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采血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2130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自动采血设备,包括:主框架箱体,包括下部存储仓及通过中部连接仓设置在下部存储仓上的上料存储仓,下部存储仓的上表面未被中部连接仓占据的区域形成暂存平台;上料存储仓的侧壁开设有水平的排出通道,其内部设置有第一供储装置,第一供储装置具有第一存储空间及与排出通道对应的出管口;暂存平台上设置具有固定孔的固定装置,主框架箱体上设置有感应装置;当感应装置检测采血管中的血液标本的容量达到预定阈值时,插设在固定孔中的采血管被输送至下部存储仓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全自动采血设备不仅可以实现采血管的高效率供给,保护采血管不被损坏;还可以对采集了血液标本的采血管进行收集和保藏,为采血提供一体化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采血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血液标本采取及供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采血设备。
技术介绍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专利技术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传统的采血操作,多是采血工作人员手动把空的采血管放在桌子上。当待检者来采取血液标本时,采血工作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来选取相应种类的采血管。如此,采血管的供给效率较为低下。因此,为了提高采血管的供给效率,技术人员研发出了自动提供采血管的装置。主要包括以公开号为CN106995082A、名称为《采血管准备装置》为代表的采用传送带输出采血管的第一已知实施例,及以公开号为CN107555113A、名称为《采血管抓取装置》为代表的采用抓举臂为抓取采血管的第二已知实施例。然而,这两种已知实施例的采血管自动供给方案,易导致采血管破裂、供管效率低下的缺陷。具体如下: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采血管的结构示意图,其大体包括上端开口的管状容器1、设置在管状容器1上端开口中的橡胶质密封塞2以及设置在管状容器1上端用于固定密封塞2的盖帽3。其中,采血管的管状容器1并不完全是一个圆柱形管子,而是上端粗和平,下端细和圆的管子。如果从高处掉落下来,由于下端是圆形的,很容易引起受力不均匀而造成管状容器1的破裂。在第一已知实施例中,采血管事先被设置在收纳单元中,收纳单元的出料口的下方设置第一输送单元(传送带),第一输送单元的出料端衔接第二输送单元(传送带)。具体操作时,收纳单元送出的采血管依靠自身重力自然掉落在第一输送单元上,第一输送单元将采血管向第二输送单元所在方向输送,随后采血管在第一输送单元的出料端再依靠自身重力自然掉落在第二输送单元上。由此可见,采用第一已知实施例的方案在自动提供采血管的过程中,采血管两次通过重力作用发生掉落。而易破裂的管状容器1的下端或多或少的会率先接触第一输送单元和/或第二输送单元,从而采血管发生破裂的风险和概率较大。其次,在整个准备过程中,需要两次输送过程,效率低下。在第二已知实施例中,实现方式是由平行四边形构成抓举臂,平行四边形的一边被固定,只能按运行方向移动;而对边和双侧可以活动,在对边连接抓举杆,在抓举杆下端设有可以上下移动的抓举头,这样就实现采血管被抓举的方向和平行四边形运行方向垂直的抓举出来。由于第二已知实施例采用的是抓举方式,所以对抓举杆的定位要求非常高,这是对机械设备的硬件和软件的考验。同时对采血管放置的位置要求也特别高,只要这两个因素任何一个稍微有偏差,都有可能导致无法抓举到采血管。其次,不同种类或者用途的采血管的粗细和长短是不一样的,这样在抓举的过程中对抓举臂的施力大小要求较高:抓举力不能太大,也不能一直用同一大小的抓举力。此外,因为采血管的长短不一样,抓举位置也不一样。同时因为采血管的长短不一样,在水平放置的时候,高度就不一样。这样已被抓举的采血管在输送的过程中很容易碰到下面的采血管,这些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导致采血管的破裂或者抓举不成功。综上,采用第二已知实施例的方案在自动提供采血管的过程中,需基于采血管的规格来对应执行操作幅度、抓举位置以及抓举力量,这极大的限制了采血管供给效率的提高。并且,在此过程中,还容易出现因抓举力量过大、抓举位置不准确而导致采血管发生撞击等导致采血管破裂。其次,包括上述两种已知实施例在内的现有技术,在完成采血管的供给以及血液标本的采集之后,大多是将容置有血液标本的采血管放置在常温环境中,等实验开始时才拿去做实验,或者等待第三方医疗机构来取走。这个等待时间有可能为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也有可能是一天甚至更长时间。而长时间在常温环境中放置会影响血液成分的完好保存,尤其是对DNA、RNA和其他容易降解的生化物质,这样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也就是说,包括上述两种已知实施例在内的现有技术,只提供了如何供给空置采血管的方案,而并没有关注如何对已经采集了血液标本的采血管进行收集和保藏等问题。这就造成了被采集的血液标本易变质的问题。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介绍
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采血设备,其不仅可以实现采血管的高效率供给,并保护采血管不被损坏;还可以对已经采集了血液标本的采血管进行收集和保藏,从而为采血提供一体化操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采血设备,包括:主框架箱体,其包括下部存储仓以及通过中部连接仓一体设置在所述下部存储仓上的上料存储仓,所述中部连接仓占据所述下部存储仓的部分上表面,所述下部存储仓的上表面未被所述中部连接仓占据的区域形成暂存平台;所述上料存储仓的侧壁开设有水平的排出通道,所述上料存储仓中设置有第一供储装置,所述第一供储装置具有用于供空置的采血管设置的第一存储空间以及与所述第一存储空间连通的出管口,所述出管口与所述排出通道对应;所述暂存平台上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具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供容置有血液标本的采血管插设;所述主框架箱体上设置有用于对插设在所述固定孔中的采血管中的血液标本进行容量检测的感应装置;当所述感应装置检测所述采血管中的血液标本的容量达到预定阈值时,插设在所述固定孔中的采血管被输送至所述下部存储仓中。优选地,所述第一供储装置还具有与所述第一存储空间连通的推管口;所述上料存储仓内设置有与所述推管口相对应的推管突笋,所述推管突笋能被驱动以朝向或远离所述推管口移动;空置的采血管能在所述推管突笋的推动作用下依次经所述出管口和排出通道水平输出。优选地,所述第一供储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形成所述第一存储空间,所述壳体的侧壁开口以形成所述出管口。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上端开口以形成进管口,空置的采血管能经所述进管口进入所述壳体中。