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照明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8666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4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照明逆变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多个用于连接外部电线的金属连接件,所述金属连接件与本体内部的电路板连接,所述本体的左、右、前侧面上均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燕尾槽,且本体的左、右、前侧面上的燕尾槽一一对应,且相互连接,形成多个相互平行,呈C形走线的截面为燕尾状的燕尾槽,每个燕尾槽内设有与之想配合的燕尾状滑块,所述燕尾状滑块与所述燕尾槽相互滑配连接,每个燕尾状滑块上均设有一个所述金属连接件,所述金属连接件与所述燕尾状滑块之间设有平面轴承,所述金属连接件与所述燕尾状滑块通过所述平面轴承转动连接。

Solar Energy Lighting Inver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照明逆变器
本技术涉及逆变器
,具体涉及太阳能照明逆变器。
技术介绍
太阳能照明逆变器可以将光伏太阳能板产生的可变直流电压转换为市电频率交流电(AC)的逆变器,可以反馈回商用输电系统,或是供离网的电网使用。在太阳能照明逆变器上,具有连接输入电线的输入接口和连接输出电线的输出接口,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均通过设置金属连接插件与外部电线连接,但是,现有技术中太阳能照明逆变器上的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均是固定在太阳能照明逆变器上的某个位置,一般是设置在太阳能照明逆变器的底端边缘处,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逆变器固定好之后,需要接线时,如果接线方向不对,会导致需要绕线处理,就是讲不通方向上的电线引导至具有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的方向,这样连接之后,由于弯曲的电线与金属连接插件之间会产生应力,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容易导致连接处的电线损伤,加速其断裂的效率,从而降低其使用寿命,增大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太阳能照明逆变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太阳能照明逆变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多个用于连接外部电线的金属连接件,所述金属连接件与本体内部的电路板连接,所述本体的左、右、前侧面上均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燕尾槽,且本体的左、右、前侧面上的燕尾槽一一对应,且相互连接,形成多个相互平行,呈C形走线的截面为燕尾状的燕尾槽,燕尾槽的内壁上设有一层金属导电层,金属导电层与本体内的电路板连接,每个燕尾槽内设有与之相配合的燕尾状滑块,燕尾状滑块与所述金属导电层相互贴合导通,所述燕尾状滑块与所述燕尾槽相互滑配连接,每个燕尾状滑块上均设有一个所述金属连接件,所述金属连接件与所述燕尾状滑块之间设有平面轴承,所述金属连接件与所述燕尾状滑块通过所述平面轴承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燕尾槽能够设计成截面为T形的凹槽进行替换,所述燕尾状滑块相应的能够设计成截面为T形的滑块进行替换。进一步的:所述燕尾状滑块能够沿着呈C形走线的截面为燕尾状的燕尾槽滑向本体的左、右、前侧面上的任意一面上。进一步的:所述本体上设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设有用于螺栓固定的螺孔,所述本体通过螺栓和螺孔固定到使用设备上。进一步的:所述金属连接件为插接型连接件或者夹持连接件或者螺栓螺合型连接件的其中任意一种。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太阳能照明逆变器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在本体的左、右、前侧面上设置多个相互平行的燕尾槽,将本体的左、右、前侧面上的燕尾槽一一对应,且相互连接,形成多个相互平行,呈C形走线的截面为燕尾状的燕尾槽,每个燕尾槽内设有与之相配合的燕尾状滑块,燕尾状滑块与燕尾槽相互滑配连接,每个燕尾状滑块上均设有一个所述金属连接件,金属连接件与燕尾状滑块之间设有平面轴承,金属连接件与燕尾状滑块通过平面轴承转动连接,在使用时,直接将本体固定到所需实用的设备上之后,不管再本体的左边、右边还是前面引入的连接电线,均不需要绕线处理,直接将金属连接件滑动到与电线相同的方向上,直接将电线与金属连接件连接即可,从而电线与金属连接插件之间不会产生应力,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不易导致连接处的电线损伤,降低电线的老化速率和降低其断裂的速率,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太阳能照明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本体与燕尾状滑块的衔接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提出其详细的结构。