路模块的引脚连接,。优选的,所述话筒放大与匹配模块包括驻极体偏置电源二、1K欧姆电阻、100K欧姆电阻二和三极管,所述三极管串联在集成电路模块和耦合电容之间,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c与集成电路模块的芯片引脚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c与驻极体偏置电源二之间串联了一个1K欧姆电阻,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e接地,所述三极管的基极b与耦合电容相连,所述三极管的基极b与耦合电容相连,所述三极管的基极b与三极管的集电极c之间还并联有100K欧姆电阻二。优选的,所述集成电路模块为双四选一CMOS模拟开关芯片,所述双四选一CMOS模拟开关芯片的四组IN引脚的其中一组与音频放大与匹配模块连接,所述双四选一CMOS模拟开关芯片的四组IN引脚的其中三组和话筒放大与匹配模块连接。优选的,所述接口模块采用CTIA标准手机耳机的话筒部分,当所述接口模块采用OMTP标准手机耳机的话筒部分时,所述第四端子接地,所述第三端子同时与偏置电源模块、电容模块、控制电压滤波模块连接,所述第三端子分别与电容模块内的第四电容和第六电容连接。优选的,所述双四选一CMOS模拟开关芯片的一组OUT引脚与音频电路模块连接。3.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话筒及音频输入接口自适应电路,通过利用驻极体话筒的驻极体偏置电源一向接口模块提供偏置电压,根据不同接口类型的插头插入接口模块之后,由于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产生的偏置电压位置不同和接地位置不同而产生两个高低不同的逻辑控制电压,集成电路模块根据逻辑控制电压的高低不同去切换音频通道进行话筒及音频输入接口自适应,应用在需要音频输入的设备上,特别是需要话筒或立体声音频输入的音频设备,实现了只用一个接口即可适配多种输入设备的目的;用一个接口替代多个接口,有效减少了接口数量,对缩小产品体积,简化外观设计起到积极作用;对输入设备的自适应适配,无需对切换进行人工操控,简化了产品的操作,提高产品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话筒及音频输入接口自适应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音频放大与匹配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话筒放大与匹配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集成电路模块的逻辑开关图。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00、音频电路模块;200、集成电路模块;300、音频放大与匹配模块;400、电容模块;410、第一电容;420、第二电容;430、第三电容;440、第四电容;450、第五电容;460、第六电容;500、控制电压滤波模块;510、第一电阻;520、第二电阻;530、第七电容;540、第八电容;600、偏置电源模块;610、第三电阻;620、第四电阻;700、接口模块;710、第一端子;720、第二端子;730、第三端子;740、第四端子;800、话筒放大与匹配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实施例1参照附图1-附图4,本实施例的一种话筒及音频输入接口自适应电路,包括音频电路模块100、集成电路模块200、音频放大与匹配模块300、电容模块400、控制电压滤波模块500、偏置电源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话筒及音频输入接口自适应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音频电路模块(100)、集成电路模块(200)、音频放大与匹配模块(300)、电容模块(400)、控制电压滤波模块(500)、偏置电源模块(600)、接口模块(700)和话筒放大与匹配模块(800),所述接口模块(700)为四脚音频输入接口,所述四脚音频输入接口包括第一端子(710)、第二端子(720)、第三端子(730)和第四端子(740),所述电容模块(400)为多个耦合电容,所述第一端子(710)同时与偏置电源模块(600)、电容模块(400)、控制电压滤波模块(500)连接,所述第一端子(710)分别与电容模块(400)内的第一电容(410)、第三电容(430)和第五电容(450)连接;所述第二端子(720)与电容模块(400)内的第二电容(420)连接,所述第三端子(730)接地,所述第四端子(740)同时与偏置电源模块(600)、电容模块(400)、控制电压滤波模块(500)连接,所述第四端子(740)分别与电容模块(400)内的第四电容(440)和第六电容(460)连接,所述音频放大与匹配模块(300)与话筒放大与匹配模块(800)并联,所述音频放大与匹配模块(300)设置于集成电路模块(200)和电容模块(400)之间,所述话筒放大与匹配模块(800)设置于集成电路模块(200)和电容模块(400)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话筒及音频输入接口自适应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音频电路模块(100)、集成电路模块(200)、音频放大与匹配模块(300)、电容模块(400)、控制电压滤波模块(500)、偏置电源模块(600)、接口模块(700)和话筒放大与匹配模块(800),所述接口模块(700)为四脚音频输入接口,所述四脚音频输入接口包括第一端子(710)、第二端子(720)、第三端子(730)和第四端子(740),所述电容模块(400)为多个耦合电容,所述第一端子(710)同时与偏置电源模块(600)、电容模块(400)、控制电压滤波模块(500)连接,所述第一端子(710)分别与电容模块(400)内的第一电容(410)、第三电容(430)和第五电容(450)连接;所述第二端子(720)与电容模块(400)内的第二电容(420)连接,所述第三端子(730)接地,所述第四端子(740)同时与偏置电源模块(600)、电容模块(400)、控制电压滤波模块(500)连接,所述第四端子(740)分别与电容模块(400)内的第四电容(440)和第六电容(460)连接,所述音频放大与匹配模块(300)与话筒放大与匹配模块(800)并联,所述音频放大与匹配模块(300)设置于集成电路模块(200)和电容模块(400)之间,所述话筒放大与匹配模块(800)设置于集成电路模块(200)和电容模块(400)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话筒及音频输入接口自适应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压滤波模块(500)包括第一电阻(510)和第二电阻(520),所述第一电阻(510)与集成电路模块(200)的芯片A引脚串联,且第一电阻(510)与集成电路模块(200)的芯片A引脚之间对地并联有第七电容(530),所述第二电阻(520)与集成电路模块(200)的芯片B引脚串联,且上第二电阻(520)与集成电路模块(200)的芯片B引脚之间对地并联有第八电容(540),所述偏置电源模块(600)包括驻极体偏置电源一、第三电阻(610)和第四电阻(620),所述第三电阻(610)与驻极体偏置电源一正极串联,所述第三电阻(610)与第一电阻(510)串联,所述第四电阻(620)与驻极体偏置电源一正极串联,所述第四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燕杨季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诺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