优选地,所述壳体的横截面形状与采血管相适配,多个空置的采血管能以水平叠置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中。优选地,所述第一供储装置包括盘体,所述第一存储空间为贯穿设置在所述盘体上的螺旋渐开孔,所述螺旋渐开孔远离所述盘体圆心的一端形成所述出管口。优选地,多个所述通孔以螺旋渐开的形式排布在所述盘体上。优选地,所述第一供储装置包括圆柱体的承载本体,所述第一存储空间为形成在所述圆柱体外壁上的多个螺旋槽道,所述螺旋槽道的一端接通至所述圆柱体的一端以形成所述出管口。优选地,所述螺旋槽道的另一端接通至所述圆柱体的另一端形成进管口,空置的采血管能经所述进管口进入所述螺旋槽道中。优选地,所述螺旋槽道的螺旋方向与所述圆柱体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30°至60°。优选地,所述第一供储装置包括:管道,所述管道中同心设置有心轴;能被驱动旋转的螺旋止挡片,所述螺旋止挡片套设在所述心轴外,所述螺旋止挡片的螺距与空置的采血管的长度相适配;所述第一存储空间为所述螺旋止挡片与所述管道内壁之间形成的螺旋环空,所述出管口为所述管道的一端开口。优选地,所述心轴的外壁滑动设置有螺旋保护套,所述螺旋保护套位于所述螺旋止挡片的相邻螺面之间;所述螺旋保护套配置有限位卡,所述限位卡用于固定空置的采血管。优选地,当所述螺旋止挡片本驱动旋转时,固定在所述限位卡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采血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箱体,其包括下部存储仓以及通过中部连接仓一体设置在所述下部存储仓上的上料存储仓,所述中部连接仓占据所述下部存储仓的部分上表面,所述下部存储仓的上表面未被所述中部连接仓占据的区域形成暂存平台;所述上料存储仓的侧壁开设有水平的排出通道,所述上料存储仓中设置有第一供储装置,所述第一供储装置具有用于供空置的采血管设置的第一存储空间以及与所述第一存储空间连通的出管口,所述出管口与所述排出通道对应;所述暂存平台上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具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供容置有血液标本的采血管插设;所述主框架箱体上设置有用于对插设在所述固定孔中的采血管中的血液标本进行容量检测的感应装置;当所述感应装置检测所述采血管中的血液标本的容量达到预定阈值时,插设在所述固定孔中的采血管被输送至所述下部存储仓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采血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箱体,其包括下部存储仓以及通过中部连接仓一体设置在所述下部存储仓上的上料存储仓,所述中部连接仓占据所述下部存储仓的部分上表面,所述下部存储仓的上表面未被所述中部连接仓占据的区域形成暂存平台;所述上料存储仓的侧壁开设有水平的排出通道,所述上料存储仓中设置有第一供储装置,所述第一供储装置具有用于供空置的采血管设置的第一存储空间以及与所述第一存储空间连通的出管口,所述出管口与所述排出通道对应;所述暂存平台上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具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供容置有血液标本的采血管插设;所述主框架箱体上设置有用于对插设在所述固定孔中的采血管中的血液标本进行容量检测的感应装置;当所述感应装置检测所述采血管中的血液标本的容量达到预定阈值时,插设在所述固定孔中的采血管被输送至所述下部存储仓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采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储装置还具有与所述第一存储空间连通的推管口;所述上料存储仓内设置有与所述推管口相对应的推管突笋,所述推管突笋能被驱动以朝向或远离所述推管口移动;空置的采血管能在所述推管突笋的推动作用下依次经所述出管口和排出通道水平输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采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储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形成所述第一存储空间,所述壳体的侧壁开口以形成所述出管口。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采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上端开口以形成进管口,空置的采血管能经所述进管口进入所述壳体中。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采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横截面形状与采血管相适配,多个空置的采血管能以水平叠置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中。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采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储装置包括盘体,所述第一存储空间为贯穿设置在所述盘体上的螺旋渐开孔,所述螺旋渐开孔远离所述盘体圆心的一端形成所述出管口。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采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储装置包括圆柱体的承载本体,所述第一存储空间为形成在所述圆柱体外壁上的多个螺旋槽道,所述螺旋槽道的一端接通至所述圆柱体的一端以形成所述出管口。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自动采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槽道的另一端接通至所述圆柱体的另一端形成进管口,空置的采血管能经所述进管口进入所述螺旋槽道中。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自动采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槽道的螺旋方向与所述圆柱体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30°至60°。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采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储装置包括:管道,所述管道中同心设置有心轴;能被驱动旋转的螺旋止挡片,所述螺旋止挡片套设在所述心轴外,所述螺旋止挡片的螺距与空置的采血管的长度相适配;所述第一存储空间为所述螺旋止挡片与所述管道内壁之间形成的螺旋环空,所述出管口为所述管道的一端开口。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全自动采血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兆兵谢盼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翌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