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计有综合管廊的海绵城市道路及道路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32693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计有综合管廊的海绵城市道路及道路施工方法,所述海绵城市道路,包括管廊构造,所述管廊构造包括底板、侧墙和顶板,所述侧墙在竖向上划分为位于上方的上部墙体和位于上部墙体下方的下部墙体,所述下部墙体的上缘与所述上部墙体的下缘相接,所述下部墙体与所述底板一体浇筑,所述上部墙体与所述顶板一体浇筑。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首先是确保模板支架和浇筑模板的方便安装,同时还提高了管廊的防渗能力,也确保了上部墙体的浇筑精度。

A sponge city road with integrated pipe gallery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计有综合管廊的海绵城市道路及道路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设计有综合管廊的海绵城市道路及道路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城市生态建设日益被大众所关注,而海绵城市则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一环,而就海绵城市而言,其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所以,如上述的,海绵城市的核心功能是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以及将储蓄的水加以利用。在目前的海绵城市建设中,如上述的,在下雨时需要对雨水进行渗水和蓄水,为了让雨水能够顺利渗入到地面之下,所以,在海绵城市设计中,需要确保道路具有良好渗水能力,就目前的身上的道路施工而言,通常是先开挖压实形成路基,然后在路基上铺设碎石层形成蓄水层,然后在碎石层上铺设透水路面,在下雨时,雨水由透水路面渗入到碎石层中,如此实现道路的吸水和蓄水。进一步的,随着电气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管廊在城市建设中也越来越被广泛的使用,为了便于施工,管廊通常沿道路设计,在进行道路施工时,同时进行管廊的施工,对于管廊而言,其内部通常是布置电力、通信线缆,以及燃气、供热、给排水管道等,所以对管廊的防水要求极高。然而,如上述的,由于海绵城市的蓄水要求,所以,对于海绵城市道路的管廊而言,其周围的土体相较于普通道路管廊周围的土体含水率更高,如何确保管廊的良好防水能力成了目前海绵城市道路施工中亟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的管廊施工,通常有两种方式,对于小型管廊施工,通常是先预制管廊节段,然后在施工现场进行组拼施工;而对于大型管廊施工,则通常是采用现场浇筑的方式,对于现场浇筑的方式,通常是对管廊的底板、侧墙和顶板进行分别浇筑,这样的方式,在管廊底板与侧墙之间,以及侧墙与顶板之间都存在着接缝,进一步的研发设计和施工中,专利技术人发现,在设置管廊后,管廊周围土体的水份容易在汇聚在管廊底部周围的风险以及顶板上方,这些水份容易沿管廊上的接缝渗入到管廊内部。所以,目前需要设计一种针对于海绵城市道路,具有管廊结构,并且能够有效提高管廊防渗能力的道路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海绵城市道路建设中,存在管廊防渗能力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针对于海绵城市道路,具有管廊结构,并且能够有效提高管廊防渗能力的道路施工方法。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设计有综合管廊的海绵城市道路,包括管廊构造,所述管廊构造包括底板、侧墙和顶板,所述侧墙在竖向上划分为位于上方的上部墙体和位于上部墙体下方的下部墙体,所述下部墙体的上缘与所述上部墙体的下缘相接,所述下部墙体与所述底板一体浇筑,所述上部墙体与所述顶板一体浇筑。在管廊现浇施工中,目前的通常方式是:先在开挖出的管廊沟槽内浇筑底板,待底板硬化后,在底板上布置模板支架和侧墙模板,然后进行侧墙的浇筑施工,待侧墙硬化后,再在模板支架和侧墙上设置顶板模板,然后进行顶板的浇筑,顶板硬化后,拆除模板支架和模板,即得到管廊。在管廊的施工中,还会对管廊沟槽底部和侧壁的土体进行压实,所以在当管廊周围土体含水量较大时,容易在管廊外壁周围形成积水,在管道底部下半部分和顶板上积水尤为严重,而采用目前的上述管廊施工方式,管廊底板与侧墙的接缝,侧墙与顶板的接缝恰好在管廊外围易积水处,所以容易出现渗漏风险,还严重影响了管廊的使用寿命,特别是对于海绵城市这种要求土体具有蓄水功能,高含水量土体的情况而言,渗漏风险更大。所以,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将管廊的下部墙体与底板一体浇筑,上部墙体与顶板一体浇筑,采用这样的分步浇筑方式,首先是确保模板支架和浇筑模板的方便安装,同时使接缝位于下部墙体与上部墙体之间,远离管廊周围土体易积水位置,使得底板与侧墙之间,以及顶板与侧墙之间不存在接缝,如此,提高管廊的防渗能力;而且,采用该种方式,底板与下部墙体浇筑完成,并硬化后,在进行顶板和上部墙体浇筑时,上部墙体的浇筑模板夹持下部墙体,一方面是提高了上部墙体浇筑模板的安装稳定性,同时,也确保了上部墙体的浇筑精度。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板下方还设置有管廊垫层,所述管廊垫层为素混凝土结构。通过设置管廊垫层,利于确保管廊底板下方支撑的平整性,也方便管廊底板钢筋骨架的绑扎,进而提高了管廊的施工质量。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下部墙体的上端还设置有第一钢板带,所述第一钢板带沿所述下部墙体的长度方向布置,并且长度与所述下部墙体的长度相匹配,所述第一钢板带的下部分位于所述下部墙体内,上部分位于所述上部墙体内。