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培真专利>正文

双面齿条板棘齿轮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2963 阅读:3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面齿条板棘齿轮传动装置,其特点是双面齿条板的上、下面均设置有其长度与做往复直线运动的动力源行程相匹配的齿条,在双面齿条板的上、下分别设置有与对应齿条相啮合的上、下棘轮齿轮,上、下棘轮齿轮分别固定于由支座支撑并绕其转动的上、下中心轴上,上、下中心轴上分别固定一个传动轮,这两个传动轮通过传动装置相连接。它将做往复直线运动的动力源的往复作用力直接变成稳定的旋转动力,使机械效率有较大提高。(*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将往复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的传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双面齿条板棘齿轮传动装置。现在将往复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需要活塞通过连杆带动曲柄,再由曲柄带动曲轴旋转,实现传输动力作功。例如蒸汽机的传动方式就是如此。这种结构的连杆和曲柄作用力由于角度不同而产生几个不同的方向的分力,滑块与滑道间的摩擦,连杆与曲柄上下摆动产生的力以及飞轮旋转造成活塞运动的死点等多种原因产生的损耗及弊端,都大大降低了机械效率,仍以蒸汽机为例,其热能利用率仅为10%左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省去连杆及曲柄,将做往复直线运动的动力源的往复作用力转换为旋转动力而作功的双面齿条板棘齿轮传动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双面齿条板棘齿轮传动装置,具有支座,其技术方案是它还具有用以和做往复直线运动的动力源相连接的双面齿条板、上棘轮齿轮、上中心轴、下棘轮齿轮、下中心轴、传动轮、传动装置,双面齿条板的上、下面均设置有其长度与做往复直线运动的动力源行程相匹配的齿条,在双面齿条板的上、下分别设置有与对应齿条相啮合的上、下棘轮齿轮,上、下棘轮齿轮分别固定于由支座支撑并绕其转动的上、下中心轴上,上、下中心轴为同方向转动,在上、下棘轮齿轮同侧的上、下中心轴上分别固定一个传动轮,这两个传动轮通过传动装置相连接。本技术由于它还具有用以和做往复直线运动的动力源相连接的双面齿条板、上棘轮齿轮、上中心轴、下棘轮齿轮、下中心轴、传动轮、传动装置,双面齿条板的上、下面均设置有其长度与做往复直线运动的动力源行程相匹配的齿条,在双面齿条板的上、下分别设置有与对应齿条相啮合的上、下棘轮齿轮,上、下棘轮齿轮分别固定于由支座支撑并绕其转动的上、下中心轴上,上、下中心轴为同方向转动,在上、下棘轮齿轮同侧的上、下中心轴上分别固定一个传动轮,这两个传动轮通过传动装置相连接。这样它将原来的由活塞、连杆、曲柄及曲轴的传统传输动力方式变为无连杆及曲柄、曲轴的传输动力方式,将做往复直线运动的动力源的往复作用力,如活塞杆运动的往复作用力直接变成稳定的旋转动力;消除了原有传动装置由于连杆与曲柄的作用力角度不同产生的不同分力的缺点,也消除了由于滑块与滑道间的摩擦、连杆及曲柄的上下摆动以及活塞运动死点等大量功效损耗带来的弊病,使机械效率有较大提高,动力源的热能利用率也有较大提高。本技术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链轮盘与链条传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具有支座7、用以和做往复直线运动的动力源6相连接的双面齿条板1、上棘轮齿轮2、上中心轴3、下棘轮齿轮5、下中心轴4、传动轮、传动装置。双面齿条板1的上、下面均设置有其长度与做往复直线运动的动力源行程相匹配的齿条,在双面齿条板1的上、下分别设置有与对应齿条相啮合的上、下棘轮齿轮2、5,上、下棘轮齿轮2、5分别固定于由支座7支撑并绕其转动的上、下中心轴3、4上,上、下中心轴3、4为同方向转动,在上、下棘轮齿轮同侧的上、下中心轴3、4上分别固定一个传动轮,这两个传动轮通过传动装置相连接。上述两个传动轮可以为齿轮盘8、10,与之相连接的传动装置为由支座7支撑的传动轴上的传动齿轮9。