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防震校正构造及校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29262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5 02:22
一种建筑防震校正构造及校正方法,用于解决千斤顶由于突然受到较大压力造成破坏并进而影响后续对房屋进行顶升校正的技术问题,包括顶板、支撑箱,支撑箱内设有缓冲部和固定设于缓冲部下的千斤顶,所述缓冲部包括缓冲柱、套设在该缓冲柱上的空腔柱,该空腔柱底部密封,所述缓冲柱底部与空腔柱底部之间形成密闭的容纳腔,该容纳腔内填充有缓冲流体介质并通过该流体介质将缓冲柱顶部与顶板抵接,所述空腔柱侧壁上开有释放通道,该释放通道一端通过空腔柱内壁与容纳腔导通,另一端与空腔柱外壁贯通,且两端在空腔柱侧壁上具有高度差以使得流体介质仅在缓冲柱下压时通过释放通道自内向外释放。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单,主要用于对沉降房屋进行顶升校正。

A Construction and Correction Method for Building Earthquake-proof Corr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防震校正构造及校正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防震
,具体涉及一种对建筑物进行防震的校正构造以及用该构造进行校正的校正方法。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地震频发,特别是处于多山地区,地震威力巨大,能够对数千公里之外的房屋建筑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我国建筑领域对建筑施工提出了较高的抗震要求,特别是一些较高的楼层,这些楼层底部设置有较长的钢筋混凝土支撑桩,这些支撑桩深深地插入地下以达到安全要求。然而,在一些远离闹市区的偏远地区,人们居住的房屋一般是低层建筑,并且这种低层建筑并没有扎根于地下的支撑桩,仅仅是在地面上开挖教浅的基坑,在基坑内施作房屋基础,并在基础上施工房屋。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对房屋沉降进行顶升调节的装置,这种装置一般是采用千斤顶对房屋底部直接进行顶升操作,千斤顶直接将房屋顶起,这种模式存在较大的弊端:当房屋受到地震等灾害的扰动下沉时,下沉的房屋直接将压力施加给千斤顶,此时的千斤顶由于突然受到一个极大的压力,很可能瞬间对千斤顶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从而导致后续无法对房屋进行顶升校正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推出一种建筑防震校正构造以及校正方法,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千斤顶由于突然受到较大压力造成破坏并进而影响后续对房屋进行顶升校正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建筑防震校正构造的校正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直接采用千斤顶顶升校正房屋易导致房屋变形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建筑防震校正构造,包括有设于房屋底部的校正顶板,该顶板下部设有对顶板支撑的支撑箱,所述支撑箱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缓冲部和固定设于缓冲部下且以油泵启动的千斤顶,所述缓冲部包括有与顶板抵接的缓冲柱、从该缓冲柱底部套设在该缓冲柱上的空腔柱,该空腔柱底部密封,该空腔柱底部与千斤顶固定连接,所述千斤顶连接有引至支撑箱外的输油管,所述缓冲柱底部与空腔柱底部之间形成密闭的容纳腔,该容纳腔内填充有缓冲流体介质并通过该流体介质将缓冲柱顶部与顶板抵接,所述空腔柱侧壁上开有至少一条释放通道,该释放通道一端通过空腔柱内壁与容纳腔导通,另一端与空腔柱外壁贯通,且两端在空腔柱侧壁上具有高度差以使得流体介质仅在缓冲柱下压时通过释放通道自内向外释放。