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植洪专利>正文

一种球面齿轮的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0879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球面齿轮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主、从动轴(1、2)、主、从动齿轮(3、4)、主、从动齿轮壳(5、6)、齿圈段(7、8)、拉杆(9)、压板(10),其中主、从动齿轮(3、4)均为球面齿轮,主、从动齿轮壳(5、6)为分别设置有若干块层板(11、12)的柜式结构,分别设置有主、从动齿轮(3、4)的主、从动轴(1、2)设置在主、从动齿轮壳(5、6)的中部,轴两端支承在主、从动齿轮壳(5、6)的壳体上,齿圈段(7、8)分别设置在主、从动齿轮(3、4)与层板(11、12)之间,通过连接件(13)固装在层板(11、12)上,拉杆(9)设置在主、从动齿轮壳(5、6)的壳体与层板(11、12)之间,通过固定件(14)固装在主、从动齿轮壳(5、6)上,主、从动齿轮壳(5、6)的外侧设有压板(10)。(*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机械传动机构,属于球面齿轮传动机构的改进技术。现有的球面齿轮的传动机构,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93221818.0(公告号为CN2168124Y)中公开了一种球面齿轮的传动机构,该机构能在传动过程中左右转向,能自动调整受力中心,但其存在的缺点就是结构不完善,传动性能欠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完善、传动性能较好的一种新型球面齿轮的传动机构。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附图所示,包括有主、从动轴(1、2)、主、从动齿轮(3、4)、主、从动齿轮壳(5、6)、齿圈段(7、8)、拉杆(9)、压板(10),其中主、从动齿轮(3、4)均为球面齿轮,主、从动齿轮壳(5、6)为分别设置有若干块层板(11、12)的柜式结构,分别设置有主、从动齿轮(3、4)的主、从动轴(1、2)设置在主、从动齿轮壳(5、6)的中部,轴两端支承在主、从动齿轮壳(5、6)的壳体上,齿圈段(7、8)分别设置在主、从动齿轮(3、4)与层板(11、12)之间,通过连接件(13)固装在层板(11、12)上,拉杆(9)设置在主、从动齿轮壳(5、6)的壳体与层板(11、12)之间,通过固定件(14)固装在主、从动齿轮壳(5、6)上,主、从动齿轮壳(5、6)的外侧设有压板(10)。上述主动齿轮(3)可为圆球轮或球环齿轮或榄体留轮,被动齿轮(4)可为圆球齿轮或球环齿轮。上述主、从动齿轮(3、4)可截去两侧部分,分别做成球柱或环柱或榄柱。上述齿圈段(7、8)、拉杆(9)、压板(10)可设置在主、从动齿轮壳(5、6)的上部或下部,为使本技术的传动性能更好,也可上部、下部分别对称设置。上述主、从动轴(1、2)与主、从动齿轮(3、4)可通过键连接或通过花键连接。此外,主、从动轴(1、2)与主、从动齿轮(3、4)还可分别做成齿轮轴的形式。为方便安装以及使本技术的传动性能更好,上述主、从动齿轮(3、4)的轴孔两端做出有以便安装轴承的圆台形凹腔(15)或做成圆柱形。本技术由于采用传动轴、传动齿轮等主零件与齿轮壳、齿圈段、拉杆、压板等辅助零部件巧妙装配的结构,其结构合理、完善,传动性能好,且其主、辅零部件受力合理,使用寿命长。本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球面齿轮的传动装置。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啮合原理图。图4为圆球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球环齿轮(环内径为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球环齿轮(环内径不为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榄体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齿圈段(7、8)的啮合示意图。图9为拉杆(9)的部装图。