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嵌岩墙板底部灌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29246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5 0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嵌岩墙板底部灌浆方法,包括:步骤一、将预制好的H形墙按预设位置放入沟槽中,H形墙包括:一对墙体和多个连接件;步骤二、将多个固定组件一一安装至多对贯通孔内,并紧固,每个固定组件包括:一对插接柱,插接柱圆锥体形的一端穿过贯通孔并伸入沟槽侧壁内;两对卡位柱;一对螺纹杆;步骤三、按照步骤一至步骤二的方法将多个预制好的H形墙安装至开挖好的沟槽内,形成首尾相连的连续墙体;步骤四、向每对墙体之间安装钢筋笼;步骤五、向连续墙体侧壁与沟槽之间的间隙灌浆,形成灌浆层,待灌浆层硬化后,向每对墙体之间由下至上灌浆。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增强墙体底部的稳定性,避免后期灌浆时,墙体上浮而偏离预设位置的有益效果。

Grouting Method at the Bottom of Non-Rock-socketed Wall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嵌岩墙板底部灌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嵌岩墙板施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嵌岩墙板底部灌浆方法。
技术介绍
非嵌岩墙板是地下连续墙的基础工程之一。施工时,通常在地面上采用挖槽机械,沿着深开挖工程周边轴线,并且在泥浆护壁条件下,开挖出狭长的沟槽。清槽后,在沟槽内吊放钢筋笼,再用导管法灌筑水下混凝土筑成一个单元槽段。按照上述方法逐段进行,在地下筑成一道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壁,但是这种方式会存在较多问题,比如浇筑混凝土后凝固时间等待过长,施工周期长;比如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容易使钢筋笼上浮,影响地下连续墙的强度。目前也有预制式墙体进行施工,即预先在地面将混凝土与钢筋笼浇筑凝固形成墙体,然后将墙体放置到地下开挖的沟槽内,在墙体与沟槽侧壁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地下连续墙。但是连续墙体厚度通常要达到300cm及以上,将这种预制式墙体放置于沟槽内时,通常难于调整墙体位置,使其精准的位于预设位置上,而且墙体底部与沟槽的连接性也不强,遇到比如大洪水或是其他天灾时,很容易造成地下连续墙与沟槽脱离,而影响建筑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非嵌岩墙板底部灌浆方法,可以增强墙体底部的稳定性,避免后期灌浆时,墙体上浮而偏离预设位置。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非嵌岩墙板底部灌浆方法,包括:步骤一、将预制好的H形墙按预设的墙板位置放入开挖好的沟槽中,其中,所述H形墙包括:一对墙体,一对墙体平行设置,一对墙体上对称设置有多对贯通孔,且位于所述墙体重心下方;多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两端分别固定于一对墙体侧壁上,以连接一对墙体;步骤二、将多个固定组件一一安装至多对贯通孔内,并紧固,其中,每个固定组件包括:一对插接柱,所述插接柱为中空,一对插接柱一端呈圆锥体形,另一端面敞开,所述插接柱靠近所述圆锥体形一端的侧壁上对称设有一对圆孔,靠近另一端的侧壁外部对称设置一对沿所述插接柱径向设置的第一助力杆,一对圆孔圆心的连线与所述插接柱的中轴线相交,所述插接柱的直径略小于所述贯通孔,所述插接柱圆锥体形的一端穿过所述贯通孔并伸入所述沟槽侧壁内,所述圆孔位于所述沟槽侧壁内,所述第一助力杆位于一对墙体之间;两对卡位柱,两对卡位柱分别滑动穿设于两对圆孔上,所述卡位柱朝向所述圆孔的一端呈圆锥体形,背离所述圆孔的一端具有直径大于所述圆孔的抵接板,所述抵接板上对称固定一对连接绳的一端,一对连接绳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插接柱内侧壁上,以使一对卡位柱上的抵接板之间具有容纳间隙;一对螺纹杆,一