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灶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1790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6 1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村炊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灶台,包括炉体和底座,炉体内设有炉排,炉排上方为燃烧室,炉排下方为集灰室,集灰室内设有导灰板,导灰板与炉排固定连接,集灰室底端为碗状或碟状,集灰室与底座之间设有第一水箱,集灰室的底端为第一水箱的顶部,第一水箱内的水能够充分吸收灰渣中的热量,通过在炉体外壁设置第二水箱,第二水箱内的水能够充分吸收炉体外壁的热量,通过将集灰室的底端设计为碗状或碟状,并在集灰室设置导灰板,能够使灰渣首先均匀落入集灰室底端的外边缘,然后灰渣由集灰室底端外边缘缓缓滑向集灰室底端的中心区域,保证灰渣与第一水箱内部的水溶液能够充分进行热交换。

A multifunctional sto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灶台
本技术涉及农村炊具
,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灶台。
技术介绍
现有的农村灶台一般只能用于烧饭,用途较为单一,而且农村灶台多采用秸秆、树枝等生物质燃料,产生的灰渣较多,农户多将该灰渣掏出丢弃,使得灰渣的余热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同时,现有农村灶台所用灰斗的接灰效果欠佳,清灰器也不能将灰渣清理干净,导致灰渣占据灶台底部一定的空间,影响使用效果。公告号为CN206361716U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个多功能生物质能炉灶,包括炉灶本体,栅网的下方设有烘干室,烘干室的下方设有电动阀门,电动阀门通过管道连通燃烧室,燃烧室的右侧上方设有烟囱,燃烧室的下方设有灰斗,灰斗的下方设有储灰槽,燃烧室和烟囱的外侧设有水套。但是该炉灶将高温灰渣存放在储灰槽内,灰渣内的热量没有被利用,且水套内的水不能充分利用生物质的燃烧热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村灶台中不能充分利用灰渣热量以及生物质的燃烧热量问题,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灶台。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灶台,包括炉体和底座,所述炉体内设有炉排,所述炉排上方为燃烧室,所述炉排下方为集灰室,所述集灰室内设有导灰板,所述导灰板与所述炉排固定连接,所述集灰室底端为碗状或碟状,所述集灰室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第一水箱,所述集灰室的底端为所述第一水箱的顶部。进一步地,所述导灰板通过一圆管与所述炉排的中心焊接,所述导灰板为倒锥型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导灰板位于所述集灰室的上部,所述导灰板的覆盖面积小于所述集灰室底端的敞口面积。进一步地,所述炉体的外壁设有第二水箱,所述第一水箱与所述第二水箱通过第一管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炉排为第二管道形成的网状,所述第二管道的两端位于所述第二水箱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箱侧壁与所述集灰室底端之间设有掏灰通道,所述掏灰通道的底面与所述集灰室底端中心区域位于同一平面。进一步地,所述掏灰通道最外端设有炉门。进一步地,还设有一清灰器,所述清灰器一端为环形半圆板,所述环形半圆板的中心设有拉杆,所述拉杆远离所述环形半圆板的一端设有把手。进一步地,所述清灰器的环形半圆板尺寸与所述炉门相适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箱与所述第二水箱的材质均为搪瓷金属。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通过在集灰室下方设置第一水箱,第一水箱内的水能够充分吸收灰渣中的热量;通过在炉体外壁设置第二水箱,第二水箱内的水能够充分吸收炉体外壁的热量。二、通过将集灰室的底端设计为碗状或碟状,并在集灰室设置导灰板,能够使灰渣首先均匀落入集灰室底端的外边缘,然后灰渣由集灰室底端外边缘缓缓滑向集灰室底端的中心区域,保证灰渣与第一水箱内部的水溶液能够充分进行热交换。三、通过对农户的普通灶台进行改造,保留了农户原灶台的基本外观以及日常烧水做饭的基本功能,使得灶台转变为可供生活热水的小型生物质锅炉。附图说明图1为灶台内部结构图;图2为燃烧室与集灰室结构图;图3为集灰室内部结构分解图;图4为第一水箱结构图;图5为炉体内部结构图;图6为灶台整体外观图;图7为清灰器结构图。图中,1-炉体、2-底座、3-炉排、4-燃烧室、5-集灰室、6-导灰板、7-第一水箱、9-第二水箱、10-第一管道、11-第二管道、12-炉门、13-清灰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说明。