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世仁专利>正文

仿炭烟熏炙烧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8791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4 22:48
一种仿炭烟熏炙烧架,适用于放置在热源上方并供肉块放置,所述仿炭烟熏炙烧架包含多个炙烧段,及多个发烟段。每一个炙烧段具有相反于所述热源并用来接触所述肉块的接触面,及相反于所述接触面的第一受热面。所述发烟段相对于所述炙烧段向下凹陷且与所述炙烧段交错连接而呈连续波浪状,每一个发烟段及炙烧段的厚度大于1毫米并小于5毫米,每一个发烟段具有连接相邻的接触面且用来盛接所述肉块的油脂的盛接面,及相反于所述盛接面且连接相邻的第一受热面的第二受热面,所述盛接面与所述接触面共同界定出呈V形且向上开放的发烟空间。利用所述发烟段及炙烧段能使肉块快速烧熟并具有仿炭烟熏风味及适当的炙烧痕迹,此外也能加快清洁速度。

Carbon-like smoke burning r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仿炭烟熏炙烧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炙烧架,特别是涉及一种仿炭烟熏炙烧架。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一种烤肉方式是将肉块架设于炭火上方并以炭火将其烤熟,由于肉块在被加热时会流出油脂,当油脂滴落于炭火并被加热时会释放出特殊的气味分子,此种气味分子附着于肉块上便会使肉块具有特别的「烟熏风味」。参阅图1及图2A,现有一种炙烧架9,用来放置于一个热源7上方并供一个肉块8放置,该炙烧架9包含多个沿一个第一轴向D1延伸且沿一个垂直该第一轴向D1的第二轴向D2相间隔的杆体91,每一个杆体91包括一个靠近该热源7的受热部911,及一个连接该受热部911沿该第二轴向D2相间隔的两侧中的一侧且呈细长型向上凸伸的炙烧部912,该受热部911具有一个靠近该热源7的且呈平面状的受热面913,该炙烧部912则具有一个呈细长状且用来接触肉块8的顶面914。此种炙烧架9在使用时,该肉块8会放置于所述杆体91的炙烧部912的顶面914,该热源7所散发的热能(如图2中箭头所示)主要通过传导的方式经所述杆体91的受热部911再传递至所述炙烧部912的顶面914,以煎熟该肉块8接触所述顶面914的部分,而热能再由肉块8接触顶面914的部分朝旁边传递至其余部位,此外,热能也能经由所述杆体91之间的间隙以对流的方式烤熟该肉块8但其效率较差,因此非热能传递至该肉块8的主要方式。由于肉块8接触到炙烧部912顶面914的部分温度最高因此会比其他部分更快烤熟,进而留下烧焦的炙烧痕迹。然而,此种炙烧架9在加热肉块8时,肉块8所流出的油脂会经由所述杆体91间的空隙流掉,而流掉的油脂被加热后产生的气味分子多会被所述杆体91的受热面913挡住,使烤熟后的肉块8不易产生「烟熏风味」。此外,来自于热源7的热能容易自所述杆体91间的空隙散失,且所述杆体91的受热面913较小,单位时间内吸热能力较差,使得热源7的热能传递至肉块8的效率较差,进而造成能源的浪费。此外,一般餐饮业需不断烧烤大量肉块8,但在烧烤的过程中肉块8的油脂或碎屑会沾附在杆体91表面,并受热形成碳化物,为了避免这些碳化物进一步受热产生异味附着于肉块8上,餐饮人员会在一批肉块8烧烤完后,直接以钢刷沾水刷洗该炙烧架9,但此种刷洗方式无法刷到杆体91的炙烧部912的侧面及受热部911的受热面913,因此在炙烧部912的侧面及受热部911的受热面913仍会留下碳化物(如图2A所示),造成清洁不完全,而影响下批肉块8烧烤后的风味质量。即便,为了清洁完全而将该炙烧架9自热源7上方取下降温后再清洁,由于清洁完全后的炙烧架9需重新加热才能再烧烤下一批肉块,因此不仅耗费时间也耗费能源。参阅图2B及2C,现有另外两种炙烧架9’、9”其杆体91’、91”的侧面形状分别为圆形及方形,此两种现有的炙烧架9’、9”,如前述,同样有无法使肉块产生「烟熏风味」、吸热效率较差及清洁不易的问题,并且由于清洁不易,若要清洁完全同样会衍伸出耗时及耗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克服
技术介绍
的缺点的仿炭烟熏炙烧架。本专利技术的仿炭烟熏炙烧架,适用于放置在热源上方并供肉块放置,所述仿炭烟熏炙烧架包含多个炙烧段,及多个发烟段。所述炙烧段向上凸起且沿第一轴向延伸,每一个炙烧段厚度大于1毫米并小于5毫米,且具有相反于所述热源并用来接触所述肉块的接触面,及相反于所述接触面的第一受热面。所述发烟段相对于所述炙烧段向下凹陷且沿所述第一轴向延伸,所述发烟段及所述炙烧段沿垂直所述第一轴向的第二轴向交错连接而呈连续波浪状,每一个发烟段的厚度大于1毫米并小于5毫米且平行于所述第二轴向的截面呈V形,每一个发烟段具有连接相邻的两个接触面且用来盛接所述肉块的油脂的盛接面,及相反于所述盛接面且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受热面的第二受热面,所述盛接面与相邻的两个接触面共同界定出呈V形且向上开放的发烟空间。本专利技术的仿炭烟熏炙烧架,定义通过所述炙烧段的接触面的顶部的平面,每一个发烟段的盛接面的底部与所述平面的垂直距离大于2.25厘米且小于3.75厘米。本专利技术的仿炭烟熏炙烧架,每两个相邻的炙烧段沿所述第二轴向的间距大于1.75厘米且小于2.75厘米。本专利技术的仿炭烟熏炙烧架,每一个炙烧段的接触面呈向上拱起的弧面。