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0728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6 07: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分析容器,所述分析容器用于容纳待检测的发光反应物,所述分析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检测容器,所述容器本体具有检测容器座,所述检测容器位于所述检测容器座中;所述检测容器具有容纳发光反应物的腔体,所述腔体的内腔壁具有反射材料,所述发光反应物发出的光射向所述检测容器的内腔壁后,经所述内腔壁反射回所述腔体中。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分析容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分析容器避光效果不好,降低检测的准确性的问题。

Analysis contai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析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析容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用于人体血液等待测物中特定分析对应的分析容器,具有避光效果不好,影响分析容器的检测效果,降低了检测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分析容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分析容器避光效果不好,降低检测的准确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分析容器,所述分析容器用于容纳待检测的发光反应物,所述分析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检测容器,所述容器本体具有检测容器座,所述检测容器位于所述检测容器座中;所述检测容器具有容纳发光反应物的腔体,所述腔体的内腔壁具有反射材料,所述发光反应物发出的光射向所述检测容器的内腔壁后,经所述内腔壁反射回所述腔体中。其中,所述腔体的外腔壁具有遮光材料,所述遮光材料用于隔离外部光线。其中,所述腔体的腔壁为两层结构,所述内腔壁和外腔壁层叠形成所述腔体的腔壁。其中,所述检测容器嵌设于所述检测容器座中且被所述容器本体包围,所述容器本体具有遮光材料,所述遮光材料用于隔离外部光线。其中,所述遮光材料的颜色为黑色。其中,所述检测容器与所述容器本体一体成型,所述检测容器的腔体为所述容器本体中形成的具有开口的容纳腔。其中,所述内腔壁设有反射材料层,或者所述内腔壁由反射材料制成,所述发光反应物发出的光射向所述内腔壁,经所述反射材料反射回所述腔体中。其中,所述容器本体与所述检测容器的开口朝向相同的表面围绕所述开口凹设有凹槽,检测装置与所述凹槽卡合,以密闭所述检测容器。其中,所述分析容器包括柔性凸部,所述柔性凸部围绕所述凹槽的槽周壁设置,当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凹槽卡合时,所述柔性凸部与所述检测装置密封抵持,以填充于所述凹槽与所述检测装置之间的缝隙。其中,所述容器本体上还设有试剂腔和样品腔,所述试剂腔和所述样品腔分别用于容纳试剂和样品。其中,所述容器本体上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用于与搬运所述分析容器的机构卡合。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分析容器上设置检测容器,所述发光反应物容纳于检测容器的腔体内,所述发光反应物发出的光射向所述腔体的内腔壁后,经所述内腔壁反射回所述腔体中,从而避免发光反应物发出的光射出检测容器而损失,保证避光效果,提高了光子的收集率,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析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提供的分析容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提供的分析容器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分析容器1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分析容器100用于容纳待检测的发光反应物,所述分析容器100包括容器本体10和检测容器20,所述容器本体10具有检测容器座11,所述检测容器20位于所述检测容器座11中;所述检测容器20具有容纳发光反应物的腔体21,所述腔体21的内腔壁22具有反射材料,所述发光反应物发出的光射向所述检测容器20的内腔壁22后,经所述内腔壁22反射回所述腔体21中。当对所述检测容器20中的发光反应物进行检测时,检测装置(图未示)与所述检测容器20相对,并密封所述检测容器20的开口,以对所述发光反应物进行检测,检测装置通过对发光反应物中产生的光子个数进行采集,从而得到换算得到检测结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分析容器100上设置检测容器20,所述发光反应物容纳于检测容器20的腔体21内,所述发光反应物发出的光射向所述腔体21的内腔壁22后,经所述内腔壁22反射回所述腔体21中,从而避免发光反应物发出的光射出检测容器20或被检测容器20的内腔壁22吸收而损失,为检测装置检测提供了严格的避光环境,保证避光效果,提高了光子的收集率,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如图1所示,所述容器本体10为条形体,所述容器本体10具有顶面12,所述顶面12凹设形成有所述检测容器座11。