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式石油勘探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1708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6 1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勘探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冲击式石油勘探机,上钻头固定在石油勘探机主体的底端,上钻头的底面与连接钻头的底面均开设开口向下的第一凹槽,下钻头与连接钻头的顶面均固定安装凸杆,凸杆均能插入第一凹槽的内部,上钻头与连接钻头下端的两侧面均对称开设一对开口相背的第二凹槽,竖板的内侧面与相应的第三凹槽的内侧面之间通过第一弹簧固定连接,第二凹槽的内侧面开设两个横向的通孔,凸杆的外侧面竖向对称开设两对插槽。该冲击式石油勘探机不仅能使得钻头连接在一起,同时相比于螺纹的连接方式,使得连接的两钻头之间不会因钻头的长时间旋转而导致钻头分离,进而能保证装置的长时间使用。

Percussive petroleum exploration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冲击式石油勘探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勘探机,特指冲击式石油勘探机,属于石油勘探领域。
技术介绍
石油勘探是指为了寻找和查明油气资源,而利用各种勘探手段了解地下的地质状况,认识生油、储油、油气运移、聚集、保存等条件,综合评价含油气远景,确定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找到储油气的圈闭,并探明油气田面积,搞清油气层情况和产出能力的过程,其中在勘探中由于钻头的长度是固定的,因此为勘探更加深的地方往往将数个钻头连接在一起进行打孔,但是钻头之间的连接方式往往为螺纹连接,钻头在长时间旋转时,螺纹连接的钻头之间很容易分离,从而影响装置的正常使用,因此设计冲击式石油勘探机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冲击式石油勘探机,该冲击式石油勘探机不仅能使得钻头连接在一起,同时相比于螺纹的连接方式,使得连接的两钻头之间不会因钻头的长时间旋转而导致钻头分离,进而能保证装置的长时间使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冲击式石油勘探机,包括石油勘探机主体、上钻头、连接钻头、下钻头、第一凹槽、凸杆、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竖板、第一弹簧、通孔、插槽、插杆、第四凹槽、横板、第二弹簧、条形凹槽、把手和挡板。上钻头固定在石油勘探机主体的底端,上钻头的底面与连接钻头的底面均开设开口向下的第一凹槽,下钻头与连接钻头的顶面均固定安装凸杆,凸杆均能插入第一凹槽的内部,上钻头与连接钻头下端的两侧面均对称开设一对开口相背的第二凹槽,两第二凹槽的内侧面均对称开设一对开口相背的第三凹槽,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竖板,竖板的内侧面与相应的第三凹槽的内侧面之间通过第一弹簧固定连接,第一弹簧给相应的竖板一个向内的拉力,第二凹槽的内侧面开设两个横向的通孔,通孔分别位于相应的第三凹槽的上下两侧,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通过通孔相通,凸杆的外侧面竖向对称开设两对插槽,竖板的内侧面固定安装两根横向的插杆,插杆穿过相应的通孔,且插入相应的插槽内,第一凹槽的底面开设开口向下的第四凹槽,第一凹槽内的上部设有横板,横板的顶面与第四凹槽的顶面内壁之间通过第二弹簧固定连接,竖板的外侧面开设开口向外的条形凹槽,条形凹槽内设有把手,把手与相应的条形凹槽均通过铰接链活动连接,第二凹槽顶面内壁和底面内壁的外侧固定安装挡板。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冲击式石油勘探机所述连接钻头设置有2-6个。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冲击式石油勘探机所述下钻头采用金刚石材料做成。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冲击式石油勘探机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与相应的凸杆的外表面紧密接触配合。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方案的冲击式石油勘探机,该冲击式石油勘探机不仅能使得钻头连接在一起,同时相比于螺纹的连接方式,使得连接的两钻头之间不会因钻头的长时间旋转而导致钻头分离,进而能保证装置的长时间使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冲击式石油勘探机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冲击式石油勘探机Ⅰ的局部放大图。附图3为本技术冲击式石油勘探机Ⅱ的局部放大图。其中:石油勘探机主体1;上钻头2;连接钻头3;下钻头4;第一凹槽5;凸杆6;第二凹槽7;第三凹槽8;竖板9;第一弹簧10;通孔11;插槽12;插杆13;第四凹槽14;横板15;第二弹簧16;条形凹槽17;把手18;挡板1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附图1-2所示的本技术所述的冲击式石油勘探机,包括:石油勘探机主体1、上钻头2、连接钻头3、下钻头4、第一凹槽5、凸杆6、第二凹槽7、第三凹槽8、竖板9、第一弹簧10、通孔11、插槽12、插杆13、第四凹槽14、横板15、第二弹簧16、条形凹槽17、把手18和挡板19。