一种多功能灶台,如图1-6所示,包括炉体1和底座2,炉体1内设有炉排3,炉排3上方为燃烧室4,炉排3下方为集灰室5、集灰室5内设有导灰板6,导灰板6与炉排1固定连接,集灰室5底端为碗状或碟状。集灰室5与底座2之间设有第一水箱7,集灰室5的底端为第一水箱7的顶部。第一水箱7在正常情况下内部充满水。第一水箱7顶部为不规则形状,用来接灰渣,第一水箱7内的水与灰渣进行热量交换。燃烧过的灰渣一般初始温度为250-550度,因此累计起来不仅量大,而且具有较高的温度和热量。燃烧室4内温度较高,灰渣在未掏出之前很难进行物理降温,只能掏出后降温丢弃。掏出的高温的灰渣有一定的危险性,掏出后丢弃的灰渣热量完全被浪费。本实施例通过集灰室5下方的第一水箱7吸收灰渣的热量,而且将此部分热量传递给第一水箱7内的水,实现能源再利用。集灰室5内的导灰板6通过一圆管与炉排3的中心焊接,导灰板6为倒锥型结构,导灰板6为光滑耐高温材质。为了保证灰渣顺利落下,导灰板6位于集灰室5的上部,导灰板6的覆盖面积小于集灰室5底端的敞口面积。燃料燃烧后的灰渣从炉排3落至导灰板6,灰渣首先均匀落入导灰板6的底端外边缘,然后灰渣沿着集灰室5碗状或碟状的底端外边缘缓缓滑向集灰室5底端的中心区域,保证灰渣与第一水箱7内部的水溶液能够充分进行热交换。因此,通过设置导灰板6以及碗状或碟状的集灰室5,保证灰渣能够持续发生扰动,灰渣颗粒间的运动加强,将平面式静止覆盖自然对流换热方式转为强化对流换热,增加了换热效率。灰渣与第一水箱7内的水直接进行对流换热外,还接受燃烧室4火焰的辐射热量。炉体1侧壁外设有第二水箱9,因此第二水箱9内的水能够充分热吸收炉体1侧壁的热量。第一水箱7与第二水箱9通过第一管道10连通。第一水箱7与第二水箱9内的热量通过第一管道10相互传递。第二水箱9内的水还可以吸收燃烧室4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炉排3为第二管道11形成的网状,第二管道11的两端位于第二水箱9内。第二管道11上方放置燃料,第二管道11内的水与燃烧室4内的燃烧火焰进行热量交换,并且把热量传递给第二水箱9。第一水箱7与第二水箱9内的水溶液充分吸收生物质燃烧后释放的热量,为农户提供生活用热水。因此通过对农户的普通灶台进行改造,保留了农户原灶台的基本外观以及日常烧水做饭的基本功能,使得灶台转变为可供生活热水的小型生物质锅炉,使灶台具有多种功能。第一水箱7侧壁与集灰室5底端之间设有掏灰通道,掏灰通道底面与集灰室5底端中心区域位于同一平面,通过掏灰通道能够迅速快捷的将集灰室5底端中心区域处的灰渣掏出。最外端设有炉门12。如图7所示,还设有一清灰器13,清灰器13一端为环形半圆板,环形半圆板的中心设有拉杆,拉杆远离环形半圆板的一端设有把手,操作方便。清灰器13的环形半圆板尺寸与炉门12相适配。当灰渣积累一定量后,可打开炉门12,将清灰器13插入燃烧4室内,然后将冷却过的灰渣掏出。集灰室5底端中心区域因灰渣首先被掏出,其他区域内的灰渣因集灰室5底端为碗状或碟状的倾角设计,会由于重力作用自动向中心区域滑动,如此可分次将集灰室内5灰渣除净。此外,第一水箱7与第二水箱9的材质均为搪瓷金属,传热效果好、光滑不易积灰。以上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依据本技术提供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上会有改变之处,而这些改变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灶台,包括炉体(1)和底座(2),所述炉体(1)内设有炉排(3),所述炉排(3)上方为燃烧室(4),所述炉排(3)下方为集灰室(5)、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灰室(5)内设有导灰板(6),所述导灰板(6)与所述炉排(3)固定连接,所述集灰室(5)底端为碗状或碟状;所述集灰室(5)与所述底座(2)之间设有第一水箱(7),所述集灰室(5)的底端为所述第一水箱(7)的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灶台,包括炉体(1)和底座(2),所述炉体(1)内设有炉排(3),所述炉排(3)上方为燃烧室(4),所述炉排(3)下方为集灰室(5)、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灰室(5)内设有导灰板(6),所述导灰板(6)与所述炉排(3)固定连接,所述集灰室(5)底端为碗状或碟状;所述集灰室(5)与所述底座(2)之间设有第一水箱(7),所述集灰室(5)的底端为所述第一水箱(7)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灰板(6)通过一圆管与所述炉排(3)的中心焊接,所述导灰板(6)为倒锥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灰板(6)位于所述集灰室(5)的上部,所述导灰板(6)的覆盖面积小于所述集灰室(5)底端的敞口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的外壁设有第二水箱(9),所述第一水箱(7)与所述第二水箱(9)通过第一管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锐陈明鑫吕春旺张军帅吴茜袁兴阳张思娟王伟超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城建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