如图3所示,上述两个传动轮还可以为链轮盘8′、10′,与之相连接的传动装置为链条9′。下面以做往复直线运动的动力源—活塞杆6为例,说明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当活塞杆6推出时,它带动双面齿条板1同方向运动,处于双面齿条板1上面的上棘轮齿轮2带动其上中心轴3转动作功,处于双面齿条板1下面的下棘轮齿轮5空转不作功,固定在上中心轴3上的齿轮盘8通过传动齿轮9带动固定在下中心轴4上的齿轮盘10一同转动,下中心轴4被上中心轴3带着一同转动;当活塞杆6完成一个活塞行程时迅速换向,活塞杆6折返回行,带动双面齿条板1随其同方向返回,此时,下棘轮齿轮5带动其下中主轴4转动作功,上棘轮齿轮2空转不作功,齿轮盘10通过传动齿轮9带动齿轮盘8一同转动,上中心轴3被下中心轴4带动继续按照原来转动方向转动。如此循环,活塞杆6带动双面齿条板1不断做往复直线运动,而带动上、下棘轮齿轮2及5相互交替连续作功,通过传动齿轮9使齿轮盘8及10互为传动实现上、下中心轴3及4两轴联动,将各自半周作功统一为整周作功,且上、下中心轴3及4均为同一方向转动,从而获得连续不断而稳定的旋转动力输出。同理,若将上述齿轮盘8、10改为链轮盘8′、10′,通过链条9′传动,也能实现上、下中心轴3及4两轴联动。因受棘轮齿轮的棘轮控制,上、下中心轴3及4只能按设定的方向转动,不能倒转,如需倒转,要另加空档和倒轮装置。权利要求1.一种双面齿条板棘齿轮传动装置,具有支座,其特征在于它还具有用以和做往复直线运动的动力源相连接的双面齿条板(1)、上棘轮齿轮(2)、上中心轴(3)、下棘轮齿轮(5)、下中心轴(4)、传动轮、传动装置,双面齿条板(1)的上、下面均设置有其长度与做往复直线运动的动力源行程相匹配的齿条,在双面齿条板(1)的上、下分别设置有与对应齿条相啮合的上、下棘轮齿轮(2、5),上、下棘轮齿轮(2、5)分别固定于由支座(7)支撑并绕其转动的上、下中心轴(3、4)上,上、下中心轴(3、4)为同方向转动,在上、下棘轮齿轮同侧的上、下中心轴(3、4)上分别固定一个传动轮,这两个传动轮通过传动装置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齿条板棘齿轮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两个传动轮为齿轮盘(8、10),与之相连接的传动装置为由支座(7)支撑的传动轴上的与齿轮盘(8、10)相啮合的传动齿轮(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齿条板棘齿轮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两个传动轮为链轮盘(8′、10′),与之相连接的传动装置为链条(9′)。专利摘要一种双面齿条板棘齿轮传动装置,其特点是双面齿条板的上、下面均设置有其长度与做往复直线运动的动力源行程相匹配的齿条,在双面齿条板的上、下分别设置有与对应齿条相啮合的上、下棘轮齿轮,上、下棘轮齿轮分别固定于由支座支撑并绕其转动的上、下中心轴上,上、下中心轴上分别固定一个传动轮,这两个传动轮通过传动装置相连接。它将做往复直线运动的动力源的往复作用力直接变成稳定的旋转动力,使机械效率有较大提高。文档编号F16H29/00GK2413091SQ0020347公开日2001年1月3日 申请日期2000年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0年2月19日专利技术者武培真, 武新民 申请人:武培真, 武新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面齿条板棘齿轮传动装置,具有支座,其特征在于它还具有用以和做往复直线运动的动力源相连接的双面齿条板(1)、上棘轮齿轮(2)、上中心轴(3)、下棘轮齿轮(5)、下中心轴(4)、传动轮、传动装置,双面齿条板(1)的上、下面均设置有其长度与做往复直线运动的动力源行程相匹配的齿条,在双面齿条板(1)的上、下分别设置有与对应齿条相啮合的上、下棘轮齿轮(2、5),上、下棘轮齿轮(2、5)分别固定于由支座(7)支撑并绕其转动的上、下中心轴(3、4)上,上、下中心轴(3、4)为同方向转动,在上、下棘轮齿轮同侧的上、下中心轴(3、4)上分别固定一个传动轮,这两个传动轮通过传动装置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培真武新民
申请(专利权)人:武培真武新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