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后挂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8698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4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结构,具体涉及一种耳机后挂连接结构,包括后挂及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置于所述耳机的左壳体及右壳体内部,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卡块及压块,所述后挂的两端分别延伸形成两个延伸部,两个所述延伸部均具有一个弯折部,所述卡块具有一个用于容纳弯折部的第一凹槽,所述压块与卡块相互抵触配合,将所述延伸部固定,并限制所述弯折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后挂两端设置延伸部及弯折部,利用左右壳体内的卡块及压块固定住所述延伸部及所述弯折部,连接更加稳定,使用寿命更长,便于组装。

A Headphone Rear-Hang Connec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机后挂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结构,具体涉及一种耳机后挂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耳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物品,能较好的满足个人听觉需要,且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干扰。耳机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有耳塞式、耳麦式和后挂式耳机。对于后挂式耳机,由于其直接挂在耳廓上贴附于耳朵上,佩戴舒服、效果良好,而受到广泛的青睐。但是后挂式耳机的耳挂和机体通过转轴连接。旋转时间久了,转轴与轴套之间的空隙会逐渐增大,造成转轴与耳机之间无法实现相对固定,以致使其使用寿命不高,另外,现有技术中后挂式耳机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或收藏,对使用者造成较大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耳机后挂连接结构。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耳机后挂连接结构,包括后挂及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置于所述耳机的左壳体及右壳体内部,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卡块及压块,所述后挂的两端分别延伸形成两个延伸部,两个所述延伸部均具有一个弯折部,所述卡块具有一个用于容纳弯折部的第一凹槽,所述压块与卡块相互抵触配合,将所述延伸部固定,并限制所述弯折部。进一步地,所述后挂包括用于束在用户头部的弹性覆层及置于所述弹性覆层内部弹性金属丝。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覆层及所述延伸部的截面呈圆形状且所述延伸部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后挂的截面积。进一步地,所述左壳体及所述右壳体连接所述后挂的一端均设有允许所述延伸部、所述弯折部及所述弹性覆层通过的开口。进一步地,所述左壳体包括左上壳体,所述开口位置处设有用于防止所述弹性覆层在使用过程中被拉出的管位。进一步地,所述卡块固定在所述左上壳体内部且靠近所述管位相反于面向所述开口一侧。进一步地,所述卡块中间位置处设有贴合所述延伸部的第二凹槽,所述卡块周侧对称设有四个卡块螺纹孔,四个所述卡块螺纹孔贴合所述左上壳体内侧壁且与所述左上壳体形成第三凹槽。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压块,所述卡块顶部设有压块连接孔,所述压块底部中间位置处设有用于贴合所述延伸部的压块曲面凹槽,所述压块底部对应所述第三凹槽设有配合插接固定的压块侧突起,所述压块对应四个所述卡块螺纹孔设有四个配合螺栓螺纹固定连接的压块螺纹孔。进一步地,所述左壳体还包括左下壳体,所述压块连接孔通过螺栓与一设置在所述左下壳体上的固定孔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压块周侧设有至少一个压块突起,所述压块突起通过一设置在所述左上壳体内侧壁上的滑槽配合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在后挂两端设置延伸部及弯折部,利用左右壳体内的卡块及压块固定住所述延伸部及所述弯折部,连接更加稳定,使用寿命更长,便于组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耳机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后挂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左壳体、所述左连接件及所述左耳机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左上壳体、所述左连接件及所述左耳机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4中A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压块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所述左下壳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所述后挂与所述左下壳体及所述左上壳体爆炸图;图中,1为后挂、10为弹性覆层、100弹性金属丝、11为延伸部、111为弯折部、20为左壳体、201为左上壳体、202为左下壳体、21为开口、22为滑槽、23为固定孔、200为右壳体、30为左连接件、300为右连接件、40为左耳机、400为右耳机、5为管位、6为卡块、61为第二凹槽、62为第一凹槽、63为卡块螺纹孔、64为第三凹槽、7为压块、71为压块侧凹槽、72为压块曲面凹槽、73为压块螺纹孔、74为压块侧突起、75为压块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中记载的前、后均以附图为准,仅用于明确位置关系,并不用于限定。