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8844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绳轮(1)包括具有圆柱体外圆表面(8)的绳轮基体(3)。在该圆柱体外圆表面(8)上装有轮圈(3),在其径向方向上设计成多层状。因此就有多个同心的环(13,14,15)。径向最靠里的环(13)和径向最靠外的环(15)分别为弹性体的环,而中间则是一个加固环(14)。弹性体外环(15)比弹性体内环(13)硬,因而形成一个抗磨损表面,钢丝绳在这表面上通过,弹性体内环(13)的作用是保证充足的挠性。为使钢绳载荷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弹性内环(13)上,设有加固环(14)。(*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为了对用于运输材料和人员的钢索道的钢绳进行导向和支撑就必须使用绳轮。如EP-A-0185531所示,这种绳轮包括了一个具备轮毂的基体,绳轮的轮毂借助该基体可旋转地支承在一个固定的轴上。由轮毂起设计为压力轮辐的辐条并使轮毂与基体的外环相连接。该外环就构成了一个圆柱形外圆周表面,它在轴向方向上以及因此在侧向上由两个凸缘盘所限制住。凸缘盘是外环的整体组成部分。在这样被限制的槽内有一个由硬弹性体材料制成的轮圈,其外圆周表面就形成了一个钢丝绳槽。该轮圈的内圆周表面是一个圆柱表面,而且它的直径比在绳轮外环的外圆周上所包含的绳槽的直径略大。在这间隙里可以有另一种弹性的环。绳轮槽的径向外环应该充分地耐磨,而其余的径向内环则应该产生一定的径向挠性。然而业已表明,对于这种绳轮来说,径向的挠性还不足以缓冲由于作用在钢绳上的夹紧卡爪经过绳轮运行而产生的力。悬吊在钢绳上的缆车是通过夹紧卡爪与钢绳相连接的,从绳轮来看夹紧卡爪就是一个局部变粗处。若夹紧卡爪运行经过绳轮,那么由于这种变粗处就必须或者使悬挂在钢绳上的载荷相应地抬起,或者使绳轮向下运动。因此产生很大的力,因为在绳轮中心和钢绳芯之间的距离变化必须相对很迅速地进行。即使绳轮作为整体被弹性地支承住,这些力也是巨大的。这种绳轮的另一问题就是在运行期间弹性体材料所遭受的挤压功。在放置有钢绳的地方,弹性体轮圈就被压缩,而且由于绳轮的转动就使弹性体轮圈的压缩区沿着轮圈发生回转,因此就形成了挤压。挤压功强制地使弹性体轮圈加热并相应地发生磨损。由此出发,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就是提出一种绳轮,它使运行质量和磨损情况都保持较好的状况。按本专利技术,该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绳轮来解决。对于按本专利技术的绳轮来说,置于外圆周面上的轮圈由两个环组成,一个径向外环和一个径向内环。径向外环包含有绳槽,而且相比较来说更硬或者更抗磨损。作为外环用的材料考虑用塑料和相应硬的弹性体。而径向内环则采用一种较软的,具有尽可能小阻尼的弹性体材料。当夹紧卡爪在上面运行时,径向内环仅仅产生弹性的挠曲,但是所作的阻尼功应尽可能少。为了使由于径向内环压缩而引起的挤压作用尽可能分布在整个径向内环上,而不仅是局部起到强烈作用,就设置一个加固环,它位于轮圈内。这个加固环不仅可以埋入在径向外环和内环之间,也可以埋入其一个环之内。由于这种加固环也就实现了使弹性体外环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为圆形结构,而且几乎不遭受挤压功。因为对于内环来说可以选择一种具有较小内阻尼的材料,因而产生挤压功较小,而且因此使绳轮运行时的发热也较小。为了使弹性内环有较大的弹性,弹性体内环或者可以用一种较软的材料,或者它可以通过包含在其中的相应的孔或腔室而使其较软些。若轮圈包含有一个加固环,那么可以进一步改善运行特性。这种加固环用于使由于上面的钢丝绳作用而引起的力均匀地分布在内环上。由于加固环就使内环不会局部地在直接位于钢绳接触点下的部位发生变形,而是这变形分布于内环的整个圆周长度上。加固环可以是一个塑料成形件,一个板状件或者一个金属铸件或锻件,其中塑料成形件比金属件的挠曲多少要大些。通过选择塑料成形件的硬度就可以确定,弹性体内环的哪个圆周范围由于钢丝绳接触力而发生变形。有利地是要这样选择加固环的结构,以使弹性体径向内环和/或径向外环在其轴向长度上看具有大致不变的厚度。为了能够使轮圈从轮体上拆除而不损伤轮圈在轮体上的紧配合,最好有一个张紧装置。该张紧装置基本上在径向起作用。按最简单的情况,张紧装置有一个环形的,基本上为旋转对称的结构,它有一个径向内表面和一个径向外表面。这种装置或者装入在轮圈和轮体之间,或者一定程度上位于轮圈之内。