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苯四甲酸异物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8417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4 0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均苯四甲酸异物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装置主体、液压缸、电机、滑道和收集盒,所述检测装置主体的上侧设置有固定块,所述液压缸设置在检测装置主体的后侧,所述电机设置在检测装置主体的后侧,所述电机通过连接轴与第一旋转杆相连接,所述第一旋转杆贯穿第一齿轮,所述传送带设置在检测装置主体的内侧,所述传送带的内侧左端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滑道设置在传送带的下方,所述收集盒设置在传送带的右端下方。该均苯四甲酸异物检测装置,液压缸通过液压杆带动推块进行伸缩运动,使推块将传送带上的材料推开,使材料掉入滑道中,方便收集含有异物的材料,由于推块的长度大于分光光度计的宽度,避免部分含有异物的材料未被推开。

A Kind of Detection Device for Foreign Substances of Pyrotropic Ac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均苯四甲酸异物检测装置
本技术属于均苯四甲酸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均苯四甲酸异物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均苯四甲酸是一种重要中间体,可以通过均苯四甲酸二酐水解制得,且均苯四甲酸为白色至微黄色粉末状结晶,熔点276℃(无水物),242℃(带2分子结晶水),相对密度1.79,易溶于醇,微溶于乙醚和水,经常用于合成聚酰亚胺、均苯四酸辛酯等,是生产消光固化剂的主要原料,均苯四甲酸生产出来时其中容易混杂均苯四甲酸二酐,需要异物检测装置进行检测。现在市场采用传统的异物检测装置,需要人工将异物进行收集,不仅不便于收集,而且容易收集不充分,导致部分均苯四甲酸二酐未收集。因此,需要一种均苯四甲酸异物检测装置来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均苯四甲酸异物检测装置,旨在解决传统的异物检测装置,不便于收集,而且容易收集不充分,导致部分均苯四甲酸二酐未收集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均苯四甲酸异物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装置主体、液压缸、电机、滑道和收集盒,所述检测装置主体的上侧设置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下侧设置有分光光度计,同时分光光度计设置在检测装置主体的上方,所述液压缸设置在检测装置主体的后侧,且液压缸通过液压杆与推块相连接,同时推块设置在检测装置主体的内侧,所述电机设置在检测装置主体的后侧,且电机设置在液压缸的右侧下方,所述电机通过连接轴与第一旋转杆相连接,且第一旋转杆设置在检测装置主体的内侧,所述第一旋转杆贯穿第一齿轮,且第一齿轮设置在传送带的内侧右端,所述传送带设置在检测装置主体的内侧,且传送带设置在推块的下侧,所述传送带的内侧左端设置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内贯穿有第二旋转杆,同时第二旋转杆的两端均与检测装置主体相连接,所述滑道设置在传送带的下方,且滑道的后端贯穿检测装置主体的后侧,所述收集盒设置在传送带的右端下方,且收集盒的右侧下端设置有出料管,同时出料管上设置有控制阀。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块呈“U”字形结构,且固定块的长度大于传送带的长度。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缸通过液压杆与推块构成伸缩结构,且推块的下端水平高度与传送带上端的水平高度相等。进一步的,所述推块呈“凹”字形结构,且推块的长度大于分光光度计的宽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旋转杆与检测装置主体和第二旋转杆与检测装置主体均为转动连接,且第一旋转杆的水平高度与第二旋转杆的水平高度相等。进一步的,所述滑道呈“L”字形结构,且滑道的下侧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盒呈棱台形形状,且收集盒的左端设置在传送带的下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均苯四甲酸异物检测装置,(1)电机通过连接轴带动第一旋转杆进行旋转,第一旋转杆进行旋转使第一齿轮旋转带动传送带进行移动,便于将材料进行运输,使材料移动到分光光度计的下方进行检测;(2)液压缸通过液压杆带动推块进行伸缩运动,使推块将传送带上的材料推开,使材料掉入滑道中,方便收集含有异物的材料,由于推块的长度大于分光光度计的宽度,避免部分含有异物的材料未被推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检测装置主体,2、固定块,3、分光光度计,4、液压缸,5、液压杆,6、推块,7、电机,8、连接轴,9、第一旋转杆,10、第一齿轮,11、传送带,12、第二齿轮,13、第二旋转杆,14、滑道,15、收集盒,16、出料管,17、控制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均苯四甲酸异物检测装置,根据图1和图3所示,检测装置主体1的上侧设置有固定块2,且固定块2的下侧设置有分光光度计3,同时分光光度计3设置在检测装置主体1的上方,固定块2呈“U”字形结构,且固定块2的长度大于传送带11的长度,便于分光光度计3对材料进行充分检测。