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配电柜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86217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4 09:04
一种减震配电柜底座,包括底板、中板、顶板、连接柱和减震单元,其中,减震单元包括第一减震单元和第二减震单元,底板通过紧固装置固定于地面,中板通过连接柱和底板固定连接;中板和顶板平行设置,并通过减震单元相连接;顶板、中板、底板和第一减震单元的回转中心在同一条垂线上,且中心部位分别开设有贯通孔;第二减震单元均匀设置在第一减震单元周围,且第一减震单元连接顶板和中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减震单元和第二减震单元,使得在地震时,无论是横向的地震波产生的左、右作用力,还是纵向的地震波产生的上、下作用力,该减震配电柜底座均能够抵抗,从而保持配电柜不发生倒塌。

Base of Shock Absorbing Distribution Cabin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震配电柜底座
:本技术涉及配电柜底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震配电柜底座。
技术介绍
:国家规定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建筑。从全球的重大地震灾害调查中可以发现,因为建筑物受损或倒塌所引致的。探讨建筑物于地震中受损倒塌的原因,并加以防范,从工程上建造经得起强震的抗震建筑是减少地震灾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提高建筑抗震性能,是提高城市综合防御能力的主要措施之一,同时也是防震减灾工作中一项“抗”的主要任务。经研究发现、大多数变电所内的高低压柜底座大都是一些钢槽固定配电柜,在建筑能抗击地震烈度为6度时,配电柜设备都会倒塌,造成严重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减震配电柜底座,能够达到在地震烈度达到8度时,配电设备不会倒塌的技术效果。本技术具体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震配电柜底座,包括底板、中板、顶板、连接柱和减震单元,其中,减震单元包括第一减震单元和第二减震单元,底板通过紧固装置固定于地面,中板通过连接柱和底板固定连接;中板和顶板平行设置,并通过减震单元相连接;顶板、中板、底板和第一减震单元的回转中心在同一条垂线上,且中心部位分别开设有贯通孔;第二减震单元均匀设置在第一减震单元周围,且第一减震单元连接顶板和中板。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减震单元和第二减震单元,使得在地震时,无论是横向的地震波产生的左、右作用力,还是纵向的地震波产生的上、下作用力,该减震配电柜底座均能够抵抗,从而保持配电柜不发生倒塌。作为优选,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底板、中板和顶板三者分别呈中心对称型结构,使得本技术在发生地震时各个方向均匀受力,避免了由于受力不均匀而导致的倒塌。顶板的面积大于中板的面积。底板、中板和顶板的形状分别为正方形或圆形。第一减震单元为半球体结构,分为球面部和平面部,所述平面部和顶板相连接,球面部与中板上的半球面贯通结构相匹配。第二减震单元包括伸缩杆、弹性连接件、防震柱和缓冲垫,伸缩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板和中板连接,弹性连接件套接在伸缩杆外部,防震柱整体呈L形结构,上端与顶板固接,下端置于中板下方,中板下表面上设置有与防震柱下端相对应的缓冲垫,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和防震柱下端相对应的缓冲垫。紧固装置为高强螺栓。缓冲垫的材质为橡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仰视图;图2为本技术主视图;图中:底板1、中板2、顶板3、连接柱4、紧固装置5、第一减震单元6、伸缩杆7、弹性连接件8、防震柱9、缓冲垫10、第一贯通孔11、配电柜12、第二贯通孔13、第三贯通孔14、第四贯通孔1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目的仅在于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内容,所举之例并不限制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2所示,一种减震配电柜底座,主要包括包括底板1、中板2、顶板3、连接柱4和减震单元,其中,减震单元包括第一减震单元6和第二减震单元;底板1通过紧固装置5固定于地面,紧固装置5可为高强螺栓;中板2通过连接柱4和底板1固定连接;中板2和顶板3平行设置,并通过减震单元相连接;顶板3、中板2、底板1和第一减震单元6的回转中心在同一条垂直线上,且中心部位均开设有贯通孔,包括顶板中心的第一贯通孔11、第一减震单元中心的第二贯通孔13、中板中心的第三贯通孔14和底板中心的第四贯通孔15;第一减震单元6可为半球体结构,分为球面部和平面部,所述平面部和顶板1相连接,球面部与中板2上的半球面贯通结构相匹配;第二减震单元均匀的设置在第一减震单元6的周围,并且第一减震单元6连接顶板1和中板2。优选的,底板1、中板2、顶板3均为中心对称结构,可为圆形或正四边形,且顶板3的面积大于中板2的面积。第二减震单元包括伸缩杆7、弹性连接件8、防震柱9和缓冲垫10,伸缩杆7的上、下两端分别和顶板3、中板2相连接;弹性连接件8套接在伸缩杆7的外部;防震柱9整体呈L型结构,且上端和顶板3固定连接,下端置于中板2下方,中板2下表面上设置有与防震柱9下端相对应的缓冲垫,底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和防震柱9下端相对应的缓冲垫10,缓冲垫10可以有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本技术的使用3方法如下:第一:上下震动复位过程当地震向上震动配电柜时,配电柜向上,伸缩杆7及弹性连接件8会为维持原始状态而形成向下的作用力,减缓向上冲击力,L型支柱的与中间板橡胶防震垫碰合,橡胶垫缓冲防止L型支柱断裂,起到防止配电柜弹出的作用;当地震向下,配电柜向下,弹性连接件8及伸缩杆7形成向上的反作用力,L型防震柱9向下与底板1的缓冲垫10相结合,支撑配电柜,第一减震单元6再将配电柜向下冲击力分散到中板2及底板1,防止地震冲击力振坏配电柜,这样完成缓冲上下震动缓冲力实施过程。第二、左、右震动复位过程向右震动复位过程,当配电柜向右震动时,右侧弹性连接件8及伸缩杆7为恢复原位对配电柜作用一个缓冲力,右侧L型支撑柱9碰到底板1上表面的缓冲垫10支撑配电柜,防止配电柜倒塌,左侧弹性连接件8及伸缩杆7为恢复原位给配电柜作用一个向下的作用力,左侧支撑柱9与中板2碰合上设置的缓冲垫10相碰合,防止配单柜在向右侧倾倒。本技术通过中心对称结构的设置,使得在各个方向上的作用力都能够得到缓冲,通过第一减震单元6和第二减震单元的巧妙配合,使得配电柜底座在发生地震时能够迅速复位,从而保证配电柜不倒塌,避免了经济损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配电柜底座,包括底板、中板、顶板、连接柱和减震单元,其中,减震单元包括第一减震单元和第二减震单元,其特征在于:底板通过紧固装置固定于地面,中板通过连接柱和底板固定连接;中板和顶板平行设置,并通过减震单元相连接;顶板、中板、底板和第一减震单元的回转中心在同一条垂线上,且中心部位分别开设有贯通孔;第二减震单元均匀设置在第一减震单元周围,且第一减震单元连接顶板和中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配电柜底座,包括底板、中板、顶板、连接柱和减震单元,其中,减震单元包括第一减震单元和第二减震单元,其特征在于:底板通过紧固装置固定于地面,中板通过连接柱和底板固定连接;中板和顶板平行设置,并通过减震单元相连接;顶板、中板、底板和第一减震单元的回转中心在同一条垂线上,且中心部位分别开设有贯通孔;第二减震单元均匀设置在第一减震单元周围,且第一减震单元连接顶板和中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配电柜底座,其特征在于:底板、中板和顶板三者分别呈中心对称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配电柜底座,其特征在于:顶板的面积大于中板的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配电柜底座,其特征在于:底板、中板和顶板的形状分别为正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杰李昊马吉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