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换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0126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6 0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换位器,是针对现有同类产品生产装配不便,生产成本较高,稳定性、安全性欠佳,使用操作不便的技术问题而设计。该移动换位器的移动机构中底座底部设有万向轮,万向轮设有刹车,底座的顶部重心处设有抬升机构;其要点是所述抬升机构的脚踏板铰接固定于立柱的一端,并设有棘轮和棘轮爪,脚踏板位于底座的上方,靠近立柱一侧的脚踏板、传动杆、连杆依次铰接固定连接构成联动结构,连杆的顶部与胸支撑杆及把手固定连接,连杆呈“E”字形,连杆的立柱铰接固定端延伸设有缓冲机构;胸支撑杆及把手的传动杆一侧设有T型把手,腋下支撑架呈V字形向上翘起并对称设置于胸部挡板的两侧,把手一侧的手刹通过刹车线与棘轮爪连接。

Mobile transpos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换位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辅助摆渡装置,是一种移动换位器。
技术介绍
辅助摆渡装置是一种主要用于解决老年人及腿部残疾人行动不便,为单独照顾者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移动被照顾者的装置。目前我国已处于老龄化社会,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健全养老体系。而就目前来看针对老年人的设备较少,很多企业认为老年人市场成本高,利润低,消费不强劲,不敢在设计、生产和销售方面加大投入,造成了现在老龄产品“总量小、品种少、规模小、传统产品多、科技含量少”的局面。特别是一些失能老人存在下肢瘫痪的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完成短距离移动较为困难,看护人员的工作负担较大;为此,如中国专利文献中披露的申请号201610902403.4,申请公布日2017.02.01,专利技术名称“一种辅助病人摆渡装置”;再如中国专利文献中披露的申请号201610715530.3,申请公布日2016.12.21,专利技术名称“一种站立康复轮椅车”。上述为用于下肢疾病患者的摆渡移动或康复移动的装置,但存在结构较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或者操作较为不便,较难用于换位移动的操作。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换位器,该移动换位器包括支撑机构、抬升机构和移动机构,移动机构的底座(2)底部设有万向轮(1),万向轮通过第六螺栓(22)固定于底座,万向轮设有刹车,底座的顶部重心处设有抬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机构的脚踏板(21)一端通过轴(3)、第二垫片(31)、第三垫片(32)铰接固定于立柱的一端,脚踏板位于底座的上方,靠近立柱一侧的脚踏板通过第五螺栓(19)与传动杆(18)的一端连接,传动杆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螺栓(15)、第三螺母(17)、第二轴套(25)、第一垫片(26)铰接固定于连杆(12)的一端,连杆的另一端顶部与胸支撑杆及把手(10)固定连接,连杆的另一端底部通过第三螺栓(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换位器,该移动换位器包括支撑机构、抬升机构和移动机构,移动机构的底座(2)底部设有万向轮(1),万向轮通过第六螺栓(22)固定于底座,万向轮设有刹车,底座的顶部重心处设有抬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机构的脚踏板(21)一端通过轴(3)、第二垫片(31)、第三垫片(32)铰接固定于立柱的一端,脚踏板位于底座的上方,靠近立柱一侧的脚踏板通过第五螺栓(19)与传动杆(18)的一端连接,传动杆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螺栓(15)、第三螺母(17)、第二轴套(25)、第一垫片(26)铰接固定于连杆(12)的一端,连杆的另一端顶部与胸支撑杆及把手(10)固定连接,连杆的另一端底部通过第三螺栓(13)、第二螺母(14)、第一轴套(16)与立柱的另一端铰接固定,连杆呈“[”字形;胸支撑杆及把手的传动杆一侧设有T型把手,胸支撑杆及把手的对称另一侧设有V型的腋下支撑架及胸部挡板(9),即腋下支撑架呈V字形向上翘起并对称设置于胸部挡板的两侧,胸部挡板设有软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换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机构的脚踏板(21)固定端设有棘轮(4),棘轮一侧抬升机构的立柱设有棘轮爪(20),棘轮爪的一端通过第十螺栓(33)铰接固定于立柱,棘轮爪与棘轮啮合,胸支撑杆及把手(10)的T型把手一侧设有手刹(34),手刹通过刹车线(35)与棘轮爪的另一端连接,刹车线与棘轮爪的连接处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润琴高威赵锦辉徐启鹏毛钰铃王正浩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财经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