为了实现张紧作用,使张紧装置分成两部分,其中通过把这些部分在轴向压紧在一起产生了径向的预紧力,它一方面径向向里作用于轮体,另一方面向外作用至轮圈。使张紧装置分成两个环,环的厚度在轴向方向上是变化的,那就可以最简单地达到张紧作用。在最简单的情况下,每个环具有一个外截锥形结构和一个截锥形的孔,此处规定这些表面的锥体指向方向相反。若将张紧装置的两个环的较薄的端部相互转向装配起来,那么其轴向延伸大致在中部产生有收缩。若轮圈或滚轮体相应互补地进行设计,那么张紧装置的两个环的相向的运动就相互产生了所希望的径向张紧力。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案见从属权利要求。在附图中表示了本专利技术物的实施例。所示为附图说明图1为按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绳轮的立体剖视图;图2为按图1的绳轮的轮圈的立体放大剖视图;图3至图4为按本专利技术绳轮的轮圈的其它实施例,为横断面;图5为具有径向作用的张紧装置的本专利技术绳轮,采用解体图和横断面。图1表示用于钢索道的一个绳轮1的立体剖视图。绳轮1具有一个轮体2和一个固定在这上面的轮圈3。轮体2是一个整体铸件,它构成了一个中央的、大致为圆柱形的轮毂4,上面有一个贯通的轴承孔5。从轮毂4起有多个设计成压力辐条的辐条6,它们径向向外至一个外绳轮环7,后者通过压力轮辐6与轮毂4连成整体。绳轮环7构成了一个用于轮圈3的圆柱形配合表面。圆柱形配合表面8与轴承孔5是同心的。在轴向方向上绳轮环7被两个基本上相互平行的侧表面9限制住,这个侧表面由圆柱形配合表面8出发,在径向方向上向着轮毂4多伸进了一段。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侧表面9是相隔间距相当于配合表面8的轴向长度的相互平行的环形平面表面。但是也可以是截锥形表面,其定向应使得所想象的锥体顶尖位于绳轮1的另外一侧上。在每个侧面9上借助于多个等距离分布的螺钉11固定住连接盘12。这两个连接盘12用于轮圈3的轴向防护,此外应该形成对于上面运行的钢绳的附带保护,以便阻止钢绳侧向滑下。对于典型的绳轮来说其作用直径变化于100至700mm之间。图2所示为轮圈3的立体放大剖视图。绳轮1的旋转轴线位于剖切平面里。轮圈3在径向方向上作成夹层状的,而且基本上由三个相互同心里外相套的环13,14和15组成。位于径向内侧的环13采用肖氏硬度40-75的一种弹性体材料。它被一个位于径向内侧的圆柱表面16,一个径向指向外的圆柱表面17以及两个位于轴向方向上的侧面18和19限定住。此外,在弹性体内环13上外面连接成型有两个侧压板21和22,它们使两个侧面18,19在径向向外再加长了一段。压板21和22转换成轴向指向外的唇23和24。此外,环13除了有内圆周表面16外还有一个图中未示出的织物加强层。在圆柱面16和唇23,24之间的范围里,弹性体内环13的横断面大致为梯形,因而弹性体内环13在圆柱表面16处的轴向长度为最大。在位于轴向外面的圆柱表面17的高度上环13就多少窄一些了。为了改善排热和挠性,弹性体环13有许多轴向平行的通孔25,它们沿着弹性体环13的圆周等距分布,并且从侧面或端面18通到侧面或端面19。圆柱表面16的直径与配合面8的外径正好一样大或者略小些,正好足够使轮圈3实现压配到轮体3上。径向稍向外布置的并与环13紧邻的环14是一个加固环。它用一种塑料成形件,具有图2所示的外形横断面结构。加固环14的横断面结构沿着整个圆周是不变的。加固环14在其径向内侧上由一个圆柱面26、两个侧面27和28以及一个径向位于外的圆周面29限定住。位于径向内侧的圆周表面26是与内环13的圆周表面17互补的圆柱表面。侧面27和28在两个侧压板21和22的范围内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绳轮(1),尤其是用于钢索道的绳轮,它具有一个轮体(2),该轮体具有一个旋转对称的外圆周表面(8)和一个绳轮轮毂(4);还有一个安装在外圆周表面(8)上的轮圈(3),该轮圈至少具有一个径向外环和一个径向内环(13,15)以及一个加固环(14);其中加固环所用材料比径向内环和径向外环(13,15)的材料更硬挺,加固环的直径小于径向外环(15)的外径;径向内环(13)采用了一种弹性体,径向外环(15)则采用一种弹性体或者一种塑料;径向外环(15)比径向内环(13)具有较大的肖氏硬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布尔克哈德特B凯彻勒
申请(专利权)人:威廉卡彻勒合成橡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