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作流系统与业务系统的对接规范实现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29630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5 05: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工作流系统融合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工作流系统与业务系统的对接规范实现方法,通过定义操作接口的参数为:节点ID、业务实例ID、操作类型、操作名称、操作地址、回调地址;在流程节点的开发过程中,设定其操作对应的操作参数;并在执行时,操作显示为标有操作名称的按钮,触发操作时通过操作数据调用对应操作并执行。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全新的标准操作对接规范,使工作流系统的标准操作在融合与针对性开发时,节省了大量的规划与定义所需的时间与工作量。通过标准化的操作定义与编译方式,在整合业务功能时直接对号入座,大大提高了工作流与业务功能的整合效率,使的工作流系统的后期修改、管理与维护更容易、更方便。

An Implementation Method of Docking Specification between Workflow System and Business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作流系统与业务系统的对接规范实现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作流系统融合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工作流系统与业务系统的对接规范实现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工作管理模式以及审批流程等工作,开始与数字技术结合,各种OA系统、工作流系统应运而生。OA软件的核心应用之一是就是流程审批,其次还有其他一些非流程的业务功能,企业或政府部门在搭建了OA系统后,对其业务流程以及管理工作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然而,一般的企业或者政府部门,并不具备自主开发软件系统的能力,多会委托外部企业开发并维护办公系统,而外部企业经常由于各种原因,如倒闭、业务转移、人员流动等问题,企业或者政府部门不得不更换或者主动更换业务系统或OA系统的开发和运营公司,新的运营公司往往需要重新开发新的系统以满足企业或政府部门日新月异的功能需求,而旧系统的数据对接以及迁移则是新系统部署最大的难点之一。传统的业务系统,每一个流程节点一般都具备几种标准操作功能,包括:新增、删除、修改、查看、撤回/取消、驳回(退回)、提交(同意)等操作,然而,传统系统在开发时,每一个流程节点对应哪些标准操作、标准操作对应的功能程序,往往没有一个统一的开发标准或者定义规范,均是由开发人员针对每一个工作流程直接在流程或者节点中直接插入对应的代码或程序包。在此基础上,传统的工作流系统与业务系统融合时,流程节点对应的标准操作功能,普遍需要增加大量代码以及修改界面,二次开发的开发量非常大,对系统的改动很大,改动后的功能容易出现兼容性问题或者BUG,同时也极大的限制了新旧系统交替时的系统融合与流程整合。参见申请人申请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9144486A),公开了一种无状态化的工作流程实现方法,通过对工作流程的所有最小单一节点进行拆分,每个节点定义用于记录开始状态以及结束状态的唯一状态值,开始状态用于检索并执行对应的流程节点,结束状态是下一流程节点的开始状态;建立业务实例,其中包含当前执行的工作流业务实例中的各节点唯一状态值以及数据。业务实例在执行时直接通过节点标识检索对应的节点并执行,使得工作流程的改变和调整极为方便快捷。为了解决新旧系统融合困难的问题,针对上述无状态化的工作流程系统,还缺少一种标准的对接规范,使其在整合其他业务系统时,开发人员在运用无状态化的工作流程进行系统功能的迁移与融合开发时,针对非流程性的标准操作的定义与调用,极易产生错漏与混淆,使得开发人员的效率大大降低。缺乏对接规范限制了工作流系统的推广、运用、以及后期修改和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工作流系统和业务系统整合时缺少标准的对接规范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作流系统与业务系统的对接规范实现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作流系统与业务系统的对接规范实现方法,其实现步骤如下:S1.定义操作接口的参数包含:节点ID、业务实例ID、操作类型、操作名称、操作地址、回调地址;S2.统计业务功能中的操作,提炼出需要整合的全部标准操作,定为可选的操作类型;S3.操作名称默认为操作类型的名称,即在设定时如不修改操作名称,则操作名称等于操作类型;S4.在流程节点的开发过程中,设定其操作对应的节点ID、业务实例ID、操作类型、操作名称、操作地址、回调地址;S5.在流程节点执行时,操作显示为标有操作名称的按钮,触发操作时通过操作数据调用对应操作并执行。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操作名称分为标准操作和自定义操作两种类型,标准操作的操作名称默认为操作类型或操作类型对应的默认名称,自定义操作的操作名称默认为空,在流程节点开发时自行编辑。