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预防与辅助治疗牙周炎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30151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6 0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预防与辅助治疗牙周炎的制剂,包括如下原料:茵陈、野菊花、金银花、白芷、细辛、芦荟、蜂胶、刺茉莉、熟地黄、茯苓、泽泻、川芎、甘草、生地、黄芪、黄连。一种根据牙周炎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单味药物药液的提取、冷凝回流提取、离心、混合、浓缩,即得该口服制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预防与辅助治疗牙周炎的制剂,可缩短患者病程,加速患者病情康复,改善牙周症状,且无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A prepar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auxiliary treatment of periodontitis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预防与辅助治疗牙周炎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口腔医学与口腔保健科学与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预防与辅助治疗牙周炎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牙周炎(periodontitis)是由食物嵌塞、创伤性咬合、牙结石、牙菌斑等多种因素侵袭牙周组织形成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牙周炎是造成我国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牙周炎是多因素疾病,其中牙菌斑生物膜的细菌及其毒性产物是引发牙周炎必不可少的始动因子。因此,控制和去除牙菌斑是牙周炎治疗的关键。菌斑控制的常用方法为机械性菌斑控制法,包括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刷牙等。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以含有抗菌成分的药液作为辅助手段,能取得更好的菌斑控制效果,药液可通过液体流动力进入牙刷、牙线、洁治器等器械不能到达的区域,补充机械性菌斑控制法的不足。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液中多含有抗生素、碘、乙醇等成分,如洗必泰、含碘新型漱口水等,长期使用易引起牙面着色、口腔菌群失调、口腔黏膜刺激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预防与辅助治疗牙周炎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可缩短患者病程,加速患者病情康复,改善牙周症状,且无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预防与辅助治疗牙周炎的制剂,包括如下原料:茵陈、野菊花、金银花、白芷、细辛、芦荟、蜂胶、刺茉莉、熟地黄、茯苓、泽泻、川芎、甘草、生地、黄芪、黄连。进一步的,所述原料的重量配比为:茵陈2-80份、野菊花3-60份、金银花5-30份、白芷5-65份、细辛8-80份,芦荟3-30份、蜂胶5-20份、刺茉莉8-40份、熟地黄3-30份、茯苓3-30份、泽泻3-30份、川芎5-50份、甘草5-50份、生地8-40份、黄芪3-30份、黄连3-30份。进一步的,所述原料的重量配比为:茵陈10-35份、野菊花12-25份、金银花10-22份、白芷20-55份、细辛25-50份、芦荟16-25份、蜂胶9-17份、刺茉莉22-34份、熟地黄20-25份、茯苓15-24份,泽泻10-16份、川芎18-34份、甘草15-35份、生地28-36份、黄芪13-25份、黄连15-20份。进一步的,所述原料还包括氢氧化钙,所述氢氧化钙的重量配比为1.5-3份。进一步的,所述原料还包括茶多酚、葡聚糖酶、蛋白酶、溶菌酶。进一步的,上述原料均为粉末状,其比表面积S为450-890m2/g。进一步的,所述白芷和细辛的制备比例满足(30-38)∶(14-18)。进一步的,所述白芷和细辛的制备比例满足37∶18。一种牙周炎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分别称取相应质量配比的茵陈、野菊花、金银花、白芷、细辛、芦荟、蜂胶、刺茉莉、熟地黄、茯苓、泽泻、川芎、甘草、生地、黄芪、黄连和氢氧化钙,将原料直接打粉,向粉状原料中加入适量的水或相应的有机溶剂,进行各个单味药物药液的提取,其中熟地黄和氢氧化钙按重量配比制成混合药液;S2、将S1制得药液混合均匀,向药液中加入蒸馏水1000mL,浸泡时间T1为25-35min,文火煎煮时间T2为32-47min或者药液的体积V至550-650mL,冷凝回流提取8h,收集药液及挥发油;S3、将S2所得的药液在4000rpm的离心机中离心20min,保留上清液;S4、将S2获取的挥发油和S3获得的上清液混合,加入柠檬酸钠0.15-0.3g搅拌混匀,浓缩,将制备好的药液装入密封性好的玻璃瓶中,拧紧瓶盖,即得该口服制剂。进一步的,为了更好地提取药液,所述的比表面积S和浸泡时间T1满足S·T1大于等于11500小于等于31020。进一步的,所述的浸泡时间T1、文火煎煮时间T2和药液的体积V满足以下关系:V=α·(T1/T2)·S;其中,α为体积系数,取值范围为0.57~2.66。进一步的,所述茵陈的药液浓度为38mg/mL~60mg/mL,所述野菊花、金银花各个药液浓度为5mg/mL~50mg/mL,所述白芷和细辛的混合药液浓度为35mg/mL~45mg/mL。进一步的,所述茵陈浓度为50mg/mL~58mg/mL,所述野菊花浓度为40mg/mL~45mg/mL,所述白芷和细辛(37∶18)浓度为38mg/mL~40mg/mL。进一步的,将口服制剂用开水浸泡,口服制剂与水的总质量比为(0.5-1.5)∶1,用水配制成漱口液,用漱口液漱口即可。