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褐天牛养虫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1202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6 1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松褐天牛养虫笼,包括外室和产卵室,所述外室包括骨架、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第三面板,所述骨架为六面体结构,所述第一面板设置于所述骨架的顶部,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骨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面板填充在所述骨架的侧面,所述第三面板设置于所述骨架的底部,所述第二面板悬挂设有产卵室,所述产卵室内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两端设有管口,所述第一空腔的内壁设有夹持杆,所述夹持杆用于夹持产卵树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松褐天牛养虫笼,能将松褐天牛的取食与产卵隔离开,从而保持产卵室内的清洁,便于其产卵。

Cage for raising longicor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松褐天牛养虫笼
本技术涉及昆虫饲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松褐天牛养虫笼。
技术介绍
松褐天牛是危害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其成虫补充营养,啃食嫩枝皮,造成寄主衰弱;幼虫钻蛀树干,致松树枯死。更为严重的是该天牛是传播松树毁灭性病害—松材线虫病的媒介昆虫,被列为国际国内检疫性害虫。因此松褐天牛的人工饲养对于了解其生活习性,制定有效的防止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人工饲养松褐天牛时,通常将放置在养虫笼内进行饲养,通过将养虫笼的各个面设计成透明状或者是网格状,从而能够从养虫笼外观察到松褐天牛的取食及产卵等生活习性。然后现有的养虫笼内只有一个大空间,松褐天牛的取食和产卵都在一个空间内进行活动,在松褐天牛取食时,其产生的食物残渣及粪便容易污染养虫笼内的环境,对其产卵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养虫笼中,松褐天牛取食时产生的食物残渣和粪便会影响其产卵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松褐天牛养虫笼,包括外室和产卵室,所述外室包括骨架、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第三面板,所述骨架为六面体结构,所述第一面板设置于所述骨架的顶部,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骨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面板填充在所述骨架的侧面,所述第三面板设置于所述骨架的底部,所述第二面板悬挂设有产卵室,所述产卵室内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两端设有管口,所述第一空腔的内壁设有夹持杆,所述夹持杆用于夹持产卵树枝。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产卵室悬挂设置在第二面板的内壁上,因此松褐天牛在外室取食时,其食物残渣便落在外室的第三面板上,便可保证产卵室内的清洁。另外,由于产卵室的两端均设有管口,松褐天牛可从两端的管口进入到产卵室内,而产卵室内产生的碎屑也可通过管口掉落至外室中,通过管口的设计,不仅能让松褐天牛进入产卵室中产卵,也可保持产卵室中的清洁,从而为其产卵提供一个清洁的环境,避免因食物残渣和粪便对其产卵产生影响。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面板的内壁上设有挂钩,所述产卵室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产卵室通过所述通孔挂设在所述挂钩上。通过将所述产卵室挂设在所述第二面板的内壁上,从而便于所述产卵室的放置与取出。另外所述通孔便于松褐天牛进入至所述产卵室内。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杆包括相互滑动套接的内杆和外杆,所述内杆和所述外杆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杆和所述外杆连接,所述外杆设置在所述产卵室的内壁上。由于所述夹持杆的内杆和外杆之间能进行相互滑动,因此可夹持不同大小的产卵树枝。进一步地,所述内杆远离所述外杆的一端设有夹持块,所述夹持块背向所述内杆形成凹陷。所述凹陷结构便于夹持产卵树枝。进一步地,所述产卵室靠近所述第一面板的管口处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有环形连接块,所述夹持杆设置在所述环形连接块上。由于夹持杆设置在环形连接块上,而环形连接块可从产卵室内取出,便于产卵树枝的夹持。进一步地,所述骨架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和支杆,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均为方形结构,所述第一框架的向下设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二框架的向上设有第二套管,所述支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套接。通过将养虫笼设计成相互套接的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和支杆,可方便将养虫笼进行拆卸。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面板通过第二轴套与所述支杆转动连接。由于第二面板与支杆转动连接,因此可将支杆与第二面板组成的框架结构进行折叠,从而便于其存放。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框架上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面板通过第一轴套与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靠近所述第一连杆的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弹片,所述第一面板对应所述弹片的位置设有卡槽,所述弹片与所述卡槽卡接配合。