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减量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32525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的一种污泥减量处理方法解决了污泥处理后水含量较大的问题。其技术要点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预处理;有氧细菌处理;臭氧杀菌处理;添加纳米材料;杂质沉降固液分离;离心固液分离。利用纳米材料破坏结合水和自由水之间的壁垒,使结合水能在离心机和不到100公斤的压力作用下即可脱离污泥中的微生物细胞内部,从而能大幅减小污泥内微生物细胞的体积和重量,达到污泥减量的作用,具有处理后污泥水含量较小的优点。

A method of sludge re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减量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泥处理
,特别是一种污泥减量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通常污水中常常带有大量的杂质,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杂质被分离出来形成了水含量较高的污泥。污泥在脱水后,通常是进行填埋或干燥焚烧,但水含量较高的污泥体积和重量都较大,使得填埋污泥的作业费时费力,还会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由于污泥中的成分往往包括了水、微生物和有机物,使得将污泥直接填埋有可能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并且微生物的代谢物也常常会在周围的空气散发出恶臭,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水含量高的污泥也不利于焚烧。在现有的污泥处理方法中,常用到离心机对污泥进行离心分离处理,能有效的分离出污泥中微生物细胞间的自由水,但微生物细胞内的结合水难以通过离心机的离心分离处理分离出污泥,使得污泥在经过离心分离处理后仍然含有大量的水,影响了污泥的后续处理。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污泥处理后水含量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泥减量处理方法,具有污泥处理后水含量较小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泥减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预处理:提取需要减量处理的污泥,使用紫外灯照射污泥;有氧细菌处理:在污泥中添加有氧细菌,充分混合后置于有氧环境中;臭氧杀菌处理:使用臭氧发生器制备臭氧气体,并将气体通入污泥中;添加纳米材料:在污泥中加入纳米材料,并充分混合,放置2~10小时,所述纳米材料为单质金属元素,所述纳米材料的粒径大小为2~20纳米;杂质沉降固液分离:使污泥中的固体向下沉淀,提取沉淀的污泥并使沉淀的污泥固体和液体分离;离心固液分离:使用离心机对剩余的固体进行离心分离,并将液体排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杂质沉降固液分离步骤中,还包括以下步骤:絮凝沉降:在污泥中加入絮凝剂,并充分混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杂质沉降固液分离步骤中,还包括以下步骤:负氧离子凝聚杂质:使用负氧离子发生器制备负氧离子,并将所述负氧离子通入污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离心固液分离步骤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干燥处理:对污泥进行烘干处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离心固液分离步骤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压缩污泥:使用压力机压缩污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杂质沉降固液分离步骤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废水回收:将所述杂质沉降固液分离步骤中被分离的废水进行回收储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废水回收步骤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废水再利用:将回收的所述废水添加至有氧细菌处理步骤中的污泥内中,并充分混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添加纳米材料步骤中,还包括以下步骤:用水与所述纳米材料混合后,再将所述纳米材料与水的混合液体倒入污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紫外灯照射污泥,紫外灯发出的紫外线穿透污泥中微生物的细胞膜和细胞核并被RNA和DNA碱基对吸收,使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从而使细胞遗传物质丧失活性,有效的减弱污泥中微生物的繁殖能力,抑制微生物数量增长的效果,达到减小微生物细胞内部结合水的总量。硝化细菌和聚磷菌在有氧环境中能净化污泥,起到脱氮除磷的效果。硝化细菌和聚磷菌在处理污水过程中能消耗污泥中的碳源,能直接影响污泥中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也能起到抑制污泥中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臭氧通入污泥后,不仅能杀灭在有氧细菌处理步骤中留下的有氧细菌,还能杀灭污泥原有的微生物,对污泥起到消毒和除臭的作用,并且也能有效的抑制污泥中微生物的生长。