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房屋墙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8078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4 0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房屋墙体结构,包括墙体本体层,墙体本体层的底部设置有减震层,墙体本体层与减震层的两端部设置有连接块,两个连接块相对的一侧为相互匹配的凹凸状结构,减震层内腔的前方和后方均等距离设置有承载杆,减震层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弧形板,弧形板位于前后两侧承载杆的中部,弧形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壳体,壳体的底部与减震层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该建筑房屋墙体结构,能够有效将震动产生的一部分力排出,同时会产生与墙体本体层振动方向相反的惯性力作用在墙体上,使墙体本体层的振动反应衰减并受到控制,有效的避免墙体出现裂缝等一系列问题,从而避免人们经济上的损失。

A wall structure of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房屋墙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墙体结构
,具体为一种建筑房屋墙体结构。
技术介绍
在大多数的建筑构造中,墙体是其必不可少的构造。由此,墙体的牢固程度好坏,直接关系到了建筑的整体稳固程度。现有大部分建筑当中的墙体直接通过水泥钢筋浇筑在一起,墙体经常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会发生震动,比如建在铁路旁或者公路旁的建筑,经常会受到火车或者大型车辆的影响发生轻微的震动,时间一长墙体就会出现裂缝等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就是墙体内部结构不具有防震效果,最终给人们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房屋墙体结构,解决了以上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房屋墙体结构,包括墙体本体层,所述墙体本体层的底部设置有减震层,所述墙体本体层与减震层的两端部设置有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相对的一侧为相互匹配的凹凸状结构,所述减震层内腔的前方和后方均等距离设置有承载杆,所述减震层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位于前后两侧承载杆的中部,所述弧形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与减震层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位于壳体的内部,所述竖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圆板,所述竖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底部和顶部分别与圆板的顶部和弧形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圆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斜杆,两个所述斜杆的底部分别贯穿壳体内腔的两侧,且延伸至壳体的外部,所述竖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短板,所述壳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柱体,所述柱体的底部开设有凹槽,该凹槽的内侧设置有橡胶垫,所述弧形板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底部与减震层内腔的顶部之间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存在夹角,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转轴与横板的底部和减震层内腔的顶部铰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均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部与减震层内腔的顶部通过转轴铰接,所述固定柱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顶部与横板的底部通过转轴铰接。优选的,所述承载杆的内腔等距离固定连接有钢板,所述钢板的外表面包裹有弹性填充物。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的外表面与固定柱的内壁滑动连接。(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房屋墙体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建筑房屋墙体结构,通过墙体本体层的设置,以及减震层、连接块、承载杆、弧形板、壳体、竖杆、圆板、减震弹簧、斜杆、短板、柱体、橡胶垫、横板、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固定柱的配合使用,使得当墙体本体层振动时,能够有效将震动产生的一部分力排出,同时会产生与墙体本体层振动方向相反的惯性力作用在墙体上,使墙体本体层的振动反应衰减并受到控制,有效的避免墙体出现裂缝等一系列问题,从而避免人们经济上的损失。(2)、该建筑房屋墙体结构,通过钢板和弹性填充物的设置,能够加强该能该建筑房屋墙体结构稳定性和减震效果,从而在提高该建筑房屋墙体结构稳定性的同时,又不会影响该建筑房屋墙体结构的减震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承载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墙体本体层;2、减震层;3、连接块;4、承载杆;5、弧形板;6、壳体;7、竖杆;8、圆板;9、减震弹簧;10、斜杆;11、短板;12、柱体;13、橡胶垫;14、横板;15、第一支撑杆;16、第二支撑杆;17、固定柱;18、支撑弹簧;19、限位板;20、活动杆;21、钢板;22、弹性填充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房屋墙体结构,包括墙体本体层1,墙体本体层1的底部设置有减震层2,墙体本体层1与减震层2的两端部设置有连接块3,两个连接块3相对的一侧为相互匹配的凹凸状结构,减震层2内腔的前方和后方均等距离设置有承载杆4,承载杆4的内腔等距离固定连接有钢板21,钢板21的外表面包裹有弹性填充物22,该弹性填充物22为高阻尼隔震橡胶,能够加强该能该建筑房屋墙体结构稳定性和减震效果,从而在提高该建筑房屋墙体结构稳定性的同时,又不会影响该建筑房屋墙体结构的减震效果,减震层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弧形板5,弧形板5位于前后两侧承载杆4的中部,弧形板5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壳体6,壳体6的底部与减震层2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弧形板5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杆7,竖杆7位于壳体6