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专利技术结合上述建筑防震校正构造给出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防震校正构造对出现下沉的房屋区域进行校正的方法,所述出现下沉的房屋区域为能够作用至顶板并通过顶板能够施加至缓冲部的地面区域,所述方法包括:启动千斤顶,千斤顶顶推空腔柱,让因房屋下沉导致退入空腔柱空腔内的缓冲柱、第一伸缩杆顶升,顶升的缓冲柱、第一伸缩杆共同顶升作用在顶板底部并逐渐将顶板顶起,直到将顶板校正到正常的初始位置,之后停止对千斤顶向上的顶升作业,并保持千斤顶顶升后的高度状态,至此完成校正作业。工作原理:当房屋没有受到地震等振动冲击时,所述缓冲柱在自身自重、顶板的下压作用以及位于容纳腔内的流体介质向上对缓冲柱的顶压作用之间相互平衡,当房屋受到地震等振动冲击时,房屋由于受力不均将会下沉从而下压顶板使顶板下沉,下沉的顶板对缓冲柱施工压力,缓冲柱向容纳腔内移动从而挤压容纳腔内的流体介质通过释放通道喷出容纳腔外,这个过程将延缓房屋下沉对千斤顶的压力,进而对千斤顶起到缓冲保护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在千斤顶与顶板之间增加了一个缓冲部,当房屋受到地震冲击下沉时,房屋下沉将下沉的压力先是作用在缓冲部上,从而间接地将压力施加给千斤顶,缓冲部能够及时缓冲千斤顶受到的压力,进而保护千斤顶,为后续对房屋进行顶升作业提供保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截面处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1中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3中C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a房屋,1顶板,2支撑箱,3缓冲柱,4空腔柱,5千斤顶,6流体介质,7容纳腔,8释放通道,9第一伸缩杆,9a第一空腔杆,9b第一穿设杆,10第一密封板,11输油管,12支撑杆,13第二伸缩杆,14第三伸缩杆,14a第二空腔杆,14b第二穿设杆,15第二密封板,16减震弹簧,17第一铰接轴,18第二铰接轴,19第三铰接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建筑防震校正构造,由设于房屋a底部的校正顶板1、设于该顶板1下部并对顶板1支撑的支撑箱2组成,该支撑箱2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与顶板1抵接的实心缓冲柱3、从该缓冲柱3底部套设在该缓冲柱3上的空腔柱4,固定连接在该空腔柱4底部的油压千斤顶5,所述空腔柱4、缓冲柱3均为圆形截面,该缓冲柱3上套设有减震弹簧16,该减震弹簧16位于所述顶板1底部、空腔柱4顶部之间。设置所述减震弹簧16,主要是为了进一步缓冲缓冲柱3对顶板1的顶升力,从而减小了在校正过程中缓冲柱3对顶板1造成的破坏。所述空腔柱4底部密封且该空腔柱4内壁与缓冲柱3外壁密接,将所述缓冲柱3设为实心柱,主要是考虑到缓冲柱3将承受顶板1的巨大压力,这种做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缓冲柱3的整体强度,减小了缓冲柱3变形的可能性,所述缓冲柱3在空腔柱4内滑动且该缓冲柱3底部与空腔柱4底部形成用于容纳流体介质6的容纳腔7,该空腔柱4侧壁上开有四条与容纳腔7导通的释放通道8,该释放通道8一端通过空腔柱4内壁与容纳腔7导通,另一端与空腔柱4外壁贯通,且两端在空腔柱4侧壁上具有高度差以使得流体介质6仅在缓冲柱3下压时通过释放通道8自内向外释放。所述空腔柱4侧壁上设有与释放通道8对应的第一伸缩杆9,该第一伸缩杆9包括有第一空腔杆9a和穿设在该第一空腔杆9a内且沿穿设方向伸缩调节的第一穿设杆9b,该第一空腔杆9a与释放通道8密接导通,该第一穿设杆9b内端设有一块与第一空腔杆9a空腔截面适配的第一密封板10,所述第一穿设杆9b沿第一空腔杆9a的空腔向外伸出时,所述第一密封板10最终被限位在第一空腔杆9a的空腔内,所述千斤顶5连接有引至支撑箱2外的输油管11,所述支撑箱2底部固定连接有四根与第一伸缩杆9错开位置并对顶板1支撑的支撑杆12,千斤顶5顶升带动第一伸缩杆9向上移动,此时缓冲柱3下压促使位于容纳腔7内的流体介质6进入释放通道8并进入第一空腔杆9a空腔内,从而将第一穿设杆9b推出,拉伸后的第一伸缩杆9在向上移动的同时将顶板1顶起。如图3和图4所述第一伸缩杆9正下方设有一根倾斜的第二伸缩杆13,所述空腔柱4下部侧壁上固定有第一铰接轴17,所述第一穿设杆9b外端下部固定有第二铰接轴18,所述第二伸缩杆13的一端与第一铰接轴17转动连接,该第二伸缩杆13另一端与第二铰接轴18转动连接,设置所述第二伸缩杆13,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对第一伸缩杆9起到支撑作用,从而提高第一伸缩杆9在上升之后对顶板1的顶升强度。