进一步的,所述药物制剂为颗粒剂,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比例称取上述原料,粉碎成最粗粉,加水浸泡20-30min,文火煎煮三次,每次20min,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5~1.75的稠膏,加入制成量15%的糊精、制成量40%的蔗糖,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即得该颗粒剂。进一步的,所述药物制剂为煎膏剂,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比例称取上述药物,粉碎成最粗粉,加水浸泡20-30min,煎煮3次,第一次用4倍量的水煎煮30min,第二次用3倍量的水煎煮20min,第三次用2倍量的水煎煮10min,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60-65℃时相对密度为的1.10-1.15的浸膏,然后于浸膏中加入浸膏量50%的蜂蜜,加热混匀,浓缩至60-65℃时相对密度为1.2-1.25的浸膏,即得该煎膏剂。进一步的,所述药物制剂为含片剂,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比例称取上述原料,粉碎成最粗粉,加水浸泡20-30min,文火煎煮三次,每次20min,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0℃时相对密度为1.5~1.75的稠膏,加入制成量15%的茶多酚、制成量10%的葡聚糖酶、制成量5%的蛋白酶、制成量20%的溶菌酶,混匀,制成含片,干燥,即得该含片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预防与辅助治疗牙周炎的制剂,各种药物之间相互协同,互补,既有快速的消炎,控制症状作用,也有长期内环境稳定,自我预防和调节的作用。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预防与辅助治疗牙周炎的制剂,方便携带和使用,包装简单,可在每天早晚刷牙后,直接口服或者制成漱口水,用于日常预防,对有牙周炎症状的患者配合西医辅助治疗,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预防与辅助治疗牙周炎的制剂,不含任何对人体有毒副作用的或有害的成分,既有药品的功效,又有可长期反复食用或使用的保健品,既有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还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安全可靠。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牙周炎制剂的制备方法,根据原料有效的抑菌浓度,通过对原料的浸泡时间、煎煮时间和所得药液的体积进行数值限定,以确保各种原料达到最优的抑菌效果,配制出有效的组分配伍。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牙周炎制剂的制备方法,由于原料生长年份及生长状况的不同导致原料药效的差异,根据原料自身的特性及比表面积的大小,通过对原料的浸泡时间和煎煮时间的控制,以确保制得最优的药液浓度,为药剂的药效提供保证。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预防与辅助治疗牙周炎的制剂原料配比示意图。图2是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制剂的患者和未使用患者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图。图3是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制剂的患者和未使用患者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对比图。图4是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制剂的患者和未使用患者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预防与辅助治疗牙周炎的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原料:茵陈、野菊花、金银花、白芷、细辛、芦荟、蜂胶、刺茉莉、熟地黄、茯苓、泽泻、川芎、甘草、生地、黄芪、黄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预防与辅助治疗牙周炎的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原料:茵陈、野菊花、金银花、白芷、细辛、芦荟、蜂胶、刺茉莉、熟地黄、茯苓、泽泻、川芎、甘草、生地、黄芪、黄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预防与辅助治疗牙周炎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的重量配比为:茵陈2-80份、野菊花3-60份、金银花5-30份、白芷5-65份、细辛8-80份,芦荟3-30份、蜂胶5-20份、刺茉莉8-40份、熟地黄3-30份、茯苓3-30份、泽泻3-30份、川芎5-50份、甘草5-50份、生地8-40份、黄芪3-30份、黄连3-30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预防与辅助治疗牙周炎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的重量配比为:茵陈10-35份、野菊花12-25份、金银花10-22份、白芷20-55份、细辛25-50份、芦荟16-25份、蜂胶9-17份、刺茉莉22-34份、熟地黄20-25份、茯苓15-24份,泽泻10-16份、川芎18-34份、甘草15-35份、生地28-36份、黄芪13-25份、黄连15-20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预防与辅助治疗牙周炎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还包括氢氧化钙,所述氢氧化钙的重量配比为1.5-3份。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周炎制剂的制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坤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