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8456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4 0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纤盘结构,所述光纤盘结构的芯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盘片以及第二盘片耦合连接,芯轴用于卷绕光纤,第一盘片和第二盘片用于对光纤进行轴向限位并防止光纤从芯轴滑出;第一罩壳和第二罩壳设置在第一盘片和第二盘片之间,且合围成环形并与芯轴同轴设置,用于对光纤进行径向限位,防止光纤从第一盘片和第二盘片之间滑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光纤盘结构采用封闭式结构封装光纤,能够提高光纤在光纤盘中的抗冲击能力,防止光纤受损,使光纤产品的性能更加的稳定。

A Fiber Optic Disk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纤盘结构
本技术涉及光通信
,特别是涉及一种光纤盘结构。
技术介绍
光纤通信由于具有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信号衰减小、传输距离远、抗电磁干扰等优点,在通讯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现有的常规光纤产品是光纤缠绕在光纤盘体后,使用硅胶对光纤进行固定和防护的,在一些恶劣环境下,例如,光纤盘在长途运输的震动环境中或者外部冲击中,会出现光纤从光纤盘中散落,导致光纤产品容易出现损伤,不能稳定的发挥产品性能。鉴于此,克服该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是本
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光纤在光纤盘中抗冲击能力差,导致光纤性能不稳定的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纤盘结构,包括芯轴1、第一盘片2、第二盘片3、第一罩壳4和第二罩壳5;所述芯轴1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盘片2耦合连接,所述芯轴1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盘片3耦合连接,所述芯轴1用于卷绕光纤;所述第一罩壳4和所述第二罩壳5设置在所述第一盘片2和所述第二盘片3之间,合围成环形并与所述芯轴1同轴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罩壳4和所述第二罩壳5用于对所述光纤进行限位。优选的,所述第一罩壳4具有第一圆弧,所述第一圆弧的两端端部各设置有两个第一半圆孔41;所述第二罩壳5具有第二圆弧,所述第二圆弧的两端端部各设置有两个第二半圆孔51;在所述第一罩壳4和所述第二罩壳5合围成环形后,所述第一半圆孔41和所述第二半圆孔51组成为圆孔,所述圆孔用于穿入或者穿出所述光纤。优选的,所述第一罩壳4上设置有第一凸台42,所述第一凸台42上设置有第一螺钉孔,所述第一螺钉孔用于和所述第一盘片2以及所述第二盘片3以螺纹方式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罩壳5上设置有第二凸台52,所述第二凸台52上设置有第二螺钉孔,所述第二螺钉孔用于和所述第一盘片2以及所述第二盘片3以螺纹方式连接。优选的,所述芯轴1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下沉面11,所述芯轴1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下沉面12;所述第一下沉面11用于定位所述第一盘片2,所述第二下沉面12用于定位所述第二盘片3。优选的,所述第一下沉面11上设置有呈圆周阵列排布的第三螺纹孔111和第四螺纹孔112,所述第一盘片2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螺纹孔111对应的第一通孔21和与所述第四螺纹孔112对应的第二通孔22;所述第二下沉面12上设置有呈圆周阵列排布的第三螺纹孔111,所述第二盘片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螺纹孔111对应的第三通孔31。优选的,所述芯轴1、所述第一盘片2和所述第二盘片3均为中空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盘片2和所述第一下沉面11贴合后与所述芯轴1的第一端端面平齐,所述第二盘片3和所述第二下沉面12贴合后与所述芯轴1的第二端端面平齐。优选的,所述芯轴1外径为50mm。优选的,光纤盘各部件的材质为金属材质或者工程塑料。本技术提供的光纤盘结构,芯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盘片以及第二盘片耦合连接,芯轴用于卷绕光纤,第一盘片和第二盘片用于对光纤进行轴向限位并防止光纤从芯轴滑出;第一罩壳和第二罩壳设置在第一盘片和第二盘片之间,且合围成环形并与芯轴同轴设置,用于对光纤进行径向限位,防止光纤从第一盘片和第二盘片之间滑出。本技术提供的光纤盘结构采用封闭式结构封装光纤,能够提高光纤在光纤盘中的抗冲击能力,防止光纤受损,使光纤产品的性能更加的稳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光纤盘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图1提供的光纤盘结构的A-A剖示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盘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盘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罩壳和第二罩壳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芯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纵向”、“横向”、“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