本技术包括有主、从动轴(1、2)、主、从动齿轮(3、4)、主、从动齿轮壳(5、6)、齿圈段(7、8)、拉杆(9)、压板(10),其中主、从动齿轮(3、4)均为球面齿轮,主动齿轮(3)可为圆球齿轮或球环齿轮或榄体齿轮,被动齿轮(4)可为圆球齿轮或球环齿轮,图1所示结构为主动齿轮(3)为圆球齿轮,被动齿轮(4)为榄体齿轮;圆球齿轮、球环齿轮、榄体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分别如图4、图5、图6、图7所示,主、被动齿轮(3、4)的齿形呈轴向条齿,模数由中部大圆向两侧小圆按渐减系数Yr渐减,齿形参数与直齿圆柱齿轮相同,齿数不变,符合d=mz的规律,其模数渐减系数Yr为设小圆处于任意纬度a°处的直径为d小,大圆处的直径为d大(大圆处纬度a°=0°),则Yr=a°d小/d大,根据各种齿轮的结构特点,则可计算出各种齿轮的模数渐减系数Yr,如圆球齿轮Yr=Cos α°,环内径等于零的球环齿轮Yr=Cos(α°/2),环内径不为零的球环齿轮Yr=(环内径+环截面d截±环截面d截×Cosα°)/(环内径+环截面d截×2),根据模数渐减系数Yr,则处于任意纬度a°的小圆其模数为m小=m大·Yr,主、从动齿轮(3、4)在啮合点处其模数相同;上述主、从动齿轮(3、4)还可截去两侧一部分,分别做成球柱或环柱或榄柱。在图1所示结构中,主、从动轴(1、2)做成花键轴,主、从动齿轮(3、4)的轴孔做成花键孔,主、从动轴(1、2)与主、从动齿轮(3、4)通过花键连接,且主、从动齿轮(3、4)的轴孔两端做出有圆台形凹腔(15),以便放置轴承;主、从动齿轮壳(5、6)为分别设置有两块层板(11、12)的柜式结构,即为由上、下壳体、后壁及两块层板组成的三层空间三面壁的整体铸件,中层空间用来装球形齿轮与齿圈段,上、下层空间分别用来装拉杆(9),层板(11、12)垂直于啮面的边缘呈弧形,与所配球形齿轮分度圆弧相等,但半径略小,上、下壳体外面呈平面;相对啮面的后壁,主动齿轮壳(5)呈平面,从动齿轮壳(6)呈弧形或梯形,但弧半径应大于齿轮齿顶圆半径以留间隙,主、从动齿轮壳(5、6)的两内侧壁均设置有可拆挡肩式整体轴承座(16、17),其通过固定件(18、19)固装在主、从动齿轮壳(5、6)内侧壁特设的圆缺中,固定件(18、19)为双头螺柱与螺母的组合件,采用可拆内嵌挡肩式整体轴承座,可使本技术的结构更紧凑,抵挡推力平稳,不易移位;主、从动轴(1、2)设置在主、从动齿轮壳(5、6)的中部,轴的两端通过轴承(20、21)支承在上述轴承座(16、17)上,轴承(20、21)为推力球轴承,采用上述安装结构,既不会增加齿轮壳宽度,又能抵抗齿轮壳和轴共同摆动时产生的轴向推力;齿圈段(7、8)分别设置在主、从动齿轮(3、4)与层板(11、12)之间,通过连接件(13)固装在层板(11、12)上,连接件(13)为螺钉或铆钉,齿圈段(7、8)的模数相等,如图8所示,其齿圈分度圆弧半径等于其垂线下面所配的主、从动齿轮(3、4)的分度弧半径,且垂直相对应;拉杆(9)设置在主、从动齿轮壳(5、6)的壳体与层板(11、12)之间,通过固定件(14)固装在主、从动齿轮壳(5、6)上,固定件(14)为销,拉杆(9)的两端做出有销孔,销孔与固定件(14)之间套有套筒(24),拉杆(9)由两段杆(91、92)组成,通过连接件(22)连接,杆(91、92)的结合面处设有垫片(23),如图9所示,通过调整垫片(23)的厚度,则可调整主、从动齿轮(3、4)间的松紧;主、从动齿轮壳(5、6)的外侧设有压板(10),压板(10)用来压紧主、从动齿轮壳(5、6),压板(10)通过连接件(25)与主、从动齿轮壳(5、6)连接,连接件(25)为螺栓与螺母的组合件。上述主从动齿轮壳(5、6)的作用是支承轴和球形齿轮,同时配合拉杆(9)把主、从动齿轮(3、4)拉紧,使主、从动齿轮(3、4)的球面(分度圆)始终相切;齿圈段(7、8)的作用是使主、从动齿轮(3、4)的相同模数的齿点准确相啮合;拉杆(9)两端设置有与主、从动齿轮壳连接的销轴,其连接距离为主、从动齿轮(3、4)球部(或榄弧)半径之和;压板(10)的作用是提供给主、从动齿轮壳(5、6)一个平面应力并维持这个平面,并给从动齿轮壳滑动摆动提供床位。本技术是一种从摆型的球面齿轮的传动机构,即当作用力作用于从动齿轮壳与从动轴时,则该传动机构产生摆动,图2为本技术的啮合原理图,当主、从动齿轮(3、4)在22.5°纬度啮合时,从动轴(2)就摆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植洪
申请(专利权)人:陈植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