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2349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木压机,包括多组上横梁和与所述上横梁一一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下横梁,任意一对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通过两侧的立柱连接;多组所述上横梁相互平行且等间距设置,还包括连接多组所述立柱的立柱连接钢管;任一所述上横梁下端面的长度方向上均匀设有多个液压缸,任一连接于同一所述上横梁下端面的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连接于同一移动横梁。上述木压机的压制规格提高,可用于生产大尺寸建筑用承重梁,且压制过程中压力分布更加均衡,提高了正交胶合木的压制质量。

A wood pr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木压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铸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木压机。
技术介绍
正交胶合木(cross-laminatedtimber,CLT)是一种新型的工程木产品,由3层及以上实木锯材或复合结构板材分层组坯,采用结构胶黏和并压制而成,锯材或板材在同一层内平行排布,在相邻层间呈正交交错排布。CLT主要被用作各类木结构建筑的墙板、屋板和楼板等,其应用突破了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层高限制,是高层木结构建筑最主要的建筑材料。CLT产品常见宽度为0.6m、1.2m、2.4m、3m,长度可达18m,厚度可达508mm。其中压制是CLT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目前主要有液压加压压制和真空加压压制两种方式。液压加压压制的工艺参数包括加压时间、压制温度和保压压力等,与木材材质、产品尺寸和黏合剂种类等参数有关。压制温度在15℃以上。垂直方向加压压力普遍为0.8~1.5MPa,有时需在侧面施加0.3~0.5MPa的压力。目前,市面上的木压机采用焊接结构或者铸造机身,结构庞大,工艺复杂。且受正交胶合木压机的压力及压力分布的限制,正交胶合木的压制规格一般限制在2.4m以下,木压机的压制吨位在100t左右。因此,如何提高木压机压制规格,均衡木压机压制过程中的压力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木压机,该木压机的能够提高正交胶合木的压制规格,保障在提高压制规格的同时使正交胶合木受压均匀,提高了正交胶合木的压制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木压机,包括多组上横梁和与所述上横梁一一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下横梁,任意一对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通过两侧的立柱连接;多组所述上横梁相互平行且等间距设置,还包括连接多组所述立柱的立柱连接钢管;任一所述上横梁下端面的长度方向上均匀设有多个液压缸,任一连接于同一所述上横梁下端面的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连接于同一移动横梁。可选地,所述移动横梁的两端延伸至贴合两侧的所述立柱,所述移动横梁与所述立柱通过第一导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导轨机构沿所述立柱的长度方向设置。可选地,所述上横梁包括至少一对平行贴合的H型钢,所述H型钢的两端套设有U型的横梁连接板。可选地,还包括沿所述H型钢长度方向均匀设置的液压缸连接板,所述液压缸通过所述液压缸连接板连接所述H型钢。可选地,所述立柱连接钢管垂直所述立柱设置;还包括设于所述下横梁两侧、与所述立柱连接钢管平行设置的输送机构。可选地,所述下横梁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上面板和下面板,还包括设于所述上面板和所述下面板两侧、用以连接所述上面板和所述下面板的侧立板;所述上面板和所述下面板之间均匀设置多个用以支撑所述上面板的内立板。可选地,所述上面板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容纳所述输送机构的下凹部。可选地,所述输送机构和所述下横梁之间设有第二导轨机构,所述第二导轨机构沿所述输送机构和所述下横梁的高度方向设置。可选地,所述输送机构包括与所述立柱连接钢管平行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开设多个安装孔,所述支撑滚轮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内;还包括用以驱动所述支撑滚轮转动以实现输料的驱动电机。可选地,相互贴合的所述H型钢、所述H型钢和所述横梁连接板、所述上面板和所述侧立板、所述下面板和所述侧立板之间均采用螺栓连接加焊接实现连接。相对于上述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木压机包括多组一一相对且互相平行设置的上横梁和下横梁,上横梁和下横梁通过二者两侧的立柱连接;其中上横梁的下端面连接液压缸,液压缸通过其输出轴连接移动横梁,移动横梁充当冲压端面并由液压缸驱动冲压,下横梁则和移动横梁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对正交胶合木的压制成型。为提高压制规格,本专利技术采用多组上横梁,对应的设有多组下横梁和多组立柱,通过立柱连接钢管连接固定多组立柱实现多组上横梁间的平行等间距设置,由于上横梁用于固定液压缸,上横梁数目的增加导致可固定在上横梁的液压缸增加,从而提高了木压机的输出功率和压力,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木压机设计规格达8000t,正交胶合木的压制规格提升到6m乘3.6m以上,总厚度提升至500mm;由于上横梁和移动横梁属于一一对应关系,移动横梁充当冲压端面,多组上横梁的设置使得移动横梁的面积增加,能够实现对更大规格正交胶合木的冲压。