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镜保护套及其可视软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1267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6 1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镜保护套及其可视软镜,软镜保护套包括:管体套和镜头套,镜头套设置于管体套一端上,管体套与镜头套可拆卸连接。该保护套消毒后套于软镜外表面,在软镜使用后取下丢弃,从而实现一人一个保护套,既不会造成病患者的交叉感染,又使得软镜免于频繁消毒,减少了消毒液对软镜的腐蚀,并大幅提高软镜使用频率,同时保护套成本可接受。

Soft Mirror Cover and Its Visual Soft Mirr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镜保护套及其可视软镜
本技术涉及一种软镜保护套及其可视软镜,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软镜是医学诊疗中常用的设备,用于插入人体气管、食管等腔道,并通过软镜前端的发光体及微型摄像头,采集实时图像,传输到软镜头端的显示屏,从而实现诊疗的目的。为了减少被检者之间交叉感染,软镜使用后需消毒处理,每次耗时1-2小时,费用100元左右。消毒时间过长不能满足高频率使用的要求。加之软镜价值不菲,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采购数量有限,制约了大量、高效的临床使用。同时,可视软镜使用频率较高,频繁的消毒也会大幅缩短其使用寿命,极大的增加了医疗成本。同时软镜进入人体腔道后,体内热空气在镜头表面冷凝起雾妨碍视野。故本领域急需一种可独立使用且兼具防雾功能的保护套。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软镜保护套,该保护套设置于软镜外表面,可根据需要进行跟换,从而实现一人一个保护套,既可保证卫生,又不会造成病患者的交叉感染,同时成本可接受。包括:管体套和镜头套,所述镜头套设置于所述管体套一端上,所述管体套与所述镜头套可拆卸连接。优选的,软镜包括软镜管体和摄像端头,所述摄像端头设置于所述软镜管体的一端;所述管体套紧贴所述软镜管体外壁并随所述软镜管体弯曲;所述摄像端头容纳于所述镜头套内。优选的,所述镜头套内壁与所述摄像端头的外壁紧密贴合。优选的,所述管体套和所述镜头套为螺纹连接;所述镜头套的一端设有可透光片或透光薄膜。优选的,所述可透光片或透光薄膜的直径与所述软镜管体的直径相等;所述可透光片或所述透光薄膜与所述摄像端头紧密贴合。优选的,所述镜头套表面设置防雾涂层。优选的,所述管体套的长度为20~120厘米,壁厚为0.1-1.0毫米。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可视软镜,包括:软镜和如上述软镜保护套,所述软镜保护套套设于所述软镜的一端。优选的,所述软镜包括软镜管体、摄像端头、微型摄像头和发光装置,所述摄像端头与所述软镜管体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摄像端头内安装微型摄像头和发光装置。优选的,所述可视软镜还包括:监控装置,所述监控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微型摄像头数据连接。本技术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1)本技术所提供的软镜保护套,通过在软镜的通过在镜头保护套上设置高分子防雾涂层,将防雾与价格成本做了最大程度权衡,在避免了病患交叉感染的同时,也极大的减轻了病患经济负担。保护软镜本身不受体内环境侵蚀,同时保证运行时镜头本身不会受到雾气干扰。2)本技术所提供的软镜保护套,管体套与镜头套采用螺旋式接口,软镜保护套为一次性使用,易于拆装,且在使用时不易脱落;管体套与镜头套独立消毒、包装,在使用时拆开后分别套于软镜上,使用完后即废弃而不重复使用。3)本技术所提供的软镜保护套,包括:管体套和镜头套,管体套与软镜管体贴合,镜头套设置于管体套一端上并能与软镜前端紧密贴合,不影响摄像,管体套与镜头套为可拆卸连接。该保护套消毒后一次性套于软镜外表面,在软镜使用后取下丢弃,从而实现一人一个保护套,既不会造成病患者的交叉感染,又使得软镜免于消毒,减少了消毒液对软镜的腐蚀,并大幅提高软镜使用频率,同时保护套成本可接受。4)本技术所提供的可视软镜,通过在常用的可视软镜的表面增设可拆除保护套,避免软镜镜头在人体内遭受水汽的侵袭,同时在保证使用卫生的情况下,还能减少使用时对软镜镜头的消毒频率,延长软镜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软镜保护套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软镜保护套仰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可视软镜结构示意图;部件和附图标记列表:部件名称附图标记管体套110镜头套120片体121监控装置2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详述本技术,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的软镜保护套,包括:管体套110和设置于管体套110一端上的镜头套120。