所述第一空腔杆9a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伸缩杆14,该第三伸缩杆14包括有第二空腔杆14a和穿设在该第二空腔杆14a空腔内且沿穿设方向移动的第二穿设杆14b,该第二空腔杆14a与第一空腔杆9a内端的空腔固定密接导通,该第二穿设杆14b内端设有一块与第二空腔杆14a空腔截面适配的第二密封板15,所述第二穿设杆14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防震校正构造,包括有设于房屋(a)底部的校正顶板(1),该顶板(1)下部设有对顶板(1)支撑的支撑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箱(2)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缓冲部和固定设于缓冲部下且以油泵启动的千斤顶(5),所述缓冲部包括有与顶板(1)抵接的缓冲柱(3)、从该缓冲柱(3)底部套设在该缓冲柱(3)上的空腔柱(4),该空腔柱(4)底部密封,该空腔柱(4)底部与千斤顶(5)固定连接,所述千斤顶(5)连接有引至支撑箱(2)外的输油管(11),所述缓冲柱(3)底部与空腔柱(4)底部之间形成密闭的容纳腔(7),该容纳腔(7)内填充有缓冲流体介质(6)并通过该流体介质(6)将缓冲柱(3)顶部与顶板(1)抵接,所述空腔柱(4)侧壁上开有至少一条释放通道(8),该释放通道(8)一端通过空腔柱(4)内壁与容纳腔(7)导通,另一端与空腔柱(4)外壁贯通,且两端在空腔柱(4)侧壁上具有高度差以使得流体介质(6)仅在缓冲柱(3)下压时通过释放通道(8)自内向外释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防震校正构造,包括有设于房屋(a)底部的校正顶板(1),该顶板(1)下部设有对顶板(1)支撑的支撑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箱(2)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缓冲部和固定设于缓冲部下且以油泵启动的千斤顶(5),所述缓冲部包括有与顶板(1)抵接的缓冲柱(3)、从该缓冲柱(3)底部套设在该缓冲柱(3)上的空腔柱(4),该空腔柱(4)底部密封,该空腔柱(4)底部与千斤顶(5)固定连接,所述千斤顶(5)连接有引至支撑箱(2)外的输油管(11),所述缓冲柱(3)底部与空腔柱(4)底部之间形成密闭的容纳腔(7),该容纳腔(7)内填充有缓冲流体介质(6)并通过该流体介质(6)将缓冲柱(3)顶部与顶板(1)抵接,所述空腔柱(4)侧壁上开有至少一条释放通道(8),该释放通道(8)一端通过空腔柱(4)内壁与容纳腔(7)导通,另一端与空腔柱(4)外壁贯通,且两端在空腔柱(4)侧壁上具有高度差以使得流体介质(6)仅在缓冲柱(3)下压时通过释放通道(8)自内向外释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防震校正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柱(4)顶部侧壁上设有第一伸缩杆(9),该第一伸缩杆(9)包括有第一空腔杆(9a)和穿设在该第一空腔杆(9a)内且沿穿设方向伸缩调节的第一穿设杆(9b),该第一空腔杆(9a)空腔内端与释放通道(8)密接导通,该第一穿设杆(9b)内端设有一块与第一空腔杆(9a)空腔截面适配的第一密封板(10),该第一密封板(10)与第一空腔杆(9a)内端之间形成容纳流体介质(6)的伸缩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防震校正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杆(9)正下方设有一根倾斜的第二伸缩杆(13),该第二伸缩杆(13)的一端与空腔柱(4)侧壁转动连接,该第二伸缩杆(13)另一端与第一伸缩杆(9)的第一穿设杆(9b)外端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防震校正构造,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王清江李志强王悦周瑜杨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