在本申请的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钢板带,第一钢板带在管廊的长度方向上贯通管廊的侧墙,一方面是提高了上部墙体与下部墙体的连接强度,降低上部墙体与下部墙体之间发生相对横移的风险,例如在地震时,避免上部墙体与下部墙体之间因横向振动而导致移位出现缝隙的风险,进而提高管廊的抗震能力和使用寿命,进一步的,由于第一钢板带的设置,使得上部墙体与下部墙体之间的接缝被阻断,如此,也进一步的降低了该接缝处出现渗漏的风险。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钢板带竖直设置。在该种方案中,当第一钢板带竖直设置时,方便第一钢板带的安装和上部墙体的浇筑施工。作为另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钢板带为下端靠近管廊内侧,上端靠近管廊外层的倾斜设置。当第一钢板单倾斜设置时,一方面是提高了上部墙体与下部墙体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另一方面,也进一步的提高了对上部墙体与下部墙体之间接缝的阻挡可靠性,进一步的提高管廊的防渗能力。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管廊沿长度方向划分为若干管廊节段,在相邻管廊节段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钢板带,所述第二钢板带沿所述管廊节段的端部设置,并合围成圈状结构,所述第二钢板带的沿管廊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位于各自对应的管廊节段内。将管廊划分为若干的管廊节段,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依次施工各个管廊节段,如此,降低施工难度,进一步的,在相邻管廊节段之间设置第二钢板带,通过第二钢板带的设置,一方面是利于相邻管廊节段之间的相互定位,提高相邻管廊节段之间的位置精度和位置稳定性,另一方面第二钢板带也阻挡了相邻管廊节段之间的缝隙,如此,也进一步的确保了管廊的防渗漏能力。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海绵城市道路还包括道路构造,所述管廊构造位于所述道路构造侧方,并且与所述道路构造相平行,所述道路构造包括:车行道和布置在所述车行道侧方的第一绿地构造,所述第一绿地构造沿所述车行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绿地构造包括沿所述车行道平行开挖的第一绿地基坑,在所述第一绿地基坑底部和侧壁上铺设有用于防止水渗漏的第一防渗层,所述第一防渗层上方的第一绿地基坑内回填有种植土,所述第一防渗层靠近所述车行道的一侧与所述车行道的路面平齐或者低于所述车行道的路面。本申请的道路构造,在车行道的侧方设置第一绿地构造,在回填土上种植植物,在下雨时,车行道上的雨水流淌入第一绿地构造,而由于第一绿地构造采用向下开挖基坑的方式,进而在车行道的侧方形成沿道路长度方向的沟体,在第一绿地基坑内设置第一防渗层,第一防渗层可以是混凝土层,也可以是防渗膜层或者防渗布层,还可以是对基坑底部和侧壁进行压实的压实层,防止或者减少雨水渗漏,如此,即在车行道的侧方形成长度与之相匹配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设计有综合管廊的海绵城市道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廊构造,所述管廊构造包括底板、侧墙和顶板,所述侧墙在竖向上划分为位于上方的上部墙体和位于上部墙体下方的下部墙体,所述下部墙体的上缘与所述上部墙体的下缘相接,所述下部墙体与所述底板一体浇筑,所述上部墙体与所述顶板一体浇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计有综合管廊的海绵城市道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廊构造,所述管廊构造包括底板、侧墙和顶板,所述侧墙在竖向上划分为位于上方的上部墙体和位于上部墙体下方的下部墙体,所述下部墙体的上缘与所述上部墙体的下缘相接,所述下部墙体与所述底板一体浇筑,所述上部墙体与所述顶板一体浇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下方还设置有管廊垫层,所述管廊垫层为素混凝土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部墙体的上端还设置有第一钢板带,所述第一钢板带沿所述下部墙体的长度方向布置,并且长度与所述下部墙体的长度相匹配,所述第一钢板带的下部分位于所述下部墙体内,上部分位于所述上部墙体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板带竖直设置。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廊沿长度方向划分为若干管廊节段,在相邻管廊节段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钢板带,所述第二钢板带沿所述管廊节段的端部设置,并合围成圈状结构,所述第二钢板带的沿管廊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位于各自对应的管廊节段内。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城市道路还包括道路构造,所述管廊构造位于所述道路构造侧方,并且与所述道路构造相平行,所述道路构造包括:车行道和布置在所述车行道侧方的第一绿地构造,所述第一绿地构造沿所述车行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绿地构造包括沿所述车行道平行开挖的第一绿地基坑,在所述第一绿地基坑底部和侧壁上铺设有用于防止水渗漏的第一防渗层,所述第一防渗层上方的第一绿地基坑内回填有种植土,所述第一防渗层靠近所述车行道的一侧与所述车行道的路面平齐或者低于所述车行道的路面。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漆涛陈东川何煜民冯学松古川朱锐李萍周杰杨闯杨汉波谢全鸿刘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