相反,本技术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技术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技术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如图1及图2所示,分别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耳机后挂连接结构及所述后挂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一种耳机包括后挂1,所述后挂1的两端分别延伸形成两个延伸部11,两个所述延伸部11均具有一个弯折部111,所述后挂1包括用于束在用户头部的弹性覆层10及置于所述弹性覆层10内部弹性金属丝100,所述后挂1及所述延伸部11的截面呈圆形状且所述延伸部11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后挂1的截面积;所述后挂1通过所述延伸部11及所述弯折部111分别通过一设置在所述耳机的左壳体20及右壳体200内的固定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左壳体20一端连接所述后挂1,另一端通过左连接件30连接左耳机40,所述右壳体200一端连接所述后挂1,另一端通过右连接件300连接右耳机400。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所述左壳体、所述左连接件及所述左耳机结构示意图;所述左壳体20连接所述后挂1的一端设有允许所述延伸部11、所述弯折部111及所述弹性覆层10进入的开口21。如图4、图5所示,为本技术所述左上壳体结构示意图及所述A部放大图;所述左壳体20包括左上壳体201,所述开口21位置处设有用于防止所述弹性覆层10在使用过程中被拉出的管位5,所述管位5可理解为至少一个且具有一定间隔的凸块结构。所述左壳体20及所述右壳体200内均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后挂1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卡块6,所述卡块6固定在所述左上壳体201内部且位于所述管位5靠近相反于面向所述开口21一侧,所述卡块6中间位置处设有贴合所述延伸部11的第二凹槽61,所述卡块6相反于靠近所述管位5的一侧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弯折部111的第一凹槽62,所述卡块6周侧对称设有四个卡块螺纹孔62,四个所述卡块螺纹孔63贴合所述左上壳体201内侧壁且所述左上壳体201形成一个第三凹槽64。如图6、图7所示,为本技术所述压块结构示意图及所述左下壳体结构示意图,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压块7,所述压块7顶部设有压块连接孔75,所述压块7底部中间位置处设有用于贴合所述延伸部11的压块曲面凹槽72,所述压块7底部对应所述第三凹槽64设有配合插接固定的压块侧突起74,所述压块7对应四个所述卡块螺纹孔63设有四个配合螺栓螺纹固定连接的压块螺纹孔73,所述压块7周侧设有至少一个压块突起71,所述压块突起71通过一设置在所述左上壳体201内侧壁上的滑槽22配合连接。所述左壳体20还包括左下壳体202,所述压块连接孔75通过螺栓与一设置所述左下壳体202上的固定孔23连接,进一步地对所述左下壳体202进行固定,防止剧烈活动导致左下壳体202脱落。如图8所示,为本技术所述后挂与所述左下壳体及所述左上壳体爆炸图;组装时,将所述弯折部111放入所述第一凹槽62内部,通过四个所述压块螺纹孔73与所述四个所述卡块螺纹孔63将所述压块7与所述卡块6固定在一起,从而固定住所述后挂1,在通过所述压块连接孔75与所述固定孔23连接所述左下壳体202。本技术通过在后挂1两端设置延伸部11及弯折部111,利用左右壳体内的卡块6及压块7固定住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机后挂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挂及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置于所述耳机的左壳体及右壳体内部,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卡块及压块,所述后挂的两端分别延伸形成两个延伸部,两个所述延伸部均具有一个弯折部,所述卡块具有一个用于容纳弯折部的第一凹槽,所述压块与卡块相互抵触配合,将所述延伸部固定,并限制所述弯折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后挂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挂及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置于所述耳机的左壳体及右壳体内部,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卡块及压块,所述后挂的两端分别延伸形成两个延伸部,两个所述延伸部均具有一个弯折部,所述卡块具有一个用于容纳弯折部的第一凹槽,所述压块与卡块相互抵触配合,将所述延伸部固定,并限制所述弯折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机后挂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挂包括用于束在用户头部的弹性覆层及置于所述弹性覆层内部弹性金属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耳机后挂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挂及所述延伸部的截面呈圆形状且所述延伸部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后挂的截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耳机后挂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壳体及所述右壳体连接所述后挂的一端均设有允许所述延伸部、所述弯折部及所述弹性覆层通过的开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耳机后挂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壳体包括左上壳体,所述开口位置处设有用于防止所述弹性覆层在使用过程中被拉出的管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平党宗信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朗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