无论是多组上横梁平行等间距设置,液压缸沿上横梁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都保证了压力的分布均衡,通过移动横梁将液压缸的输出压力进行整合,进一步均衡了木压机的压力,有助于提高正交胶合木的压制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木压机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上横梁的结构图;图3为图2中H型钢的结构图;图4为图2中横梁连接板的结构图;图5为图2中液压缸连接板的结构图;图6为图1中立柱的结构图;图7为图1中立柱连接钢管的结构图;图8为图1中下横梁的结构图;图9为图8中下横梁的装配图;图10为图1中移动横梁的结构图;图11为图10中导轨连接块的结构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输送机构的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后视图;图14为图12的俯视图;图15为图12中支撑板的结构图;图16为图12中支撑架的结构图;图17为图16的旋转视图;图18为图12中轴承盖的结构图。其中:1-上横梁、101-H型钢、102-横梁连接板、103-液压缸连接板、2-液压缸、3-立柱、301-第一导轨、4-立柱连接钢管、5-下横梁、501-上面板、502-侧立板、503-内立板、504-下面板、505-第二导轨、6-移动横梁、601-上压板、602-导轨连接块、603-第一导轨座、7-输送机构、701-支撑板、702-支撑架、703-第二导轨座、704-轴承盖、705-支撑滚轮、706-防尘罩、707-传动轴、708-被动锥齿轮、709-主动锥齿轮、710-电动机、711-链传动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木压机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上横梁的结构图,图3为图2中H型钢的结构图,图4为图2中横梁连接板的结构图,图5为图2中液压缸连接板的结构图,图6为图1中立柱的结构图,图7为图1中立柱连接钢管的结构图,图8为图1中下横梁的结构图,图9为图8中下横梁的装配图,图10为图1中移动横梁的结构图,图11为图10中导轨连接块的结构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输送机构的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后视图,图14为图12的俯视图,图15为图12中支撑板的结构图,图16为图12中支撑架的结构图,图17为图16的旋转视图,图18为图12中轴承盖的结构图。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木压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木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组上横梁(1)和与所述上横梁(1)一一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下横梁(5),任意一对所述上横梁(1)和所述下横梁(5)通过两侧的立柱(3)连接;多组所述上横梁(1)相互平行且等间距设置,还包括连接多组所述立柱(3)的立柱连接钢管(4);任一所述上横梁(1)下端面的长度方向上均匀设有多个液压缸(2),任一连接于同一所述上横梁(1)下端面的所述液压缸(2)的输出轴连接于同一移动横梁(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组上横梁(1)和与所述上横梁(1)一一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下横梁(5),任意一对所述上横梁(1)和所述下横梁(5)通过两侧的立柱(3)连接;多组所述上横梁(1)相互平行且等间距设置,还包括连接多组所述立柱(3)的立柱连接钢管(4);任一所述上横梁(1)下端面的长度方向上均匀设有多个液压缸(2),任一连接于同一所述上横梁(1)下端面的所述液压缸(2)的输出轴连接于同一移动横梁(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横梁(6)的两端延伸至贴合两侧的所述立柱(3),所述移动横梁(6)与所述立柱(3)通过第一导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导轨机构沿所述立柱(3)的长度方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1)包括至少一对平行贴合的H型钢(101),所述H型钢(101)的两端套设有U型的横梁连接板(10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木压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所述H型钢(101)长度方向均匀设置的液压缸连接板(103),所述液压缸(2)通过所述液压缸连接板(103)连接所述H型钢(10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木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连接钢管(4)垂直所述立柱(3)设置;还包括设于所述下横梁(5)两侧、与所述立柱连接钢管(4)平行设置的输送机构(7)。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建华董惠贤呼烨曹勇祝智强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新阳光木材产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