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马达组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2313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马达组装装置,所述车用马达组装装置包括支撑架、流水线槽、顶升机构和螺钉安装机构;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流水线槽之间设置有流水板;加工工位与所述流水线槽相配合设置;所述顶升机构包括外顶升单元和内顶升单元;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都能够与所述加工工位相配合设置,所述螺钉安装机构安装在所述流水板上,所述螺钉安装机构的螺钉枪朝向所述第一工件或所述第二工件的位置。该车用马达组装装置能够提高马达的零部件安装效率,并且节省成本,减少资源消耗。

Automobile motor assembl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马达组装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用马达安装,具体地,涉及车用马达组装装置。
技术介绍
马达在空调和汽车领域中有着普遍的应用,马达零部件的手工或半自动安装速度比较慢,次品较多,不仅浪费时间和人力,而且还增加了成本;半自动安装相比较手动安装效率有所提高,但仍存在浪费资源和人力的问题。因此,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效率,节省资源和人力的车用马达组装装置是本专利技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用马达组装装置,该车用马达组装装置能够提高马达的零部件安装效率,并且节省成本,减少资源消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用马达组装装置,所述车用马达组装装置包括支撑架、流水线槽、顶升机构和螺钉安装机构;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流水线槽之间设置有流水板;加工工位与所述流水线槽相配合设置;所述顶升机构包括外顶升单元和内顶升单元;所述外顶升单元包括外顶气缸、外顶底板、外顶中板、多个外顶底杆、多个外顶中杆和多个外顶上杆;多个所述外顶底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外顶气缸上,另一端贯穿所述流水板连接在所述外顶底板上,且所述外顶底板固接在所述流水板上;多个所述外顶中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外顶底板与所述外顶中板上,多个所述外顶上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外顶中板上,第一工件能够设置在多个所述外顶上杆的另一端;且所述外顶底板设置在所述外顶中板的下方,多个所述外顶底杆、多个所述外顶中杆和多个所述外顶上杆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外顶中板设置在所述流水线槽上;所述外顶气缸的活塞杆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外顶底板上,多个所述外顶中杆的长度设置为可伸缩;以使得当所述外顶气缸的活塞杆沿竖直方向伸缩时,所述第一工件能够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内顶升单元包括内顶气缸、内顶底板、内顶中板、多个内顶粗杆和多个内顶细杆;所述内顶气缸固接在所述流水板上,所述内顶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内顶底板相连接,多个所述内顶粗杆一端连接在所述内顶底板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内顶中板上,且多个所述内顶粗杆的长度设置为可调节;多个所述内顶细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内顶中板上,第二工件能够设置在多个所述内顶细杆的另一端上,所述外顶底板设置在所述内顶底板与所述内顶中间之间,且多个所述内顶粗杆贯穿所述外顶底板,以使得当所述内顶气缸的活塞杆沿竖直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工件能够沿竖直运动;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都能够与所述加工工位相配合设置,所述螺钉安装机构安装在所述流水板上,所述螺钉安装机构的螺钉枪朝向所述第一工件或所述第二工件的位置。优选地,所述流水线板上还安装有第三工件夹持机构,所述第三工件夹持机构包括两个伸缩立杆、夹持板和夹持气缸;两个所述伸缩立杆的一端竖直安装在所述流水板上,另一端贯穿所述夹持板并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夹持气缸安装在所述连接板上,且所述夹持气缸的活塞杆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夹持板上,所述夹持板上设置有与第三工件相配合的夹持槽,以使得当夹持气缸的活塞杆沿竖直方向伸缩时,放置在夹持槽上的第三工件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且所述第三工件设置在所述加工工位的正上方,以使得所述第三工件、所述第二工件和所述第一工件能够相配合设置。优选地,两个所述伸缩立杆的与所述夹持板相连接的位置上还套接有止挡筒。优选地,所述螺钉安装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流水架上的螺钉支撑架和活动设置在所述螺钉支撑架上的螺钉枪,所述螺钉枪朝向所述第三工件的安装孔。优选地,所述加工工位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流水线槽上的滑动板、安装在所述滑动板上的工位板和设置在所述工位板上的多个工件定位件;多个所述工件定位件能够与所述第二工件相配合设置。