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维宁专利>正文

一种利用飞轮惯性的无级变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28168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机械传动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飞轮惯性的无级变速系统,包括飞轮、齿轮、行星架等机械元件,其特征是:飞轮的自转和公转作为联系输入轴与输出轴转动的中间环节,并以公转作为惯性自转能继续的途径,以惯性自转为公转动力。向飞轮输入非均速固定波动频率的转动是飞轮自转产生公转的基本条件,通过使波动强度改变控制输出转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传动领域。
技术介绍
在传动领域,现在机械无级变速系统可分为两大类即(1)用棘轮的无级变速系统类;(2)用锥形轮的磨擦式无级变速系统类。前一类由于棘轮耗能易损,应用领域狭窄,主要用于生产流水线方面;后一类由于受“打滑”的制约,难当重任,应用也不广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能克服上述缺点,可广泛应用的机械无级变速系统,实现机械传动领域内人们长期梦寐以求的目标。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飞轮惯性的无级变速系统,包括飞轮、齿轮、行星架等机械元件,其特征是飞轮的自转和公转作为联系输入轴与输出轴转动的中间环节,并以公转作为惯性自转能继续的途径,以惯性自转为公转动力。向飞轮输入非均速固定波动频率的转动是飞轮自转产生公转的基本条件,通过使波动强度改变控制输出转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表现在,若将其应用于汽车,可以省却离合器和换挡的麻烦;若用于机床,则可以省却时常要根据吃刀深度换挡的不便。虽然,利用液压技术或电子技术,也已经可以满足如此要求,但是,其经济性、可靠性、及传动效率却无法与本专利技术方案匹敌。其工作过程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法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表示波动输入转动方向 表示自转方向 表示公转方向在图1中,由输入轮1向飞轮2输入一个波动的转动。当输入轮1正在快转波段时会推动飞轮2自转,当输入轮1在慢转或停波段时,飞轮2的自转惯性不愿同步慢转或停,此时输入轮1成了飞轮2原地自转的阻力,因此,飞轮2的自转惯性力会以输入轮1为轨道开始围绕输入轮1公转的同时继续自转,当输入轮1又变成快转时,只会进一步增加飞轮2的自转速度不会阻挡飞轮2的公转,因为公转同样有惯性力。输入轮1在快、慢、停、快、慢、停的周期性变化转动中不断促使飞轮2公转输出的同时也不断给飞轮2增加新的惯性力量。这种惯性力量能够自动适应负载力矩的变化。通过使波动强度的大小发生改变还能获得可控制的无级变速。图2图3都是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示意图。在图2中,1、是输入轴;2、3都是齿轮;4、是飞轮;5、是行星架;6、是输出轴。在图3中,1、输入轴;2、3都是伞齿轮;4、是飞轮;5、是行星架;6、是输出轴。权利要求1.一种利用飞轮惯性的无级变速系统,包括飞轮、齿轮、行星架等机械元件,飞轮自转和公转作为联系输入轴与输出轴转动的中间环节,并以公转作为惯性自转能继续的途径,以惯性自转为公转动力。2.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级变速系统,通过使波动强度改变控制输出转速。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传动领域。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飞轮惯性的无级变速系统,包括飞轮、齿轮、行星架等机械元件,其特征是飞轮的自转和公转作为联系输入轴与输出轴转动的中间环节,并以公转作为惯性自转能继续的途径,以惯性自转为公转动力。向飞轮输入非均速固定波动频率的转动是飞轮自转产生公转的基本条件,通过使波动强度改变控制输出转速。文档编号F16H61/00GK1499106SQ0214641公开日2004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5日专利技术者李维宁 申请人:李维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飞轮惯性的无级变速系统,包括飞轮、齿轮、行星架等机械元件,飞轮自转和公转作为联系输入轴与输出轴转动的中间环节,并以公转作为惯性自转能继续的途径,以惯性自转为公转动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维宁
申请(专利权)人:李维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