所述容器本体10上还设有试剂腔13和样品腔14,具体的,所述试剂腔13和所述样品腔14间隔凹设形成于所述顶面12上,所述检测容器座11、所述试剂腔13和所述样品腔14依次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试剂腔13和所述样品腔14分别用于容纳试剂和样品。所述试剂腔13的个数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当进行检测时,所述试剂腔13中的试剂和所述样品腔14中的样品被转移到所述检测容器20中,然后对加入所述检测容器20中的样品进行孵育,孵育后将检测容器20中的未反应的废液吸出,发生反应的反应物留在所述检测容器20中然后向检测容器20中注入激发液的同时对该反应物的发光情况进行检测。所述检测容器座11用于容纳所述检测容器20,所述检测容器20的形状与所述检测容器座11的形状相同,从而所述检测容器20装于所述检测容器座11时与所述检测容器座11紧密贴合,以使所述检测容器20在孵育过程中,热量可从所述容器本体10均匀快速传递给所述检测容器20,所述检测容器20中反应物的孵育效果更好,反应物反应得更加充分,从而得到更加精确的实验结果。当然,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容器本体10未设有样品腔14。所述容器本体10与所述检测容器20的开口朝向相同的表面围绕所述开口凹设有凹槽16,也就是说,所述顶面12围绕所述开口凹设有凹槽16,检测装置与所述凹槽16卡合,以密闭所述检测容器20。具体的,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连接部,当检测装置对所述检测容器20中的反应物的发光情况进行检测时,所述连接部伸入所述凹槽16并与所述凹槽16卡合,以保证检测装置在对反应物的发光情况进行检测时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腔体21形成密闭的空间,换言之,外部光线无法通过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腔体21之间进入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腔体21形成的空间内,以保证严格的避光环境,避免环境光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提高光子的收集效率,从而检测结果更加准确。进一步的,所述分析容器100包括柔性凸部(图未示),所述柔性凸部围绕所述凹槽16的槽周壁设置,当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凹槽16卡合时,所述柔性凸部与所述检测装置密封抵持,以填充于所述凹槽15与所述检测装置之间的缝隙。本申请通过设置柔性凸部,密闭了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腔体21之间的空隙,进一步避免环境光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提高光子的收集效率,从而检测结果更加准确。所述容器本体10上设有连接槽15,所述连接槽15用于与搬运所述分析容器100的机构卡合。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槽15凹设于所述顶面12的中部,从而保证搬运所述分析容器100的机构搬运所述分析容器100时受力平衡,从而所述分析容器100不易在被搬运时发生掉落的情况,保证了所述连接槽15与搬运所述分析容器100的机构卡合的稳定性,确保整个检测过程顺利进行,提高检测效率。所述分析容器100还包括密封膜(图未示),所述密封膜设于所述顶面12上,以密封所述检测容器20、所述试剂腔13和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析容器,所述分析容器用于容纳待检测的发光反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检测容器,所述容器本体具有检测容器座,所述检测容器位于所述检测容器座中;所述检测容器具有容纳发光反应物的腔体,所述腔体的内腔壁具有反射材料,所述发光反应物发出的光射向所述检测容器的内腔壁后,经所述内腔壁反射回所述腔体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析容器,所述分析容器用于容纳待检测的发光反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检测容器,所述容器本体具有检测容器座,所述检测容器位于所述检测容器座中;所述检测容器具有容纳发光反应物的腔体,所述腔体的内腔壁具有反射材料,所述发光反应物发出的光射向所述检测容器的内腔壁后,经所述内腔壁反射回所述腔体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外腔壁具有遮光材料,所述遮光材料用于隔离外部光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析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腔壁为两层结构,所述内腔壁和外腔壁层叠形成所述腔体的腔壁。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容器嵌设于所述检测容器座中且被所述容器本体包围,所述容器本体具有遮光材料,所述遮光材料用于隔离外部光线。5.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分析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材料的颜色为黑色。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容器与所述容器本体一体成型,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超鲍茂然王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麦科田生物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