优选地,所述滑动板的两侧还设置有止挡机构;所述止挡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流水板上的止挡气缸、连接在所述止挡气缸的活塞杆上的止挡连接块和铰接在所述止挡连接块上的止挡件;所述滑动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止挡件相配合的止挡槽,以使得当所述止挡件与所述止挡槽相配合时,所述滑动板在所述流水线槽上的位置能够固定。优选地,所述滑动板上设置有位置固定块,且所述位置固定块上设置有位置孔,所述流水线槽上设置有位置圆杆,以使得当位置孔与所述位置圆杆相配合时,所述滑动板在所述流水线槽上的位置能够固定。优选地,所述流水线槽上还安装有位置传感器。优选地,所述内顶升单元还包括内顶上板,多个所述内顶细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内顶中板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内顶上板上,所述第二工件能够设置在所述内顶上板上。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用马达组装装置主要包括车用马达组装装置,所述车用马达组装装置包括支撑架、流水线槽、顶升机构和螺钉安装机构;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流水线槽之间设置有流水板;加工工位与所述流水线槽相配合设置;所述顶升机构包括外顶升单元和内顶升单元;所述外顶升单元包括外顶气缸、外顶底板、外顶中板、多个外顶底杆、多个外顶中杆和多个外顶上杆;多个所述外顶底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外顶气缸上,另一端贯穿所述流水板连接在所述外顶底板上,且所述外顶底板固接在所述流水板上;多个所述外顶中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外顶底板与所述外顶中板上,多个所述外顶上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外顶中板上,第一工件能够设置在多个所述外顶上杆的另一端;且所述外顶底板设置在所述外顶中板的下方,多个所述外顶底杆、多个所述外顶中杆和多个所述外顶上杆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外顶中板设置在所述流水线槽上;所述外顶气缸的活塞杆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外顶底板上,多个所述外顶中杆的长度设置为可伸缩;以使得当所述外顶气缸的活塞杆沿竖直方向伸缩时,所述第一工件能够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内顶升单元包括内顶气缸、内顶底板、内顶中板、多个内顶粗杆和多个内顶细杆;所述内顶气缸固接在所述流水板上,所述内顶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内顶底板相连接,多个所述内顶粗杆一端连接在所述内顶底板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内顶中板上,且多个所述内顶粗杆的长度设置为可调节;多个所述内顶细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内顶中板上,第二工件能够设置在多个所述内顶细杆的另一端上,所述外顶底板设置在所述内顶底板与所述内顶中间之间,且多个所述内顶粗杆贯穿所述外顶底板,以使得当所述内顶气缸的活塞杆沿竖直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工件能够沿竖直运动;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都能够与所述加工工位相配合设置,所述螺钉安装机构安装在所述流水板上,所述螺钉安装机构的螺钉枪朝向所述第一工件或所述第二工件的位置。这样,将第一工件放置在外顶升单元的多个外顶上杆上,将第二工件放置在内顶升单元的多个内顶细杆上,第一工件跟随外顶气缸的活塞杆沿竖直方向运动,第二工件跟随内顶气缸的活塞杆沿竖直方向运动,这样第一工件、第二工件能够相互配合,然后再通过螺钉安装机构的螺钉枪将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安装配合。这样,不需要手动或者半自动安装马达的零部件,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的定位和安装都是通过螺钉安装机构安装,减少次品的数量,降低成本,提高安装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车用马达组装装置的除去流水线槽、支撑架和流水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车用马达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外顶气缸2、外顶底杆3、外顶中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马达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马达组装装置包括支撑架(25)、流水线槽(27)、顶升机构和螺钉安装机构;所述支撑架(25)与所述流水线槽(27)之间设置有流水板(26);加工工位与所述流水线槽(27)相配合设置;所述顶升机构包括外顶升单元和内顶升单元;所述外顶升单元包括外顶气缸(1)、外顶底板(5)、外顶中板(6)、多个外顶底杆(2)、多个外顶中杆(3)和多个外顶上杆(4);多个所述外顶底杆(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外顶气缸(1)上,另一端贯穿所述流水板(26)连接在所述外顶底板(5)上,且所述外顶底板(5)固接在所述流水板(26)上;多个所述外顶中杆(