本专利技术的仿炭烟熏炙烧架,每一个发烟段的盛接面的底部呈圆弧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发烟段的盛接面能承接并加热肉块的油脂,使其释放气味分子,使肉块具有仿炭烟熏风味,此外,利用所述炙烧段及所述发烟段呈连续波浪状,并具有特定厚度,使热能不易散失,且能使肉块快速烧熟并具有适当的炙烧痕迹及较佳的仿炭烟熏风味,此外由于油脂不会沾附到所述第一受热面及第二受热面,因此能直接在火源上方快速刷洗,减少清洁时间并减少能源浪费。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图1是现有一种炙烧架架设于一个热源上方并供一个肉块置放的一个立体使用示意图;图2A是该炙烧架、该肉块及该热源的一侧视示意图;图2B是现有的另一种炙烧架的侧视示意图;图2C是现有的另一种炙烧架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仿炭烟熏炙烧架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使用示意图,说明六个仿炭烟熏炙烧架同时并列架设于一个热源上方并供一个肉块置放;图4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图;及图5是图3的一个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3,本专利技术仿炭烟熏炙烧架3的一个实施例,适用于放置在一个热源2上方并加热肉块1,本实施例是在所述热源2上方同时并列设有六个仿炭烟熏炙烧架3,但所述仿炭烟熏炙烧架3数量能依实际需求变化而不以此为限,每一个仿炭烟熏炙烧架3包含多个炙烧段31,及多个发烟段32。由于所述仿炭烟熏炙烧架3结构皆相同,因此以下仅针对其中一个仿炭烟熏炙烧架3做说明。参阅图3、图4及图5,所述炙烧段31向上凸起,且沿一个第一轴向D1延伸并沿一个垂直所述第一轴向D1的第二轴向D2相间隔,每两个相邻的炙烧段31沿所述第二轴向D2的间距d大于1.75厘米且小于2.75厘米。每一个炙烧段31厚度t1大于1毫米并小于5毫米,且具有一个相反于所述热源2并用来接触所述肉块1的接触面311,及一个相反于所述接触面311的第一受热面312,所述接触面311呈向上拱起的弧面。所述发烟段32相对于所述炙烧段31向下凹陷,所述发烟段32沿所述第一轴向D1延伸并沿所述第二轴向D2与所述炙烧段31交错连接而呈连续波浪状,每一个发烟段32的厚度t2大于1毫米并小于5毫米且平行于所述第二轴向D2的截面呈V形,每一个发烟段32具有一个连接相邻的两个接触面311且用来盛接所述肉块1加热后所滴落的油脂的盛接面321,及一个相反于所述盛接面321且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受热面312的第二受热面322,所述盛接面321底部呈内凹圆弧状,并与相邻的两个接触面311共同界定出一个呈V形且向上开放的发烟空间33,定义一个通过所述炙烧段31的接触面311的顶部的平面S,所述发烟空间33的深度h为所述盛接面321的底部与所述平面S的垂直距离,所述深度h大于2.25厘米且小于3.75厘米。在使用时,先将所述仿炭烟熏炙烧架3放置于所述热源2上方,使所述炙烧段31及发烟段32受热而上升至一定温度,接着将肉块1放置于所述炙烧段31,热能便会经由所述接触面311传递至所述肉块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炭烟熏炙烧架,适用于放置在热源上方并供肉块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炭烟熏炙烧架包含:多个炙烧段,向上凸起且沿第一轴向延伸,每一个炙烧段厚度大于1毫米并小于5毫米,且具有相反于所述热源并用来接触所述肉块的接触面,及相反于所述接触面的第一受热面;及多个发烟段,相对于所述炙烧段向下凹陷且沿所述第一轴向延伸,所述发烟段及所述炙烧段沿垂直所述第一轴向的第二轴向交错连接而呈连续波浪状,每一个发烟段的厚度大于1毫米并小于5毫米且平行于所述第二轴向的截面呈V形,每一个发烟段具有连接相邻的两个接触面且用来盛接所述肉块的油脂的盛接面,及相反于所述盛接面且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受热面的第二受热面,所述盛接面与相邻的两个接触面共同界定出呈V形且向上开放的发烟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炭烟熏炙烧架,适用于放置在热源上方并供肉块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炭烟熏炙烧架包含:多个炙烧段,向上凸起且沿第一轴向延伸,每一个炙烧段厚度大于1毫米并小于5毫米,且具有相反于所述热源并用来接触所述肉块的接触面,及相反于所述接触面的第一受热面;及多个发烟段,相对于所述炙烧段向下凹陷且沿所述第一轴向延伸,所述发烟段及所述炙烧段沿垂直所述第一轴向的第二轴向交错连接而呈连续波浪状,每一个发烟段的厚度大于1毫米并小于5毫米且平行于所述第二轴向的截面呈V形,每一个发烟段具有连接相邻的两个接触面且用来盛接所述肉块的油脂的盛接面,及相反于所述盛接面且连接相邻的两个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世仁
申请(专利权)人:张世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