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仁君专利>正文

一种微污染湿地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9091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5 0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污染湿地水体生态修复装置,涉及环保设备领域;该装置包括:两个围挡,两个所述围挡与河岸构成了一个封闭的水体修复区域;隔板,所述隔板将水体修复区域分割成修复区A和修复区B;支撑板,固定于隔板的顶部;修复箱,用于修复水体,安装在支撑板上,所述修复箱的出水口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上安装有阀门;转移泵,安装在隔板上,用于将修复区A的水转移至修复区B中;抽吸泵,安装在隔板上,用于将修复区B中的水输送至修复箱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围挡和隔板的设置,能够将水体划分为两个区域,同时利用转移泵和抽吸泵进行水体传输,在保证了修复效率的同时,不会造成全面缺水,减小对于动植物生长的影响。

A device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micro polluted wetland 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污染湿地水体生态修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微污染湿地水体生态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狭义湿地(wetland)是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湿地生态系统(wetlandecosystem)是湿地植物、栖息于湿地的动物、微生物及其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湿地具有多种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以及提供食物及工业原料,提供旅游资源。随着人口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湿地水体的环境状况逐渐恶化,需要进行相关的生态修复。目前针对湿地水体的修复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生物浮床进行缓慢修复,另一种是将水全部抽离地表进行离线修复。前者修复周期较长,但不会对动植物的生长造成太大影响,而后者修复周期短,但会造成全面缺水,对动植物的生长存在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污染湿地水体生态修复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污染湿地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包括:两个围挡,两个所述围挡与河岸构成了一个封闭的水体修复区域;隔板,所述隔板将水体修复区域分割成修复区A和修复区B;支撑板,固定于隔板的顶部;修复箱,用于修复水体,安装在支撑板上,所述修复箱的出水口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上安装有阀门;转移泵,安装在隔板上,用于将修复区A的水转移至修复区B中;抽吸泵,安装在隔板上,用于将修复区B中的水输送至修复箱中。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转移泵的抽水端和出水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第一进水管的末端延伸至修复区A的液面以下,第一出水管的末端延伸至修复区B中;所述抽吸泵的抽水端和出水端分别连接有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第二进水管的末端延伸至修复区B的液面以下,第二出水管的末端与修复箱的进水口连接。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修复箱包括用于混合修复液和水的主箱体和用于储存修复液的副箱体;所述主箱体对应排水管的位置上设置有用于过滤杂质的滤网;所述副箱体内安装有用于向主箱体内导入修复液的供料泵。。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主箱体靠近排水管的一侧还固定有多个交错布设的导流板,多个所述导流板与主箱体的内壁构成了一个蛇形的流体通道。在进一步的方案中:相邻所述导流板的对立面上还固定有多个沿长度方向布设的阻流片。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主箱体内还设置有输水管,输水管上安装有搅拌叶片,输水管的一端转动连接与抽吸泵出水端相连的管体,输水管的顶部两侧对称连接有出水管,两侧所述出水管上开设有朝向相反的喷孔。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多个支撑架,支撑架的一端铰接支撑板,支撑架的另一端铰接有卡壳,围挡上开设有与卡壳相配合的卡槽。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利用围挡和隔板的设置,能够将水体划分为两个区域,同时利用转移泵和抽吸泵进行水体传输,由修复箱进行水体修复,在保证了修复效率的同时,不会造成全面缺水,减小对于动植物生长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修复箱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注释:1-围挡、11-卡槽、101-修复区A、102-修复区B、2-隔板、3-支撑板、4-修复箱、41-主箱体、42-副箱体、43-供料泵、44-输水管、441-转动接头、45-出水管、451-喷孔、46-搅拌叶片、47-导流板、471-阻流片、48-滤网、5-转移泵、51-第一进水管、52-第一出水管、6-抽吸泵、61-第二进水管、62-第二出水管、7-排水管、71-阀门、8-支撑架、81-卡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会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述,在附图或说明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各部件的形状、厚度或高度可扩大或缩小。