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入口高压的悬臂式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8181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4 0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工程泵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入口高压的悬臂式泵,包括相互固接的泵体和泵盖,泵盖固接轴承悬架;还包括穿接三者的泵轴;泵体内设有叶轮;叶轮背离泵入口端的一侧设有平衡鼓构件;平衡鼓构件与叶轮之间形成第二空腔,平衡鼓构件与泵盖之间形成第一空腔;第一空腔通过第一平衡管和泵出口端连通;第二空腔通过第二平衡管和与泵入口端连通。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运行时,通过两个空腔内的压力差平衡轴向力。由于用作平衡的压力差与泵的输入、输出压力相关,当输入、输出压力变化时,该压力差也随之而变化,因此可以很好的平衡在较大压力工况下运行时的轴向压力,避免了各零部件因“串轴”所造成的磨损,延长了装置的适用寿命。

A Cantilever Pump Suitable for Inlet High Press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入口高压的悬臂式泵
本技术属于机械工程泵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入口高压的悬臂式泵。
技术介绍
入口高压单级悬臂式离心泵吸入口压力高,叶轮和泵轴承受很大的轴向力,泵轴尾端采用单架轴承不能抵消很大向后推力。当前,我国适用于入口高压的单级悬臂式离心泵,通常采用在叶轮上布置平衡孔等方法。此种传统布置方法不利于平衡入口高压产生的轴向力而且由于背口环处间隙受介质冲刷、腐蚀和磨蚀导致背口环的寿命非常短,一旦遭到损坏,将对泵的性能造成很大影响。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20788135.9的专利文献记载了一种耐入口高压单级悬臂式离心泵虽然通过采用规则水力槽内孔结构增强节流效果,减小密封腔的压力,并在叶轮后盖板设置增加叶轮强度的加厚凸台,达到平衡部分轴向力的作用。但是,此种结构对于入口压力很高的工况无法适用,同样会使化工泵装置发生“串轴”现象(即轴向位移),造成零部件损失,减少了装置的适用寿命。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入口高压的悬臂式泵,通过在叶轮背离泵入口端的一侧设置平衡鼓构件;平衡鼓构件与叶轮之间形成第二空腔,平衡鼓构件与泵盖之间形成第一空腔;第一空腔通过第一平衡管和泵出口端连通;第二空腔通过第二平衡管和与泵入口端连通。泵运行时,通过两个空腔内的压力差平衡轴向力。由于用作平衡的压力差与泵的输入、输出压力相关,当输入、输出压力变化时,该压力差也随之而变化,因此可以很好的平衡在较大压力工况下运行时的轴向压力,确保泵在高压力工况下运行时不出现轴向位移,避免了各零部件因“串轴”所造成的磨损,延长了装置的适用寿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入口高压的悬臂式泵,包括相互固接的泵体和泵盖,所述泵盖固接轴承悬架;还包括穿接三者的泵轴;所述泵体包括泵入口端和泵出口端;所述泵体内设有与所述泵轴套接的叶轮;所述叶轮背离泵入口端的一侧设有平衡鼓构件;所述平衡鼓构件与叶轮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平衡鼓构件与泵盖之间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通过第一平衡管和泵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二空腔通过第二平衡管和与泵入口端连通;所述轴承悬架内设有密封组件和轴承组件。根据本技术的适用于入口高压的悬臂式泵,所述衡鼓构件采用卡环与键固定在泵轴上。根据本技术的适用于入口高压的悬臂式泵,所述密封组件为机械密封。根据本技术的适用于入口高压的悬臂式泵,所述轴承组件为滑动轴承。根据本技术的适用于入口高压的悬臂式泵,所述密封组件为迷宫式密封。根据本技术的适用于入口高压的悬臂式泵,所述轴承组件为角接触球轴承。根据本技术的适用于入口高压的悬臂式泵,所述泵轴的尾端的轴承悬架内设有尾端轴承。根据本技术的适用于入口高压的悬臂式泵,所述尾端轴承为角接触球轴承。根据本技术的适用于入口高压的悬臂式泵,所述泵体与泵盖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泵盖与轴承悬架也通过螺栓连接。本技术通过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入口高压的悬臂式泵,通过在叶轮背离泵入口端的一侧设置平衡鼓构件;平衡鼓构件与叶轮之间形成第二空腔,平衡鼓构件与泵盖之间形成第一空腔;第一空腔通过第一平衡管和泵出口端连通;第二空腔通过第二平衡管和与泵入口端连通。泵运行时,通过两个空腔内的压力差平衡轴向力。