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防火墙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2700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防火墙单元,包括垂直分布的钢柱(13);钢柱(1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两块温差发电片(1);两块温差发电片(1)的外侧壁,分别直接与一块垂直分布的铜板(11)相接触;两块铜板(11),分别与多个热管的左右两端相连接;热管,用于将其一端受到的高温热量,向低温的一端传递,实现热量的转移。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建筑防火墙单元,其可在发生火灾时,及时将火灾侧的热量导出到防火墙的另一端,降低火灾侧壁面的温度,从而有效降低火灾产生的辐射热,降低火灾带来的危害,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防火墙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消防
,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防火墙单元。
技术介绍
目前,火灾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最常见的一种灾害。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筑防火尤为重要。防火墙,作为针对防火分区段的建筑结构,可防止火势和烟气从建筑物外部向内部或由内部向外部或内部之间蔓延,在满足使用需要的同时,把建筑物的内部或外部空间合理地分隔策划能够若干防火区域,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火灾损失。对于火灾,其在发生时,容易产生辐射热,辐射热的产生,将对人员的逃生造成很大的阻碍。此外,火灾发生后,会造成电路的损毁,导致受灾人员的能见度较低,也为受灾人员的逃生造成很大的阻碍。但是,对于现有的防火墙,其还无法对以上问题加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建筑防火墙单元。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防火墙单元,包括垂直分布的钢柱;钢柱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两块温差发电片;两块温差发电片的外侧壁,分别直接与一块垂直分布的铜板相接触;两块铜板,分别与多个热管的左右两端相连接;热管,用于将其一端受到的高温热量,向低温的一端传递,实现热量的转移。其中,钢柱的顶部焊接有横向分布的钢梁;钢柱的下端,焊接有上下间隔分布的两个横梁;上下间隔分布的两个横梁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有水平防火板;水平防火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一个垂直防火板的下端;垂直防火板的上端,与位于钢柱顶部的横梁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其中,水平防火板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自动螺钉,固定连接垂直防火板的下端。其中,任意一个钢梁与垂直防火板的垂直交角处设置有角钢;每个角钢的一端与钢梁相焊接;每个角钢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自动螺钉,与垂直防火板固定连接。其中,垂直防火板与铜板之间,具有预留的空隙。其中,垂直防火板的外侧壁上,还贴合设置有复合外墙。其中,热管为U形的热管。其中,两块铜板,分别与上下分布的两个热管组合单元的两端相连接;每个热管组合单元管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常温热管、中温热管和高温热管。由以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防火墙单元,其可在发生火灾时,及时将火灾侧的热量导出到防火墙的另一端,降低火灾侧壁面的温度,从而有效降低火灾产生的辐射热,降低火灾带来的危害,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此外,对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建筑防火墙单元,其在电路关闭的状态下,通过温差发电片,能够利用防火墙内外的温度差产生电能,为紧急照明系统提供电能,有助于灾区受灾人员的逃生,为受灾人员创造更好的逃生条件。同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建筑防火墙单元,除其本身具有耐火性能,还具有保温、隔热、隔声性能,具有传统防火墙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防火墙单元中任意一个防火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防火墙单元中任意一个防火墙单元的温差发电片与U型热管的内部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防火墙单元中任意一个防火墙单元的温差发电片的工作原理图;图4为居民建筑内的一种防火逃生通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见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防火墙单元,包括垂直分布的钢柱13;钢柱1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两块温差发电片1;两块温差发电片1的外侧壁,分别直接与一块垂直分布的铜板11相接触;两块铜板11,分别与多个热管(例如)的左右两端相连接(例如热管与铜板之间可以为嵌入式连接,镶嵌在铜板11上预留的凹槽内)。在本专利技术中,热管,用于将其一端受到的高温热量,向低温的一端传递,实现热量的转移。在本专利技术中,具体实现上,钢柱13的顶部焊接有横向分布的钢梁8;钢柱13的下端,焊接有上下间隔分布的两个横梁8;上下间隔分布的两个横梁8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有水平防火板14;水平防火板14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一个垂直防火板12的下端;垂直防火板12的上端,与位于钢柱13顶部的横梁8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具体实现上,位于钢柱13顶部的钢梁8的顶面,设置有用户建筑物具有的楼板9。