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俯卧位手术防压伤头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73279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3 2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俯卧位手术防压伤头圈,包括上层圈体和下层圈体,所述上层圈体与所述下层圈体的中部设有上下连通的T型的空腔,所述上层圈体上设有额部凹陷、颌部凹陷和插管通道,所述下层圈体上对应所述插管通道的下方设有两个U型槽。进行俯卧位手术时,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垫于患者的头面部,患者的眼部和口部对应所述空腔,患者的前额贴于所述额部凹陷,颌部贴于所述颌部凹陷,防止患者面部三角区受压,将压力支撑平均转移至额部、颊部、颌部等部位;所述插管通道和两个U型槽便于手术中进行麻醉管理。

A Head Ring for Preventing Pressure Injury in Prone Position Surg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俯卧位手术防压伤头圈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俯卧位手术防压伤头圈。
技术介绍
在临床手术中,俯卧位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体位,如颈椎后路手术中,患者需要采用俯卧位,术中患者头部伸出手术床外,面部向下托于颈后路头架的头托上,若手术时间较长,患者头部、面部受压机会增多,受压时间延长,容易引起患者的视力损伤和鼻部、口部损伤。目前临床上采用软质头托或者加垫C型海绵垫,或采用充气头垫,以便缓解患者头面部的压伤状况。但是此类头托或头垫与患者的面部不匹配,容易导致患者面部受压不均匀,加重压伤。鉴于此,需要提出一种新型头圈,实现头圈与患者头面部的有效贴合,防止或减轻患者的面部压伤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俯卧位手术防压伤头圈,有效贴合患者面部,避免俯卧位手术中患者面部三角区受压;将压力支撑分散,防止患者受压不均匀,避免或减少手术对患者面部的伤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俯卧位手术防压伤头圈,包括上层圈体和下层圈体,所述上层圈体与所述下层圈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上层圈体与所述下层圈体的外围均呈矩形;所述上层圈体与所述下层圈体的中部设有上下连通的空腔,所述空腔呈T型,所述空腔包括眼部空腔和口部空腔,所述眼部空腔的宽度大于所述口部空腔的宽度;所述上层圈体上设有额部凹陷、颌部凹陷和插管通道,所述额部凹陷对应于所述眼部空腔的顶端,所述颌部凹陷对应于所述口部空腔的底端,所述插管通道对应于所述口部空腔的两侧;所述下层圈体上对应所述口部空腔的两侧设有两个U型槽,所述两个U型槽对应于所述插管通道的下方。优选地,所述上层圈体与所述下层圈体的内部为凝胶材质。优选地,所述上层圈体的表面为圆滑弧面。优选地,所述上层圈体的表面还覆盖一层一次性敷料膜。优选地,所述一次性敷料膜的厚度为0.5-2.0mm。优选地,所述额部凹陷与所述颌部凹陷均为圆弧形凹陷。优选地,所述额部凹陷的深度小于所述颌部凹陷的深度。优选地,所述两个U型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插管通道的延伸方向。优选地,所述两个U型槽的宽度大于所述插管通道的宽度。优选地,所述两个U型槽的深度小于所述插管通道的深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一种俯卧位手术防压伤头圈,在对患者进行俯卧位手术时垫于患者的头面部,能够防止患者面部三角区受压,将压力支撑平均转移至额部、颊部、颌部等部位,分散支撑力,保护患者眼部及面部的血管及淋巴,防止手术时间延长导致患者面部压伤红肿;本技术还留出插管通道和两个U型槽,利于手术中麻醉插管的管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俯卧位手术防压伤头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俯卧位手术防压伤头圈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俯卧位手术防压伤头圈的底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俯卧位手术防压伤头圈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俯卧位手术防压伤头圈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结合参见图1至图5,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俯卧位手术防压伤头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俯卧位手术防压伤头圈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俯卧位手术防压伤头圈的底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俯卧位手术防压伤头圈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俯卧位手术防压伤头圈的主视结构示意图。