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五邑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薄膜的印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77148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3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薄膜的印压模具,包括印压活塞、以及与印压活塞相互配合的印压下模,所述的印压下模内开设有用于放置待印压薄膜的印压腔室,所述的印压腔室的内侧壁上和底端设置有多个加热装置,所述的印压活塞的下端套设有多个密封圈,并且所述的印压下模的侧壁上还开设在有媒介输入口,所述印压下模的侧壁下端还设置有用于排出媒介的媒介排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水或者酒精等气体或者液体作为媒介,从而避免印压活塞直接与薄膜接触,导致薄膜的结构被破坏,并且通过加热装置对薄膜进行加热,从而无需将薄膜通过另外的加热装置进行加热,进一步提高了薄膜的印压效率,另外,通过压力检测装置保证薄膜的印压质量。

A Die for Film Impres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薄膜的印压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
,尤其是一种用于薄膜的印压模具。
技术介绍
透明电极在太阳能的电池、触摸屏、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等电子器件中被广泛应用。透明导电膜层材料大多为透明导电金属氧化物如导电有机物薄膜,石墨烯导电薄膜,单层碳纳米管网格和氧化铟锡(ITO)。其中ITO在90%以上的透过率下,方阻小于100/sq,透光导电综合性能优异,但其主要缺点是综合成本较高且柔性差等。导电有机物价格昂贵,稳定差大部分用于实验室中,而石墨烯,单层碳纳米管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限制其进一步应用。其中银纳米线随机网格具有更大的成本优势和应用前景。银纳米线由于其优异的导电性和机械性能是具有潜力的新一代透明导电电极材料。银纳米线透明电极的制备技术包括其结构储存特征、分散技术、透明电极成膜及后处理等。其中后处理也对电极的这些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常见的后处理技术主要有机械压印法,热熔法,引入介质法,热熔法由于其需要高温环境,导致银纳米线负载材料的结构损毁。引入介质通常为导电有机物如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等,其价格昂贵,导电性差,不是理想选择。而机械压印法在膜层表面加以几到几十MPa的均匀压力,搭接处厚度大因此首先受到挤压,两根搭接的AgNW被挤压变形使接触面积增大,使接触电阻显著下降,同时减少表面粗糙度,可以在低温下制备,具有方法简单,节能环保等优势。但是,现有的印压模具结构复杂,操作困难,实用性差,而且印压效果差,机械压印时,由于模具的上模需要和银纳米线直接接触,或通过一些固态媒介如钢板,PET薄膜等来传导压力,由于两根搭接银纳米线出具有更高的厚度,可以使两根银纳米线被挤压变形使接触面积增大,减少其电阻和表面粗糙度。但是由于其需要接触物体导致其不可避免的带走银纳米线,导致薄膜的结构被破坏,影响其导电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薄膜的印压模具,该印压模具通过以水或者酒精为印压媒介,避免薄膜的结构被破坏,并且能够实现薄膜的加热处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薄膜的印压模具,包括印压活塞、以及与印压活塞相互配合的印压下模,所述的印压下模内开设有用于放置待印压薄膜的印压腔室,所述的印压腔室的内侧壁上和底端设置有多个加热装置,所述的印压活塞的下端套设有多个密封圈,并且所述的印压下模的侧壁上还开设在有用于充入气体或者液体的媒介输入口,并且媒介输入口还与媒介输入管道连接,所述印压下模的侧壁下端还设置有用于排出媒介的媒介排出口,印压薄膜时,通过媒介输入管道想印压腔室内输入水、酒精等媒介,印压活塞通过水或酒精等相应的媒介印压薄膜,从而避免薄膜结构和固体媒介直接接触而破坏薄膜的结构,印压完成后,通过媒介排出口将印压腔室内的媒介排出,并通过加热装置对薄膜进行加热,使其上的酒精或水挥发掉。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的数量为5-7个。进一步的,所述印压活塞的上端还设置有向外突出的限位部,通过限位部放置印压活塞下端直接与薄膜接触。进一步的,所述的加热装置为设置在印压腔室内侧壁内的多个加热片。