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被动组合式管道防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1309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6 1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主被动组合式管道防爆装置,包括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的顶部连通设有防爆内管,所述防爆内管的顶部外套接防爆外管,防爆内管的外部两侧均设有卡块,所述防爆外管的底端两侧均设有卡钩,防爆外管的内侧沿内壁设有内固定环,通过阻波内芯的设置,当管道通气的一瞬间,气体首先穿过曲径通孔之后才能与防爆片接触,而曲径通孔可使气体减速,避免高速气流直接作用于防爆片上,因此,本实用具有保护防爆片的作用,防止防爆片提前泄漏;当火情已经发生时,火势势必会穿过阻波内芯以及防爆片,最终进入第一灭火管内,在火焰穿过阻火芯的时候逐渐冷却被灭火,相比传统技术,本实用具有主动灭火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被动组合式管道防爆装置
本技术涉及防爆装置
,具体为一种主被动组合式管道防爆装置。
技术介绍
为保证管道的安全运输,在可燃气体管道外一般都会安装有防爆管道。现有的防爆管道结构简单,内部只有一块防爆片,而防爆片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管道内部的气体压强增大而冲破防爆片使气体提前泄漏,防止爆炸。这种防爆片如果灵敏度过低,则起不到提前泄漏的目的,如果灵敏度过高,则容易在管道通气的一瞬间破裂,影响管道的正常运输。另外,现有的防爆管道只能起到预防作用,当可燃气体已经着火时,防爆管道无法起到灭火作用,防止火情蔓延以及爆炸的发生,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主被动组合式管道防爆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被动组合式管道防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主被动组合式管道防爆装置,包括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的顶端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顶端设有防爆内管,所述防爆内管的顶部外套接防爆外管,防爆内管的外部两侧均设有卡块,所述防爆外管的底端两侧均设有卡钩,防爆外管的内侧沿内壁设有内固定环,所述卡钩均与卡块卡接,所述内固定环的底端设有上弹性垫,所述防爆内管的顶端设有下弹性垫,所述上弹性垫的底端设有上槽齿,所述下弹性垫的顶端设有下槽齿,且下槽齿与上槽齿之间啮合,所述下弹性垫的顶端内侧以及上弹性垫的底端内侧均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内固定安装防爆片,所述防爆内管的内部设有阻波内芯,所述阻波内芯上贯穿设有曲径通孔,且曲径通孔的数量若干,所述防爆外管的顶部外侧设有第一灭火管,所述第一灭火管的数量为八根,第一灭火管的外端均设有第二灭火管,所述第二灭火管与第一灭火管之间均固定安装阻火芯。优选的,所述缺口为环形槽状结构,所述防爆片的上下端均与缺口紧密贴合,防爆片的外侧与缺口的内侧紧密贴合。优选的,所述阻波内芯的侧壁与防爆内管的内壁贴合,所述曲径通孔为不规则的S型通孔。优选的,所述第一灭火管与第二灭火管的直径相同,第一灭火管的直径小于防爆外管,第一灭火管与第二灭火管之间螺栓连接,所述阻火芯固定安装于二者接口处。优选的,所述管道本体上开口直径与防爆内管的内侧直径相同,且二者对其设置,所述防爆内管的底端设有弹性密封圈,所述弹性密封圈与管道本体的顶端紧密贴合,且防爆内管与管道本体之间通过铆钉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阻波内芯的设置,当管道通气的一瞬间,气体首先穿过曲径通孔之后才能与防爆片接触,而曲径通孔可使气体减速,避免高速气流直接作用于防爆片上,因此,本实用具有保护防爆片的作用,防止防爆片提前泄漏;2.当火情已经发生时,火势势必会穿过阻波内芯以及防爆片,最终进入第一灭火管内,在火焰穿过阻火芯的时候逐渐冷却被灭火,相比传统技术,本实用具有主动灭火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阻波内芯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道本体、2防爆内管、3防爆外管、4卡钩、5内固定环、6上弹性垫、7下弹性垫、8下槽齿、9上槽齿、10防爆片、11阻波内芯、12曲径通孔、13第一灭火管、14第二灭火管、15阻火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主被动组合式管道防爆装置,包括管道本体1,管道本体1的顶端开设有开口,开口顶端设有防爆内管2,防爆内管2的顶部外套接防爆外管3,防爆内管2的外部两侧均设有卡块,防爆外管3的底端两侧均设有卡钩4,防爆外管3的内侧沿内壁设有内固定环5,卡钩4均与卡块卡接,内固定环5的底端设有上弹性垫6,防爆内管2的顶端设有下弹性垫7,上弹性垫6的底端设有上槽齿9