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器烧嘴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1787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6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间接加热领域,主要涉及一种燃烧器烧嘴芯,所述燃烧器烧嘴芯用于与一辐射传热管配合使用进行加热,其中所述燃烧器烧嘴芯包括至少一气体混合罩、一空气导流罩、一燃气腔、一燃气导流罩以及一燃气管,所述气体混合罩、所述空气导流罩、所述燃气腔、所述燃气导流罩以及所述燃气管依次连接安装,其中所述气体混合罩为中空圆柱薄壁结构,且均匀分布有多个小孔于所述气体混合罩的壁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烧器烧嘴芯
本技术属于间接加热领域,具体而言,本技术主要提供一种能够为液体、气体以及固体加热的燃烧器烧嘴芯。
技术介绍
近年来,蓄热式烧嘴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烧嘴被广泛应用各种工业炉窑。采用蓄热式烧嘴,高温烟气经过蓄热体回收以后,温度可降到200℃以下排放,助燃冷空气经过蓄热体被加热后参与燃烧,综合热效率可提高到50%以上。现有的工业炉窑的燃烧器的烧嘴,都为一级燃烧的烧嘴,由于其结构的缺陷,使得其燃气只经过了一次燃烧,从而使得燃气的燃烧不充分不完全,影响系统的能量转换率,烧嘴的火焰温度场也不均匀,而且烟气出口速度不高,烟气成分中的NOx排放量大,污染环境,甚至影响系统的工作。并且在现有技术中,工业燃气燃烧器在工作时,经常会出现由于气源流量不稳定而造成的间歇性的短暂的流量过低甚至为零的情况,导致燃烧器熄火。此时,如果正好遇上程控系统故障或相关设备故障,造成燃烧器前端的燃气关断阀没能及时关闭,待气源流量恢复后,大量的燃气继续通入燃烧器却没有被引燃,则会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一问题,有的燃烧器上设有长明火装置,即在主燃料之外单独引入一小股稳定的高品质燃气(如天然气),在燃烧器工作时保持该小股燃气持续伴烧,对主燃料起再引燃的作用。因此,传统的燃烧器在燃烧过程中不仅存在上述加热不均匀的问题,而且也存在用明火加热而引发的安全隐患问题。此外,传统的燃烧器对于一些固体的加热,需要首先将固体转运至加热现场,从而导致加热成本高等缺点。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专利技术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加热器,从而提高燃烧器的加热效率、加热安全性以及使用便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器烧嘴芯,所述燃烧器烧嘴芯能够配合不同类型的火管,从而对液体、气体和/固体等进行加热,从而提高所述燃烧器的使用范围。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器烧嘴芯,所述燃烧器烧嘴芯在加热物体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加热均匀、提高加热效率的作用。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器烧嘴芯,所述燃烧器烧嘴芯在使用过程中通过与风机和辐射管的相互配合工作,从而实现加热均匀、加热成本低廉以及节约能源等效果。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器烧嘴芯,所述燃烧器烧嘴芯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简单的加工工艺,而实现一种稳定可靠的燃烧方式。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器烧嘴芯,所述燃烧器烧嘴芯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使燃气和空气均匀混合,从而燃烧更加充分。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器烧嘴芯,所述燃烧器烧嘴芯包括一空气/燃气混合罩,因此不仅能够提供防风的作用,而且能够使燃烧中期注入的空气的流通平缓,从而保证火焰的稳定性,以此达到稳定可靠的加热效果。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提供一种燃烧器烧嘴芯,所述燃烧器烧嘴芯用于与一辐射传热管配合使用进行加热,其中所述燃烧器烧嘴芯包括至少一气体混合罩、一空气导流罩、一燃气腔、一燃气导流罩以及一燃气管,所述气体混合罩、所述空气导流罩、所述燃气腔、所述燃气导流罩以及所述燃气管依次连接安装,其中所述气体混合罩为中空圆柱薄壁结构,且均匀分布有多个小孔于所述气体混合罩的壁面。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导流罩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冲孔、所述燃气腔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冲孔以及所述燃气导流罩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三冲孔,所述第一冲孔、所述第二冲孔及所述第三冲孔的数量一致,并且位置相互对应,以使所述空气导流罩、所述燃气腔以及所述燃气导流罩能够配合安装并且所述第一冲孔、所述第二冲孔及所述第三冲孔的位置相互重合。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空气导流罩、所述燃气腔及所述燃气导流罩上的所述第一冲孔、所述第二冲孔及所述第三冲孔分别通过冲压加工形成。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空气导流罩包括一第一孔壁,所述第一孔壁向外垂直延伸于所述第一冲孔,所述燃气导流罩包括一第二孔壁,所述第二孔壁向外垂直延伸于所述第三冲孔,其中所述第一孔壁与所述第二孔壁都朝向所述气体混合罩。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冲孔的内径与所述第二冲孔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三冲孔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冲孔及所述第二冲孔的内径,以形成一环形狭缝作为燃气喷出口。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体混合罩为空气/燃气混合罩,其中所述气体混合罩,所述气体混合罩上的所述小孔的直径为2-4mm。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孔壁和所述第二孔壁分别于所述第一冲孔和所述第三冲孔处拉伸形成。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孔壁和所述第二孔壁的高度分别为3-5mm。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孔壁与所述第二冲孔形成高度为10-14mm的空心薄壁圆柱。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燃气管为车削加工而成,所述燃气导流罩的中心位置具有一通孔,所述燃气管插设于所述燃气导流罩中的所述通孔进行固定。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燃烧器烧嘴芯的第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燃烧器烧嘴芯的第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燃烧器烧嘴芯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燃烧器烧嘴芯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燃烧器烧嘴芯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B-B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所述的燃烧器烧嘴芯的第一实施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所述的燃烧器烧嘴芯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工作原理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所述的燃烧器烧嘴芯的第一实施例的再一工作原理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所述的燃烧器烧嘴芯的第一实施例的又一工作原理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所述的燃烧器烧嘴芯的第一实施例的具体应用场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燃烧器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烧器烧嘴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烧嘴芯用于与一辐射传热管配合使用进行加热,其中所述燃烧器烧嘴芯包括至少一气体混合罩、一空气导流罩、一燃气腔、一燃气导流罩以及一燃气管,所述气体混合罩、所述空气导流罩、所述燃气腔、所述燃气导流罩以及所述燃气管依次连接安装,其中所述气体混合罩为中空圆柱结构,且均匀分布有多个孔于所述气体混合罩的壁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烧器烧嘴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烧嘴芯用于与一辐射传热管配合使用进行加热,其中所述燃烧器烧嘴芯包括至少一气体混合罩、一空气导流罩、一燃气腔、一燃气导流罩以及一燃气管,所述气体混合罩、所述空气导流罩、所述燃气腔、所述燃气导流罩以及所述燃气管依次连接安装,其中所述气体混合罩为中空圆柱结构,且均匀分布有多个孔于所述气体混合罩的壁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烧嘴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导流罩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冲孔、所述燃气腔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冲孔以及所述燃气导流罩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三冲孔,所述第一冲孔、所述第二冲孔及所述第三冲孔的数量一致,并且位置相互对应,以使所述空气导流罩、所述燃气腔以及所述燃气导流罩能够配合安装并且所述第一冲孔、所述第二冲孔及所述第三冲孔的位置相互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烧嘴芯,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空气导流罩、所述燃气腔及所述燃气导流罩上的所述第一冲孔、所述第二冲孔及所述第三冲孔分别通过冲压加工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器烧嘴芯,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空气导流罩包括一第一孔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奕可刘瑞清黄永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炬联热工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