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专利技术,钢梁8和钢柱13,起到支撑作用。垂直防火板12和水平防火板14,具体可以为NALC(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防火板。具体实现上,水平防火板14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自动螺钉5,固定连接垂直防火板12的下端。具体实现上,任意一个钢梁8与垂直防火板12的垂直交角处设置有角钢7;每个角钢7的一端与钢梁8相焊接;每个角钢7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自动螺钉6,与垂直防火板12固定连接。因此,能够保证本专利技术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具体实现上,第二自动螺钉6的长度,短于第一自动螺钉5的长度。具体实现上,垂直防火板12与铜板11之间,具有预留的空隙,具体为在两个铜板11的外侧,各预留一个150mm的空气层。具体实现上,垂直防火板12的外侧壁上,还贴合设置有复合外墙10。复合外墙10,具体可以是NALC材料与聚苯板复合而成的复合墙。具体实现上,参见图1所示的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建筑防火墙单元,其除上方的楼板外,其他五个面(即前后两侧,以及左右两侧和底面)均被NALC(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防火板包裹。在本专利技术中,具体实现上,需要说明的是,热管可以为U形的热管,开口朝后,并且热管的两端(具体为蒸发段和冷凝段)分别与两块铜板11相连接(例如嵌入式连接),具体可以镶嵌在铜板11上预留的凹槽内,热管与铜板11之间为紧密连接,从而使得热管均匀稳定地固定在防火墙的内部。在本专利技术中,具体实现上,两块铜板11,分别与上下分布的两个热管组合单元的两端相连接;每个热管组合单元管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常温热管2、中温热管3和高温热管4。需要说明的是,热管:是以真空相变原理工作的一种极其高效的传热元件,是现有的传热元件。典型的热管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将管内抽成负压后充以适量的工作液体,使紧贴管内壁的吸液芯毛细多孔材料中充满液体后加以密封。典型的热管的一端为蒸发段(加热段),另一端为冷凝段(冷却段),根据应用需要在两段中间可布置绝热段。当热管的一端受热时毛纫芯中的液体蒸发汽化,蒸汽在微小的压差下流向另一端放出热量凝结成液体,液体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段。目前,对于现有的热管,其按照热管管内工作温度分为:低温热管(-270~0℃)、常温热管(0~200℃)、中温热管(200~600℃)、高温热管(600℃以上)。热管具有导热性能好、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温度均匀等良好性能。具体实现上,热管两端的蒸发段和冷凝段,分别镶嵌在两个铜板1上,这里的热管是利用介质在热端蒸发后在冷端冷凝的相变过程(即利用液体的蒸发潜热和凝结潜热),使热量快速传导。当热管的一端受热时毛纫芯中的液体(工作介质)蒸发汽化,蒸汽在微小的压差下流向另一端放出热量凝结成液体,液体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段。如此循环不己,热量由热管的一端传至另—端。形成U型热管内一侧高温而另一侧低温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参见图1和图2所示,由于铜板11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可以很好的将热管两端的热量传递至铜板11,一个铜板11可以将热管一端的热量快速的传递至另一个铜板,进而将铜板的热量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防火墙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分布的钢柱(13);钢柱(1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两块温差发电片(1);两块温差发电片(1)的外侧壁,分别直接与一块垂直分布的铜板(11)相接触;两块铜板(11),分别与多个热管的左右两端相连接;热管,用于将其一端受到的高温热量,向低温的一端传递,实现热量的转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防火墙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分布的钢柱(13);钢柱(1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两块温差发电片(1);两块温差发电片(1)的外侧壁,分别直接与一块垂直分布的铜板(11)相接触;两块铜板(11),分别与多个热管的左右两端相连接;热管,用于将其一端受到的高温热量,向低温的一端传递,实现热量的转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防火墙单元,其特征在于,钢柱(13)的顶部焊接有横向分布的钢梁(8);钢柱(13)的下端,焊接有上下间隔分布的两个横梁(8);上下间隔分布的两个横梁(8)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有水平防火板(14);水平防火板(14)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一个垂直防火板(12)的下端;垂直防火板(12)的上端,与位于钢柱(13)顶部的横梁(8)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防火墙单元,其特征在于,水平防火板(14)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自动螺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泽勤刘丽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商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