的内部,竖杆7的外表面套接有圆板8,竖杆7的外表面套接有减震弹簧9,减震弹簧9的底部和顶部分别与圆板8的顶部和弧形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圆板8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斜杆10,两个斜杆10的底部分别贯穿壳体6内腔的两侧,且延伸至壳体6的外部,竖杆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短板11,壳体6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柱体12,柱体12的底部开设有凹槽,该凹槽的内侧设置有橡胶垫13,弧形板5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横板14,横板14的底部与减震层2内腔的顶部之间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第一支撑杆15和第二支撑杆16,第一支撑杆15和第二支撑杆16均包括固定柱17,固定柱17的底部与减震层2内腔的顶部通过转轴铰接,固定柱17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18,支撑弹簧1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9,限位板1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杆20,活动杆20的顶部与横板14的底部通过转轴铰接,限位板19的外表面与固定柱17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杆15和第二支撑杆16之间存在夹角,第一支撑杆15和第二支撑杆16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转轴与横板14的底部和减震层2内腔的顶部铰接。使用时,当墙体本体层1发生震动时,震动产生的力传递至承载杆4和弧形板5,弧形板5受力使竖杆7下压,减震弹簧9压缩,使斜杆10在壳体6内向外伸出,将震动产生的力进行排出,使竖杆7底部的短板11对橡胶垫13进行挤压,同时横板14受力下压,使活动杆20和在固定柱17内移动,支撑弹簧18压缩,随后通过减震弹簧9和支撑弹簧18的复位作用力使墙体本体层1恢复初始状态,从而能够有效将震动产生的一部分力排出,同时会产生与墙体本体层1振动方向相反的惯性力作用在墙体上,使墙体本体层1的振动反应衰减并受到控制,有效的避免墙体出现裂缝等一系列问题,从而避免人们经济上的损失,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综上可得,该建筑房屋墙体结构,通过墙体本体层1的设置,以及减震层2、连接块3、承载杆4、弧形板5、壳体6、竖杆7、圆板8、减震弹簧9、斜杆10、短板11、柱体12、橡胶垫13、横板14、第一支撑杆15、第二支撑杆16、固定柱17的配合使用,使得当墙体本体层1振动时,能够有效将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房屋墙体结构,包括墙体本体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本体层(1)的底部设置有减震层(2),所述墙体本体层(1)与减震层(2)的两端部设置有连接块(3),两个所述连接块(3)相对的一侧为相互匹配的凹凸状结构,所述减震层(2)内腔的前方和后方均等距离设置有承载杆(4),所述减震层(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弧形板(5),所述弧形板(5)位于前后两侧承载杆(4)的中部,所述弧形板(5)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壳体(6),所述壳体(6)的底部与减震层(2)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板(5)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杆(7),所述竖杆(7)位于壳体(6)的内部,所述竖杆(7)的外表面套接有圆板(8),所述竖杆(7)的外表面套接有减震弹簧(9),所述减震弹簧(9)的底部和顶部分别与圆板(8)的顶部和弧形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圆板(8)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斜杆(10),两个所述斜杆(10)的底部分别贯穿壳体(6)内腔的两侧,且延伸至壳体(6)的外部,所述竖杆(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短板(11),所述壳体(6)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柱体(12),所述柱体(12)的底部开设有凹槽,该凹槽的内侧设置有橡胶垫(13),所述弧形板(5)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横板(14),所述横板(14)的底部与减震层(2)内腔的顶部之间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第一支撑杆(15)和第二支撑杆(16),所述第一支撑杆(15)和第二支撑杆(16)之间存在夹角,所述第一支撑杆(15)和第二支撑杆(16)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转轴与横板(14)的底部和减震层(2)内腔的顶部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房屋墙体结构,包括墙体本体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本体层(1)的底部设置有减震层(2),所述墙体本体层(1)与减震层(2)的两端部设置有连接块(3),两个所述连接块(3)相对的一侧为相互匹配的凹凸状结构,所述减震层(2)内腔的前方和后方均等距离设置有承载杆(4),所述减震层(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弧形板(5),所述弧形板(5)位于前后两侧承载杆(4)的中部,所述弧形板(5)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壳体(6),所述壳体(6)的底部与减震层(2)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板(5)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杆(7),所述竖杆(7)位于壳体(6)的内部,所述竖杆(7)的外表面套接有圆板(8),所述竖杆(7)的外表面套接有减震弹簧(9),所述减震弹簧(9)的底部和顶部分别与圆板(8)的顶部和弧形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圆板(8)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斜杆(10),两个所述斜杆(10)的底部分别贯穿壳体(6)内腔的两侧,且延伸至壳体(6)的外部,所述竖杆(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短板(11),所述壳体(6)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柱体(12),所述柱体(12)的底部开设有凹槽,该凹槽的内侧设置有橡胶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天巍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