上钻头2固定在石油勘探机主体1的底端,上钻头2的底面与连接钻头3的底面均开设开口向下的第一凹槽5,下钻头4与连接钻头3的顶面均固定安装凸杆6,凸杆6均能插入第一凹槽5的内部,上钻头2与连接钻头3下端的两侧面均对称开设一对开口相背的第二凹槽7,两第二凹槽7的内侧面均对称开设一对开口相背的第三凹槽8,第二凹槽7内设置有竖板9,竖板9的内侧面与相应的第三凹槽8的内侧面之间通过第一弹簧10固定连接,第一弹簧10给相应的竖板9一个向内的拉力,第二凹槽7的内侧面开设两个横向的通孔11,通孔11分别位于相应的第三凹槽8的上下两侧,第一凹槽5与第二凹槽7之间通过通孔11相通,凸杆6的外侧面竖向对称开设两对插槽12,竖板9的内侧面固定安装两根横向的插杆13,插杆13穿过相应的通孔11,且插入相应的插槽12内,第一凹槽5的底面开设开口向下的第四凹槽14,第一凹槽5内的上部设有横板15,横板15的顶面与第四凹槽14的顶面内壁之间通过第二弹簧16固定连接,竖板9的外侧面开设开口向外的条形凹槽17,条形凹槽17内设有把手18,把手18与相应的条形凹槽17均通过铰接链活动连接,第二凹槽7顶面内壁和底面内壁的外侧固定安装挡板19。所述连接钻头3设置有2-6个。所述下钻头4采用金刚石材料做成。所述第一凹槽5的内壁与相应的凸杆6的外表面紧密接触配合。在使用时,拉动上钻头2上的竖板9向外移动,竖板9的向外移动带动相应的插杆13向外移动,在向外拉动竖板9的同时,将连接钻头3上的凸杆6向第一凹槽5内推动,当插杆13移出第一凹槽5时,由于没有插杆13的阻挡,凸杆6正好能推入相应的第一凹槽5内,当连接钻头3的顶面与上钻头2的底面接触后,此时插杆13与相应的插槽12相对,然后松开相应的竖板9,竖板9在相应的第一弹簧10的作用下向内运动,竖板9的向内运动带动插杆13向内运动,进而插杆13插入相应的插槽12内,从而将上钻头2与连接钻头3连接在一起,同理,两个连接钻头3之间、连接钻头3与下钻头4之间也均通过该方式连接在一起,进而能使得钻头连接在一起使用。该冲击式石油勘探机不仅能使得钻头连接在一起,同时相比于螺纹的连接方式,使得连接的两钻头之间不会因钻头的长时间旋转而导致钻头分离,进而能保证装置的长时间使用。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权利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冲击式石油勘探机,包括石油勘探机主体(1)、上钻头(2)、连接钻头(3)、下钻头(4)、第一凹槽(5)、凸杆(6)、第二凹槽(7)、第三凹槽(8)、竖板(9)、第一弹簧(10)、通孔(11)、插槽(12)、插杆(13)、第四凹槽(14)、横板(15)、第二弹簧(16)、条形凹槽(17)、把手(18)和挡板(19),其特征在于:上钻头(2)固定在石油勘探机主体(1)的底端,上钻头(2)的底面与连接钻头(3)的底面均开设开口向下的第一凹槽(5),下钻头(4)与连接钻头(3)的顶面均固定安装凸杆(6),凸杆(6)均能插入第一凹槽(5)的内部,上钻头(2)与连接钻头(3)下端的两侧面均对称开设一对开口相背的第二凹槽(7),两第二凹槽(7)的内侧面均对称开设一对开口相背的第三凹槽(8),第二凹槽(7)内设置有竖板(9),竖板(9)的内侧面与相应的第三凹槽(8)的内侧面之间通过第一弹簧(10)固定连接,第一弹簧(10)给相应的竖板(9)一个向内的拉力,第二凹槽(7)的内侧面开设两个横向的通孔(11),通孔(11)分别位于相应的第三凹槽(8)的上下两侧,第一凹槽(5)与第二凹槽(7)之间通过通孔(11)相通,凸杆(6)的外侧面竖向对称开设两对插槽(12),竖板(9)的内侧面固定安装两根横向的插杆(13),插杆(13)穿过相应的通孔(11),且插入相应的插槽(12)内,第一凹槽(5)的底面开设开口向下的第四凹槽(14),第一凹槽(5)内的上部设有横板(15),横板(15)的顶面与第四凹槽(14)的顶面内壁之间通过第二弹簧(16)固定连接,竖板(9)的外侧面开设开口向外的条形凹槽(17),条形凹槽(17)内设有把手(18),把手(18)与相应的条形凹槽(17)均通过铰接链活动连接,第二凹槽(7)顶面内壁和底面内壁的外侧固定安装挡板(19)。...

【技术特征摘要】
1.冲击式石油勘探机,包括石油勘探机主体(1)、上钻头(2)、连接钻头(3)、下钻头(4)、第一凹槽(5)、凸杆(6)、第二凹槽(7)、第三凹槽(8)、竖板(9)、第一弹簧(10)、通孔(11)、插槽(12)、插杆(13)、第四凹槽(14)、横板(15)、第二弹簧(16)、条形凹槽(17)、把手(18)和挡板(19),其特征在于:上钻头(2)固定在石油勘探机主体(1)的底端,上钻头(2)的底面与连接钻头(3)的底面均开设开口向下的第一凹槽(5),下钻头(4)与连接钻头(3)的顶面均固定安装凸杆(6),凸杆(6)均能插入第一凹槽(5)的内部,上钻头(2)与连接钻头(3)下端的两侧面均对称开设一对开口相背的第二凹槽(7),两第二凹槽(7)的内侧面均对称开设一对开口相背的第三凹槽(8),第二凹槽(7)内设置有竖板(9),竖板(9)的内侧面与相应的第三凹槽(8)的内侧面之间通过第一弹簧(10)固定连接,第一弹簧(10)给相应的竖板(9)一个向内的拉力,第二凹槽(7)的内侧面开设两个横向的通孔(11),通孔(11)分别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广桥纪翔王朝伟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城市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