进一步的,所述的下模上还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的压力检测装置为设置在印压腔室内侧壁的压力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的压力检测装置为设置下模外侧壁上的压力表。进一步的,所述的媒介输入管道上设置有调节阀。进一步的,所述的媒介主要为水或酒精或其他可挥发液体或者气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本技术通过水或者酒精等气体或者液体作为媒介,从而避免印压活塞直接与薄膜接触,导致薄膜的结构被破坏,并且通过设置在印压腔室内的加热装置对薄膜进行加热,从而无需将薄膜通过另外的加热装置进行加热,进一步提高了薄膜的印压效率,另外,通过压力检测装置准确控制印压腔室内的印压压力,保证薄膜的印压质量。本技术能够避免由于固相压印其表面形变较少,无法做到无死角压印,导致印压效果不好的问题,本技术通过气相液相的无定形性,可以做到无死角压印,保证印压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印压活塞,2-印压下模,3-密封圈,4-压力表,5-限位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薄膜的印压模具,包括印压活塞1、以及与印压活塞1相互配合的印压下模2,所述的印压活塞1的下端套设有多个密封圈3,优选的,所述密封圈3的数量为5-7个,所述的印压下模2内开设有用于放置待印压薄膜的印压腔室,所述的印压腔室的内侧壁上和底端设置有多个加热装置,并且所述的印压下模2的侧壁上还开设在有用于充入气体或者液体的媒介输入口,并且媒介输入口还与媒介输入管道连接,所述的输入管道上还设置有调节阀,所述印压下模2的侧壁下端还设置有用于排出媒介的媒介排出口,印压薄膜时,通过媒介输入管道想印压腔室内输入水、酒精等媒介,印压活塞1通过水或酒精等相应的媒介印压薄膜,从而避免薄膜结构和固体媒介直接接触而破坏薄膜的结构,印压完成后,通过媒介排出口将印压腔室内的媒介排出,并通过加热装置对薄膜进行加热,使其上的酒精或水挥发掉。为了避免印压时,印压活塞1的底端和印压腔室内的薄膜直接接触,通过在所述印压活塞1的上端设置向外突出的限位部5,通过限位部5与印压下模2的上端相配合,避免印压时,印压活塞1的下端一直向下移动从而与薄膜接触,从而避免薄膜的结构被破坏。其中,所述的加热装置为设置在印压腔室内侧壁内的多个加热片,通过加热片发热从而使得印压腔室内或薄膜上对于的液体媒介挥发,实现薄膜的加热处理,避免需要将薄膜转移至其他加热装置中进行加热,导致印压效率低,操作复杂的问题。为了控制印压的压力,在所述的印压下模2上还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所述的压力检测装置可以为设置在印压腔室内侧壁的压力传感器,也可以为设置下模外侧壁上的压力表4。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薄膜的印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印压活塞、以及与印压活塞相互配合的印压下模,所述的印压下模内开设有用于放置待印压薄膜的印压腔室,所述的印压腔室的内侧壁上和底端设置有多个加热装置,所述的印压活塞的下端套设有多个密封圈,并且所述的印压下模的侧壁上还开设在有用于充入气体或者液体的媒介输入口,并且媒介输入口还与媒介输入管道连接,所述印压下模的侧壁下端还设置有用于排出媒介的媒介排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薄膜的印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印压活塞、以及与印压活塞相互配合的印压下模,所述的印压下模内开设有用于放置待印压薄膜的印压腔室,所述的印压腔室的内侧壁上和底端设置有多个加热装置,所述的印压活塞的下端套设有多个密封圈,并且所述的印压下模的侧壁上还开设在有用于充入气体或者液体的媒介输入口,并且媒介输入口还与媒介输入管道连接,所述印压下模的侧壁下端还设置有用于排出媒介的媒介排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薄膜的印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数量为5-7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薄膜的印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压活塞的上端还设置有向外突出的限位部。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鑫沈耿哲江嘉怡赵丝柔杨为家刘均炎徐锐彬陈章飞
申请(专利权)人:五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