优选的,所述的操作地址包含业务实例数据接口。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全新的标准操作对接规范,使工作流系统的标准操作在融合与针对性开发时,节省了大量的规划与定义所需的时间与工作量。通过标准化的操作定义与编译方式,在整合业务功能时直接对号入座,大大提高了工作流与业务功能的整合效率,为工作流系统与业务系统的融合,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方案,使的工作流系统的后期修改、管理与维护更容易、更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工作流系统与业务系统的对接规范实现方法,实现的步骤如下:一种工作流系统与业务系统的对接规范实现方法,其特征是包含步骤如下:S1.定义操作接口的参数包含:节点ID、业务实例ID、操作类型、操作名称、操作地址、回调地址;S2.统计业务功能中的操作,提炼出需要整合的全部标准操作,定为可选的操作类型;S3.操作名称默认为操作类型的名称,即在设定时如不修改操作名称,则操作名称等于操作类型;S4.在流程节点的开发过程中,设定其操作对应的节点ID、业务实例ID、操作类型、操作名称、操作地址、回调地址;S5.在流程节点执行时,操作显示为标有操作名称的按钮,触发操作时通过操作数据调用对应操作并执行。操作名称分为标准操作和自定义操作两种类型,标准操作的操作名称默认为操作类型或操作类型对应的默认名称,自定义操作的操作名称默认为空,在流程节点开发时自行编辑。流程节点在调用操作时,通过:OAExcute(节点ID、业务实例ID、操作类型、操作名称、操作地址、回调地址);函数来调用和执行对应的操作程序。操作地址中包含业务实例数据接口,通过json(数据1,数据2,……)指令实现,用于将业务实例的运行数据传达给操作程序进行执行。该整合方法,可以使工作流系统代替企业或部门的OA系统并且可以实现分布式部署与云部署,部署方式支持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且与原业务系统整合时都统一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规范和调用接口。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下:某政府部门的业务系统,其中一个功能为公文管理,其操作时标准的常用功能包括:新增、删除、修改、查看。首先对业务功能中的标准操作进行统计,并提炼出需要整合的全部标准操作,分为:新增、删除、修改、查看。在业务系统向工作流系统迁移融合时,首先确定各节点标准操作的定义规范,设定所有的流程节点均包括:新增、删除、修改、查看以及多个可以自定义的功能,每一个功能的定义对应一组参数,参数包括:节点ID、流程ID、操作类型、操作名称、操作地址、回调地址,并针对每个节点ID和流程ID对应的操作,完成程序的开发并保存在对应的操作地址,工作流系统通过回调地址获取反馈数据。在工作流系统中,每一个类型的公文管理功能为一个流程节点,每一个公文对应一个业务实例,而公文管理节点则根据定义规范分别设置了:新增、删除、修改、查看四个操作类型,操作名称即操作类型对应的名称,每个功能对应有节点ID、流程ID、操作类型、操作名称、操作地址和回调地址,当公文进入公文管理节点后,工作流系统会显示对应操作名称的:新增、删除、修改、查看四个功能按钮,点击即可根据操作地址直接调用对应的功能程序。流程节点与标准操作,既可以单独对应,也可以一个标准操作对应多个不同节点,即多个流程节点的同一个标准操作对应的操作地址相同。例如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公文类型对应不同的公文管理节点,而其标准操作均是相同的新增、删除、修改、查看四个功能包,即公文管理节点相同操作类型对应同样的操作地址。本专利技术的令一个实施例如下:当一项出库审批的流程业务中,其审批节点还包括“是否需要备货”的自定义操作,该功能只能审批人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作流系统与业务系统的对接规范实现方法,其特征是包含步骤如下:S1.定义操作接口的参数包含:节点ID、业务实例ID、操作类型、操作名称、操作地址、回调地址;S2.统计业务功能中的操作,提炼出需要整合的全部标准操作,定为可选的操作类型;S3.操作名称默认为操作类型的名称,即在设定时如不修改操作名称,则操作名称等于操作类型;S4.在流程节点的开发过程中,设定其操作对应的节点ID、业务实例ID、操作类型、操作名称、操作地址、回调地址;S5.在流程节点执行时,操作显示为标有操作名称的按钮,触发操作时通过操作数据调用对应操作并执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作流系统与业务系统的对接规范实现方法,其特征是包含步骤如下:S1.定义操作接口的参数包含:节点ID、业务实例ID、操作类型、操作名称、操作地址、回调地址;S2.统计业务功能中的操作,提炼出需要整合的全部标准操作,定为可选的操作类型;S3.操作名称默认为操作类型的名称,即在设定时如不修改操作名称,则操作名称等于操作类型;S4.在流程节点的开发过程中,设定其操作对应的节点ID、业务实例ID、操作类型、操作名称、操作地址、回调地址;S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威袁志楠李伟添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众联成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