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培养用菌棒打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71410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3 1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用菌培养用菌棒打孔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上开设有打孔通道,所述打孔通道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中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一端螺栓连接在所述安装腔中,另一端螺栓连接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螺纹连接有打孔钉,所述气缸与控制开关相连,所述装置本体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柱和多孔板,所述多孔板焊接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多孔板正下方设置有收集盘;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气缸和打孔钉的相互配合,能够快速的对菌棒进行打孔,且打出的孔深度一致,利用固定件和打孔钉之间的螺纹结合,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控制打孔的密度,利用多孔板和收集盘能够将被打孔钉带出的木屑等原料进行回收,防止原料四处飞散。

A drilling device for mushroom sticks for edible mushroom cul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培养用菌棒打孔装置
本技术涉及食用菌培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培养用菌棒打孔装置。
技术介绍
菌棒是食用菌的子实体,其制作方法是将木屑、麦麸、石膏粉等原料预湿、搅拌均匀后装进塑料袋,制成菌棒,在食用菌培养时要在菌棒上打些小孔,并将菌棒放置在一定的坏境中进行生长。打接种穴的传统方法是使用锥针,人工在菌棒上间距均匀的打接种穴,菌种接种在接种穴内。这种人工打接种穴的方法存在着以下几处缺点:1、费时费料,效率低;2、打出的每个接种穴的直径、深度和位置不一致,影响食用菌的生长发育;3、打孔钉直径的距离固定,不能根据菌种的种类和要求控制打孔的密度;4、在打孔时,菌棒中的木屑会随着打孔钉飞散出来,到处飘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食用菌培养用菌棒打孔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目前的传统人工打孔效率低下,打出的孔深度不一,打孔密度不受控制,而且原料四处飞散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快速打孔,且打孔密度可控,打出的孔深度一致,同时防止木屑等原料到处飘落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菌培养用菌棒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为圆柱体结构,所述装置本体(1)上开设有打孔通道(9),所述打孔通道(9)垂直贯穿所述装置本体(1),所述打孔通道(9)的侧壁上开设有三个水平的安装腔(2),每个所述安装腔(2)中均设置有气缸(3),所述气缸(3)缸筒的一端通过固定座(4)螺栓连接在所述安装腔(2)的一端,所述气缸(3)活塞杆的一端伸出所述安装腔(2),并通过连接件(5)螺栓连接有固定件(6),所述固定件(6)上螺纹连接有打孔钉(8),所述气缸(3)与控制开关(10)相连;所述装置本体(1)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柱(11)和多孔板(13),所述支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培养用菌棒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为圆柱体结构,所述装置本体(1)上开设有打孔通道(9),所述打孔通道(9)垂直贯穿所述装置本体(1),所述打孔通道(9)的侧壁上开设有三个水平的安装腔(2),每个所述安装腔(2)中均设置有气缸(3),所述气缸(3)缸筒的一端通过固定座(4)螺栓连接在所述安装腔(2)的一端,所述气缸(3)活塞杆的一端伸出所述安装腔(2),并通过连接件(5)螺栓连接有固定件(6),所述固定件(6)上螺纹连接有打孔钉(8),所述气缸(3)与控制开关(10)相连;所述装置本体(1)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柱(11)和多孔板(13),所述支撑柱(11)焊接在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部,所述支撑柱(11)的底部螺栓连接有万向轮(12),所述多孔板(13)在所述打孔通道(9)的正下方,且所述多孔板(13)焊接在所述支撑柱(11)上,所述多孔板(13)正下方设置有收集盘(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食用菌培养用菌棒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全磊
申请(专利权)人:泌阳县大地菌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