管体套110与镜头套120可拆卸连接。此处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优选为螺纹连接,采用此类连接方式,能较简便的拆卸,同时避免使用过中脱落。通过采用该保护套,能既保护需要伸入人体内的软镜及其连接线,减少每次使用频繁的清洗。一人一个保护套,避免交叉感染。螺纹分别设置于管体套110和镜头套120内,在使用时卡口对准轻轻旋转后即扣紧,不易发生脱落及滑动。管体套110须与软镜外表面紧密贴合,并有一定弹性,以便适应软镜头端的手控弯曲变化。镜头套120可以为片状,也可以为贴合镜头的套状均可。优选的,软镜包括软镜管体和摄像端头,摄像端头设置于软镜管体的一端;管体套110紧贴软镜管体外壁并随软镜管体弯曲;摄像端头容纳于镜头套120内。优选的,镜头套120内壁与摄像端头的外壁紧密贴合。即使软镜管体弯曲时,镜头套120内壁与摄像端头的外壁仍然紧密贴合,从而避免二者之间气体对成像结果的影响。优选的,可透光片或透光薄膜的直径与软镜管体的直径相等,可透光片或透光薄膜能与摄像端头紧密贴合。从而减少非必要器件对成像视野的遮挡。可透光片或透光薄膜能与摄像端头紧密贴合,不影响视频质量,在软镜弯曲蛇形变化时,不得和摄像头分离。参见图2,优选的,镜头套120的一端设有可透光片或透光薄膜。通过设置该片体121结构,能便于保护软镜的同时,保持成像清晰度。优选的,镜头套120表面设置防雾涂层。通过设置防雾涂层,能在保护软镜镜头的同时,实现较清晰的成像,避免人体年内过多的水汽对软镜成像的干扰。优选的,管体套110和/或镜头套120为有机材料制成。更优选的,管体套110为:硬管、软管或弹性管体。更优选为弹性管体。优选的,管体套110的内表面涂设润滑层。优选的,管体套110的长度为20~120厘米,壁厚为0.1-1.0毫米。具体的内径为2.0~7.2毫米,外径为2.1-8.2毫米。本技术提供的保护套可用于各类消毒操作,例如煮沸、高温高压、环氧乙烷消毒、巴氏消毒法、甲醛消毒、过氧乙酸消毒、紫外线消毒、中草药重熏空气消毒中的一种或其组合。本技术的另一面还提供了一种可视软镜,包括:软镜和如前述软镜保护套,软镜保护套套设于软镜的一端。优选的,软镜包括软镜管体、摄像端头、微型摄像头和发光装置,摄像端头与软镜管体的一端相连接;摄像端头内安装微型摄像头和发光装置。优选的,可视软镜还包括:监控装置200,监控装置200的一端与微型摄像头数据连接。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3,监控装置200设置于管体套110的一端,并与微型摄像头数据连接。本技术中所用监控装置200可以为各类常用于与软镜相连接的可成像装置,以便实时观察成像结果并输出结果。通过设置软镜保护套,可减少对软镜的反复消毒,延长使用寿命。软镜与监控装置200可通过软镜管相连接。此处的可视软镜可以为纤维支气管镜、气管软镜或插管软镜。以下结合具体实例,对本技术提供的可视软镜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实施例1选用长度为60厘米,内径为3.8毫米,外径为4.8毫米的管体套,管体套紧贴软镜管体外壁并随软镜管体弯曲。摄像端头容纳于镜头套内。将软镜管彻底包住,管体套采用环氧乙烷消毒。随后选用涂有防雾涂层的镜头套,将软镜置于其中,两者通过螺旋式接口连接后即可使用。将其凌空放置24小时,未见脱落。将其置于pH=5的水溶液中一周未见明显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镜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套和镜头套,所述镜头套设置于所述管体套一端上,所述管体套与所述镜头套可拆卸连接;软镜包括软镜管体和摄像端头,所述摄像端头设置于所述软镜管体的一端;所述管体套紧贴所述软镜管体外壁并随所述软镜管体弯曲;所述摄像端头容纳于所述镜头套内;所述镜头套内壁与所述摄像端头的外壁紧密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镜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套和镜头套,所述镜头套设置于所述管体套一端上,所述管体套与所述镜头套可拆卸连接;软镜包括软镜管体和摄像端头,所述摄像端头设置于所述软镜管体的一端;所述管体套紧贴所述软镜管体外壁并随所述软镜管体弯曲;所述摄像端头容纳于所述镜头套内;所述镜头套内壁与所述摄像端头的外壁紧密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镜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套和所述镜头套为螺纹连接;所述镜头套的一端设有可透光片或透光薄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镜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透光片或所述透光薄膜的直径与所述软镜管体的直径相等,所述可透光片或所述透光薄膜与所述摄像端头紧密贴合。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漆勇吴爱国李娟项灵超蒋振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