,下弹性垫7的顶端设有下槽齿8,且下槽齿8与上槽齿9之间啮合,起到密封效果,气体无法泄漏;下弹性垫7的顶端内侧以及上弹性垫6的底端内侧均开设有缺口,缺口内固定安装防爆片10,防爆内管2的内部设有阻波内芯11,阻波内芯11上贯穿设有曲径通孔12,且曲径通孔12的数量若干,防爆外管3的顶部外侧设有第一灭火管13,第一灭火管13的数量为八根,第一灭火管13的外端均设有第二灭火管14,第二灭火管14与第一灭火管13之间均固定安装阻火芯15;第二灭火管14的外端连接气体收集装置,用于收集从管道本体1中泄漏的气体,防爆片10实际上是一块铝薄板,当气体压强足够大时,会冲破铝薄板,使气体提前泄漏;缺口为环形槽状结构,所述防爆片10的上下端均与缺口紧密贴合,防爆片10的外侧与缺口的内侧紧密贴合;防爆片10与缺口之间密封设置,防止气体泄漏;阻波内芯11的侧壁与防爆内管2的内壁贴合,曲径通孔12为不规则的S型通孔;曲径通孔12是为了使气体穿过时经过多次变向而减速,最终减小气体对防爆片10的冲击,起到保护防爆片10的作用;第一灭火管13与第二灭火管14的直径相同,第一灭火管13的直径小于防爆外管3,第一灭火管13与第二灭火管14之间螺栓连接,阻火芯15固定安装于二者接口处。管道本体1上开口直径与防爆内管2的内侧直径相同,且二者对其设置,防爆内管2的底端设有弹性密封圈,弹性密封圈与管道本体1的顶端紧密贴合,且防爆内管2与管道本体1之间通过铆钉连接。防爆内管2与管道本体1之间密封连接是为了防止管道本体1内部气体泄漏。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首先将防爆外管3套接于防爆内管2之上,使卡钩4与卡块卡接,上槽齿9与下槽齿8啮合,防爆内管2与防爆外管3之间密封,气体无法泄漏。然后管道本体1内部通入易燃气体,在气体通入的一瞬间,气体穿过阻波内芯11上的曲径通孔12,经过多次变向减速后进入阻波内芯11与防爆片10之间的空间内,且此空间内压强与管道本体1内的压强相同。如果管道本体1的某处发生堵塞或者是管道本体1内混入其它气体,都会使管道本体1内的压强增大,当压强增大到足以冲破防爆片10时,气体从防爆内管2与防爆外管3中提前泄漏,可防止管道本体1内部发生爆炸。如果管道本体1内部的可燃气体已经着火,则火势势必会穿过阻波内芯11与防爆片10,进而火势继续上窜进入第一灭火管13内,由于器壁效应,火焰在穿过阻火芯15时被降温,最终达到灭火的效果,整体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被动组合式管道防爆装置,包括管道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本体(1)的顶端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顶端设有防爆内管(2),所述防爆内管(2)的顶部外套接防爆外管(3),防爆内管(2)的外部两侧均设有卡块,所述防爆外管(3)的底端两侧均设有卡钩(4),防爆外管(3)的内侧沿内壁设有内固定环(5),所述卡钩(4)均与卡块卡接,所述内固定环(5)的底端设有上弹性垫(6),所述防爆内管(2)的顶端设有下弹性垫(7),所述上弹性垫(6)的底端设有上槽齿(9),所述下弹性垫(7)的顶端设有下槽齿(8),且下槽齿(8)与上槽齿(9)之间啮合,所述下弹性垫(7)的顶端内侧以及上弹性垫(6)的底端内侧均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内固定安装防爆片(10),所述防爆内管(2)的内部设有阻波内芯(11),所述阻波内芯(11)上贯穿设有曲径通孔(12),且曲径通孔(12)的数量若干,所述防爆外管(3)的顶部外侧设有第一灭火管(13),所述第一灭火管(13)的数量为八根,第一灭火管(13)的外端均设有第二灭火管(14),所述第二灭火管(14)与第一灭火管(13)之间均固定安装阻火芯(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被动组合式管道防爆装置,包括管道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本体(1)的顶端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顶端设有防爆内管(2),所述防爆内管(2)的顶部外套接防爆外管(3),防爆内管(2)的外部两侧均设有卡块,所述防爆外管(3)的底端两侧均设有卡钩(4),防爆外管(3)的内侧沿内壁设有内固定环(5),所述卡钩(4)均与卡块卡接,所述内固定环(5)的底端设有上弹性垫(6),所述防爆内管(2)的顶端设有下弹性垫(7),所述上弹性垫(6)的底端设有上槽齿(9),所述下弹性垫(7)的顶端设有下槽齿(8),且下槽齿(8)与上槽齿(9)之间啮合,所述下弹性垫(7)的顶端内侧以及上弹性垫(6)的底端内侧均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内固定安装防爆片(10),所述防爆内管(2)的内部设有阻波内芯(11),所述阻波内芯(11)上贯穿设有曲径通孔(12),且曲径通孔(12)的数量若干,所述防爆外管(3)的顶部外侧设有第一灭火管(13),所述第一灭火管(13)的数量为八根,第一灭火管(13)的外端均设有第二灭火管(14),所述第二灭火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金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