对螺纹杆一端分别滑动套设于一对插接柱内,另一端相对螺接于一螺纹筒内,所述螺纹杆伸入所述插接柱内的一端设有圆锥体形的插入头,所述插入头位于所述容纳间隙内,所述螺纹杆外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一对沿所述螺纹杆径向设置的第二助力杆,其中,当所述插入头朝向所述插接柱的圆锥体形的一端移动至极限时,对应的一对卡位柱的抵接板分别抵接于所述螺纹杆直径较大的部分的外侧壁上,所述卡位柱伸出所述圆孔至极限,所述第二助力杆不与所述插接柱接触;其中,当一对螺纹杆相向移动至极限,且一对插接柱相向移动至终点时,该对插接柱呈圆锥体形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对墙体之间的距离;步骤三、按照步骤一至步骤二的方法将多个预制好的H形墙安装至开挖好的沟槽内,形成首尾相连的连续墙体;步骤四、向每对墙体之间安装钢筋笼;步骤五、向连续墙体侧壁与所述沟槽之间的间隙对称同步由下至上灌浆,形成灌浆层,待灌浆层硬化后,向每对墙体之间由下至上灌浆。优选的是,每个H形墙还包括两组固定杆,两组固定杆对称设置于一对墙体的两端,每组固定杆包括至下而上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外侧壁具有螺纹;一组连接板,一组连接板与相邻H形墙上的两组固定杆一一对应,所述连接板具有一对直径大于所述固定杆直径的锁孔,一对锁孔分别套设于相邻两个H形墙的两个固定杆上,所述固定杆位于所述锁孔外的部分螺接有紧固螺母。优选的是,相邻两个H形墙相连接的墙体的表面呈波浪形,形成榫卯结构。优选的是,所述连接件上预设有多个凸耳,在步骤四安装钢筋笼后,将钢筋笼上的钢筋采用固定线绑于所述凸耳上。优选的是,每对插接柱上的圆孔为两对,两对圆孔的圆心的连线相互垂直,每个圆孔上均穿设有所述卡位柱。优选的是,所述连接件包括多个连接钢筋和浇注于所述连接钢筋上的混凝土层,所述连接钢筋的两端分别伸入一对墙体侧壁内。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第一、首先在沟槽外部先预制好H形墙,然后再按照预设位置将H形墙放入沟槽内,再将同一个螺纹筒上的一对插接柱分别对准一对贯通孔,将插接柱均穿过贯通孔并伸入到沟槽侧壁内,转动第一助力杆,以转动插接柱,可以更省力的将插接柱伸入到沟槽侧壁内,当插接柱抵达预设位置后,再转动第二助力杆,使螺纹杆朝向沟槽侧壁的方向伸入,直到将卡位柱抵出圆孔伸入到沟槽侧壁内,并达到最大伸入位置,H形墙的安装完毕。这样可以增强H形墙底部的稳定性,以避免后期灌浆时,H形墙上浮而偏离预设位置。第二、形成H形墙体后,放入沟槽中相比于直接向沟槽内灌浆形成连续墙体可以更好的控制墙体的位置,及避免浆液对沟槽侧壁的挤压力度。第三、卡位柱伸入了沟槽侧壁内,可以防止插接柱朝脱离沟槽侧壁的方向移动,以增强H形墙位于沟槽内的预设位置的稳定性,减小偏离程度。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所述的连续墙体重心以下部分的横向截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所述固定组件的细节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所述固定杆和连接板的细节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非嵌岩墙板底部灌浆方法,包括:步骤一、将预制好的H形墙按预设的墙板位置放入开挖好的沟槽中,H形墙的制备方法可以采用模板和螺栓先搭建成形,并在需要设置孔洞或其它预留件的地方预先设置,然后再灌浆,待浆液硬化后,拆除模板即可,现有技术中预制各种墙体的技术很成熟,在此不在赘述。其中,H形墙的结构如下,所述H形墙包括:一对墙体1,一对墙体1平行设置,一对墙体1上对称设置有多对贯通孔,且位于所述墙体1重心下方;多个连接件2,所述连接件2两端分别固定于一对墙体1侧壁上,以连接一对墙体1;形成H形墙体后,放入沟槽中相比于直接向沟槽内灌浆形成连续墙体可以更好的控制墙体的位置,及避免浆液对沟槽侧壁6的挤压力度。