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外顶底板(5)与所述外顶中板(6)上,多个所述外顶上杆(4)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外顶中板(6)上,第一工件能够设置在多个所述外顶上杆(4)的另一端;且所述外顶底板(5)设置在所述外顶中板(6)的下方,多个所述外顶底杆(2)、多个所述外顶中杆(3)和多个所述外顶上杆(4)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外顶中板(6)设置在所述流水线槽(27)上;所述外顶气缸(1)的活塞杆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外顶底板(5)上,多个所述外顶中杆(3)的长度设置为可伸缩;以使得当所述外顶气缸(1)的活塞杆沿竖直方向伸缩时,所述第一工件能够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内顶升单元包括内顶气缸(7)、内顶底板(8)、内顶中板(9)、多个内顶粗杆(11)和多个内顶细杆(12);所述内顶气缸(7)固接在所述流水板(26)上,所述内顶气缸(7)的活塞杆与所述内顶底板(8)相连接,多个所述内顶粗杆(11)一端连接在所述内顶底板(8)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内顶中板(9)上,且多个所述内顶粗杆(11)的长度设置为可调节;多个所述内顶细杆(1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内顶中板(9)上,第二工件能够设置在多个所述内顶细杆(12)的另一端上,所述外顶底板(5)设置在所述内顶底板(8)与所述内顶中板(9)之间,且多个所述内顶粗杆(11)贯穿所述外顶底板(5),以使得当所述内顶气缸(7)的活塞杆沿竖直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工件能够沿竖直运动;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都能够与所述加工工位相配合设置,所述螺钉安装机构安装在所述流水板(26)上,所述螺钉安装机构的螺钉枪(19)朝向所述第一工件或所述第二工件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马达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马达组装装置包括支撑架(25)、流水线槽(27)、顶升机构和螺钉安装机构;所述支撑架(25)与所述流水线槽(27)之间设置有流水板(26);加工工位与所述流水线槽(27)相配合设置;所述顶升机构包括外顶升单元和内顶升单元;所述外顶升单元包括外顶气缸(1)、外顶底板(5)、外顶中板(6)、多个外顶底杆(2)、多个外顶中杆(3)和多个外顶上杆(4);多个所述外顶底杆(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外顶气缸(1)上,另一端贯穿所述流水板(26)连接在所述外顶底板(5)上,且所述外顶底板(5)固接在所述流水板(26)上;多个所述外顶中杆(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外顶底板(5)与所述外顶中板(6)上,多个所述外顶上杆(4)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外顶中板(6)上,第一工件能够设置在多个所述外顶上杆(4)的另一端;且所述外顶底板(5)设置在所述外顶中板(6)的下方,多个所述外顶底杆(2)、多个所述外顶中杆(3)和多个所述外顶上杆(4)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外顶中板(6)设置在所述流水线槽(27)上;所述外顶气缸(1)的活塞杆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外顶底板(5)上,多个所述外顶中杆(3)的长度设置为可伸缩;以使得当所述外顶气缸(1)的活塞杆沿竖直方向伸缩时,所述第一工件能够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内顶升单元包括内顶气缸(7)、内顶底板(8)、内顶中板(9)、多个内顶粗杆(11)和多个内顶细杆(12);所述内顶气缸(7)固接在所述流水板(26)上,所述内顶气缸(7)的活塞杆与所述内顶底板(8)相连接,多个所述内顶粗杆(11)一端连接在所述内顶底板(8)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内顶中板(9)上,且多个所述内顶粗杆(11)的长度设置为可调节;多个所述内顶细杆(1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内顶中板(9)上,第二工件能够设置在多个所述内顶细杆(12)的另一端上,所述外顶底板(5)设置在所述内顶底板(8)与所述内顶中板(9)之间,且多个所述内顶粗杆(11)贯穿所述外顶底板(5),以使得当所述内顶气缸(7)的活塞杆沿竖直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工件能够沿竖直运动;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都能够与所述加工工位相配合设置,所述螺钉安装机构安装在所述流水板(26)上,所述螺钉安装机构的螺钉枪(19)朝向所述第一工件或所述第二工件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马达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线板上还安装有第三工件夹持机构,所述第三工件夹持机构包括两个伸缩立杆(14)、夹持板(15)和夹持气缸(17);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少华金星日永田杉彦石井秀幸许成张晓军呼娜王红红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