显然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施行并不足限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除详细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外,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技术太阳能照明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本体与燕尾状滑块的衔接状态示意图。太阳能照明逆变器,包括本体10,所述本体10上设有多个用于连接外部电线的金属连接件20,所述金属连接件20与本体10内部的电路板连接,所述本体10的左、右、前侧面上均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燕尾槽11,且本体10的左、右、前侧面上的燕尾槽11一一对应,且相互连接,形成多个相互平行,呈C形走线的截面为燕尾状的燕尾槽11,燕尾槽11的内壁上设有一层金属导电层11a,金属导电层11a与本体10内的电路板连接,每个燕尾槽11内设有与之相配合的燕尾状滑块30,燕尾状滑块30与所述金属导电层11a相互贴合导通,所述燕尾状滑块30与所述燕尾槽11相互滑配连接,每个燕尾状滑块30上均设有一个所述金属连接件20,所述金属连接件20与所述燕尾状滑块30之间设有平面轴承40,所述金属连接件20与所述燕尾状滑块30通过所述平面轴承40转动连接。所述燕尾槽11能够设计成截面为T形的凹槽进行替换,所述燕尾状滑块30相应的能够设计成截面为T形的滑块进行替换,便于加工,提高生产效率。所述燕尾状滑块30能够沿着呈C形走线的截面为燕尾状的燕尾槽11滑向本体10的左、右、前侧面上的任意一面上,便于连接不同方向上的电线,不需要电线绕线处理。所述本体10上设有安装块12,所述安装块12上设有用于螺栓固定的螺孔13,所述本体10通过螺栓和螺孔13固定到使用设备上。所述金属连接件20为插接型连接件或者夹持连接件或者螺栓螺合型连接件的其中任意一种,连接方式多样。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在本体的左、右、前侧面上设置多个相互平行的燕尾槽,将本体的左、右、前侧面上的燕尾槽一一对应,且相互连接,形成多个相互平行,呈C形走线的截面为燕尾状的燕尾槽,每个燕尾槽内设有与之相配合的燕尾状滑块,燕尾状滑块与燕尾槽相互滑配连接,每个燕尾状滑块上均设有一个所述金属连接件,金属连接件与燕尾状滑块之间设有平面轴承,金属连接件与燕尾状滑块通过平面轴承转动连接,在使用时,直接将本体固定到所需实用的设备上之后,不管再本体的左边、右边还是前面引入的连接电线,均不需要绕线处理,直接将金属连接件滑动到与电线相同的方向上,直接将电线与金属连接件连接即可,从而电线与金属连接插件之间不会产生应力,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不易导致连接处的电线损伤,降低电线的老化速率和降低其断裂的速率,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这些未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在申请待批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太阳能照明逆变器,包括本体(10),所述本体(10)上设有多个用于连接外部电线的金属连接件(20),所述金属连接件(20)与本体(10)内部的电路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的左、右、前侧面上均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燕尾槽(11),且本体(10)的左、右、前侧面上的燕尾槽(11)一一对应,且相互连接,形成多个相互平行,呈C形走线的截面为燕尾状的燕尾槽(11),燕尾槽(11)的内壁上设有一层金属导电层(11a),金属导电层(11a)与本体(10)内的电路板连接,每个燕尾槽(11)内设有与之相配合的燕尾状滑块(30),燕尾状滑块(30)与所述金属导电层(11a)相互贴合导通,所述燕尾状滑块(30)与所述燕尾槽(11)相互滑配连接,每个燕尾状滑块(30)上均设有一个所述金属连接件(20),所述金属连接件(20)与所述燕尾状滑块(30)之间设有平面轴承(40),所述金属连接件(20)与所述燕尾状滑块(30)通过所述平面轴承(40)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太阳能照明逆变器,包括本体(10),所述本体(10)上设有多个用于连接外部电线的金属连接件(20),所述金属连接件(20)与本体(10)内部的电路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的左、右、前侧面上均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燕尾槽(11),且本体(10)的左、右、前侧面上的燕尾槽(11)一一对应,且相互连接,形成多个相互平行,呈C形走线的截面为燕尾状的燕尾槽(11),燕尾槽(11)的内壁上设有一层金属导电层(11a),金属导电层(11a)与本体(10)内的电路板连接,每个燕尾槽(11)内设有与之相配合的燕尾状滑块(30),燕尾状滑块(30)与所述金属导电层(11a)相互贴合导通,所述燕尾状滑块(30)与所述燕尾槽(11)相互滑配连接,每个燕尾状滑块(30)上均设有一个所述金属连接件(20),所述金属连接件(20)与所述燕尾状滑块(30)之间设有平面轴承(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祖平任泽铭张志华汪海源曹发生雷仁大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亮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