步骤二、将多个固定组件3一一安装至多对贯通孔内,并紧固,以巩固增强H形墙底部的稳定性,其中,每个固定组件3包括:一对插接柱31,所述插接柱31为中空,一对插接柱31一端呈圆锥体形,有利于其钻入沟槽侧壁6内,另一端面敞开,所述插接柱31靠近所述圆锥体形一端的侧壁上对称设有一对圆孔,靠近另一端的侧壁外部对称设置一对沿所述插接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非嵌岩墙板底部灌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将预制好的H形墙按预设的墙板位置放入开挖好的沟槽中,其中,所述H形墙包括:一对墙体,一对墙体平行设置,一对墙体上对称设置有多对贯通孔,且位于所述墙体重心下方;多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两端分别固定于一对墙体侧壁上,以连接一对墙体;步骤二、将多个固定组件一一安装至多对贯通孔内,并紧固,其中,每个固定组件包括:一对插接柱,所述插接柱为中空,一对插接柱一端呈圆锥体形,另一端面敞开,所述插接柱靠近所述圆锥体形一端的侧壁上对称设有一对圆孔,靠近另一端的侧壁外部对称设置一对沿所述插接柱径向设置的第一助力杆,一对圆孔圆心的连线与所述插接柱的中轴线相交,所述插接柱的直径略小于所述贯通孔,所述插接柱圆锥体形的一端穿过所述贯通孔并伸入所述沟槽侧壁内,所述圆孔位于所述沟槽侧壁内,所述第一助力杆位于一对墙体之间;两对卡位柱,两对卡位柱分别滑动穿设于两对圆孔上,所述卡位柱朝向所述圆孔的一端呈圆锥体形,背离所述圆孔的一端具有直径大于所述圆孔的抵接板,所述抵接板上对称固定一对连接绳的一端,一对连接绳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插接柱内侧壁上,以使一对卡位柱上的抵接板之间具有容纳间隙;一对螺纹杆,一对螺纹杆一端分别滑动套设于一对插接柱内,另一端相对螺接于一螺纹筒内,所述螺纹杆伸入所述插接柱内的一端设有圆锥体形的插入头,所述插入头位于所述容纳间隙内,所述螺纹杆外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一对沿所述螺纹杆径向设置的第二助力杆,其中,当所述插入头朝向所述插接柱的圆锥体形的一端移动至极限时,对应的一对卡位柱的抵接板分别抵接于所述螺纹杆直径较大的部分的外侧壁上,所述卡位柱伸出所述圆孔至极限,所述第二助力杆不与所述插接柱接触;其中,当一对螺纹杆相向移动至极限,且一对插接柱相向移动至终点时,该对插接柱呈圆锥体形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对墙体之间的距离;步骤三、按照步骤一至步骤二的方法将多个预制好的H形墙安装至开挖好的沟槽内,形成首尾相连的连续墙体;步骤四、向每对墙体之间安装钢筋笼;步骤五、向连续墙体侧壁与所述沟槽之间的间隙对称同步由下至上灌浆,形成灌浆层,待灌浆层硬化后,向每对墙体之间由下至上灌浆。...

【技术特征摘要】
1.非嵌岩墙板底部灌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将预制好的H形墙按预设的墙板位置放入开挖好的沟槽中,其中,所述H形墙包括:一对墙体,一对墙体平行设置,一对墙体上对称设置有多对贯通孔,且位于所述墙体重心下方;多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两端分别固定于一对墙体侧壁上,以连接一对墙体;步骤二、将多个固定组件一一安装至多对贯通孔内,并紧固,其中,每个固定组件包括:一对插接柱,所述插接柱为中空,一对插接柱一端呈圆锥体形,另一端面敞开,所述插接柱靠近所述圆锥体形一端的侧壁上对称设有一对圆孔,靠近另一端的侧壁外部对称设置一对沿所述插接柱径向设置的第一助力杆,一对圆孔圆心的连线与所述插接柱的中轴线相交,所述插接柱的直径略小于所述贯通孔,所述插接柱圆锥体形的一端穿过所述贯通孔并伸入所述沟槽侧壁内,所述圆孔位于所述沟槽侧壁内,所述第一助力杆位于一对墙体之间;两对卡位柱,两对卡位柱分别滑动穿设于两对圆孔上,所述卡位柱朝向所述圆孔的一端呈圆锥体形,背离所述圆孔的一端具有直径大于所述圆孔的抵接板,所述抵接板上对称固定一对连接绳的一端,一对连接绳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插接柱内侧壁上,以使一对卡位柱上的抵接板之间具有容纳间隙;一对螺纹杆,一对螺纹杆一端分别滑动套设于一对插接柱内,另一端相对螺接于一螺纹筒内,所述螺纹杆伸入所述插接柱内的一端设有圆锥体形的插入头,所述插入头位于所述容纳间隙内,所述螺纹杆外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一对沿所述螺纹杆径向设置的第二助力杆,其中,当所述插入头朝向所述插接柱的圆锥体形的一端移动至极限时,对应的一对卡位柱的抵接板分别抵接于所述螺纹杆直径较大的部分的外侧壁上,所述卡位柱伸出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彪杨小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