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俯卧位手术防压伤头圈包括上层圈体100和下层圈体200,上层圈体100与下层圈体200为一体成型结构,上层圈体100与下层圈体200的外围均呈矩形;上层圈体100与下层圈体200的中部设有上下连通的空腔300,空腔300呈T型,空腔300包括眼部空腔31和口部空腔32,眼部空腔31的宽度大于口部空腔32的宽度;上层圈体100上设有额部凹陷11、颌部凹陷12和插管通道13,额部凹陷11对应于眼部空腔31的顶端,颌部凹陷12对应于口部空腔32的底端,插管通道13对应于口部空腔32的两侧;下层圈体200上对应口部空腔32的两侧设有两个U型槽21,两个U型槽21对应于插管通道13的下方。在对患者进行俯卧位手术时,将本技术垫于患者的头面部,让患者的前额贴于额部凹陷11,患者的颌部贴于颌部凹陷12,患者的眼部对应眼部空腔31,患者的口部对应口部空腔32,防止患者面部三角区受压,将压力平均分散到患者的额、颊、颌等部位,保护患者面部的血管及淋巴等;若患者需要麻醉,将麻醉插管从插管通道13或两个U型槽21中穿过,便于手术中麻醉管理。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上层圈体100与下层圈体200的内部为凝胶材质。由于凝胶材质较软且具有弹性,使用它作为上层圈体100与下层圈体200的材质,能够在手术中使患者更舒适。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上层圈体100的表面为圆滑弧面。请参见图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上层圈体100的表面还覆盖一层一次性敷料膜14。优选地,一次性敷料膜14的厚度为0.5-2.0mm。一次性敷料膜14既满足卫生要求,又能保证患者与本技术的俯卧位手术防压伤头圈接触时的舒适度。请参见图1和图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额部凹陷11与颌部凹陷12均为圆弧形凹陷。优选地,额部凹陷11的深度小于颌部凹陷12的深度。手术中,患者的前额贴于额部凹陷11处,颌部贴于颌部凹陷12处,额部凹陷11与颌部凹陷12的结构与患者的面部结构相贴合,能够分散支撑力,保护患者面部血管及淋巴等。请参见图1至图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两个U型槽2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插管通道13的延伸方向。麻醉插管还可以从两个U型槽21中穿过,方便手术中的麻醉管理。请参见图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两个U型槽21的宽度大于插管通道13的宽度,两个U型槽21的深度小于插管通道13的深度。本技术提供一种俯卧位手术防压伤头圈,在对患者进行俯卧位手术时垫于患者的头面部,能够防止患者面部三角区受压,将压力支撑平均转移至额部、颊部、颌部等部位,分散支撑力,保护患者眼部及面部的血管及淋巴,防止手术时间延长导致患者面部压伤红肿;本技术还留出插管通道13和两个U型槽21,利于手术中麻醉插管的管理。本技术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技术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技术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俯卧位手术防压伤头圈,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圈体和下层圈体,所述上层圈体与所述下层圈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上层圈体与所述下层圈体的外围均呈矩形;所述上层圈体与所述下层圈体的中部设有上下连通的空腔,所述空腔呈T型,所述空腔包括眼部空腔和口部空腔,所述眼部空腔的宽度大于所述口部空腔的宽度;所述上层圈体上设有额部凹陷、颌部凹陷和插管通道,所述额部凹陷对应于所述眼部空腔的顶端,所述颌部凹陷对应于所述口部空腔的底端,所述插管通道对应于所述口部空腔的两侧;所述下层圈体上对应所述口部空腔的两侧设有两个U型槽,所述两个U型槽对应于所述插管通道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俯卧位手术防压伤头圈,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圈体和下层圈体,所述上层圈体与所述下层圈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上层圈体与所述下层圈体的外围均呈矩形;所述上层圈体与所述下层圈体的中部设有上下连通的空腔,所述空腔呈T型,所述空腔包括眼部空腔和口部空腔,所述眼部空腔的宽度大于所述口部空腔的宽度;所述上层圈体上设有额部凹陷、颌部凹陷和插管通道,所述额部凹陷对应于所述眼部空腔的顶端,所述颌部凹陷对应于所述口部空腔的底端,所述插管通道对应于所述口部空腔的两侧;所述下层圈体上对应所述口部空腔的两侧设有两个U型槽,所述两个U型槽对应于所述插管通道的下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俯卧位手术防压伤头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圈体与所述下层圈体的内部为凝胶材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俯卧位手术防压伤头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圈体的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竞进高梅何靓饶竹青刘世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