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分体式自控速高楼逃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7362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3 2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分体式自控速高楼逃生装置,包括“E”形框,“E”形框内部挡板为阻尼柱,“E”形框的上框和下框分别设有上导向槽和下导向槽;“E”形框上框上设置有逃生绳限位结构,下导向槽槽口处设置有调速组件,逃生者通过调速组件给逃生绳施加阻力达到控制逃生者的滑落速度;所述“E”形框下框底部固定设有安全带挂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科学,成本低,重量轻便,体积小巧,下落安全、下滑速度自控,通过调速组件,轻松实现逃生者速度从零开始自控调节逃生的速度,自带报警照明灯,有利于夜间逃生,更利于施救人员确定逃生者方位,安装、操作简单、可便携逃生,同时适合于多人连续逃生。

A Portable Separated Self-Controlled High-rise Escap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分体式自控速高楼逃生装置
本技术涉及高楼逃生
,具体涉及为一种便携分体式自控速高楼逃生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市高层建筑也在逐渐增多和密集。高层建筑节约了有限的土地资源,让生活更集中化。但当火灾、地震、燃气泄漏等意外险情发生时,高楼逃生却成了社会面对的一大难题。目前我国城市消防安全建设存在很多不足,老旧小区消防设施不健全,消防隐患非常大,新建小区消防设施虽然完善,但和老旧小区一样,严重缺乏垂直逃生设施,尽管近几年很多地区都有强制要求,但垂直逃生设施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1.由于垂直逃生装备没有普及,国民垂直逃生消防知识和消防意识严重不足;2.现有的逃生设备存在设计缺陷,如成本高,体积大,操作难,安装地点局限性等缺陷;3.家庭用的逃生设备主要是一人一逃,人口多的家庭就很无奈,虽有往返设计,却和火灾逃生效率相违背;4.中高层家庭火灾逃生缺乏逃往安全层停降自控的产品;5.有滑行条件的地方,国内目前没有垂直速降和滑行一体化设计的产品;6.高层逃生过程中,不能很好消除人们使用产品的紧张性;7.高层消防救援只能在云梯范围内,超出只能无能为力了;8.国内高楼逃生产品都没有自带照明系统,特别是夜晚灾情,紧张中没有照明会增加逃生设备的使用困难,同时照明系统会明确逃生人员的位置。据统计,高楼垂直逃生的缺失及平面逃生被堵是造成重大伤亡事件的关键原因,开发新型垂直逃生装置,在高层建筑及老旧小区消防改造中广泛安装垂直逃生装置,是居民生命安全的有力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便携分体式自控速高楼逃生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分体式自控速高楼逃生装置,包括“E”形框,“E”形框内部挡板为阻尼柱,“E”形框的上框和下框分别设有上导向槽和下导向槽。“E”形框上框上设置有逃生绳限位结构,下导向槽槽口处设置有调速组件,逃生者通过调速组件给逃生绳施加阻力达到控制逃生者的滑落速度。所述“E”形框下框底部固定设有安全带挂环。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上导向槽的深度比下导向槽的深度浅。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阻尼柱由端部向内开设有阻尼槽。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阻尼槽的深度比上导向槽的深度浅。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逃生绳限位结构为螺栓。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阻尼柱上靠近端部设有通孔,用于悬挂安全带。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螺栓螺接于上导向槽内或垂直螺接于“E”形框的上框上;当螺栓垂直螺接于“E”形框的上框上时,螺栓与上导向槽槽底的水平距离大于或等于逃生绳的外径。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调速组件包括阻尼片和“T”型调速螺杆,阻尼片位于“T”型调速螺杆与下导向槽槽底间。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E”形框侧框上沿竖直方向上设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内设有报警照明灯,所述贯通孔外侧壁上设有报警灯通光孔。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E”形框外表面上均设有“U”型凹槽。有益效果:1、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科学,成本低,重量轻便,体积小巧便于大量存放在公共消防设施的逃生装置里,有利于推广公共安全绳设施的建设;2、本技术安装、操作简单、可便携逃生,同时适合于多人连续逃生,有利于在公共场所如学校、工厂、住宅小区等场所推广;3、本技术下落安全、下滑速度自控,通过调速组件,轻松实现逃生者速度从零开始自控调节逃生的速度,达到安全着地的目的;4、本技术自带报警照明灯,有利于夜间逃生,更利于施救人员确定逃生者具体位置。5、本技术不仅适合垂直下滑逃生,同时也可以倾斜滑落逃生。6、消防人员可以解救云梯范围外人员,三人以上可根据人数带上相应数量的逃生装置同时自行逃到安全层,一个逃生装置可同时带一至两人速降到安全层。