应当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一: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光纤盘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芯轴1、第一盘片2、第二盘片3、第一罩壳4和第二罩壳5;所述芯轴1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盘片2耦合连接,所述芯轴1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盘片3耦合连接,所述芯轴1用于卷绕光纤;所述第一罩壳4和所述第二罩壳5设置在所述第一盘片2和所述第二盘片3之间,合围成环形并与所述芯轴1同轴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罩壳4和所述第二罩壳5用于对所述光纤进行限位。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光纤盘结构,芯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盘片以及第二盘片耦合连接,芯轴用于卷绕光纤,第一盘片和第二盘片用于对光纤进行轴向限位并防止光纤从芯轴滑出;第一罩壳和第二罩壳设置在第一盘片和第二盘片之间,且合围成环形并与芯轴同轴设置,用于对光纤进行径向限位,防止光纤从第一盘片和第二盘片之间滑出。本技术提供的光纤盘结构采用封闭式结构封装光纤,能够提高光纤在光纤盘中的抗冲击能力,防止光纤受损,使光纤产品的性能更加的稳定。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一,参阅图6,对芯轴1的结构特征进行说明。芯轴1为中空结构,具有第一中空孔13,芯轴1采用第一中空孔13能够减轻芯轴1的自重,同时方便多个光纤盘结构通过一根轴或绳索穿过多个第一中空孔13串接起来,便于携带。芯轴1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下沉面11,第一下沉面11和第一端之间以第一台阶14过渡连接;芯轴1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下沉面12,第二下沉面12和第二端之间以第二台阶15过渡连接。第一下沉面11定位第一盘片2,第二下沉面12用于定位第二盘片3。第一台阶14的高度与第一盘片2的厚度相等,便于第一盘片2在第一下沉面11定位后与芯轴1的第一端端面平齐;第二台阶15的高度与第二盘片3的厚度相等,便于第二盘片3在第二下沉面12定位后与芯轴1的第二端端面平齐。在芯轴1的第一下沉面11上还设置有呈圆周阵列排布的第三螺纹孔111和第四螺纹孔112,两相邻第三螺纹孔111的夹角为90°,两相邻第四螺纹孔112的夹角为90°,其中,第三螺纹孔111贯穿芯轴1的第一下沉面11和第二下沉面12。其中,芯轴1的圆柱形表面用于卷绕光纤。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一,参阅图1至图4,对第一盘片2和第二盘片3与芯轴1的位置关系和连接关系进行说明。第一盘片2上设置有与第三螺纹孔111对应的第一通孔21,第一盘片2上设置有与第四螺纹孔112对应的第二通孔22,第一盘片2还设置有第二中空孔24,第二中空孔24用于穿过芯轴1的第一台阶14定位在第一下沉面11上。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纤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芯轴(1)、第一盘片(2)、第二盘片(3)、第一罩壳(4)和第二罩壳(5);所述芯轴(1)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盘片(2)耦合连接,所述芯轴(1)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盘片(3)耦合连接,所述芯轴(1)用于卷绕光纤;所述第一罩壳(4)和所述第二罩壳(5)设置在所述第一盘片(2)和所述第二盘片(3)之间,合围成环形并与所述芯轴(1)同轴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罩壳(4)和所述第二罩壳(5)用于对所述光纤进行限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芯轴(1)、第一盘片(2)、第二盘片(3)、第一罩壳(4)和第二罩壳(5);所述芯轴(1)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盘片(2)耦合连接,所述芯轴(1)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盘片(3)耦合连接,所述芯轴(1)用于卷绕光纤;所述第一罩壳(4)和所述第二罩壳(5)设置在所述第一盘片(2)和所述第二盘片(3)之间,合围成环形并与所述芯轴(1)同轴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罩壳(4)和所述第二罩壳(5)用于对所述光纤进行限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罩壳(4)具有第一圆弧,所述第一圆弧的两端端部各设置有两个第一半圆孔(41);所述第二罩壳(5)具有第二圆弧,所述第二圆弧的两端端部各设置有两个第二半圆孔(51);在所述第一罩壳(4)和所述第二罩壳(5)合围成环形后,所述第一半圆孔(41)和所述第二半圆孔(51)组成为圆孔,所述圆孔用于穿入或者穿出所述光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罩壳(4)上设置有第一凸台(42),所述第一凸台(42)上设置有第一螺钉孔,所述第一螺钉孔用于和所述第一盘片(2)以及所述第二盘片(3)以螺纹方式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罩壳(5)上设置有第二凸台(52),所述第二凸台(52)上设置有第二螺钉孔,所述第二螺钉孔用于和所述第一盘片(2)以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佶辜必祥宋立李俊龙
申请(专利权)人:长飞武汉光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