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海波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治疗痹症及骨折的中药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47102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痹症及骨折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中药在白酒中浸泡而成:每100g的白酒中,仅含有红花1.5g,血竭1g,乳香1g,没药1g,艾叶2g及接骨木1g。本药对跌打损伤及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十分显著,并发现本药对缓解类风湿的症状也具有一定的疗效;同时,对骨折的恢复也有很好的疗效。且采用的红花、血竭、乳香、没药、艾叶、接骨木基本为无毒或毒性较小的中药药材,毒副作用小,药材种类少且精,故对内脏负担小,且降低制作成本。

A Chinese medicine composi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arthralgia and fra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痹症及骨折的中药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介绍
西医学中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风湿热、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等病症,中医称之为痹症。痹症是由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致使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痹阻,引起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西医在治疗痹症时,所采用的西药容易让人体产生依赖性,停药后易反复,且对人体肝肾的副作用较大。传统中医在痹症研究上具有丰富的经验,中医从疾病整体出发,辨证论治,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另外,现代骨折治疗一般采用的复位、固定和康复治疗,存在疗程较长,患者痛苦时间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西医治疗痹症存在易让人体产生依赖性,停药后易反复,且对人体肝肾的副作用较大,以及骨折治疗周期较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痹症、骨折效果好的中药。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治疗痹症及骨折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中药在白酒中浸泡而成:每100g的白酒中,仅含有红花1.5g,血竭1g,乳香1g,没药1g,艾叶2g及接骨木1g。所述白酒的度数大于等于50度,优选的,所述白酒的度数为52度。本专利技术中药结构严密,配伍科学,不可增减其配伍和重量比,以保证在本专利技术治疗疗效的基础上,采用足够少种类的药材,降低副作用,减小人体内脏负担,且降低该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成本。其中,本药的红花,辛,温。归心、肝经。活血通经,散瘀止痛;血竭,甘、咸,平。归心、肝经。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肌敛疮;乳香,辛、苦,温。归心、肝、脾经。活血定痛,消肿生肌;没药,辛、苦,平。归心、肝、脾经。散瘀定痛,消肿生肌;艾叶,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温经止血,散寒止痛;接骨木,甘、苦,平。归肝经。祛风通络,活血止痛,利水消肿。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红花、血竭、乳香、没药、接骨木具有活血化瘀,止痛之效,故可以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其中,乳香、没药、接骨木还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又加入具有祛湿散寒的艾叶,故可用于治疗风寒湿痹;采用的接骨木具有接骨续筋之效,故对骨折的治疗也具有一定的疗效。本专利技术配伍科学,将上述药材放入白酒中浸泡,药材的有效成分溶入其中,药效稳定,并可以充分发挥,进而提高疗效,使得本专利技术对痹症的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采用的红花、血竭、乳香、没药、艾叶、接骨木基本为无毒或毒性较小的中药药材,毒副作用小,且药材种类少但精,故对内脏负担小,且降低制作成本;本药对跌打损伤及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十分显著,并发现本药对缓解类风湿症状也具有一定的疗效。