附图说明图1为该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该技术与逃生绳的安装示意图;图3阻尼柱上设有阻尼槽的逃生装置的主视图;图4阻尼柱上设有阻尼槽的逃生装置与逃生绳的安装示意图;图5阻尼柱上设有通孔的逃生装置的主视图;图6阻尼柱上设有通孔的逃生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图7为逃生绳限位结构垂直螺接于“E”形框上框上的逃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绳限位结构垂直螺接于“E”形框上框上的逃生装置与逃生绳的安装示意图;图9为“E”形框上设有“U”型凹槽的逃生装置的主视图;图10为带有报警照明灯的逃生装置的俯视图;图11为带有报警照明灯的逃生装置的右视图;图12为调速组件与“E”形框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13为该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E”形框1、“U”型凹槽10、“阻尼柱11、阻尼槽111、通孔112、上导向槽12、下导向槽13、逃生绳限位结构14、调速组件15、阻尼片151、“T”型调速螺杆152、安全带挂环16、贯通孔17、通光孔18、报警照明灯1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考图1,一种便携分体式自控速高楼逃生装置,包括“E”形框1,“E”形框1内部挡板为阻尼柱11,“E”形框1的上框和下框分别设有上导向槽12和下导向槽13;“E”形框1上框上设置有逃生绳限位结构14,下导向槽13槽口处设置有调速组件15,逃生者通过调速组件15给逃生绳施加阻力达到控制逃生者的滑落速度;所述“E”形框1下框底部固定设有安全带挂环16。进一步的,上导向槽12的深度比下导向槽13的深度浅。进一步的,逃生绳限位结构14为螺栓,螺栓螺接于上导向槽12内。参考图2,在进行逃生时,逃生人员穿好安全带,将逃生绳上端挂在预置的逃生固定件上。逃生人员将逃生装置上的逃生绳限位结构14和调速组件15拧掉。将逃生绳下端放入逃生装置中“E”形框1的下导向槽13中,将调速组件15旋入下导向槽13中并拧紧。然后将逃生绳按逆时针绕阻尼柱11一圈,再将逃生绳由阻尼柱11上端引入逃生装置中“E”形框1的上导向槽12中,将逃生绳限位结构14旋入上导向槽12中。将安全带挂在逃生装置上的安全带挂环16上,左手抓在逃生装置,右手控制逃生装置上的调速组件15,逃生人员根据自身体重来调节调速组件15,慢慢调节到使逃生人员能匀速安全下滑。也可以将多个该逃生装置预先串联在同一根逃生绳上,在进行逃生时,逃生人员依次挂在逃生装置上进行逃生,大大的提高了逃生的效率,有利于消防员高层救援。进一步的,参考图3—4,阻尼柱11端部设有阻尼槽111,阻尼槽111的深度比上导向槽12的深度浅。在进行逃生时,在进行逃生时,逃生人员穿好安全带,将逃生绳上端挂在预置的逃生固定件上。逃生人员将逃生装置上的逃生绳限位结构14和调速组件15拧掉。将安全绳依次放入到上导向槽12、阻尼槽111、下导向槽13中,将调速组件15旋入下导向槽13中并拧紧,将逃生绳限位结构14旋入上导向槽12中。进一步的,参考图5—6,阻尼柱11上靠近端部设有通孔112,用悬挂安全带。当建筑的着火时,逃生人员利用逃生绳向下逃生需要经过着火区时,这是就不能利用逃生绳向下逃生。可以通过逃生绳向邻近的低矮建筑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分体式自控速高楼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E”形框(1),“E”形框(1)内部挡板为阻尼柱(11),“E”形框(1)的上框和下框分别设有上导向槽(12)和下导向槽(13);“E”形框(1)上框上设置有逃生绳限位结构(14),下导向槽(13)槽口处设置有调速组件(15),逃生者通过调速组件(15)给逃生绳施加阻力达到控制逃生者的滑落速度;所述“E”形框(1)下框底部固定设有安全带挂环(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分体式自控速高楼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E”形框(1),“E”形框(1)内部挡板为阻尼柱(11),“E”形框(1)的上框和下框分别设有上导向槽(12)和下导向槽(13);“E”形框(1)上框上设置有逃生绳限位结构(14),下导向槽(13)槽口处设置有调速组件(15),逃生者通过调速组件(15)给逃生绳施加阻力达到控制逃生者的滑落速度;所述“E”形框(1)下框底部固定设有安全带挂环(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分体式自控速高楼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向槽(12)的深度比下导向槽(13)的深度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分体式自控速高楼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柱(11)由端部向内开设有阻尼槽(1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分体式自控速高楼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槽(111)的深度比上导向槽(12)的深度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分体式自控速高楼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绳限位结构(14)为螺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盛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