根据图1、图2和图4所示,液压缸4设置在检测装置主体1的后侧,且液压缸4通过液压杆5与推块6相连接,同时推块6设置在检测装置主体1的内侧,液压缸4通过液压杆5与推块6构成伸缩结构,且推块6的下端水平高度与传送带11上端的水平高度相等,液压缸4通过液压杆5带动推块6进行运动,便于推块6将材料推开,推块6呈“凹”字形结构,且推块6的长度大于分光光度计3的宽度,便于将检测的材料充分推开,电机7设置在检测装置主体1的后侧,且电机7设置在液压缸4的右侧下方,电机7通过连接轴8与第一旋转杆9相连接,且第一旋转杆9设置在检测装置主体1的内侧,第一旋转杆9与检测装置主体1和第二旋转杆13与检测装置主体1均为转动连接,且第一旋转杆9的水平高度与第二旋转杆13的水平高度相等,电机7通过连接轴8带动第一旋转杆9进行旋转,第一旋转杆9的旋转带动第一齿轮10进行旋转,便于传送带11对材料进行运输,第一旋转杆9贯穿第一齿轮10,且第一齿轮10设置在传送带11的内侧右端,传送带11设置在检测装置主体1的内侧,且传送带11设置在推块6的下侧,传送带11的内侧左端设置有第二齿轮12,且第二齿轮12内贯穿有第二旋转杆13,同时第二旋转杆13的两端均与检测装置主体1相连接,滑道14设置在传送带11的下方,且滑道14的后端贯穿检测装置主体1的后侧。根据图1和图3所示,滑道14呈“L”字形结构,且滑道14的下侧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材料掉入滑道14内,含有异物的材料顺着滑道14进入收集异物的盒子内,便于收集含有异物的材料,收集盒15设置在传送带11的右端下方,且收集盒15的右侧下端设置有出料管16,同时出料管16上设置有控制阀17,收集盒15呈棱台形形状,且收集盒15的左端设置在传送带11的下方,便于对检测的材料进行收集。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该均苯四甲酸异物检测装置时,需要对材料进行检测时,将分光光度计3与外部设备进行连接,分光光度计3型号为SP-2102UVPC,分光光度计3为现有设备,在本案中分光光度计3仅为示意作用,将收纳异物的盒子放置在滑道14的下端,接通电源,启动分光光度计3、液压缸4和电机7,将材料放置在传送带11上,电机7通过连接轴8带动第一旋转杆9进行旋转,第一旋转杆9的旋转带动第一齿轮10进行旋转,使传送带11对材料进行运输,直至将材料运输到分光光度计3的下方,如果分光光度计3显示波长未发生异常,传送带11继续带动材料向前进行运输,直至材料掉入收集盒15内,如果分光光度计3显示波长发生异常,停止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均苯四甲酸异物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装置主体、液压缸、电机、滑道和收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主体的上侧设置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下侧设置有分光光度计,同时分光光度计设置在检测装置主体的上方,所述液压缸设置在检测装置主体的后侧,且液压缸通过液压杆与推块相连接,同时推块设置在检测装置主体的内侧,所述电机设置在检测装置主体的后侧,且电机设置在液压缸的右侧下方,所述电机通过连接轴与第一旋转杆相连接,且第一旋转杆设置在检测装置主体的内侧,所述第一旋转杆贯穿第一齿轮,且第一齿轮设置在传送带的内侧右端,所述传送带设置在检测装置主体的内侧,且传送带设置在推块的下侧,所述传送带的内侧左端设置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内贯穿有第二旋转杆,同时第二旋转杆的两端均与检测装置主体相连接,所述滑道设置在传送带的下方,且滑道的后端贯穿检测装置主体的后侧,所述收集盒设置在传送带的右端下方,且收集盒的右侧下端设置有出料管,同时出料管上设置有控制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均苯四甲酸异物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装置主体、液压缸、电机、滑道和收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主体的上侧设置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下侧设置有分光光度计,同时分光光度计设置在检测装置主体的上方,所述液压缸设置在检测装置主体的后侧,且液压缸通过液压杆与推块相连接,同时推块设置在检测装置主体的内侧,所述电机设置在检测装置主体的后侧,且电机设置在液压缸的右侧下方,所述电机通过连接轴与第一旋转杆相连接,且第一旋转杆设置在检测装置主体的内侧,所述第一旋转杆贯穿第一齿轮,且第一齿轮设置在传送带的内侧右端,所述传送带设置在检测装置主体的内侧,且传送带设置在推块的下侧,所述传送带的内侧左端设置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内贯穿有第二旋转杆,同时第二旋转杆的两端均与检测装置主体相连接,所述滑道设置在传送带的下方,且滑道的后端贯穿检测装置主体的后侧,所述收集盒设置在传送带的右端下方,且收集盒的右侧下端设置有出料管,同时出料管上设置有控制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义备陈学政陈朋王际友
申请(专利权)人:濮阳市恒丰电子绝缘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