纳米材料与污泥混合,是纳米材料通过微生物细胞的胞吞作用进入微生物细胞内,使细胞内ROS(活性氧)急剧增加,造成微生物细胞产生氧化应激,能起到破坏微生物细胞结构的效果,同时,ROS能使细胞膜磷脂过氧化,达到破坏微生物细胞膜的效果。将微生物细胞结构和细胞膜破坏,使微生物细胞内的结合水能够从细胞内部排出。纳米材料使微生物细胞结构和细胞膜破坏后,污泥中的液体内具有较多的悬浮物,悬浮物中包含了被破坏的微生物细胞。通过污泥内固体的沉淀,将水分离出污泥,从而能有效减少污泥中的水含量,从而非常有效的减少了污泥的总质量和体积。再用离心机对经过固液分离后的固体进行离心固液分离,使细胞内的结合水脱离到细胞外部,在该过程中,细胞内的结合水和细胞外的自由水都能被分离出污泥,进一步减少污泥内的水含量,并能进一步促使微生物细胞内的结合水排出,从而达到更进一步的减少污泥中的水含量,达到污泥减量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说明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污泥减量处理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S1、预处理:提取需要减量处理的污泥,使用紫外灯照射污泥;S2、有氧细菌处理:在污泥中添加有氧细菌,充分混合后置于有氧环境中;在本实施例中,有氧细菌包括硝化细菌和聚磷菌;S3、臭氧杀菌处理:使用臭氧发生器制备臭氧气体,并将气体通入污泥中;S4、添加纳米材料:在污泥中加入纳米材料,并充分混合,放置2~10小时,纳米材料为单质金属元素,纳米材料的粒径大小为2~20纳米;用水与纳米材料混合后,再将纳米材料与水的混合液体倒入污泥;S5、杂质沉降固液分离:使污泥中的固体向下沉淀,提取沉淀的污泥并使沉淀的污泥固体和液体分离;S5a、絮凝沉降:在污泥中加入絮凝剂,并充分混合;S6、废水回收:将杂质沉降固液分离步骤中被分离的废水进行回收储存;S7、废水再利用:将回收的废水添加至有氧细菌处理步骤中的污泥内中,并充分混合;S8、离心固液分离:使用离心机对剩余的固体进行离心分离,并将液体排出;S9、干燥处理:对污泥进行烘干处理;S10、压缩污泥:使用压力机压缩污泥。本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使用紫外灯照射污泥,紫外灯发出的紫外线穿透污泥中微生物的细胞膜和细胞核并被RNA和DNA碱基对吸收,使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从而使细胞遗传物质丧失活性,有效的减弱污泥中微生物的繁殖能力,抑制微生物数量增长的效果,达到减小微生物细胞内部结合水的总量。硝化细菌和聚磷菌在有氧环境中能净化污泥,起到使污泥脱氮和除磷的效果。硝化细菌和聚磷菌在处理污水过程中能消耗污泥中的碳源,能直接影响污泥中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也能起到抑制污泥中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臭氧通入污泥后,不仅能杀灭在有氧细菌处理步骤中留下的有氧细菌,还能杀灭污泥原有的微生物,对污泥起到消毒和除臭的作用,并且也能有效的抑制污泥中微生物的生长。纳米材料与污泥混合,是纳米材料通过微生物细胞的胞吞作用进入微生物细胞内,使细胞内ROS(活性氧)急剧增加,造成微生物细胞产生氧化应激,能起到破坏微生物细胞结构的效果,同时,ROS能使细胞膜磷脂过氧化,达到破坏微生物细胞膜的效果。将微生物细胞结构和细胞膜破坏,使微生物细胞内的结合水能够从细胞内部排出。纳米材料使微生物细胞结构和细胞膜破坏后,污泥中的液体内具有较多的悬浮物,悬浮物中包含了被破坏的微生物细胞。通过污泥内固体的沉淀,将水分离出污泥,从而能有效减少污泥中的水含量,从而非常有效的减少了污泥的总质量和体积。再用离心机对经过固液分离后的固体进行离心固液分离,在离心机的作用下细胞内的结合水脱离细胞外部。在该过程中,细胞内的结合水与细胞外的自由水都能被分离出污泥,进一步减少污泥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泥减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预处理:提取需要减量处理的污泥,使用紫外灯照射污泥;有氧细菌处理:在污泥中添加有氧细菌,充分混合后置于有氧环境中;臭氧杀菌处理:使用臭氧发生器制备臭氧气体,并将气体通入污泥中;添加纳米材料:在污泥中加入纳米材料,并充分混合,放置2~10小时,所述纳米材料为单质金属元素,所述纳米材料的粒径大小为2~20纳米;杂质沉降固液分离:使污泥中的固体向下沉淀,提取沉淀的污泥并使沉淀的污泥固体和液体分离;离心固液分离:使用离心机对剩余的固体进行离心分离,并将液体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减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预处理:提取需要减量处理的污泥,使用紫外灯照射污泥;有氧细菌处理:在污泥中添加有氧细菌,充分混合后置于有氧环境中;臭氧杀菌处理:使用臭氧发生器制备臭氧气体,并将气体通入污泥中;添加纳米材料:在污泥中加入纳米材料,并充分混合,放置2~10小时,所述纳米材料为单质金属元素,所述纳米材料的粒径大小为2~20纳米;杂质沉降固液分离:使污泥中的固体向下沉淀,提取沉淀的污泥并使沉淀的污泥固体和液体分离;离心固液分离:使用离心机对剩余的固体进行离心分离,并将液体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减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杂质沉降固液分离步骤中,还包括以下步骤:絮凝沉降:在污泥中加入絮凝剂,并充分混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减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杂质沉降固液分离步骤中,还包括以下步骤:负氧离子凝聚杂质:使用负氧离子发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剑波何明智吕海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共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