本专利技术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其中,内服本药时需遵医嘱,同时,本专利技术对药物酒精过敏者禁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痹症及骨折的中药组合物,配方及制作方法如下:每100g52度白酒中加入红花1.5g,血竭1g,乳香1g,没药1g,艾叶2g、接骨木1g,将盛有上述材料的容器放在阴凉处静置30天,然后过滤装瓶。上述实施例采用52度白酒;当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本实施例的52度白酒,白酒度数大于等于50度均可。本专利技术药材配比不可更改,需要严格按照其药材组分泡制,在保证本专利技术治疗疗效的基础上,采用足够少种类的药材,降低副作用,减小人体内脏负担,且降低该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成本。本专利技术中,治愈指的是疼痛消失,伴随症状恢复正常;好转指的是疼痛减缓,伴随症状好转;无效指的是无任何改善。截止本专利技术撰写之时,本药一共治疗痹症232例,其中腰间盘突出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风湿性关节炎105例,跌打损伤121例。其中,腰间盘突出、风湿性关节炎均采用外敷本药酒进行治疗;跌打损伤一般采用外敷治疗,病情较重者,可考虑内服加外敷的治疗方式,在内服本药酒时需遵医嘱,内服量一般在5-10克,每日2-3次;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内服加外敷的治疗方式,内服本药酒时需遵医嘱,内服量一般在5-10克,每日2-3次。其中,腰间盘突出治愈5例,好转0例,无效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治愈0例,好转1例,无效0例;风湿性关节炎治愈105例,好转0例,无效0例;跌打损伤治愈121例,好转0例,无效0例。本药一共治疗骨折103例,一般采用内服加外敷的治疗方式,内服本药酒时需遵医嘱,内服量一般在5-10克,每日2-3次。经统计,通过本药酒的治疗,单处的肋骨骨折和锁骨处骨折的治疗周期一般在15天左右,手臂(肱骨、尺骨、桡骨)骨折的治疗周期在30天左右,腿骨(股骨、胫腓骨)的骨折治疗周期在60天左右;其中,治愈103例,好转0例,无效0例。以下是本专利技术治疗的一些案例。病例1:陈某,女,13岁,跆拳道学生,在训练期间经常会受伤,将本药涂抹至伤患处,并按摩,当日疼痛症状减轻,次日,疼痛症状消失。病例2:赵某,男,46岁,体育老师,因长期运动使得关节损伤,导致两膝盖积液,两腿麻木,无法行走,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建议手术更换半月板,如果病情进一步恶化,可能会有截肢的风险。赵某经考虑,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中药进行治疗,治疗方式如下:内服本专利技术的中药药酒,并将本药涂抹至伤患处,经15天治疗后,膝盖积液及疼痛消失,又休养若干天后,正常上班,并带学生参加训练。病例3:赵某的同事,李某,男,40岁,体育老师,因长期运动使得关节损伤,导致两膝盖积液,疼痛,行走困难,同样采用内服外用的方法使用本药,经15天治疗,膝盖积液及疼痛效果消失,又休养若干天后,正常上班。病例4:陈某,男,43岁,易在春秋换季或受风寒时,导致膝盖疼痛,将本药品涂抹至伤患处,次日疼痛症状减轻,连续用药3天,疼痛症状消失。病例5:张某,73岁,患有老寒腿,疼痛难忍,行走困难,连续外敷本药7天,并在使用时按摩患处,疼痛消失,可正常走路。病例6:张某,女,30岁,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腰部疼痛并腿脚麻木,外敷本药至患处,并在使用本药时按摩患处,连续使用7天后,腰部疼痛及腿脚麻木的症状消失,可以正常上班工作。病例7:宋某,女,43岁,医院诊治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上海中医院医治,医生使用纷乐(硫酸羟氯喹片)、乐松(洛索洛芬钠片)以及风湿骨痛胶囊治疗,病情未见好转,并有加重的趋势,手脚关节已经变形,瘫倒在床;后连续内服加外敷本药1年,同时将医生要求使用的芬乐(硫酸羟氯喹片)、乐松(洛索洛芬钠片)以及风湿骨痛胶囊,由一天三次服用改为一天两次服用,现已经可以正常上班工作。病例8:陈某,男,43岁,14年出车祸,医院诊断结果为,肋骨骨折,肺挫伤以及右膝盖韧带挫伤,接受医院治疗时,同时内服本药,经15天治疗,可以走路活动,医生检查各项指标正常,医院停止治疗,并出院,相比于同期患者,其治疗恢复周期明显缩短。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专利技术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治疗痹症及骨折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中药在白酒中浸泡而成:每100g的白酒中,仅含有红花1.5g,血竭1g,乳香1g,没药1g,艾叶2g及接骨木1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痹症及骨折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中药在白酒中浸泡而成:每100g的白酒中,仅含有红花1.5g,血竭1g,乳香1g,没药1g,艾叶2g及接骨木1g。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陈海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