由于用作平衡的压力差与泵的输入、输出压力相关,当输入、输出压力变化时,该压力差也随之而变化,因此可以很好的平衡在较大压力工况下运行时的轴向压力,确保泵在高压力工况下运行时不出现轴向位移,避免了各零部件因“串轴”所造成的磨损,延长了装置的适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泵体,2-叶轮,3-泵轴,4-泵盖,5-密封组件,6-轴承组件,7-轴承悬架,8-平衡鼓构件,9-第一平衡管,10-第二平衡管,11-泵入口端,12-泵出口端,13-第一空腔,14-第二空腔,15-尾端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入口高压的悬臂式泵,包括相互固接的泵体1和泵盖4,泵盖4固接轴承悬架7;还包括穿接三者的泵轴3。泵体1包括泵入口端11和泵出口端12。结合图2,泵体1内设有与泵轴3套接的叶轮2;叶轮2背离泵入口端11的一侧设有平衡鼓构件8;平衡鼓构件8与叶轮2之间形成第二空腔14,平衡鼓构件8与泵盖4之间形成第一空腔13。更好的,平衡鼓构件8采用卡环与键固定在泵轴3上。第一空腔13通过第一平衡管9和泵出口端12连通;第二空腔14通过第二平衡管10和与泵入口端11连通。轴承悬架7内设有密封组件5和轴承组件6;更好的,密封组件5为机械密封或迷宫式密封。轴承组件6可以是滑动轴承,本技术优选为角接触球轴承,可以平衡部分轴向压力。更好的,泵轴3的尾端的轴承悬架7内设有尾端轴承15,用于支撑泵轴3使其运行更加平稳。更好的,尾端轴承15为角接触球轴承,起支撑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平衡部分轴向压力。本技术的泵体1与泵盖4通过螺栓连接;泵盖4与轴承悬架7也通过螺栓连接。即保证了整体的连接稳固性,又方便拆卸维护。结合图2,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泵运转时,由泵入口端11的压力为P入,在泵体口端12处压力为P出。第二空腔14内压力定为P1,第一空腔13内的压力为P2。由于第二平衡管10与泵入口端11连通,第一平衡管9与泵出口端12联通,因此P1=P入,P2=P出。此时在平衡鼓构件8的前后两端面产生压力差为P2-P1。此压力与泵轴3上的轴向力相平衡。由于用作平衡的压力差与泵的输入、输出压力相关,当输入、输出压力变化时,该压力差也随之而变化,因此可以很好的平衡在较大压力工况下运行时的轴向压力,确保泵在高压力工况下运行时不出现轴向位移,避免了各零部件因“串轴”所造成的磨损,延长了装置的适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入口高压的悬臂式泵,通过在叶轮背离泵入口端的一侧设置平衡鼓构件;平衡鼓构件与叶轮之间形成第二空腔,平衡鼓构件与泵盖之间形成第一空腔;第一空腔通过第一平衡管和泵出口端连通;第二空腔通过第二平衡管和与泵入口端连通。泵运行时,通过两个空腔内的压力差平衡轴向力。由于用作平衡的压力差与泵的输入、输出压力相关,当输入、输出压力变化时,该压力差也随之而变化,因此可以很好的平衡在较大压力工况下运行时的轴向压力,确保泵在高压力工况下运行时不出现轴向位移,避免了各零部件因“串轴”所造成的磨损,延长了装置的适用寿命。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入口高压的悬臂式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固接的泵体和泵盖,所述泵盖固接轴承悬架;还包括穿接三者的泵轴;所述泵体包括泵入口端和泵出口端;所述泵体内设有与所述泵轴套接的叶轮;所述叶轮背离泵入口端的一侧设有平衡鼓构件;所述平衡鼓构件与叶轮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平衡鼓构件与泵盖之间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通过第一平衡管和泵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二空腔通过第二平衡管和与泵入口端连通;所述轴承悬架内设有密封组件和轴承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入口高压的悬臂式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固接的泵体和泵盖,所述泵盖固接轴承悬架;还包括穿接三者的泵轴;所述泵体包括泵入口端和泵出口端;所述泵体内设有与所述泵轴套接的叶轮;所述叶轮背离泵入口端的一侧设有平衡鼓构件;所述平衡鼓构件与叶轮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平衡鼓构件与泵盖之间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通过第一平衡管和泵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二空腔通过第二平衡管和与泵入口端连通;所述轴承悬架内设有密封组件和轴承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入口高压的悬臂式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衡鼓构件采用卡环与键固定在泵轴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入口高压的悬臂式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鑫刘先盛王寒冰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龙港泵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