通过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连杆的卡接设计,便于第一面板的打开与关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均为网格状。网格状设置的面板便于伺养者观察养虫笼内松褐天牛的生活习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面板朝上的面设有把手。所述把手便于伺养者拉开第一面板。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出的松褐天牛养虫笼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出的松褐天牛养虫笼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出的松褐天牛养虫笼中的产卵室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出的松褐天牛养虫笼中的夹持杆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出的松褐天牛养虫笼中的第二面板和支杆连接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出的松褐天牛养虫笼中的第二面板和支杆展开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出的松褐天牛养虫笼中的俯视示意图;图8为图7中的A-A面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个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然而现有的养虫笼中,存在松褐天牛取食时产生的食物残渣和粪便会影响其产卵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松褐天牛养虫笼,包括外室10和产卵室20。请参阅图1和图3。外室10包括骨架、第一面板111、第二面板131和第三面板122,骨架为六面体结构,第一面板111设置于骨架的顶部,第一面板111与骨架转动连接,第二面板131填充在骨架的侧面,第三面板122设置于骨架的底部,第二面板131的侧面内壁上悬挂设有产卵室20,产卵室20内设有第一空腔21,第一空腔21的两端设有管口,第一空腔21的内壁设有夹持杆22,夹持杆用于夹持产卵树枝。由于产卵室20悬挂设置在第二面板131的内壁上,因此松褐天牛在外室取食时,其食物残渣便落在外室10的第三面板122上,便可保证产卵室20内的清洁。另外,由于产卵室20的两端均设有管口,松褐天牛可从两端的管口进入到产卵室20内,而产卵室20内产生的碎屑也可通过管口掉落至外室10中,通过管口的设计,不仅能让松褐天牛进入产卵室20中产卵,也可保持产卵室20中的清洁,从而为其产卵提供一个清洁的环境,避免因食物残渣和粪便对其产卵产生影响。在本技术中,通过在产卵树枝上涂抹松褐天牛产卵型引诱剂,将松褐天牛引诱至产卵室20的产卵树枝内进行产卵。如图2所示,第二面板131内壁上设有挂钩132,产卵室20上设有若干通孔23,产卵室20通过通孔23挂设在挂钩132上。通过将产卵室20挂设在第二面板131的内壁上,从而便于产卵室20的放置与取出。在本技术中,通孔23的孔径大于松褐天牛的尺寸,从而提供多个通道使其进入至产卵室20中。另外产卵室20的材料为透明玻璃或者网状铁丝,便于饲养员观察产卵室20内松褐天牛的活动。如图3和图4所示,夹持杆22包括相互滑动套接的内杆221和外杆222,内杆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松褐天牛养虫笼,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室和产卵室,所述外室包括骨架、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第三面板,所述骨架为六面体结构,所述第一面板设置于所述骨架的顶部,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骨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面板填充在所述骨架的侧面,所述第三面板设置于所述骨架的底部,所述第二面板悬挂设有产卵室,所述产卵室内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两端设有管口,所述第一空腔的内壁设有夹持杆,所述夹持杆用于夹持产卵树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松褐天牛养虫笼,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室和产卵室,所述外室包括骨架、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第三面板,所述骨架为六面体结构,所述第一面板设置于所述骨架的顶部,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骨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面板填充在所述骨架的侧面,所述第三面板设置于所述骨架的底部,所述第二面板悬挂设有产卵室,所述产卵室内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两端设有管口,所述第一空腔的内壁设有夹持杆,所述夹持杆用于夹持产卵树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褐天牛养虫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板内壁上设有挂钩,所述产卵室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产卵室通过所述通孔挂设在所述挂钩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褐天牛养虫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杆包括相互滑动套接的内杆和外杆,所述内杆和所述外杆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杆和所述外杆连接,所述外杆设置在所述产卵室的内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松褐天牛养虫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杆远离所述外杆的一端设有夹持块,所述夹持块背向所述内杆形成凹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褐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业苟喻爱林阙生全刘晓华梁玉勇谢谷艾熊彩云金明霞王文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