本专利技术所列举的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任何显而易知的修饰或变更都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与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微污染湿地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包括:两个围挡1,两个所述围挡1与河岸构成了一个封闭的水体修复区域;隔板2,所述隔板2将水体修复区域分割成修复区A101和修复区B10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将围挡1和隔板2的下部插设于土壤层中进行固定,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固定方法,在这里不做赘述;支撑板3,固定于隔板2的顶部;修复箱4,用于修复水体,安装在支撑板3上,所述修复箱4的出水口连接有排水管7,排水管7上安装有阀门;转移泵5,安装在隔板2上,用于将修复区A101的水转移至修复区B102中;抽吸泵6,安装在隔板2上,用于将修复区B102中的水输送至修复箱4中;具体来说,所述转移泵5的抽水端和出水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进水管51和第一出水管52,第一进水管51的末端延伸至修复区A101的液面以下,第一出水管52的末端延伸至修复区B102中;所述抽吸泵6的抽水端和出水端分别连接有第二进水管61和第二出水管62,第二进水管61的末端延伸至修复区B102的液面以下,第二出水管62的末端与修复箱4的进水口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工作时,首先由抽吸泵6将修复区B102中的水抽吸至修复箱4中进行修复,待修复区B102中的水被抽吸完毕后,打开转移泵5将修复区A101中的水抽吸至修复区B102中,然后待修复箱4中的水修复完成以后,打开阀门71将修复完成的水注入修复区A101中,最后再将修复区B102中水抽吸至修复箱4中进行修复,待该部分水修复完成以后,将其排出,然后撤销隔板2,使得修复完成的水自动填充整合水体修复区域。总结来说,本专利技术的好处在于,利用围挡1和隔板2的设置,能够将水体划分为两个区域,同时利用转移泵5和抽吸泵6进行水体传输,由修复箱4进行水体修复,在保证了修复效率的同时,不会造成全面缺水,减小对于动植物生长的影响。所述修复箱4内部的具体结构不加限定,只需能够满足对水体进行修复的条件即可。本实施例中,所述修复箱4包括用于混合修复液和水的主箱体41和用于储存修复液的副箱体42;所述主箱体41对应排水管7的位置上设置有滤网48,用于过滤杂质;所述副箱体42内安装有用于向主箱体41内导入修复液的供料泵43,工作时,由供料泵43将副箱体42中的修复液传输至主箱体41中,使修复液和水混合,从而起到水体修复的作用。若进入到主箱体41的水和修复液直接从排水管7流下,则两者的混合时间较短,修复效果无法保证,故本实施例中,所述主箱体41靠近排水管7的一侧还固定有多个交错布设的导流板47,多个所述导流板47与主箱体41的内壁构成了一个蛇形的流体通道,使得主箱体41内的液体经过该流体通道才能从排水管7流下,从而延长液流的流动时间,保证修复效果。进一步的,相邻所述导流板47的对立面上还固定有多个沿长度方向布设的阻流片471,能够起到阻流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延长液流的流动时间。同时,本实施例中,所述主箱体41内还设置有输水管44,输水管44上安装有搅拌叶片46,输水管44的一端转动连接与抽吸泵6出水端相连的管体(即图示中的第二出水管62),输水管44的顶部两侧对称连接有出水管45,两侧所述出水管45上开设有朝向相反的喷孔451,这样当水从喷孔451喷出时,输水管44会在两股相反液流的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污染湿地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围挡(1),两个所述围挡(1)与河岸构成了一个封闭的水体修复区域;隔板(2),所述隔板(2)将水体修复区域分割成修复区A(101)和修复区B(102);支撑板(3),固定于隔板(2)的顶部;修复箱(4),用于修复水体,安装在支撑板(3)上,所述修复箱(4)的出水口连接有排水管(7),排水管(7)上安装有阀门;转移泵(5),安装在隔板(2)上,用于将修复区A(101)的水转移至修复区B(102)中;抽吸泵(6),安装在隔板(2)上,用于将修复区B(102)中的水输送至修复箱(4)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污染湿地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围挡(1),两个所述围挡(1)与河岸构成了一个封闭的水体修复区域;隔板(2),所述隔板(2)将水体修复区域分割成修复区A(101)和修复区B(102);支撑板(3),固定于隔板(2)的顶部;修复箱(4),用于修复水体,安装在支撑板(3)上,所述修复箱(4)的出水口连接有排水管(7),排水管(7)上安装有阀门;转移泵(5),安装在隔板(2)上,用于将修复区A(101)的水转移至修复区B(102)中;抽吸泵(6),安装在隔板(2)上,用于将修复区B(102)中的水输送至修复箱(4)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污染湿地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泵(5)的抽水端和出水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进水管(51)和第一出水管(52),第一进水管(51)的末端延伸至修复区A(101)的液面以下,第一出水管(52)的末端延伸至修复区B(102)中;所述抽吸泵(6)的抽水端和出水端分别连接有第二进水管(61)和第二出水管(62),第二进水管(61)的末端延伸至修复区B(102)的液面以下,第二出水管(62)的末端与修复箱(4)的进水口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污染湿地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箱(4)包括用于混合修复液和水的主箱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仁君邱继彩李宝陈梦
申请(专利权)人:梁仁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